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义和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C.三教并行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参考答案:A2.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说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速疾病的传播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说明一战不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故B项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故D项排除;材料中“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以判断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3.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参考答案: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这样“相权”的力量是在增强的,当然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而其他几个选项的“相权”的力量是在削弱的的,当然是有利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4.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参考答案:经典力学;相对论亚里士多德力学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哥白尼日心说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亚里士多德的力学不是因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推翻,故A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力学认为各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着的推动者直接接触下,才能够保持运动,牛顿经典力学包括三大定律,其中第一定律是倘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呈等速直线运动,只要没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呈等速直线运动之状态,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经典力学虽然推翻了绝对空间的概念:即在不同空间发生的事件是绝然不同的,但是,经典力学仍然确认时间是绝对不变的,后来这一理论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因为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逆转,故B项正确;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跟经典力学之间没有推翻的关系,故C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跟拉马克早期进化说一脉相承,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推翻拉马克早期的进化学说,故D项错误。B5.“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这本著作是A.《资本论》
B.《共产党宣言》
C.《国富论》
D.《政府论》参考答案:B6.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一般由抽签产生的500个陪审员组成,开庭前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将从事哪一个案件的审问。这说明A.陪审人员的随机性可以降低误判率B.古代雅典只有陪审法庭具有司法职能C.力求保持公平是雅典陪审法庭的重要原则D.雅典陪审法庭是五百人议事会的下设机构参考答案:C7.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此人是:A.马基雅弗利
B.达·芬奇
C.米开朗基罗
D.但丁参考答案:D8.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不相往来C.中美两国义和团的立场是一致的
D.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是正义的参考答案:D义和团运动。马克吐温认为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的侵略,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是爱国者。所以他说“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D项正确。9.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10.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参考答案:答案:B分析:试题分析:通过“广东共产”“广东政府”“勾连俄国”等关键词可知,材料中所说的是在苏联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国共两党进行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之后,国共两党逐渐走向合作,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符合材料内容,该时期为国民革命时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辛亥革命时期共产党还没成立,排除A;CD时期不存在广东政府。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11.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参考答案:C12.某历史兴趣小组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恰当的是:①出现了“混合经济”②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规律③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④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参考答案:B13.《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②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B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知识点】Q4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双百方针和现代教育的发展·新时期教育思想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故③错误;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①②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解。1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A.四个经济特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形成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D.重点开发上海浦东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材料反映了1992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层面,几乎同一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应是90年代重点开放上海浦东,故选D。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故A错误;1984年、1985年国家相继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建立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故B、C错误。16.下图是中俄两国革命过程中两个辉煌场面,为了实现这一刻的辉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和中国共产党都进行了艰辛的斗争。和图一相比,图二斗争历程的主要特点是()
A.由中心城市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中小城镇和农村扩展到中心城市
D.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参考答案:C17.清代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儒家信仰的重建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治思想的转变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对于“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出现的原因应该从经济角度出发,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时间,故排除。C项不是“轻于”的原因,故排除。D项传统思想的转变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影响
