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历史命题答案_第1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历史命题答案_第2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历史命题答案_第3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历史命题答案_第4页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年10月高三历史命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CBABDDCACCBCDA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大规模古城建设,宫殿、贵族墓地和大型水利系统的建设离不开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因此可以说明此时良渚文化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故B项正确。成熟国家形态指秦汉时期形成并逐渐巩固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良渚文化时期处于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宫殿区”“贵族墓地”等信息可说明社会等级化现象,但未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良渚文化时期尚未出现,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出君、弑君等恶性事件”“贵族据邑、聚族造反”“贵族出奔”“贵族武力攻击政敌”等现象频现,而战国时期这些现象很少出现。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传统的宗法分封权力体系逐渐崩溃瓦解,进而引发“出君”“弑君”“出奔”等事件,战国时期系列变法运动重塑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强化了集权,减少了以上现象的发生,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以来即采用铁犁牛耕新的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型和社会舆论环境的宽松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但非主要原因,故B、D两项错误。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陆贾分析秦朝败亡原因在于“事逾烦”“法逾滋”“兵马益设”“用刑太极”,旨在借鉴秦亡教训,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故B项正确。陆贾的言论根本目的在服务新政权统治,而非彻底否定秦暴政,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关系中,地方服从中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尊崇儒术的治国理念始于汉武帝时期,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唐朝前期城市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其中长安、洛阳作为政治中心成为文人聚集的两个核心。唐朝后期文化中心仍然位于以长安和洛阳为核心的北方,而江南地区的文化吸引力迅速提升。结合所学可知,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唐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故A项正确。由图可知,唐朝后期文化中心仍处于北方,南方总体文化吸引力迅速提升,但尚未完成文化中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政治中心未发生转移,以北方长安和洛阳为中心,故C项错误。唐朝前后期的文化中心转移主要缘于经济地位的消长,安史之乱尽管暂时影响文化吸引力,但未改变基本的文化格局,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广东、岭南、福建等地的龙眼、香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长,反映了农业生产市场化趋势明显,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强调的是明清时期,南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趋势而非区域化特点,故D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区域经济的联系,得不出较强的互补性及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等认识,故A、C项错误。6.【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朝初设的是抚夷局,很快改为总理衙门,说明天朝上国观念遭到打击而动摇。“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体现了当时传统闭塞惯性的强硬,说明了晚清外交转型的艰难性,故D项正确。材料重在强调士大夫等保守势力对新外交机构的抵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并未体现思想发展,故B项错误;传统的外交体制是宗藩体制,大变局下已被迫向近代外交体制转型,故C项错误。7.【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后商办企业的数量和资本额都比战前有所增长,这一变化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变法时期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推动,故D项正确。外国资本一直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此时对中国企业的冲击力并未减弱,故A项错误;B项是对材料变化的概括,而非造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故B项错误;民众此时对于社会发展、富强目标未有共识,故C项错误。8.【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帝制论者认为现行共和制度徒有其表,实为实行专制,君主制有利于促成立宪,拯救国家。梁启超持共和论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他认为变共和制为君主制无法确保立宪的实施,恐沦为君主专制。所以“国体”之争是近代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在思想、政治上的斗争,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舆论基础,故C项正确。“国体”之争的局限性是未能也不可能提供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正确道路,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与科学,材料重在君主制与共和制政体之争,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24年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之下,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四运动时认为其不仅是“学生运动”,更是“国民革命运动”和“民众反帝反军阀的运动”,意在强调新形势下五四运动的重要时代意义,故A项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工人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问题,故C项错误;这一说法是在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背景下提出的,并不强调延续性,故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根据地建立了大量合作社,这些不同形式的合作社,赢得广大群众对革命的支持,有利于调动各阶层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根据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时空错误,故A、B项错误;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而非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展抗日的文化运动”提高抗日军民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以最终争取抗战的胜利,是对全民族抗战路线的贯彻,故C项正确;提高民众文化水平不是本质意图,故A项错误;创新文化宣传方式非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抗日文化战线的斗争,未涉及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宣传,故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占比最大,体现了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建设,同时也对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进行了投资,这说明在一五计划时期,既注重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注重到了其他领域的发展,所以构成了适应形势的经济结构,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经济结构看不出合理的工业布局,故A项错误;完整的工业体系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还是重点发展工业,故D项错误。