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宜春九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植物体细胞ATP的来源有()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C.外界吸收 D.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2.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它们的祖先不同C.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D.变异的方向不同3.甲图为DNA分子部分相关过程示意图,乙图为甲图某一片段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看出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酶A能利用细胞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脱氧核苷酸链C.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D.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高温可断裂8处氢键4.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A.人工合成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B.摘除果树的顶芽有利于侧芽的生长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D.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5.下列关于四幅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若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甲所示,则该种群数量可能会上升B.图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C.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此消彼长,他们之间为捕食关系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动物的分层导致的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和f点刺激时,A1、A2各都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7.三种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NAA)的作用模式如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均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B.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C.乙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生长D.丙能促进果实成熟8.(10分)下列有关不同生物群落生物的叙述,均错误的一项是()①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并能充分利用光能②华北地区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春天开放的多数是虫媒花③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芽有鳞片,防止水分过度蒸发④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水分⑤荒漠中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尿素的形式排出含氮废物⑥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④⑤⑥二、非选择题9.(10分)2019年底C0VID-19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该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干咳、肌肉酸痛、腹泻等。正常人感染该病原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病人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为调节体温处于恒定状态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下丘脑既参与神经调节,同时又有___________的功能。垂体分泌的激素b随体液运往全身,但唯有甲状腺响应,原因是___________。(2)新冠肺炎患者因发烧体温上升,人体会感觉发冷,其产生冷觉中枢位于___________。长时间发烧,病人会感觉口渴,引起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3)当新冠肺炎患者处于体温下降期,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来增加散热。(4)新冠肺炎病毒又出现了变异新毒株—奥密克戎,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大家应积极接种疫苗加强针。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也进行细胞免疫,当___________与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接触后,导致其裂解死亡。(5)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网络。10.(14分)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_____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第二道防线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人体的_____。(填写非特异性免疫或者特异性免疫)(2)防控新冠肺炎不能松懈,抓紧生产更有效疫苗,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_____,_____与宿主细胞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3)除了病毒,人被银环蛇咬了之后也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①物质A是_____,物质B是_____。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_____(填代号),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_____。(填细胞内液或者细胞外液)③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_____。11.(14分)光、温度等环境信号对植物的开花有重要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这种现象主要与光有关B.叶片中的光敏色素是一种能够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C.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达到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D.光周期现象及低温影响植物开花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12.仙人掌具有很强的耐早特性,该特性与其气孔夜间开放、白天关闭有关。如图表示仙人掌固定CO2,并用于光合作用的示意图(PGA为三碳化合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RuBP应该是一种含有______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2能催化PEP与CO2反应,但不能催化RuBP与CO2反应,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性。(2)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1和酶2固定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图示三种细胞器中,能产生NADH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时,常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CO2,的释放速率以代表呼吸速率,但该方法不适用于仙人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详解】根据分析,植物体内的ATP来源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选D。2、A【解析】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相隔海峡,也就是对生物种群形成了地理隔离,地理隔离造成不同环境下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因此生物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差异,当差异达到一定程度造成了生殖隔离时,即产生了不同物种,这是生物进化中新物种产生的常见方式。【详解】A、地理隔离情况下,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A正确;B、地球上的生物都拥有共同的远古祖先,B错误;C、生物进化的随时都在发生的量变积累,C错误;D、生物的变异没有固定的方向,D错误。故选A。3、B【解析】沃森和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2、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3、DNA分子两条链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详解】A、由图可看出,新和成的子链和模板链形成新的DNA分子,所以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A正确;B、酶A为解旋酶,能催化解开双链,但是不能利用细胞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脱氧核苷酸链;酶B是DNA聚合酶,可以利用细胞中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合成脱氧核苷酸链,B错误;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D、A与T配对,所以,乙图中7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表示氢键,高温可断裂氢键,D正确。故选B。4、B【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A、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A正确;B、摘除果树的顶芽有利于侧芽的生长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B正错误;C、“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属于物理信息,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C正确;D、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D正确。故选B。