18.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参考答案:A19.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参考答案:D20.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A21.如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A.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B.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C.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D.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参考答案:C分析题干图示信息可知,汉朝都城长安由九个城门组成,宫城的面积占都城的绝对比例,东市、西市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可见汉朝长安城是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故C项正确;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在宋明时期,故A项错误;战国以来直至晚清,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始终且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D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22.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参考答案:D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反映了当时中国深受高利贷的盘剥,工商企业的获利的很多要支付高额的利率,因此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即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23.下列元朝政治结构图中,“?”处的中央机构应为A.政事堂B.内阁C.军机处D.宣政院参考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时间。从材料来看,这一机构的建立是在元朝,由此就可以根据时间先进行判断,只要不是元朝的机构就可以排除,由此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24.罗马帝国前期,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协助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材料从一个侧面说明A.罗马法学家拥有了国家立法权 B.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C.法学家的活动推动万民法发展 D.罗马法已经发展到鼎盛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协助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可知,罗马法学家没有国家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成文法与习惯法的关系问题,且成文法有部分内容为习惯法的汇总,故B项错误;“罗马帝国前期”为公民法时期,罗马法学家不断“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推动了境内法制意识的强化,有利于万民法的形成发展,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法典》颁布,罗马法才进入完善,与材料“罗马帝国前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5.有学者把18世纪西方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革称为“二元革命”。下列现象属于“二元革命”的是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C.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D.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参考答案:B26.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目,嘉庆帝下令:“满汉(军机)章京,由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富力强、字画端楷者交军机大臣带领引见,候朕简用。”该指令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军机大臣的地位B.获取更高效的执行力C.维护决策体系的稳定D.树立皇帝的勤政形象参考答案:B【详解】材料中内容显示,皇帝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且被选用之人具有地位不高、“人品端方”等特点,可见,如此选才能够保证皇帝的意志的执行,从而提高办事效率,保障皇权的高效行使。故答案为B项。A项,“人品端方、年富力强、字画端楷”这一选拔标准和“军机大臣带领引荐”制度,与军机大臣的地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皇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置的,不存在决策体系是否稳定的问题,排除;D项,皇帝是否勤政与军机处是否设立无关,排除。2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必须要让议会参加,这说明了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上的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28.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1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2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的生产方式
3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
A、123
B、124
C、23
D、234参考答案:C29.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参考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中“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更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30.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下列对他的改革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B.使各等级公民有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C.颁布“解负令”使雅典的奴隶获得解放D.制定“陶片放逐法”以保障民主机制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梭伦改革的内容。B项中“四百人会议”是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除第四等级外,其他各级公民都可当选;C项中“使雅典的奴隶获得解放”,应是使得债务奴隶获得解放;D项是在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提出。梭伦改革设立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受宗教影响,19世纪以前英国提倡一夫一妻且反对离婚,法律单方面维护男性在婚姻中的统治权。19世纪初,英国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开始积极鼓吹女权。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期,随着一系列法案的出台,英国妇女的法律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据潘迎华《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等材料二维新运动期间,男女平权的观念传入中国。民国初年的婚姻立法基本沿袭前清刑律相关内容。1930年颁布的民法赋予女子与男子同等的离婚权利,并规定配偶有相互继承遗产之权,承认女儿与儿子有相等的继承权。但农村依然盛行否定女子继承权的传统习俗,素恨,女子离婚的韩复榘主政山东时还对诉讼离婚案横加干涉。婚姻法虽然规定一夫一妻原则,但没有明确禁止纳妾,以前的纳妾契约也没有废除。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兴起,但社会舆论多认为女子参政属“光怪陆离”,袁世凯复辟后妇女参政呼声暂退。到了20年代初,多省建立女界联合会,再次争取女子参政权。