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第二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汉服,未必可称“国服”雷颐在声势空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消失已几百年的“汉服”也被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为五彩缤纷的服装之苑增添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此事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达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却不能不令人深思;而有人进一步要求将汉服定为“国服”,则期期以为不可。“衣服”本来的功能只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但在历史中又演化出了政治、审美的功能。在传统社会,服饰的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历代王朝都有《车服制》《章服品第》一类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早在周代即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至魏晋时期,王公贵族虽然“服无定色”,但仍有八品以下不得着罗、纨、绮等高级丝绢织物的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从唐高祖李渊起就正式颁布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士庶等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总之,中国古代服饰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衣冠服饰是尊卑贵贱等级序列的标志,任何人都不得僭越。今天人们所推崇“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广大“引车卖浆者流”,绝不能像孔乙己那样穿长衫,只能如阿Q那样着短装。以“夷狄”入主中原的满清王朝以血腥手段强迫汉人易服来表示对其“臣服”,服装成为对一个王朝的忠诚与叛逆问题,“穿,还是不穿”成为“生,还是死”的大问题。清王朝同时又秉承华夏“衣冠之治”的传统,同时制定了种种有关穿靴、戴帽、着装、佩饰的烦琐规定,维持等级森严的统治。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仍大为盛行,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在“文革”中几乎只有工作服、蓝中山装和绿军装成为被允许的“革命服装”。改革开放是思想观点大解放,也是服装大解放,人们重新拥有了穿衣戴帽的自由。然而,现在一些“汉服”的提倡者却再度将服装政治化,提出“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恢复华夏服饰,重建衣冠上国”“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民族归属感和文明标志的符号”,并且,主张将“汉服”定为“国服”,而“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于是,服装问题重新上升到“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政治高度,在这种话语的隐喻中,不着汉服者自然居于“不爱国”、不参与“民族复兴”的道德和政治劣势。而且,主张将“汉服”立为“国服”者似乎忘记了,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不应当是完全平等的吗?千百年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服饰已成为个性表达的最好形式之一。今天,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与西装、中山装、短裙牛仔,中国其他民族服饰等各色服装纷然杂陈,供人平等选择,诚然为社会多元、进步的标志之一。(选自《中国新闻周刊》)11不能说明“汉服,未必可称‘国服’”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某些汉服爱好者、提倡者表现出来的那种“天朝上国”“华夏中心”的价值观念,令人深思。B.今天人们所推崇的汉服,实际只是传统社会中少数“上等人”的服饰,普通百姓与之无缘。C.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逐渐摆脱了“服饰政治化”观念,重倡汉服不应是对个性的否定。D.中国还有其他五十多个民族,他们虽然人数少得多,但其权利与汉族应当是完全平等的。12.下列说法,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的是( )A.在传统社会,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其政治功能被突出、强化,成为统治者“治民”的重要部分。B.历代王朝都有对着装等级制度的严格规定。唐代是最开放的年代,但对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诸方面的规定也最为详细。C.服装成为“革命”与“不革命”的重要标志,是历史上“服装政治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延续和具体表现。D.宽衣博带、长裾雅步的汉服已消失了几百年,汉服提倡者将它从历史的箱箧中翻捡出来,毫无意义和价值。参考答案:11.A解析:从文章首段内容可知,A项说的是汉服提倡者的表现,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论据。12.C解析:A.“衣服的功能不再是遮身蔽体、保暖防寒”误。B.说唐代“规定也最为详细”于文无据;D.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知,“毫无意义和价值”不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翻

浆①

[毕淑敏]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带!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司机绝不敢搭不认识的人特别是年轻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话我才破例的。”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我说,“再仔细瞅瞅。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我一时没明白过来,但司机凶狠的眼神启发了我。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采取最紧急的自救措施: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怎么样?最低他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我想到贼娃子一举伤了元气,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再打我提包的主意了,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母亲喝不上小米粥,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司机一字一顿地说:“甭罗唆了。拿好你的东西,回家吧!”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我的提包原来是用一根旧绷带绑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中,他操作了一路……注释:①“翻浆”本指春天积雪融化,道路出现泥泞、破裂和冒浆等现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年轻人揣着一颗孝顺而善良的心,在困境中向人求助,却遭受了别人的猜疑、误解以至惩罚的故事。小说通过“我”后悔自己的多疑与戒备,歌颂普通劳动者的美好人性,是对当今社会“泛恶论”“人心惟危论”的嘲讽,对社会互相信任、相信善良、懂得感恩的呼唤。B.真诚的感谢最能够打动人心,虽然我和司机对年轻人心存芥蒂,但当他下车后仍用冻僵的舌头表达感谢时,还是报以微笑,在这一刻,三人的关系变得很和谐。C.年轻人对我提出要查看东西感到特别的失望,他受尽千辛万苦保护着我的包,到头来却遭到怀疑,这种打击让他不堪重负,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D.从全文看,小说有两个变化——我对搭车青年的情感变化和行驶途中路况的变化,这两个变化都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在这种变化中完成了情节,完善了人物形象。

