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群落类型和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群落类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和水分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原有的植被和土壤条件基本保留D.群落演替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后,就不会再有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的改变2.为研究酿酒过程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10mL发酵液中,不更换也不添加培养液,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t2之前酵母菌数量呈J型增长B.若向培养液中通入O2,则t2左移C.若增加初始酵母菌数量,则K值上移D.t2后继续培养,酵母菌数量将保持稳定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D.一对同源染色体通常包含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4.被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即研制“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作出了重要贡献,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B.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C.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先进行细胞免疫5.以下关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会越来越小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6.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导致一定时间内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B.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迁入不能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D.该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获得的能量最多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某植物幼苗会出现茎向光生长和根背光生长的现象,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与幼苗体内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这种运输方式称为______。(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该植物幼苗的茎出现向光性是由于______生长素造成的。(3)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却慢于向光侧,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分析原因,①可能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背光侧生长,而向光侧______:②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8.(10分)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图甲a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2)图甲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乙图_______(填字母)细胞中。(4)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_______(填序号)。(5)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若该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仅一次分裂异常,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产生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F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9.(10分)绿色大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某研究小组对其进行了相关调查。(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_________法,选取样本的关键是_________。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只/平方米。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61916201615(2)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小型蛙引入稻田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形;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如图是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D表示育种方法为__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2)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A→B→C表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它与A→D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模式简图(虚线表示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2)写出a、c两种激素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3)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当人体在高达40℃环境中工作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4)在a、b、d参与的体温调节过程中,当人体体温上升后,a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是____________调节。(5)从图中可得: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系统共同维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分为不同类型,其类型受水分、温度影响较大。2、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对群落类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水分和温度,A错误;B、荒漠中,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有利于保存水分,B正确;C、次生演替原有植被已不存在,C错误;D、群落演替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状态后,优势种和结构依然可以改变,D错误。故选B。2、B【解析】分析题图:将一定数量的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培养,接种后不再更换或添加培养液,种群增长呈现S曲线,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t2之后,由于营养物质减少、代谢产物积累等原因,种群数量可能逐渐减少。【详解】A、由于空间和营养物质有限,t2之前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向培养液中通入O2,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种群达到K值所用时间缩短,B正确;C、由于发酵液体积和空间不变,即使增加酵母菌的初始数量,K值也不变,C错误;D、t2之后,由于容器中营养物质、氧气含量减少和代谢产物积累,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3、A【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详解】A、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现象称为联会,因此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一定是同源染色体,A正确;B、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染色体,如果不能相互配对,就不是同源染色体,如果能相互配对,就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才是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等,C错误;D、一个染色体组由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含有某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能包含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A。4、C【解析】1、灭活疫苗,即人们在获得病毒以后,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它其实就是一种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入侵。如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等。2、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详解】A、“糖丸”是用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A错误;B、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本质就是抗原,不能识别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错误;C、接种该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属于特异性免疫,故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D、当接种该疫苗后,机体会先进行体液免疫,而不是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C。5、D【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详解】A、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由于种群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样大,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正确;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失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C正确;D、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D。6、C【解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详解】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释放的热能,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C、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C正确;D、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获得的能量最少,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极性运输(3).分布不均匀(或其他合理答案)(4).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向光侧生长(5).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均促进生长,但对向光侧的促进作用强于背光侧。【解析】1、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极性运输。2、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详解】(1)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茎表现出向光性。(3)根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但生长却慢于向光侧,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进行分析,可能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背光侧生长,而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向光侧生长;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促进作用曲线进行分析,也可能是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均促进生长,但对向光侧的促进作用强于背光侧。【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以及作用特点,识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①.a、c②.4(2)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3)B、C(4)②(5)aX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根据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及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甲图中,a细胞处在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乙图中,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A是初级卵母细胞、B是次级卵母细胞、C是第一极体、D是卵细胞、EFG是第二极体。丙图代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因此B′C′代表DNA的复制,C′D′代表每条染色体上有的2个DNA分子。【小问1详解】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a、c所示的细胞与其类似;甲图中a是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共有4个染色体组。【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d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的分裂为均等分裂,故d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小问3详解】乙图表示减数分裂,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所以乙图的B、C细胞中能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小问4详解】乙图表示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即乙图中②过程。【小问5详解】结合题意分析乙图可知,A是卵原细胞,其基因型为AaXBXb,D是卵细胞,其基因型为AAXb,可推知只有减数第二次分裂③异常,B细胞基因型为AAXbXb,C细胞基因型为aaXBXB,故F细胞的基因型为aX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等,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1)①.样方②.随机取样③.17(2)①S②.增长型(3)害虫的防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等)【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小问1详解】田螺活动范围小,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杂主观因素;种群的种群密度是各个样方密度的平均值,因此根据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16+19+16+20+16+15)÷6=17只/m2。【小问2详解】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到t2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所以呈“S”型曲线;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1/2N,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小问3详解】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如害虫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等。【点睛】本题考查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防治的优点等知识,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1).杂交育种基因(2).重组(3).花药离体培养(4).单倍体育种(5).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解析】图中A、D表示杂交育种;A、B、C表示单倍体育种;E表示诱变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详解】(1)图中A→D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2)B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的幼苗;A→B→C表示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它与A→D杂交育种方法相比较,其优越性在于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点睛】本题将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