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9逻辑推理+图文转换(讲义)
一.考点讲解
复习任务
1.能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及六类图文转换题的答题要领。
2.在练习中能够正确的运用辑推理和图文转换。
考情分析
“逻辑”考点在2017年可谓初次尝试考查,虽说涉及三段论推理,但考查的很简单,尚在考生自发的逻
辑知识与能力之内。随着新教材逻辑单元的出现,今后恐怕要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可能涉及概念、判断与
推理中的某一点,题型肯定是主观题。
图文转换曾在2015—2018年考查三次,近三年未考,成为轮考点。就以往命题而言,所选图表鲜活,
以流程图/框架图与徽标为重点,每年命题均有变化。就命题趋势而言,随着新高考命题灵活性增强,它有“复
出”的可能。
考情一览
题型年份、卷别提问方式
2023全国四套
均未考
卷
2022“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
全国乙卷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逻辑2017
推理全国卷I、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卷II、卷III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
2017
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
浙江卷
语言简洁明了
2023年全国四
均未考
套卷
图文
'2022综合图文材料,从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简述“地理标志”的作用。要求:语言简明、
转换
浙江卷准确
2020(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2)分别简要
浙江卷评价图1、图2的创意
2020
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苏卷
2019
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浙江卷
2018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
全国卷III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二.逻辑推理
推理式仿写题是2022年全国乙卷新增加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仿写能力。
推理式仿写主要有推理概念和推断问题两类题型。
(一)推理概念
推理概念的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审准题干要求。明确要求,把握关键内容。
第二步,阐释概念含义。具体把握材料中相关词语(语句)的具体含义。
第三步,分析逻辑关系。厘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异同。
第四步,参照语句仿写。参照材料中的相关句子,精准拟写答案。
(二)推断问题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
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归谬推理等。要推断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归谬法,也可
看推断过程中有没有表述绝对化或前后矛盾的逻辑错误。
借助必然性词语或关联词推断问题
注意表必
然如“必然”“势必”等,判断文段是否存在说法过于绝对的地方
性的词语
分析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存在前件和后件之间关系不当的问题,比如强加条
注意关
件、混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等。考生要注意关联词“要么……,要么……”“是……,还是……”
联词
等。“要么……,要么……”的选择有两种:单选A或者单选B,不能同时选择A和B。同理,对于
“是……,还是……”也不能同时选两个
归谬法推断问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假设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
引申、
第二步'然后把假设的论点加以引申、推论
推论
得出荒
第三步”得出荒谬的结论,以驳倒原来论点
谬结论
第四步仿写句式上采用“如果……那么……”的模式仿写
(三)掌握逻辑规律,发现语言谬误
思维过程要遵从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如同一律(概念的含义前后要一致)、矛盾律(立场不要自相矛盾)、
排中律(态度不要模棱两可)、充足理由律(理由不能站不住脚或推不出结论)。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表达中常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逻辑谬误。
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类型:
1.偷换概念
我们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
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就叫偷换概念。
2.偷换论题
所谓偷换论题,就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
3.两可(也可称之为“自相矛盾”)
即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对立的判断不能同时肯定,必有一假,否则就犯了“两
可”或“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4.不当预设
如果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前提,就不能使用矛盾律在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中选择否定(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
能同真,必有一假)。因为选择否定,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这种逻辑错误叫
作“不当预设”。
5.两不可
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有一真,否则就犯了“两不可”的逻辑
错误。
6.假二择一
把两个相互对立的判断当成相互矛盾的判断,错误使用排中律,把明明存在的多种可能,当成只有两种可
能,从而作出选择,这叫作“假二择一”,也可以称作“虚假两难”。
7.轻率归纳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一一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真,尤其是在考察的数量比较少、样本不具有
代表性的情况下,极容易犯轻率归纳的错误。
8.不当类比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似或相同,进而推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相似或相同的推理。
其基本形式是:A具有c属性和d属性,B具有c属性,由此推出B也具有d属性。
若将两类没有可比性、“假相似”的对象进行比对,进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做法就称为“不当类比”。
三.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是指把图和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图
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
括出观点。
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六种。
(一)徽标类转换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业、机构、活动而
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
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解答徽标类转换题,需要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
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
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反映的主题。
答题思路
1.读图:抓住构图要素“文字”“线条”“符号”“色彩”“图形”“大小”“位置”;
2.分析要素寓意:
