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20世纪重要的英语诗人奥登,在评论叶芝时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疯狂的爱尔兰驱策你进入诗歌。”仔细思量,这里的爱尔兰,应该不但指叶芝的地域意义上的祖国,更主要指文化意义上的故乡。奥登的话揭示了文化的强大制约力。对于一个作家,他接受制约的方式,以及他的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依赖于语言——准确地讲,是他使用的母语。一种语言的最高成就,它的节奏和韵律,幽微和曲折,它的本质和秘密,也是通过最优秀的作家作品体现的。在俄语,是普希金、托尔斯泰,英语世界不能忘记莎士比亚和哈代,而在汉语的天空,最亮的星辰是屈原和李白,是曹雪芹和鲁迅。一位作家,他从写作中获得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是他确信,有人分担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喃喃自语正被千万只同一种语言的耳朵倾听。共同的生存境遇,让他和他的读者明白什么样的话语和声音连着最深的疼痛。而共同的文化背景,则使他们更能够听得出哪是正色厉声,哪是弦外之音,哪些静默不亚于洪钟大吕,哪些笑声其实是变形的哽咽。他与他们之间不需要解释,相比条陈缕述,更多的是相视莫逆。因此,一个优秀的作家,首先必定是为他的同胞而写作,以赢得他们的赞誉为目标,此外的其他动机都是可疑的。尽管今天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成一个村庄,但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些深处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无法获得对等的理解。它们涉及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我们如何使外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取材于彭程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从本质上说,语言文字就是特定的社团人群的生活方式,是一个特定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关于如何联络、思维和识别等等的操作系统。可以说,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历史上曾出现不少因语言而造成的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异国他乡,几句母语或家乡话,会使两个陌生人倍感亲近,“乡音无改”也只是表明“我”仍然属于原来的那个群体,母语情结往往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联系着。许多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用哪种语言方式说,这就是语言的身份识别功能、语言的“图腾效应”。一位海外的中国诗人说,每当他听到“碧海”“沧桑”“江湖”这些汉语独有的词汇时,都会莫名地激动,甚至落泪。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有不同之处,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人类的思维都是相同的。了解一个群体或民族,首先要了解它的语言,学习它的语言,并且最好是“地道得不露蛛丝马迹”。这其实是在要求,遵从这种语言的思维习惯,甚至还要学习和遵守这种语言的语言习俗等。如果不了解中国人的整体思维特点,就很难理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背后的贬义。不同语言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也大不相同,像德语等西方语言,在表达上通常更加直接明确,而中文则更为含蓄多义。(取材于肖贤彬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三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认为“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民族生活的所有信息都积淀在民族的语言中。语言和人的关系,就像云和天的关系,是如此牢固,只要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语言的生命就不会断绝,而只要语言的生命的种子还存活着,民族生活及其精神文化的传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中华文明能够延绵五千多年,成为人类历史上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因此语言的意义绝不止于为人们提供单纯交流的“工具”,它还从根本上使得交流中的人们的存在成为可能——语言不仅使人们在空间中的存在成为可能,即不仅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神秘的黏合剂,它还使人们在时间中的存在成为可能。只要有语言,人们就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因为当人们要在时间中确认自己的时候,最先给他凭借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人走不出去的生存的极限,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自己的母语中迷失。传统文化的生命,有赖于语言文字的生命。语言如果“转向”了,扎根于这种语言的传统必然也要跟着“转向”。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决不能仅从技能层面谈论如何提高汉语修养,更要把尊重、敬畏、护卫、热爱母语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责任来看待。(取材于郜元宝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登的话强调了文化意义上的故乡对于诗人创作的重要影响。B.屈原、李白、曹雪芹和鲁迅的作品,体现了汉语的最高成就。C.不同语言的作品很难转译,所以作家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同胞。D.要想真正懂得“却道天凉好个秋”,需要破解文化的深层编码。