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人民日报热点主题:探索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人民日报热点主题:探索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人民日报热点主题:探索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人民日报热点主题:探索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写作人民日报热点主题: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备考精选作文素材

探索

目录

1、主题剖析

2、名言素材

3、事例素材

4、优秀作文

5、精彩时评

1、主题剖析

《周易》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类的发展一次次证明,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

书写新的历史,那就是探索与创新。“探索”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固有规律,

具有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探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

一,以探索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

2、名言素材

(1)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一一培根

(2)科学世界是无穷的领域,人们应当勇敢去探索。一一童第周

(3)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一一左拉

(4)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执著的旅人。一一丹麦天文学家布

拉赫

(5)为一生工作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无须再探索其他的幸福了。一一法国

评论家卡莱尔

(6)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一一约翰•洛

克菲勒

(7)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美国科学家贝尔

(8)我从事科学研究是出于一种不可遏止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别无其他动机。

——爱因斯坦

(9)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

价值的发明创造。一一美国哲学博士陆登庭

(10)对于科学进步和在科学中从事新的工作,开辟新的领域妨碍最大的却是下面这一点,

即人们对于事物总是感觉失望,想着它们是不可的。一一培根

(11)假如没有独创精神,不去摸索更新的途径,只是随着别人的足迹走路,也总会落伍

别人一步,要想赶过别人,非有独创精力不可。一一华罗庚

3、事例素材

(1)花的名字

近年来,博物学和各种试图软件突然火起来,不知道花的名称没有关系,手机拍下照片,

上传软件,马上出现学名,哪怕再相似的花,也有技术替你分辨,只需动动手指头,便能得到

答案。

一对母子漫步在乡间小道上,当孩子看见一朵可爱的花时,就问他的母亲这是什么花,母

亲回答说:“孩子,你不必知道它的名称。对这段小花的好奇,会让你不断发现他的美。”

(2)维特根斯坦的好奇

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

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

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

有一大堆问题。”

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

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3)探索的反例

约里奥•居里用a粒子轰击元素钺时,发现一种很强的射线。他没有深究,认为只是一种

普通的射线,从而错过了中子的发现(后来被查德威克发现)。

李比希曾经从海藻中提取碘,在提取的母液中总沉淀一层深褐色并有刺鼻味道的液体,李

比希对这种奇怪的现象没有注意,从而错过了澳的发现(后来被法国科学家波拉德发现)。

(4)“西藏冒险王”消失在冰川,冒险不等于探险

2020年,被称为“冰川哥”的探险达人王相军,在西藏探险途中掉进冰川瀑布失踪,引

发户外爱好者和大批粉丝关注。据媒体报道,王相军在冰川瀑布旁的岩石上不慎踩到暗冰,

滑入瀑布水中失踪。

2017年11月,自称国内极限高空挑战第一人的网络直播博主“极限-咏宁”一一吴永宁,

没有佩戴任何保护装备情况下,在长沙一栋超高建筑屋顶做高难动作时,失手坠楼身亡,引

起广泛关注。“玩命直播”最终玩出人命,当时有媒体直指是直播平台和主播追求“流量至

上”的牺牲品。

网络主播接连发生意外,值得各方反思。平台和主播追求流量本来无可非议,但拿生命开

玩笑博流量,则是舍本逐末。切记:流量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冒险不等于探险,敬畏生命不

得有例外。以探险之名行冒险之实之类的视频,到了该“消失”的时候了。

(5)居里夫人:探索是孜孜不倦的追求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

激起了她童年时就具有的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勇气。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

彼埃尔商量研究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

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

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针。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

射线”。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光线要比铀

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

在于矿物之中。她把它定名为“镭”。

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但是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

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

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

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

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6)宽容科学探索失败,时刻保持清醒严谨

2024年6月30日,我国一家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的试验事故引发关注。在网络上传播的视频

中,“火箭”升空后跌落深山爆炸起火。由于画面当中呈现大量房屋,人们据此推断试验场所

离城市市区较近,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安全问题的担忧。7月2日,涉事公司发布致歉信,向相