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恩来在与大使们的谈话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与国力、国防及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国际局势影响经济建设发展虽然与经济建设有关,但并未直接反映周恩来的主要观点,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时空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明确强调加强国际间经贸交流合作,故D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南省委下发的补充规定强调了基本核算单位在完成国家分配任务的前提下,拥有安排种植面积和决定增产措施的权利。这表明农业生产的经营自主权得到了增强,故C项正确。A项关于农村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说法虽然与材料的背景有关,但材料中并未明确指出市场化转型,因此不够准确,故A项错误。B项提到的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并没有在材料中得到直接体现,故B项错误。D项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理顺的表述反映了经济政策调整,但经济政策的调整具有渐进性,这一时期正处于探索阶段,故C项错误。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0年深圳罗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移山填湖工程,伴随着国贸大厦、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高层建筑的建设,显示出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同时,材料提到“罗湖”之名未随着罗湖山而消失,反而在城市发展中得以延续和衍生,进一步体现了对外开放政策下城市化的推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罗湖”的发展反映了对外开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故A项正确。B项关于自然地貌影响城市发展格局的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立,但材料的重点在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非自然地貌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提到城市建设改变地方文化面貌,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城市化进程,而非文化面貌的变化,故C项错误。D项关于经济与环境保护的互补关系并未在材料中明确体现,材料更多关注的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而非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6.(14分)(1)知识分子从事商业活动;市民文化水平提高;海外贸易对商人知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等。(6分)(2)从宋代商人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角度作答,如宋代崇文抑武政策;科举制度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等。(4分)从宋代商人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社会影响角度作答,如推动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促进儒学思想传播;提高社会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带动市民文学的兴起与发展等。(4分)17.(12分)(1)从明代货币白银化的特定时代背景作答,如“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宝钞和铜钱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赋役改革”等。(4分)(2)结合材料,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表现及实质作答,如“逐步取代了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是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化的产物”等。(4分)(3)从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作答,如“促进了市场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市场的联系加强”“加剧了封建势力对白银的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4分)表述层次1:不能表述成文;层次2:能表述成文,逻辑不够清晰,叙述不够完整;层次3:能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叙述完整、连贯、条理、语言流畅。料18.(16分)(1)特点:从阶段性、区域性、曲折性等角度回答。(每个角度2分)若具体分析它的每个阶段,如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82—1911年处于初创时期,第二阶段1912—1927年间近代中国民营电力工业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三个阶段1928—1936年新增较少,处于稳定发展时期。(2分)。分布上看大部分省份都有民营电厂,沿海地区的省份数量多,内陆地区的省份越往西越少。(2分)整体曲折性。(2分)(2)影响的主要因素从政治局势、政府政策、经济条件、自然资源(如煤炭资源分布、水力资源分布和交通便利性等)等角度作答。从政治局势角度来看,国内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政局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局面。从国际局势角度来看,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4分)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看,清末新政采取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措施;北洋政府采取的鼓励创办实业的措施;南京国民政府颁发了有关电力工业的法律法规;(2分)从经济条件(工业基础)的角度来看,随着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工业用电量出现了急剧的增加,推动电力工业发展。(2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来看,如煤炭资源分布、水力资源分布和交通便利性等。(2分)19(13分)答案示例:198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务院决定表彰自1980年以来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这一表彰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全社会劳动精神的弘扬,体现了国家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与重视。表彰的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财贸、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多个领域,显示了国家在各个行业中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广泛关注。表彰条件中强调"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仅是对模范人物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全社会的号召,鼓励每一个公民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具体条件方面,表彰要求模范人物在企业发展、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这些条件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对人才的渴望。在工业领域,许多工人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农业方面,农民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改进生产方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在教育和科研领域,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现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