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效率越高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2.在二倍体生物体内,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精子 B.极体C.次级卵母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3.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B是淋巴细胞唯一的生活场所B.乙图中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20ax+5x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和乙、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D.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4.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的缩写,下列有关PCR过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DN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B.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Taq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5.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均为大量元素B.核酸中只有DNA能携带遗传信息C.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细胞中含C、T、U碱基的核苷酸共有4种6.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在人群中乙病男患者_____乙病女患者(多于/等于/少于)。(2)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甲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进而不能合成黑色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实例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8.(10分)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表示通过某种方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该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___法。(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9.(10分)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___分布。(2)用样方法调查黄花刺茄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调查中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1.3倍,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_(用N0表示)。(3)调查该草原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理由是土壤小动物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按照预先设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的多少,这属于___________(“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4)研究表明,草原土壤中的分解者较丰富,它们可以产生相关酶将腐殖质中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现提供有配制好的淀粉溶液、草原土壤浸出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水浴加热装置、试管、吸管等,请利用以上试剂及用具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土壤中的分解者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并得出相关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_____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11.(15分)紫茎泽兰是原产于美洲的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植物,耐贫瘠,可在短时间内排挤其他植物生长,形成生态入侵区,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紫茎泽兰入侵森林、灌木、草本三种不同群落,其中入侵更易成功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紫茎泽兰形成生态入侵区的过程属于_____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2)下表是对紫茎泽兰在不同入侵地区的调查情况:调查项目重入侵区轻入侵区未入侵区紫茎泽兰覆盖度(%)67.220.30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植物覆盖度指某植物茎叶的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面积之比,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覆盖度可反映该植物的_____。入侵地区紫茎泽兰容易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_____有关。(3)人们利用皇竹草来治理紫茎泽兰,皇竹草以大于紫茎泽兰4倍的生长速度迅速成林。之后再套种乔木、灌木形成复杂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意义是_____,从而有效恢复自然植被多样性。(4)民间艺人为紫茎泽兰找到了新用途,紫茎泽兰可用来扎染布料,颜色鲜艳、不易褪色,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另外,紫茎泽兰有一种特殊的气味,用它染出的布料有驱除蚊虫的功效,这是利用生态系统的_____功能,对有害动物进行生物防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A正确;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即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B正确;C、初级消费者越多,同化的能量越多,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的越多,但不改变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C错误;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D正确。故选C。2、D【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详解】A、在二倍体生物体内,是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其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与题意不符,A错误;B、第一极体是由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第二极体是由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其中也不会有同源染色体,与题意不符,B错误;C、次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产生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与题意不同,C错误;D、初级精母细胞是由特殊的体细胞精原细胞经过间期复制后产生的,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3、B【解析】识图分析可知:甲图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根据物质交换的箭头方向可知,甲图中A是组织液,B是淋巴,C是血浆,D是细胞内液。乙图代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则乙图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丙图代表生态系统碳循环,因此根据箭头方向可知,丙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消费者,D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甲图中D是细胞内液,B是淋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淋巴细胞生活的场所为淋巴或者血浆,A错误;B、乙图中B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B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为a;B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为y,则y=ax÷20%÷20%+x(1-a)÷20%=20ax+5x,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甲图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属于个体层次水平,乙图代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属于群落水平的层次,丙图代表的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因此丙属于生态系统层次,C错误;D、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图丙中B为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营养级,D错误。故选B4、C【解析】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PCR的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PCR的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详解】A、目的基因DN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使双链DNA得以打开,A正确;B、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B正确;C、PCR技术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该过程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且PCR反应的产物是DNA,因此原料是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是核糖核苷酸,C错误;D、PCR技术是在体外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因此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PCR,D正确。故选C。5、D【解析】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其中DNA含有A、G、C、T四种碱基,RNA含有A、G、C、U四种碱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蔗糖是二糖,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详解】A.构成血红蛋白的铁元素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B.核酸是遗传信息携带者,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B错误;C.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C错误;D.细胞中含DNA和RNA两种核酸,C可以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T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U形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形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D正确。6、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详解】A、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B、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C、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X②.多于③.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④.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⑤.AAXBXb或AaXBXb⑥.1/24【解析】分析甲病:Ⅱ-1和Ⅱ-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儿子(Ⅲ-2),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Ⅰ-1(患甲病)的儿子(Ⅱ-2)正常,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乙病:Ⅲ-3和Ⅲ-4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患乙病的孩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但Ⅲ-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中含有两个致病基因才患病,男性中含有1个致病基因就患病,因此在人群中乙病男患者多于乙病女患者。(2)由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甲病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进而不能合成黑色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实例可以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3)据Ⅲ-2患甲病(aa)→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据Ⅳ-2或Ⅳ-3患乙病(XbY)→Ⅲ-3的基因型为XBXb,因此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4)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Ⅲ-4的基因型为AaXBY,Ⅲ-3(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和Ⅲ-4(基因型为AaXBY)再生一个孩子,则同时患两病的概率是2/3×1/4×1/4=1/24。【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8、(1)①.种群密度②.144只/hm2③.偏大④.标记重捕(2)8:9【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其中标记重捕法中种群数量估算公式是: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个体数,结合表格数据和题干信息计算,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32×36÷4÷2=144只/hm2。【小问1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144只/hm2;题干中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方法为标记重捕法,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导致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变小,则计算出来的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将偏大。【小问2详解】根据表格数据计算,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14+18):(18+18)=8:9。【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理解标志重捕法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并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表格数据计算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9、(1)镶嵌(2)①.随机取样②.1.69(3)①.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②.取样器取样③.目测估计法(4)①.实验思路:取两支试管编号A、B,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A试管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震荡混合均匀,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充分反应;然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②.预期结果结论:A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证明土壤中的分解者可分解淀粉。【解析】1、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指标。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小问1详解】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即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小问2详解】样方法为保证结果准确,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假定黄花刺茄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3倍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则两年后它的数量为N×1.3×1.3=1.69N0。【小问3详解】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照预先设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的多少,因此按照预先设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目的多少,这属于目测估计法。【小问4详解】要验证土壤中的分解者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淀粉本身没有还原性,但被淀粉酶分解后的糖具有还原性,故可以用斐林试剂去检测反应后的产物,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故实验思路:取两支试管编号A、B,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A试管加入适量的土壤浸出液,B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震荡混合均匀,放置一段时间让其充分反应;然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生成。预期结果结论:若土壤中分解者可分解淀粉,故A试管中淀粉被淀粉酶分解后的糖具有还原性,因此A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群落的结构特征,识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1)①.电信号(神经冲动)②.突触小泡③.脑干(2)①.ATP②.胰高血糖素③.下丘脑(3)①.乳酸②.细胞因子③.抗体④.神经-体液-免疫【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2、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3、人体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实现的。【小问1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小问2详解】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