E.作者细写“我”与司机对那个青年的猜疑,其作用在于衬托,旨在形成反差,更加凸显那个青年的美好德行与善良人性,在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全文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2)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3)本文在情节构思方面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4)小说以“翻浆”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8分)

参考答案:(1)A项3分,D项2分,E项1分(2)(6分)①形象地写出了青年被颠簸的状态。②表达了“我”对他的厌恶之情。③真相大白之后,青年的形象因此而更高大。(每点2分)(3)(6分)①前后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的照应,起到解开悬念的作用。②悬念迭出。青年的突然出现,引发人们的猜忌,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③情节跌宕。小说以我对青年的态度变化为线索,由同情到猜疑,到厌恶,再到愧疚、感激。④在高潮中结尾。以“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一句戛然而止,给人深深的震动与反思。⑤出人意料的结尾即欧.亨利式结尾:青年在我眼中由偷包的贼变为恩人。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读者惊愕,震撼发人深思。⑥欲扬先抑(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4)(8分)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翻浆的道路使行车颠簸,后文青年绑包等情节都与翻浆的道路有关。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主题。“翻浆”还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内心深处亦如翻浆一般的震动,并为自己的狭隘和冷酷感到愧疚与不安。(每点2分)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同时去大学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八,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砰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军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疾病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曰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充作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埋想。(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参考答案:(1)答CD

A项原因说的不对。B项的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E项把未然的说成已然。(2)现实因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东北解放区领导尊爱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想想基础: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3)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带病编写教材纲要,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4)为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真菌学,在世界学术领域夺得一席之地;为改变中国农业的落后面貌,选学农林专业;为国计民生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为新中国农林业的发展,努力培养专业人才。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4下列对文中加粗并加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

参考答案:4.A5.D6.C7.(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回答此题,要对所给语段进行语法分析。所给语段中,“入贡”“过”“调”“治”“言”“索”“谓”“同”等可为谓语,“高丽”“使者”“宰相”等为专有名词,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准确判断各句间的层次。5.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封建时代只有“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才能称为“太子”,而君主的“其他儿子”则不能称为“太子”。6.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杀二宦者……误伤太子之人”错误,文中是说杀了两个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死囚,献上首级,说这十几个人是误伤太子之人。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唯”“帝”“苟”“死”为关键词,其中“帝”是名词作动词,“称帝”;“死”是为动用法,“为……而死”。(2)句中,“不吾索”“酋”“庶或”“济”为关键词,其中“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成“没有点名要我”。【备注】【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当时蔡翛担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赶快做些更改,否则一定会失败。蔡翛没有听从。孙傅升至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前来进贡,使者所经过之处,调发民夫备办舟船,引起骚动,费用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对于中国却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的相同,上奏贬他到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议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的相同,也没有其他意思,依据职责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免职。靖康元年,孙傅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孙傅,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时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时的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的人认为是名言。十一月,孙傅担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冒着箭石督战。金兵分别从四面鼓噪而攻,孙傅的军队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当天,金兵就攻进城里。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去,安排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孙傅仍然兼任少傅。钦宗二十天还没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请求放回钦宗。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太子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死囚,拿着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之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来献上其首级。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从太子出城。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随他去死。”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问其故,对曰:“臣任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夙夜烦扰。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谥文靖。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禅泰山,大营宫室,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①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选自《宋史》,有删节)【注】①内典:佛教的经典。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议遂寝

寝:停止,搁置B.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出乎意料的C.巢林一枝,聊自足耳

巢:鸟窝D.大营宫观,靡有暇日

暇:空闲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地表达,没有必要呈献密奏。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1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参考答案:11.C

12.C

13.(1)心中稍微忧愁劳苦,足够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也不一定就没有事情。(2)李沆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用私事)求他。

