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目(一)长征胜利万岁第2课四层学习内容1——落实必备知识四层学习内容2——强化关键能力课后素养评价目录落实必备知识四层学习内容1一、作者简介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课文助读与拓展[人物颂歌]天降良将——乱世出英雄上将杨成武,开国大功勋;神州齐缅怀,诞辰一百年。降生重阳节,客家汀宣城;六岁念私塾,九岁上小学。堂哥杨能昆,带读汀一中;文化铺道路,文成伴武就。誉“三杨开泰”,称“白袍书生”;主席常夸奖,重任委频频。十五干革命,长征扬威名;天降儒将才,为国立功勋。二、背景链接1935年10月19日,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一直尾追红军而来,共有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速来一纵队,并找来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商量作战方案。战斗中,红军占据绝佳的山地地形,东北军骑兵部队根本不是对手。东北骑兵3师和6师中的三个团,一个团被几乎全歼,两个团被重创。东北军伤亡600多人,被俘700多人,大量马匹丢失,骑兵师师长白凤翔险些被红军活捉。战斗胜利后,红军在陕北召开了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经验,部署后面的工作。一、词语运用(一)词语释义1.拍手称快:2.熙熙攘攘:3.运筹帷幄:4.此起彼伏:主语言建构与运用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这里起来,那里落下,形容接连不断。[即时训练](判断正误)√√(二)易混辨析1.占领·占据辨异同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取得”之意,区别在于“取得”的方式。“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和领土。“占据”指用强力取得和保持地域或场所等,也指心灵上对某件事的占有。准运用①二万五千里中,红军_____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②得益于国家的持续支持、广泛的融资和本土化战略,中国高科技核能发展领跑全球,这使得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_____主导地位。占领占据2.久别重逢·萍水相逢辨异同两个词语都含有“不期而遇”的意思,但二者侧重点不同。“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侧重于再次见面。“萍水相逢”指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侧重于偶然相遇。准运用①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_________的亲人。②《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__________却一见如故,最终桃园三结义,成就了一段佳话。久别重逢萍水相逢(二)文体知识回
忆
录回忆录是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法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是指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地叙述。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1.亲笔回忆录: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2.口述回忆录: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完成的回忆录。强化关键能力四层学习内容2一、理清行文脉络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参考答案:①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②中央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会师③参会途中接受邓小平同志指示文本整体把握二、把握主旨大意(补充空缺内容)《长征胜利万岁》是杨成武回忆长征胜利的一篇文章。通过记叙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地展现出长征的艰苦卓绝,赞叹了领导人的英明决断和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毛主席对长征伟大意义的总结三、文本理解赏析(一)阅读“自从过了哈达铺”至“我怎么也忘不了他!”,完成下面题目。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马骑兵的尾追和鲁大昌的妄图报复严重影响红军的休整,威胁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基于这些原因,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吴起镇歼灭战役。B.敌人的骑兵一队接着一队,敌众我寡,中央军委制定了各部各自围歼的战略,我们一纵队四大队独立完成了消灭左侧敌人的任务。√C.这场战役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粉碎了蒋介石的“追剿”计划。D.二马骑兵对红军围追堵截,其战略意图就是阻止红军进入陕北与刘志丹会合。解析:B项,“敌众我寡,中央军委制定了各部各自围歼的战略”有误,原文“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一纵队四大队独立完成”的说法有误。2.下列对“吴起镇歼灭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一“握”一“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战士们战前的紧张。B.我军“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与敌军丢盔弃甲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C.文段用词精当形象。“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七零八落”“人喊马嘶”等词语的运用十分贴切生动。D.运用了细节描写手法,如“狂奔乱跳”“跌落”“挂”“拖着”等,写出了敌人溃不成军、狼狈不堪的情景。解析:
A项,“战前的紧张”理解错误,应该是刻画出战士们的斗志昂扬。(二)阅读“吴起镇战斗之后”至“休息后全体进行盛大会餐”,完成下面题目。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敌机的骚扰,全军干部会议决定在天一亮的时候在吴起镇附近召开。B.邓小平同志嘱咐给宣传队做衣服,表现了他对战士们的关心。C.毛主席的讲话回顾了长征,指出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D.同志们听取了毛主席的讲话后,群情激动,表示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做。解析:C项,“指出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于文无据。√4.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在吴起镇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的原因时,提到了“敌机骚扰”,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B.“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会场里熙熙攘攘”表明参加这次大会的人员之多,也表明这次大会是在一个晒麦场里召开的。C.“不知疲倦地操劳”表现了毛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为革命作出的无私奉献,“运筹帷幄”一词表现了他们的睿智和领导能力。D.红军战士们都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的确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会场上高呼“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是对长征胜利的欢呼。解析:并非每个红军战士都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原文有“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微点赏析(一)赏析描写手法1.举例说明作者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手法,来表现红军指战员到达陕北后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重点任务突破参考答案:(1)正面描写。①场面描写。如第2段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的欢乐、热烈的场面,第30~32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时同志们早早到场“把一个晒麦的场子占得满满的”“熙熙攘攘”的场面,以及第38、39段会上欢呼“长征万岁!”“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的场面等。②动作描写。如对指战员到达吴起镇时“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红四团的指战员与边区苏维埃政府的同志“互相祝贺,互诉衷肠”的行为描写,“我”“骑着马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的描写等。③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见到苏维埃政府的牌子“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深深感到:胜利来之多么不易!”“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等。(2)侧面描写(环境烘托)。文中环境描写虽然不多,但有力地烘托出长征胜利后指战员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如开头部分“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灿烂的阳光烘托出指战员灿烂的心情。又如第42段“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运用拟人手法,写阳光的灿烂温暖,侧面烘托出大家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后心潮澎湃、精神振奋的激动心情。2.文中第14~19段详细描写了红军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的场面。请从写作手法、表达感情等方面写一段赏析文字。参考答案:作者描写该场面时多用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的描绘,营造了战前的紧张氛围;又通过写红军迅猛进攻以及敌人落败的状况,如“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这一细致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敌人溃败的狼狈。通过对这个画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战争场景中,引起了读者的共情,同时使读者对长征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微点赏析(二)理解人物形象3.这篇文章展现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篇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民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4.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怎样的领导形象?文章是如何表现其特点的?参考答案:文中的邓小平同志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①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②“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微点赏析(三)探究主旨意蕴5.文中引用毛泽东的论述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分析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重要历史意义。①长征创造了历史,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②长征是宣言书。
③长征是宣传队。