还有人提出与革命的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封建军阀;与革命的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对抗帝国主义。20年代后,各省新宪法先后承认了妇女参政权。——据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参考答案:(1)妇女法律权利不断扩大,如获得财产权和选举权等;妇女法律地位日趋独立,如可以独立订立契约,独立处理白己的财产等;男女法律地位日趋平等,如21岁以上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等;妇女的人格尊严日益得到法律维护,如行为清白的母亲可以监护14岁以下的孩子等。(每点,其中概括,说明,任答三点。若只答出“妇女法律地位总体上不断提高”,并举例说明,只能得(2)特点:要求男女平权的主张受西方影响;妇女法律地位的变化起步较晚;妇女法律地位变化城乡不均;与本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相关联;受本国封建势力和传统习俗阻碍明显;改善妇女法律地位的司法实践效果有限。共同原因: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妇女白身不断的争取与斗争。(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近代妇女法律地位发生的变化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财产权、选举权的获得、女子和男子具有平等的选举资格等均能证明妇女法律地位发生变化。(2)近代中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进程的特点是非常多的,主要突出受西方影响大、城乡变化不均衡、起步晚、阻碍因素多等。近代中英两国妇女法律地位变化的共同原因要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还要强调妇女为自身地位的提高也在做努力。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光荣革命以后,英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同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因此,英国总财富和人均财富增长很快。虽然贫富差距可能在拉大,但史家形成了一个共识,18世纪上半期下层社会的收入比此前和此后都高。随着17世纪末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形成,。中等阶层的炫耀性消费已经超越了生存需要。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奢侈消费“无尽地丰富了社会的活力,给乡村和城市生活带来数不清的改善和变化,他们大胆地重新规划下层社会的教育、管理和福利来适应这一社会”。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引发了一场关于奢侈消费的大讨论。随着当时世界市场的形成,这场讨论已不仅仅局限于英国。——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材料二明中期以后,各地消费行为都有所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再以俭朴、淳厚为尚,转而追求生活的富足华奢。天启《赣州府志》记载赣州的情况:“乃今凿朴为碉,易俭为侈,服饰器用燕饮之浮淫,转相幕效。而又不分贵贱,不论贤愚,戴方巾,披花绣,蹑朱履,盖装银顶,乐用铜鼓,犯上亡等,法制谓何7”所谓“凿朴为蜩,易俭为侈”,已不仅仅是大户富贵之家之所为,而是“不分贵贱,不论贤愚”的社会共同的行为。人们的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仅供衣食之用,也带有更多的消闲色彩。嘉靖时期的姑苏、云间诸地甚至出现了“产相十而用相百”的超前消费现象。——摘编自张立新《明清商业、消费观念与商人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奢侈消费出现的原因,并评述英国的奢侈消费。(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及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奢侈消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参考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社会稳定;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扩大;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评述: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丰富了经济理论;解放思想,改变消费观念;导致奢靡成风,贫富差距拉大。(2)变化:奢侈消费、消闲消费、超前消费。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封建制度的衰落。影响:英国:推动了工业化,加速了社会转型;明清:没有促成社会转型,仍滞留传统社会。本题考查英国奢侈消费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中国明清时期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及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英国奢侈消费出现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英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英国总财富和人均财富增长很快”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出现这种现象的社会背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并逐步完善、世界市场的扩大和人文主义发展等方面来回答。对英国奢侈消费的评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很多人认为,奢侈消费‘无尽地丰富了社会的活力,给乡村和城市生活带来数不清的改善和变化,他们大胆地重新规划下层社会的教育、管理和福利来适应这一社会’”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丰富了经济理论、改变消费观念以及导致奢靡成风、贫富差距拉大等方面来回答。(2)明清时期消费观念的新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转而追求生活的富足华奢”“人们的消费也不仅仅是为了仅供衣食之用,也带有更多的消闲色彩”“嘉靖时期的姑苏、云间诸地甚至出现了‘产相十而用相百’的超前消费现象”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封建制度的衰落等方面来回答。中英奢侈消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应当联系材料一总结出的内容,从英国方面推动了工业化加速了社会转型,而明清方面没有促成社会转型、仍滞留传统社会等等来回答。33.“传统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材料二、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并指出这种诉求推动了近代英国哪一政治体制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该政治体制的发展过程。(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4分)参考答案:(1)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立法权),同时保留国王统治权。(2分)君主立宪制(2分)。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保留了议会和国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肯定议会权力,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双方子女抚养责任分配协议书3篇
- 配股协议书三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佣金收益分成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合伙教育培训机构退伙分割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与个人教育贷款合同
- 2025版绿色环保家庭析产分家协议书:绿色财富传承计划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商务日语谈判团队建设与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物流配送劳务合同标准文本3篇
- 2025版物业公司岗位安全责任书:物业服务安全责任书(2025年)3篇
-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 计划供货时间方案
- 寒潮雨雪应急预案范文(2篇)
- 2024人教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英语下册【第1-10单元】全册 知识点总结
- 垃圾车驾驶员聘用合同
- 杭州市房地产经纪服务合同
- 2024年大宗贸易合作共赢协议书模板
- 新闻记者证600道考试题-附标准答案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变压器搬迁施工方案
- 单位转账个人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