关群体表达最诚挚的歉意。

从科学角度出发,在城市郊区进行火箭动力系统试车并非不安全行为。此次事故虽然远离

市区,但给民众造成了观感上近距离的感受,这就提醒所有航天产业主体要时时刻刻把安全生

产放在首要位置。运载火箭研制伴随着各种巨大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今日之

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在科学研究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谨认真。人们能够接受商业航天在探

索宇宙过程中的失败,只要在失败后相关主体能够始终清醒。

我们不应该就一次试验事故,而对整个民营商业航天发展失去信心。航天事业的探索,需

要有敢于失败的勇气,也需要有能够正视问题的决心。火箭试验失败爆炸不可怕,但必须从失

败中及时汲取教训,保持清醒,通过归零机制来举一反三。

(7)耐心科普的背后是对历史的自主探索

近日,郑州博物馆的一位保洁阿姨火了。原来保洁阿姨工作时发现游客对展品一知半解,

便主动上前,耐心讲解。“这个就是调酒器,装在里面倒三样,就像现在我们调酒中的鸡尾酒

一样”“这个铜飙它是盛酒的”“爵,就是喝酒用的。咱在《三国演义》里面看的时候,关羽啊,

他们喝酒都会用这个“。整个过程,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有网友称,上了阿姨五分钟的私教

课。

去年国庆期间,郑州博物馆保洁阿姨为观众即兴讲解“云肩之美”,一度登上热搜。保洁

阿姨的一番讲解,擦亮了传统服饰的深刻内涵,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有所收获。

一所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随着博物馆的大门敞开,不少人实现了“博物馆自由”。人

们带着强烈求知欲走进博物馆,驻足凝望带着历史味道的文物,在五花八门的展品间徘徊,

体会历史的厚重之美、感悟古老智慧之神奇。然而,高雅历史文物有一定的接受门槛,如果没

有专业讲解,不少游客最后可能还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

这位保洁阿姨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为一方面她及时补位、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是她的身

份与讲解员的反差。按理说,讲解不是她的分内之事,然而从保洁阿姨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看

出,她很享受做历史科普的过程。想必这简单几句讲解的背后,是她日积月累做了大量准备,

自主探索历史知识,并将之发展成为爱好。我们为这份投入点赞,更是为这份爱好鼓掌。

(8)“嫦娥”探月二十周年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在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人类探月迈出的全

新一步,也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开展了100多次月球探测、10次月球正面采样返回,但月球

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月背因路途险阻,鲜有人类涉足,更是蒙着神秘“面纱”。

勇于创新,方能阔步前行。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正面月壤,嫦娥六号如今采回月背样本。一个个中国“首次”、世界“首次”,

持续闯向科技创新“无人区”,不断拓展着人类的知识厚度。借助这次采回的月背样本,科研

人员可以对比此前月壤,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认识。多项研究同时开展,还将为不同

学科的基础前沿注入新鲜力量。全世界都在期待,这份“珍宝”能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带来更

多惊喜。

今年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20周年。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探月工程规模宏大、

系统复杂、高度集成,是世界科技领域的前沿项目。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从初探月宫到详

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探月工程连战连捷,在完成“绕、

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探月工程四期正向新目标迈进。如今正在开展的探月四期工

程包含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目标是在南极初步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巨大成就,凝结了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依靠的是一系列关键核心

技术重大突破、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汇聚的是中国人民的整体力量,诠释了探月精神

的丰富内涵。

(9)棋中求知的孙武

孙武儿时常和祖父孙书、父亲孙凭一起对弈。棋盘上的黑白棋子以及祖父、父亲专注的神

情,都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用心留意长辈的对话,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下棋的知识。

同时,孙武还并不满足于听故事,他还主动学弈。一天与祖父对弈时,孙武问:“您和父亲为

什么都喜欢对弈?