④长征是播种机。
⑤红军长征的胜利昭告世人:只有共产党,才能使长征获得胜利;只有共产党,才有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参考答案:①十二个月时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仅凭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这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②向全世界宣告了红军的伟大和帝国主义、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③向十一个省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才能解放中国的劳苦大众。④在中国大地散布了许多革命的种子。6.文本中体现的长征精神是什么?参考答案: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⑤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细节描写在《长征胜利万岁》一文中,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场景和细节,真实记录了长征胜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如战斗中“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的细节,参会途中遇到小平同志的细节,会场里“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的细节,毛主席“扳着手指”计数长征所经过的地区的细节等,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段艰苦却令人振奋的历史场景。阅读表达共促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是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才能写好细节呢?那就需要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示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柔柔地看着我,我分明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续表示例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点评语段把“妈妈看我”这一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转瞬即逝的情节细化延长,那种温柔甜蜜的母爱顿时跃然纸上,令人动容。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示例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点评同样是写“妈妈看我”这一日常情节,语段巧妙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活画出母亲对孩子疼爱的神韵。3.精练词语,表现特征示例老师讲课极有个性,别是一番模样。每当讲到得意之处,眼睛便会眯起来,眼角都向上折起,一副享受课堂的样子。有时还会手舞足蹈起来,左手随着语调的升降一上一下地飞动,右手捏着粉笔的拇指和食指有节奏地搓动那不短不长的粉笔——老师不爱用整根的粉笔,凡是整根粉笔他就把头儿掰掉一截,一旦用短了,也会毫不犹豫地换下一根——在黑板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粉笔点,以突出重点。续表点评语段在描写“老师讲课”这一细节时,精心锤炼词语,如“眯起来”“向上折起”“享受课堂”“手舞足蹈”“一上一下地飞动”“有节奏地搓动”等词语和短语,把一个严谨认真、讲课投入的老师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4.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示例老师讲课有一个习惯性动作,当他沉浸在他描述的文学世界里的时候,他的目光就会一点点远离我们,开始望向天花板,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见过,那启蒙先生的眼神是对古代文化的陶醉和沉迷;我曾在都德的《最后一课》里见过,韩迈尔先生的眼神是对法兰西语言的热爱和崇敬;我曾在《时间简史》的扉页上见过,霍金先生的眼神是对科学王国的探索和追求……续表点评同样是写“老师讲课”,语段抓住老师的眼神这一细节进行类比联想,联想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启蒙先生的眼神、《最后一课》里韩迈尔先生的眼神、《时间简史》里霍金先生的眼神,丰富了老师讲课的内涵,更增添了文章的神韵。5.同类对比,侧面烘托示例他是一个引人注意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有点“另类”。不信你看:冬天来了,大家都穿上了羽绒服,只有他还穿着秋天的夹衫,而且是那种火红的颜色,分外显眼,在瑟瑟西风中潇洒来去,美其名曰“傲霜独立”;预备铃响了,他急匆匆挤过将要进教室的老师身边跑进教室(他是生活班长,每天检查电动车排放),回头偷看一眼无奈而笑的老师,迅速窜到自己的座位上;上课了,他和同桌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斗争到老师那里寻找“公道”,若得到肯定,挑衅地冲同桌一扬眉,那意思是“瞧我!”续表点评语段为了表现“他”的“另类”,抓住日常生活中大家穿羽绒服他穿夹衫、挤过将要进教室的老师身边跑进教室、和同桌讨论问题得到肯定后挑衅地扬眉等细节,从侧面烘托出一位不拘小节、对待问题认真的可爱的学生形象。