14.有治理才能,正直坦荡,富有远见,生活简朴。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结尾说“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谥文靖。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禅泰山,大营宫室,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可见同僚对他的赞叹以及称他为“圣相”不是他担任宰相时,而是死后。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关于C项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圣相”一词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在第二段的结尾,从文中来看,他被称为“圣相”是在他死后。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少”,稍微;“足”,足够;“他日”,指将来;“四方”,指天下;“未必”,不一定。第二句中,“居位”,任职;“动”,行动;“条制”,指规章制度;“干以私”,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私干”,“以”,用,“私”,指私人的事情,“干”,动词,求。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首先找到宋真宗、同僚赞誉他的话,以此确定设题的区域,然后在前后筛选相关的句子,最后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如第一段“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到北部巡幸,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整饬得井井有条,这说明李沆有治理的才能;当宋真宗问他为什么从不打小报告时他说“臣任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这表现出人物的正直坦荡;如第二段“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禅泰山,大营宫室,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这说明李沆有远见;如最后一段“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以及他所说的话,这表现出李沆生活的简朴。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后来担任翰林学士。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整饬得井井有条。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拿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只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搁置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呢?”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用什么密奏?那些有密奏的大臣,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的小人,我常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明知错误而照样去做?”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甚至政务繁忙而不能按时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能不费力地获得太平,成天悠闲自得无事可做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愁劳苦,足够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也不一定就没有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已经平息,就怕皇上渐渐产生奢侈的想法。”王旦不认为是对的。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不这样的话,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空闲的时间。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突然疾病发作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催促御驾前往,对着遗体哭的非常悲痛,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李沆本性正直诚信,家居品行谨慎,恪守礼法,言语简洁,识大体。李沆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用私事)求他。家人劝他好好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交谈之间提及此事,李沆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计算这些得来的俸禄也可用来修理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哪里要建造这些华丽的房屋呢?”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4题。(7分)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1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B.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C.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D.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参考答案:13.D/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14.(岑郡侯)生气地责备他。不久,(姬)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占卜者名声大震。(每一小句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C.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D.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参考答案:7.B

8.A

9.D【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本题画线语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处罚力度”。B选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语言逻辑、语句复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上段说“刷脸”带来的便利,本段说信息采集与安全问题,故应以表述转折的关联词开头,排除C、D;B项,“人们……也引发了”搭配不当,排除BC项。故最恰当的为A项。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所以用“方兴未艾”;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故选D。【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的

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点的空白。整个降落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嫦娥四号继承了嫦娥三号绝大部分月面软着陆技术,但落月难度更大。嫦娥四号与地面交流需要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中转,其间会产生约60秒的

,这对于

的降落过程显然太久,因此落月全程需要由它自主完成。嫦娥四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CNC系统。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为了防范在最紧张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着陆过程中“鹊桥”出现问题,影响数据上传,CNC系统设计了数据延时注入功能,即把要注入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做成带有时间标签的数据包提前发送到着陆器的某个地方暂存。(

)。CNC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并剔除病灶,保障机体整体功能的正常,确保落月过程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朝思暮想

延时

变幻莫测

万无一失B.梦寐以求

延迟

瞬息万变

安然无恙C.梦寐以求

延时

瞬息万变

万无一失D.朝思暮想

延迟

变幻莫测

安然无恙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B.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C.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D.待到该标签时间和着陆器上的时间相同时,自动被数据注入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B.研发费时三年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C.费时三年研发的CNC系统担负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D.研发费时三年的G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环月、奔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参考答案:17.C

18.A

19.A【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梦寐以求: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材料中说天文学家迫切期望了解月球的背面,第一处应选用“梦寐以求”。延时:指比原来自然状态下延长了一段时间。延迟:①拖延时间;②推迟。“延迟”是动词,与“产生”无法搭配,第二处应选用“延时”恰当。自动:自己主动,不凭借人为的力量。自主:自己做主。材料中指嫦娥四号降落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变化,第三处应选用“瞬息万变”恰当。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万无一失:十分稳妥,绝对不会出差错。材料中指“落月过程”不出现任何问题,第四处应选用“万无一失”恰当。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括号所在位置是对“数据延时注入功能”的具体阐述,陈述的对象是“数据”,从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角度分析,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标签时间”是固定的,而“着陆器”上的时间是变化的,因此应选择“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时间相同时”,排除B项.故选A。【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C项,“担负……整个过程的控制”搭配不当,“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D项,“研发费时三年的”语序不当,“环月、奔月、落月”语序不当。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9.下面是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请把这个处理方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参考答案:示例一:材料收集后,要进行筛选(选择或取舍)和整理。材料的选择(取)要适切题目,要(并)注重特色;材料的整理,主要是整合同类并且删去冗繁的部分。示例二:材料收集后,需按照取舍标准选择材料,材料选择不仅要适切题目,而且要注重特色;材料选择好后,再做整理,整合同类材料,并将其中冗繁的部分删掉。10.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作答,每条横线不超过4个字。(5分)中西餐饮差异菜单品种消费价格设施服务中式餐馆繁多悬殊设雅座、包间很大差别麦当劳有限价廉无大差别统一标准无大差别上表反映了东西方在餐饮习俗上的差别,但背后隐藏着不同文化上的表达,体现了中国人的