孙书说道:“对弈以智力取胜,在进退、取舍、攻守、纵收当中,主动权全都由自己掌控。

而且,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所以我喜欢,你父亲也喜欢。”“那么,决

定对弈输赢最关键的是什么呢?”孙武又问。

祖父不容置疑地说道:“算。决定对弈输赢的关键是算,这是对弈的核心,布势运子都是

算在棋盘上的体现。两军作战,一方主将缺少智谋,没作出充分的战前准备以及通盘考虑就能

战胜敌人的,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对弈也是一样的道理,多算则多胜,少算则少胜,不算则绝

无取胜的可能

这一局当然还是孙武输了。孙书抚摸着孙武的头,爱怜地说:“最后你还要记住一点,下

棋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需要专心致志,切不可一心二用。”孙武把祖父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平时,他除了看书、习武,一有时间就琢磨棋艺,只觉方寸之间,有无限千秋。

孙武的棋艺不断进步。终于,父亲不是他的对手了,祖父孙书有时也会败给他。正是因为

孙武能这样勤观察、善思考,以及刻苦钻研,他后来才有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为他撰

写《孙子兵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生活无小事,处处留心皆学问。

4、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诗人屈原叩问苍天,对某些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对真理积极探索。

一百年前,共产党的创始人之——毛泽东叩问大地,开启了对中国未来的探索之旅。

几个月前,中国的航天人又叩问苍穹,“天问一号”开启了火星探测的征程。

作为开启新征程的一代青年,我们应该发出怎样的“叩问”,做出怎样的回答呢?请以“叩

问”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材料先列举三个“叩问”“叩问”苍天,追求真理;“叩问”大地,探索未来;“叩问”苍

穹,探索宇宙。然后顺理成章对新一代青年发问,他们应该发出怎样的“叩问”做出怎样的回

答?我们在审题时要抓住三个关键信息,一是三次相隔千年的叩问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二

是时代新青年应该发出怎样的叩问;三是以“叩问”为主题。从写作任务看,考生要注意发

言人的身份为“开启新征程的一代青年”,写作时应抓住时代的特征,如“创新”“合作”等,

提出自己的“叩问”对象,最后做出自己的回答即可。此外考生还要注意“发言稿”这一文体

要求。

切题立意:

(1).从创新时代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叩问”时代,做创新时代的引领者;

(2).从全球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叩问”人类命运,共同应对危机;

(3).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叩问”良知,实现自我救赎;

(4).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叩问”青春,交出人生的优秀答卷。

范文示例

叩问创新时代,引领探索情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叩问创新时代,引领探索情怀”。

【开篇点题,体现文体】

从几千年的古战场上走来,我们看到了历史掩埋下“伍相鸣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

兵”的峥蝶时光;近看当今,我们听到了繁荣盛世里大国重器的时代强音。我们生活在一个

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应怀揣探索精神,做新时代的引路人。

【瞭望古今,提出论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不朽的民族需要通过创新不断进步,提升实力。而当下,科

技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兴盛与否的标准之一,航天工作者从无到有,开拓创新,成功发射了“嫦

娥一号"卫星,扬了国威,长了民族志气,“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

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国家文化这幅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因为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

我们的民族血脉才能不断升华。

【点明“创新”这一关键词,“创新”和“探索”是密不可分的,并举例航天的事例加以

论证】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瞄准世界科技前

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我们正处于一个探索创

新的时代,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选择。牛

顿发现万有引力,在解决了一个重要谜题的同时,也引出了超距作用不能解释静电力的疑问。

当代生活先进方便,处处充满科技的色彩,而科技不断进步引出的更多问题正亟待我们去探索

解决。

【结合国家战略政策和现实因素,强调“探索与创新”的重要性】

积极探索未知是我们不可推脱的使命。斯宾塞曾说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

就是科学。”作为学生,我们不断追求的是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深厚的涵养,所以更加高深的科

学探索对于我们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东西。“科学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

为了人类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迈进,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义不容辞。

【论据论证,从自身角度进行分析为什么要“探索与创新”】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将我们自己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就足够了。当我们为这个世界打

开一个未知的领域时,我们会感到满足与自豪,但我们的使命远不止如此。一个人的贡献就像

昙花,也许可以在盛放时震撼世界,却不能长久地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终将随着时间

的流逝而消失。所以我们不仅要将创新的成果留给后人,更要将我们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传扬

下去。

【对青年人提出具体要求,分析了“创新”和“探索”之间的关系】

生而处在创新的繁荣盛世,我们理应顺应时代,怀着一颗坚持不懈的探索之心,争做创新

型人才,做新时代的引路人,将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探索精神继续传扬下去。叩问创新时代,

引领探索情怀。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总结全文,发出呼吁,再次强调文体】

发言人:XXX2024年X月x日

5、精彩时评

呵护创新的“好奇心”