[针对练笔]请就“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别”这一情节,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参考示例: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青年默默地注视着,父亲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青年的眼睛里闪着泪花,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又缩了回来。父亲转过身,走了,到了拐角处,又定住了,回过头,看着儿子。青年此时仍默默注视着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课后素养评价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长征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军事史上的独创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称赞长征是__①__的事件。她还认为: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则__②__,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让世人惊叹和赞扬,其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对其精神内涵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这种理想信念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敢于“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__③__的。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解析:第①空,史沫特莱在此处是突出长征的独特性,前文提到“独创性”,后文又将它与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自莫斯科撤退等著名事件相比较,指出这些事件无法和长征相比,故可以填入“独一无二”。“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第②空,从后文“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可以推知,列举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自莫斯科撤退的例子是为了突出长征的伟大,那么,由此可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虽然是历史上一件非常成功的军事行动,但它与长征比起来就显示出自己的不足。故可以填入“相形见绌”。“相形见绌”,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第③空,结合前文“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可知,苦难、曲折、死亡,是无法摧毁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的。故可以填入“坚不可摧”或“坚如磐石”。“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坚如磐石”,指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参考答案:①独一无二②相形见绌③坚不可摧(坚如磐石)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解析: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将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句中将长征说成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属于比喻中的暗喻,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长征的重要意义。同时,这句话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以同一语素“长征是……”构成排比句式,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连绵,增强了句子的语势,加强了表达的强度,强调了内容、加重了感情,突出了长征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巨大作用。参考答案:①从不同角度说明了长征的重要意义,生动形象;②句式整齐,简短有力,增强语势。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说:“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D.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解析: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A项表示补充说明。B项表示语意转折。C项表示内容转换。D项表示解释说明。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铜墙铁壁(节选)柳青“飞机!”吴忠猛叫了一声。霎时间,人们全不嚷了。仔细一听,耳边确实有一种嗡嗡的声音。原来当老葛和民工们拉谈的时候,吴忠只注意着防空。老葛看见前后沟的人不安地仰起头,用手遮住日光朝天望;只是天空给几面的山头隔住,除非到头顶上空,否则人是不容易看见飞机的。嗡嗡的声音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带着威胁的劲气。民工的队伍里呈现出不稳,前前后后挑担的和赶驴的都停下来了。吴忠紧紧地扽住骡子的笼头,一眼盯着路旁一个山水冲成的狭窄沟渠,低声告诉老葛,紧急时往那里钻。可是老葛却像没听见,他神色不动,镇静地叫民工们不要慌乱,一边察看附近有没有适合大家隐蔽的地场。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石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再走几十步,下一节坡,就是宽敞平坦的河滩。河滩上有树,河坪地里还有庄稼。地畔上站一个背枪的民兵,正在给停在河滩里的民工讲话:“只要戴伪装,飞机过来千万不要动。人一乱跑开就坏了,正好成了扫射的目标。”老葛问他身边的民工:“那民兵是跟你们一块上前线的吗?”“不是哇,”好几个人眼看天空,心不在焉地说,“好像不多时才过去的一个走路的……”老葛一听说是走路的,就非常赏识那民兵,他对众人说:“你们看,他一定有经验,人多了更不能乱!……”众人噫噫啊啊承认着,却无心听老葛的话,只管歪起头看飞机朝哪个方向过。突然间,有人嚷开了:“小飞机!小飞机!”三架美国造飞机在西面的山头上空,由南向北箭一般穿过去了。老葛估计敌机大约又是在无定河川的公路上袭扰,这里不过是飞机绕圈飞行经过的地区。民工们见飞机过去了,都松了口气。后边的“担担手”开始整理扁担绳子,预备重新挑起走。前头赶驴的也喊着河滩里停的民工:“走哇!还等甚么哩?”“等一等再走啊!”那民兵热心地在地畔上吼叫道,“老乡们听我说啊……”只见那民兵又像在群众大会上演说一般,扯着嗓子给大家讲解:飞机撂弹也好,扫射也好,都要先旋一个圈圈。头一回过去,总是没事。你以为他们走了,不当心,万一回过来,就来不及防了。“就算咱们这块没露了目标,谁晓得咱们前头的人怎着哩?飞机端端从他们头顶上过的呀!咱们还是防着点好啊!”