5、A【解析】分析甲图:甲为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其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分析乙图:乙图是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在t0~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时期,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在t1~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组成仍为增长型;在t2时期,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组成为稳定性。分析图丙,大小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分析图丁:表示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条件有关。【详解】A、年龄组成能预测未来种群的变化趋势,图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可能会上升,A正确;B、据分析可知:图乙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种群的密度越大,种群增长速率一般越小,B错误;C、图丙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此消彼长,两者争夺相同区域资源,因此他们之间为竞争关系,C错误;D、图丁中植物群落结构的分层现象是光照条件导致的,动物群落垂直结构是由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决定的,D错误。故选A。6、D【解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刺激b点时,兴奋可以双向传导,由于ab=bc,因此同时到达a和c处,故电流表A1不偏转;当兴奋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电流表A2发生一次偏转,而后通过突触到达e处,再发生一次相反方向的偏转。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f点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故电流表电流表A2发生一次偏转,电流表A1不发生偏转。【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b点刺激时,兴奋同时到达a和c处,因此A1不偏转;当兴奋继续向右传递时,先到达d处,后到达e处,因此A2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在f点刺激时,兴奋能传导到e处,但不能传递到a、c和d处,因此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7、D【解析】1、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原料为色氨酸。分布部位: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主要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两重性)2、赤霉素(GA):合成部位: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分化;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3、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4、乙烯:合成部位: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5、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详解】A、据图可知,甲为脱落酸,乙为赤霉素,丙为生长素,他们都是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A正确;B、甲为脱落酸,其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B正确;C、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生长,C正确;D、丙为生长素,不具有催熟作用,D错误。故选D。8、B【解析】生物群落的概念: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一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作为一个群落所具有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现象。【详解】①在热带雨林中,高大乔木生长繁茂,其中藤本植物非常发达,靠攀缘高大乔木生长,从而获得光能,①正确;②华北地区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春天多风,开放的多数是风媒花,②错误;③落叶阔叶林中植物的芽具有鳞片,能防止水分过度蒸发,③错误;④草原某些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利于吸收水分,④正确;⑤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以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如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而不是产生需要更多水才能溶解的尿素,⑤错误;⑥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经长期自然选择后进化出耐旱的特性,因此,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⑥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内分泌②.只有甲状腺细胞上有该激素的受体(2)①.大脑皮层②.下丘脑(3)汗腺大量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4)①.浆细胞②.细胞毒性T细胞(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解析】分析图可知,当病原体侵入体细胞后,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致热性细胞因子使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调至38.5℃,使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使体温上升。激素调节方面是下丘脑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释放激素c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散热减少。【小问1详解】据图分析可知,下丘脑释放激素a,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说明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垂体分泌的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随体液运往全身,但唯有甲状腺响应,原因是只有甲状腺细胞上有该激素的受体。【小问2详解】产生冷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所以长时间发烧,病人会感觉口渴,引起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小问3详解】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所以当新冠肺炎患者处于体温下降期,机体主要是通过汗腺大量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小问4详解】浆细胞具有产生抗体的能力,当外界抗原侵入机体后,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也进行细胞免疫,当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接触后,导致其裂解死亡。【小问5详解】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要熟悉体温调节的方式、参与的神经中枢、效应器以及相关的激素等,需要学生识记体温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点,并能读懂图示所表示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作答。10、(1)①.一②.非特异性免疫(2)①.细胞免疫②.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3)①.细胞因子②.抗体③.⑤④.细胞外液⑤.神经—体液调节【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道线:(1)第一道: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康复者的血清中含有能与新冠病毒结合的特异性抗体,所以可以利用康复者的血清对患者进行治疗。【小问1详解】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突破皮肤、黏膜,即突破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进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是由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完成的,称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小问2详解】人体注射疫苗机体会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此后当外界相应抗原侵入机体,机体启动特异性免疫,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记忆T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一方面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另一方面进行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裂解死亡。【小问3详解】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②是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物质A是细胞因子,物质B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抗体。②在图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是浆细胞,即⑤,其功能是分泌抗体。物质B是抗体,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抗体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场所是细胞外液。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直接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等相关知识。11、A【解析】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春化作用主要跟温度有关,A错误;B、光敏色素是一种能够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主要接受红光和远红光,B正确;C、不少植物的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系,所以可以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达到花卉分批上市的目的,C正确;D、光周期现象及低温影响植物开花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通过长期的进化,适应相应的环境,D正确。故选A。12、(1)①.5②.图中RuBP能与CO2结合形成2分子的PGA③.专一(2)①.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顺序不能颠倒)②.线粒体(3)仙人掌在遮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