人民曰报向贤彪

好奇心,可说是对未知事物特别关注的强烈兴趣,对陌生领域刨根问底的极大热情,对熟

悉领域潜心钻研的无限执着。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

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

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

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特别提及“好奇心”。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面对迢迢银河,想象着牛郎织女,演绎出

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源自民众的好奇心;创立“日心说”、揭开天体中许多奥秘,“从此自然

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源自科学家的好奇心。与成年人相比,娃娃们的好奇心更

加丰富多彩。比如,看到蜻蜓,他们就会联想到飞机,好奇飞行的原理;看到花朵,他们就想

到公园,会问如何建造……尽管孩子们很稚嫩,但他们有时所展现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确

可贵。

从半空中投掷鸡蛋,怎样才能让它完好无损呢?这曾是几个孩子的好奇心。一位中学老师

就此设计了“投蛋竞赛”,要求参赛各队从高处平台上同时投下一个生鸡蛋,落地时不得损坏,

取最后落地者为第一名,并强调不准用绳子拴着鸡蛋往下扔。孩子们的办法五花八门,有一个

队别出心裁:他们把鸡蛋装在填充着棉花的木盒里,然后绑在一个小降落伞下面。最终,该队

不仅获得第一名,还被评为“最具创意奖”。事实表明,关注孩子的好奇心,努力搭建探索与

展示的平台,能够助其增加对科学的兴趣,有效培育创新精神。生活中,有些发明创造,正是

从孩子们的大胆设想或灵机一动起步,而后再由成年人帮助完成的。

从“光年之外”到“千年之前”,好奇心把我们引向何方?

人民日报评论邙西曦

把宇宙的“声音”谱成乐章,首次揭秘黑洞“脉搏”,发现800余颗新脉冲星……一段时

间以来,“中国天眼”的科研成果频频登上热搜,这一贵州大山深处的世界最大单又径球面射

电望远镜,正以巨目观天的姿态,捕捉遥远的信号。同样,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暑期档顶

流”广汉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一眼千年,定格了古蜀先人对苍穹的向往。不论是光年之外的

深空探测,还是千年之前的天人对话,好奇心驱使着我们奔赴一场又一场星辰大海之约。今天,

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古往今来,太空都以它的神秘莫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追逐探寻。如果说,好奇是人的

天性,那么好奇心则成为人类了解宇宙的驱动器。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

从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从牛顿“三大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每一种大胆

的推测、每一个浪漫的想象、每一次“摸石头过河”的尝试,都在为接近真理而蓄力,也都是

与好奇心的双向奔赴。

对历史的好奇,见证了传奇。华夏寻根,叩问来路,是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的好奇,开

启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是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的好奇,创造了意象万千的汉字;没有

屈原《天问》中173个问题的好奇,怎会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刚毅执

着?没有万户对空中飞翔的好奇,又如何让飞天夙愿在中国人心头萦绕了千年?一段段文明的

篇章,亦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而考古学的“手铲释天书”,也正是源于对“我们从哪里来”

的好奇。

对科学的好奇,创造着神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地球64亿公里外拍摄了著

名的《暗淡蓝点》。照片中,地球如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太空浩瀚,岁月悠长,宇宙中

的未知之域远远超出已知范畴。好奇心让我们发现未知,而科学则让我们打破未知。地球如何

诞生?人类是否会离开太阳系?宇宙的边缘又在何方?答案的求解或许永远在路上,而好奇心

则成为我们向更远处探寻的动力之源。从我国古代的夜观星象到如今的“北斗”指路、“祝融”

探火、“羲和”逐日、“天宫”遨游……探索未知,步履不停,而我们也正在从未知到已知的“解

锁”中,拓宽认知世界的边界,拓展理解宇宙的维度,最终得以在缝隙中窥见辽阔,在坚

持中成就神奇。

两段音乐,跨越时空扑面而来。“中国天眼”科研团队,用脉冲星电波波形创作出声波音

乐,网友感叹“宇宙的心跳声好震撼”。河南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8000多年,被专家认定为

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至今能发出乐音,足证七声宛然。彼处脉动,此处音动;那时声动,