从文字(如标题)、数字、地点、时间、人等角度阐释会徽的主题和寓意。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联想徽标与活动、会议等的关系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创作者的愿望;
3.按照一定顺序说明
描述画面内容由总到分、先主后次说明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外到内,或按照主次分别说明;
4.揭示寓意由分到总
根据题干,满足其在内容、修辞、字数、句式等方面的要求。
(二)框架流程图类转换
框架流程图是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用语言
将所示内容表达出来。这类题型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够突出考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
比较新颖的题目,符合新课标精神。
答题思路
1.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
2.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是句子的“主干”,带箭头的横线是事件发展的趋势,横线上的词语:属
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
3.找准说明顺序,根据关系连缀: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
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恰当使用关联词;
4.准确表达。
(三)图表类转换
所谓“图表”,是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表格、柱
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表,然后设计一到两个题目,或者是描述某
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等等。
答题思路
分析数据变化,从变化中找原因或规律,再根据题目要求做答。
1.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
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
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2.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3.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
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4.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
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
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XX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
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
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
“约几成”等。
(四)漫画类转换
漫画是画家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
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漫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
题思想;②画面,主体各“因素”构成的情景;③注释(可以没有),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这三部分是显
性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信息。漫画题是指把漫画从图片转换成文字表述的一种考题。考查的是阅读、观
察、分析、理解、概括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题型有画面描述,揭示寓意,拟写标题,拟公益广告,有的时候漫画会和作文联系,考出漫画式作文。
题型1、画面描述题
描述要全面:(1)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等,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2)抓住特征客观描述画面(说明性文字)
(3)注意说明的顺序“总一分”,即起笔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介绍人物时,可按照
“穿着(从上到下)一动作一神态”这样的顺序进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4)不要把题目漏掉。
(5)写出人物语言要直接引下来,不要转述或改变。
题型2、拟写漫画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对象的作用。
(1)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和主题
(2)要紧扣寓意,选择角度拟题①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②从呼吁主体命名;③从两者的关系;
④从寓意角度。
(3)注意标题的要求①观点鲜明、醒目;②新颖生动;③简洁,注意字数要求
题型3、揭示寓意题
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
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
及“虚”,由表及里。
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寓意(主题)=(标题+)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隐含信息(联想,由物及人)
答题思路是“四看一联系”
(1)看漫画的标题(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
(2)看漫画中的构成要素(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
主体(一个或多个;人或物)、“次主体”(其他人或物)、要素的动作、神态、服饰、身份等
(3)看漫画的语言文字、符号。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
的金钥匙。
(4)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
一联系:联系社会现实
(五)图片类转换
这里的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因为是艺术,所以在转换时就特别要凸
显艺术的形象性,要尽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
答题思路
1.从题干提示上看:题干中往往有对“图”的创作主题(内容)、创作背景(意图)等的介绍,这些有利于我们初步
知道“图”意。
2.从整体上看:一定要关注第一印象,比如整体上像什么、是什么。因为创作者往往遵循“图有内涵,但要让人
看懂”(用图显意)的创作原则,所以,第一印象往往能很准确地反映创作的意图
3.从局部构成内容上看: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珠宝设计合同珠宝设计合同
- 计算机终端设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标的具体描述
- 辔头马具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洗面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便携式儿童便盆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智能毛巾暖器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卧铺车厢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合同
- 2024年度临时炊事员提供合同
- ASTM-D3359-(附著力测试标准)-中文版
- 第五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国开2024年秋《机械制图》形考作业1-4答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
- 中药方剂基本知识
- 申请建立XX康复医院的可行性报告
- 幼儿园工程监理工作总结-监理工程的工作总结.doc
- 工程材料品牌变更申请单
- 高等学校学生食堂伙食结构及成本核算指导意见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 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