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是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用于联络、思维和识别的一种系统。B.“一言不合,拳脚相加”的现象,表明人类也生活在语言世界中。C.语言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思维、审美等方面的差异。D.“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贬义,说明中国人追求思维的整体性。3.根据材料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信息。B.书同文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C.语言使人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成为可能。D.语言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传统文化的转向。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旅居海外的中国诗人听到汉语独有的词汇时流泪,与语言承载着民族的集体意识有关。B.“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几十年保持乡音不改,是为了更好地与家乡心相通、情相融。C.“供给侧”“云看展”“碳中和”等新语汇的传播,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新特点。D.几句家乡话能使两个陌生人倍感亲近,说明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得以凝聚的黏合剂。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回答学好母语有哪些重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范文正公读书堂,乃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所建也。初,文正公少孤且贫,从其母归朱氏。朱宰澧之安乡①,公侍母偕来。尝读书于老氏之室曰“兴国观”者,寒暑不倦,学成而仕,为时名卿。邑之士咸知敬慕,筑堂祠之。既毁于兵,庆元初,宪使范公处义复创于观侧,因陋就简,将颓圮矣。侯谓问学精勤,立大志于穷约者,莫如范公;名节不屈,成大勋于显用者,亦莫如范公,学者所宜宗师。将徙书堂于近城,庶使四邑之士,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乃卜澧之阳,惟东彭山突兀其前,诸峰环列,左右旁挟,两水东西来朝,气象轩豁,胜景毕露,岂地灵显晦自有时耶!于是度材鸠工,分画经始②。中建一堂,旁列两庑,设四斋以育士,植五间以为门。后创一楼,匾曰“通经”,盖取文正公读书十年大通六经之旨之意。立文正公祠于堂之东偏,外又辟一门,缭以周垣,克壮形势。栋宇华丽,轮奂鼎新,实一郡伟观也。堂成,士未有养,乃括没官之田,得数百亩,拘而籍之。贰车③马公壬仲又助金千缗,增鬻田。为不朽计,侯命友龙记之。友龙尝读国史,见文正之勋名事业铿鍧宇宙,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而实根本于穷居江湖之日。其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志已定于素,故能入赞万机,出破西贼,而致我仁祖四十二年之盛治者,公之力也。噫!以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圣贤为无慊,而建功立业,又书之青史而不愧。盖其穷之养即达之施,幼之学即壮之行,犹火然泉达,有不容御。澧之士,其可不知取则哉!今文正公之遗躅懿范,既为澧人所敬慕,然非侯振扬而尊显之,其何以耸人心而激士气,俾强于为善,以振文正之绝响乎哉?侯之心亦勤矣。士登斯堂,苟笃志好学,切磋讲贯,绍文正之事业,以副侯之所期,则可以无负。堂建于宝庆丙戌之秋,成于是岁之冬。费于公帑撙节④之余,而无毫发科敛之扰。是皆可书,故并记之,以谂来者。(取材于宋代任友龙《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注释】①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时任澧州安乡县令。②度材鸠工,分画经始:选备材料,招募工匠,规划设计,开始营建。③贰车:指副手。④公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撙(zǔn)节:节省。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赞万机赞:辅助 B.视圣贤为无慊慊:遗憾C.绍文正之事业绍:介绍 D.以谂来者谂:劝勉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①乃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所建也②乃卜澧之阳B.①邑之士咸知敬慕②又书之青史而不愧C.①惟东彭山突兀其前②其可不知取则哉D.①设四斋以育士②以副侯之所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景仰他的高风亮节,追慕他的品行功业B.缭以周垣用围墙环绕四周C.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大概在他参与国家大事时还不能特别地显现出来D.俾强于为善使他们努力做得更好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前纪念范文正的祠堂毁于战火,范处义就着简陋条件进行了重建,现又将倒塌。B.董侯认为范文正是学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将读书堂移至州城附近,欲扩大其影响。C.读书堂改建在东彭山中,堂、庑、斋、楼等一应俱全,成为一郡之中壮观的建筑。D.读书堂建成后,发现曾经有侵占百姓土地的现象,相关人员因此受到了拘役惩罚。10.阅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写这篇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②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④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⑤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11.