那民兵说着就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那个穿灰制服的同志,你指拨石砭上的老乡都下河滩里来吧!这里有树好隐身!快动静啊,不要卖呆了!”“好好好!”老葛痛快地服从着,就执行起那民兵的“命令”,叫所有在石砭上的民工,包括他的通信员和牲口,统统赶紧下河滩里去隐蔽。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命令”起他的首长。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嘀咕说:“不看看是谁,只管自己当司令!”“不可啰嗦!”老葛服从命令,说,“老乡们,听民兵的指挥,走紧点啊!”不一阵,石砭上的人都到河滩里的树荫底下了。没出了那民兵的预料,三架小飞机转回来了。现在正盘旋着圈子。猛然间,好像塌崖一般,传来一阵轰隆隆扫射的响声。众人都往树底下挤。“担担手”撇下扁担,抢着往地畔上吊的南瓜丛里钻。有人还把南瓜蔓拉来披在自己身上。而那民兵却早跳下了地畔,用枪托帮民工们赶驴。紧张!满沟隐蔽的人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见心嘣嘣跳。盘旋了一个圈子以后,那三架飞机分散开,十字交叉飞:这一架过去,那一架过来,又一架绕弯时正从这里隐蔽的人们头顶上过。它们几乎在西边同一地点的上空——这里所有愤恨的眼睛都透过庄稼和树枝盯着它们——斜起膀子,屁股上冒出黑烟来,轰隆隆地扫射!隐蔽的民工开始出现了不稳。恐怕那架掠过头顶的飞机朝这里扫射起来,有人想换个地势。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指着他身后的一个小山坑,要求首长挪一挪地点。老葛不听他,只一眼盯着那民兵,欣赏他在另一边呐喊:“拿稳!不准乱跑!老乡们沉住点气,过一阵就没事了。”想换地势的人给他喝住了。说话中,另一架飞机穿梭般飞了过来,人们又缩着脖子不动了。过了一阵,三架小飞机扫射罢都朝北飞去了。可是人们还不动,全望着那民兵,等待他的吩咐。那民兵停了很一阵,才宣布现在可以走了。人们从隐身处出来,拍打着身上的土,互相庆幸地看看,都说这回沾了这个民兵的大光。“担担手”去寻找自己的扁担,赶驴的扶正一时混乱弄歪了的粮驮子,又按原来的次序走开了。老葛让通信员牵着骡子跟着走,他自己径直到那民兵跟前去拉话。他想问问这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姓甚名谁,哪区哪乡,现在到哪里去,怎么会有这防空的实地经验。没想到那民兵看见他,三跷两步就赶过来,喜欢地大声嚷着:“葛专员!你也上前线去啦?”葛专员看那民兵时,只见他年约二十四五,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是一条壮实汉子。太阳晒得他脸有点紫红。他满身庄户人衣裳,腰里扎一根皮带,背一支步枪,却不知子弹在甚么地方。“你怎么认得我?”老葛奇怪地问。那民兵说:“阴历四月间,我随军搬运担架,在绥德集中出发下南路,遭遇敌机袭击,你给我们讲过话嘛!”“噢噢!”葛专员恍然明白了,“怪不得你对防空这么老练。好,我们一块走。”……“你叫什么名字?”葛专员走在路上问。那民兵说:“石得富。”“石得富。”葛专员重复了一遍,要用心记住这个名字。他们继续拉谈着,奔沙家店去了。(有删改)[注]
《铜墙铁壁》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上空袭,老葛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一边寻找隐蔽的场所,不仅表现了他的镇静,还体现了他丰富的实地防空经验。B.小说先是通过描写“民兵”石得富指挥大家躲避空袭的事情,正面描写其形象,又通过老葛与民工的对话侧面烘托其形象。C.小说描写敌机在天空中来回穿梭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敌机的狡诈和凶残,同时也显示出石得富准确的判断能力。D.老葛用心记住石得富名字,是因为石得富认得他,而且还在绥德时认真听过自己讲话,两人惺惺相惜。解析:D项,“是因为石得富认得他,而且还在绥德时认真听过自己讲话,两人惺惺相惜”说法错误。老葛用心记住石得富名字,是因为石得富对防空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此次躲避敌机轰炸的指挥中表现非常突出。√5.关于河滩躲飞机的场面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敌机两次袭扰,第一次略写敌机直接飞过未轰炸;第二次详写敌机扫射,表现敌机的凶猛和民工们的慌乱。B.在河滩上,石得富伸出一只胳膊,命令老葛不要卖呆,要他去指挥石砭上的老乡隐蔽到河滩里,生动地表现了石得富的神气和自高自大。√C.“吴忠死劲扽着骡子的笼头,紧张地朝他的首长招手”一句,既表现他对首长安危的重视,又侧面表现当时的紧张气氛。D.点面结合,既有个体的描写,也有群体的描写,多角度表现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斗争中的不断成长。解析:B项,“表现了石得富的神气和自高自大”说法错误,由文中“吴忠早已显出鄙弃那民兵的‘自高自大’:呼!竟然……他简直忍耐不住那股神气,走着还用白眼珠子瞟着那民兵”可知,这是吴忠的看法,而非作者的表达意图。6.本文标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大渡口吸污车出租及运输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个人隐私录像拍摄与制作版权授权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铝模劳务分包合同编制要点与合同审查规范3篇
- 2023秋风研学游云南丽江篇(童行艺游季主题)活动策划方案-41正式版
- 地震安全知识培训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基础设施建设质押借款合同模板3篇
- 湖北省十堰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专题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A(3a-3c)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作品植入式广告合作合同3篇
- 车床日常点检表
- 配网工程施工监理管理要点~.docx
- 债券市场基础知识及应用
- 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 销售人员培训教材
- 会计恒等式--试讲
- 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精品
- FSSC运营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办法)
- 电动平板车的使用和管理细则
- 明天会更好歌词完整版
- (完整)中考英语首字母填空高频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