的心理和西方人崇尚

的观念。参考答案:爱面子、讲排场、分等级(追求尊贵);平等、民主(或便捷)(意思近可酌情得分)

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感受它的旨趣,自选一个角度,并根据要求作文玫瑰说:“我只在春天开花。”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要求:文体为散文或者议论文,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用快乐将悲伤同化玫瑰说:“我只有在春天开花!”日日春说:“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不难看出,玫瑰的话里带有一丝悲伤,而日日春道出的却是一份难得的豁达与乐观。花儿如此,人亦如此。人生中不可能凡事一帆风顺,当遇到困难挫折、悲伤忧愁时,要学会乐观的面对,用快乐让悲伤同化。一提到乐观,便会想起大文豪苏东坡,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人在哪里,他却都能在那里的天空和大地上书写乐观豁达的诗行。被贬至海南,他能苦中作乐:“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客居黄州,他能夜游赤壁,尽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美好;他能穿行于竹林,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长啸。漂泊久了,思念亲人,他书写的却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迈旷达。苏轼将所有的悲伤化为了快乐,于是凄苦得以超越,灵魂得以提升,生命得以永存!而项羽面对失败时的悲观放弃又让世人唏嘘不已。一代英雄,四面楚歌之时,选择的不是“留取青山”,而是乌江自刎。其实,“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是一个懦夫的借口,绝不是一个真正乐观豁达人的心态!项羽没有将楚歌转化为保存自己继续战斗的号角,徒留给后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感慨。在餐厅排队打菜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前面的人,乐观的人看到的是自己后面的人。其实,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一个一个的减少,而是后面成倍成倍地增多。悲观的人会郁闷每天生活的无聊:早上,醒来了,晚上,睡下了。而乐观的人会感恩每一天,天亮了睁开眼,还活着,天黑了闭上眼,睡得着,真好。这便是乐观与悲观的不同吧。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电脑,说死机就死机,没得商量。”既然如此,为何不放开心胸,像日日春一样,将自己开花的每一天都当做春天,快快乐乐地生活呢?失意与悲伤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它们,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迷雾来遮盖心灵的光辉,不是把它们放大来羁绊短暂的人生;我们要做的,是用心灵的阳光照亮前行的路,用乐观豁达的心情活出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风”的惬意!用诗意将失意遮起,拿快乐将悲伤同化!【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考生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然后分析材料的类型,如本题提供的是寓言类材料,材料出自台湾作家杏林子的现代寓言,文中的玫瑰和日日春分别代表不同的心态或人生态度,这样就为我们构思作文找到了很好的切入角度。【审题】首先审读材料,要审明材料蕴涵的观点、态度。“我只在春天开放”,从正面来理解,玫瑰花“只在春天开放”代表一种等待和坚守,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只在春天”隐含着与“春天”相对的“夏天、秋天和冬天”,既然此话中的“春天”代表美好的时期,那么,“夏秋冬”就代表“不美”的时期。分析到此,“玫瑰花”的生活态度就显露出来了:在美好的时候开放,而在不美的时候就不开放。换句话说,象玫瑰花这样的人只有在优越的条件下才能快乐地、幸福地生活,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而“我开花的每一天都是春天”是说,只要“我”开花,外部环境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秋天或冬天,在“我”看来,它都是美好的。说得更明白些,象日日春这样的人,只要他生活着,不管生活怎样,但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合理的、美好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以物喜,以己悲”。通过分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就明确地显现了出来:消极、悲观、低沉和积极、乐观、向上。两种人生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命题人的观点,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由命题人的观点态度可以进一步推论:人生观决定人生命运,可以引出很多话题,如:微笑面对每一天、积极乐观地生活、幸福与痛苦、心态与生活等等。这是从否定玫瑰花、肯定日日春的角度立意。如果从肯定玫瑰花、否定日日春的角度来看,玫瑰选择在最美的季节绽放自己,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可贵的坚持,有的人,不愿意委屈自己,苟且将就,而是洁身自好,自我珍视,寻求适合自己的土壤,绽放最美的自己,甚至可以说,玫瑰有了夏、秋、冬三个季节的能力积蓄,再到春天盛开,是最艳丽、浓烈、美好的,不开则已,一开惊人,超过其他的花,如屈原,他遗世而独立,选择洁净、芬芳的环境。与之相对,日日春则代表一种随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