此刻心动。循着宇宙深处的神秘律动,循着文明肇始的远古笛音,人们的好奇心被打开。而对

于勇敢的人,好奇心如同一张多米诺骨牌,会引发连锁反应一一这是克服恐惧的勇往直前,是

坚持到底的柳暗花明,是危难时刻的团结一心,是奋起直追的百折不挠,是逐梦圆梦的锲而不

舍。

此时此刻,不妨仰望星空,头顶是璀璨银河,眼前是历史长河,你我的好奇心,正如这长

夜前行中的

一束束光,能照亮多远的过去,便能带我们走向多远的未来。这正是:斗转星移九月风,

星际遨游不是梦。

自古人类皆好奇,无限风光在险峰。

寻找科学探索的乐趣

人民曰报黄晓慧

带领团队攻关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自主科研能力,是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长聘

教轨副教授薄首行最重视的两件事。10多年来,他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孜孜不倦,致力于开

发出能量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的固态电池。坚定科学志向,注重交叉融合,他和团队取得

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电池里的液态电解质好比一条小溪,里面的很多材料颗粒就像这条小溪里的石头,锂离

子畅快地游走在小溪里,如果把溪水换成板砖,锂离子照样跑得快,还能解决液态电解质易燃

易爆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替代溪水的板砖'或那些在'板砖'间也能通行无阻的离

子。”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薄首行这样科普自己的研究工作。10

多年来,他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孜孜不倦地追逐目标一一开发出能量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

的固态电池。2017年,薄首行和合作团队发现了当时最快的镁离子固态导体。2022年,薄首

行团队实现固态电池三维应力成像,为厘清固态电池电化学一力学耦合机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带领团队攻关关键技术、培养学生自主科研能力,是薄首行最重视的两件事。“希望我们的团

队为发展新型电池技术做出贡献。”36岁的薄首行说。

哪怕失败一百次,依然有再战一百零一次的勇气。自信是培养出来的,在挫折中站起来,

爬出低谷、向上攀登,才会更加自信。”这份感悟,与薄首行的求学科研之路如影随形。

200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二年级的薄首行主动申请进入夏永姚教授的课题组研究锂离

子电池。''锂电池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商业化,当时国内锂电池研究不像现在这么热门,而

我对锂电池材料感兴趣。”从电池材料的合成、极片制作、电池组装到电池的测试,薄首行沉

浸在电池的世界。“在夏老师的课题组,我获得了充分的科研训练和知识积累,研究也越做越

有兴趣。”当了解到国内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很多部件仍要依赖进又,薄首行迫切想掌握世界上

最先进的技术,做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

2009年,薄首行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初到美国,他听不懂课题

组的组会,但科研的兴趣和志向一直坚定,“哪怕失败一百次,还有勇气再战第一百零一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学会了如何刨根问底、反复推敲科学细节,一步步发掘和完善科研

的数据链、逻辑链,“很多自认为已经很完整的工作,还要抓住细节不停地追问,这些经历提

升了我对科学的理解。”

科学探索的乐趣就藏在这些看似希望渺茫、别人鲜少涉足的领域

2014年,薄首行来到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担任博士后研究员。他没想到自己即将

进入热门科研领域里的“冷清角落”,在导师的鼓励下,开始探索为全固态镁电池设计合成固

体电解质。

早在1831—1834年,科学家法拉第就发现硫化银的离子在固态电解质中“跑得较快”,硫

化银和氟化铅可作为电池的固态电解质,为固态电池应用奠定了基础。但近200年过去了,

研究离子在固态电解质中如何运动的固态离子学仍是很小的学科分支,因为晦涩深奥、难出成

果,全世界的研究者寥寥。

“只有把运行的原理和机制搞清楚,才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科学探索的乐趣就藏在这些

看似希望渺茫、别人鲜少涉足的领域。”薄首行说。

2017年,薄首行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国内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迅速,科研力量

和研发经费投入都在快速增长。”他庆幸自己赶上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浪潮,青年科学

家有了广阔的舞台。薄首行说,来自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支持非常全面,不仅给足了科研

启动经费、保证了博士生名额,还解决了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上海市、学校、学院都没给

过我任何出成果的压力,而是让我放心大胆地去探索。”

固态电池拥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优点,因此受到学界、产业界的青睐,但因诸多技

术挑战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比如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会“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