分别解释①②③⑤句中加点词“齐”“其”“习”“徙”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综合以上5则材料,概括孔子及其弟子对“省”有哪些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广陵观兵①曹丕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②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③,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④。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⑤。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⑥,悠悠多忧伤!【注释】①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领兵东征孙权,行幸广陵(今扬州),在长江边举行了阅兵式。②戢(jí):收敛,收藏。③古公,即周文王的祖父亶父,他在岐山下修建宫室,发展耕作。④鲁襄公二年,晋国率诸侯军队讨伐郑国时,采用孟献子的建议在虎牢修筑城防,迫使郑国不战而俯首称服。⑤汉宣帝时名将赵充国,主张“罢骑兵”“合万人留屯田”,使羌人的先零部落失去盘踞地,四万余人降汉。⑥东山诗:出自《诗经》,诗歌以周公东征为背景,表达士兵久役不归之痛。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兵”两句写阅兵环境,江水浩荡,气象雄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B.“猛将”两句,写威猛的将士们同仇敌忾,显现出锐不可当的气势。C.“不战”两句与“量宜运权略”照应,表现出曹丕作为政治家的抱负。D.“兴农”句开始,由写古人事迹转回自身,体现了兴农与战争的矛盾。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叙写观兵场景时既有直接描写,也有侧面烘托,颇具画面感。B.“谁云江水广”两句,设问与夸张并用,抒发急切的思归之情。C.“古公”六句,连用三个典故,含蓄表达了对治国贤臣的渴求。D.结尾两句借《东山》诗反思兴兵伐吴给将士们带来了无尽忧伤。15.汉代文学家刘桢评价曹丕“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请结合诗句,简述本诗的“壮思”有哪些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恰当地使用颜色词语,可增强诗文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生动地呈现出一幅锦绣江山图;《登泰山记》中“”,形象地描绘出泰山日出时色彩相间的景象。(2)孤独思亲是杜甫诗歌中的常见内容,如《登岳阳楼》中的“”,《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3)《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都在强调以诚待人、礼遇贤才的重要性。(4)叠词有摹声、绘形等作用,如《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赤壁赋》中“,羽化而登仙”。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山湖琴韵①常熟有山,有湖。山是虞山,湖是尚湖。站在虞山上看尚湖,湖岸逶迤,湖波清亮,湖中倒映着蓝天白云。有飞禽从湖上飞过,如点点音符在湖天之间飘动。坐在湖畔看虞山,一脉青影,在云天间起伏,山虽不高,却使这江南水乡的地平线变得和湖岸一样柔曼曲折。虞山投影在湖波中,晃动着一片墨绿的光影,使原本清澈的湖水显得深不可测。②曾经有一位智者在这里垂钓,尚湖因此得名。智者是传说中三千年前的姜尚,也就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远古时代的姜子牙是否在这里隐居钓鱼,现代人无法考证。对这样的传说,我宁信其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能将姜子牙飘然不群的身影和这样秀美的湖山叠映,可以让现代人的想象之翼直飞九天云霄。脑海中出现姜子牙垂钓的形象时,耳畔有一缕清音飘过。那是古琴的韵律,是激越灵动的《流水》,是清静悠扬的《平沙落雁》,是深情缥缈的《忆故人》。姜子牙的时代,古琴大概已经有了雏形,像他这样深谙文韬武略的智者,应该会弹琴。也许那时没有这些曲子,但一定有其他更清幽淡远的韵律。姜子牙垂钓时,耳畔应有琴声。③如果说,三千年前姜太公的传说太古远,无法考证,那么,一千五百年之后,常熟的另一位先贤,就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脚印。他是孔子的弟子言偃。据说,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言偃是唯一的江南人。他早年在鲁国做官,中年在中原弘儒传道,晚年回到故乡,在虞山脚下躬耕讲学,传播礼乐。听言偃讲学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尚湖侧畔的言子讲堂,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江南的最高学府,然而要听一次言子的讲学,并不容易。归隐故里的言偃,应是历尽了人世沧桑,他喜欢一个人看山赏水,抚琴独吟,沉醉在虞山与尚湖之间。湖山如有记忆,应记得这位哲人飘然的身影,也应记得湖山间的古调琴韵。④在尚湖畔散步时,我还会想起唐代书法家张旭,常熟是他长期生活的地方。这位“草圣”,常常醉酒而书,手中的毛笔如有神助,把汉字写成了前无古人的艺术品。我年轻时曾迷恋过张旭书法,看他的《千字文》《古诗四帖》《心经碑》和《肚痛帖》,觉得是神人之作,笔墨线条在变化无穷中挥洒出酣畅淋漓的气韵,那种天马行空般狂放不羁的风格,今人难以摹仿。张旭的草书,像什么?像风中行云,像山间奔泉,像急风暴雨在天地间喧哗……我一直无法用恰当的文字形容,直到在常熟听古琴时,才恍然有所悟:他的草书中,有古琴的神韵。我不知道张旭当年是否喜欢弹古琴,然而他的笔墨和古琴的韵律,似有一种无法用言语道明的内在契合。⑤说到张旭,当然还会想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黄公望也是常熟人,他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传说黄公望善弹古琴,作画前,常常先面对湖山抚琴歌吟,弹到动情处,弃琴执墨,挥毫成画,山水烟霞,满纸生辉。黄公望绘画所用颜料,多用虞山石研磨而成。黄公望的山水画中,不仅有虞山尚湖的绚烂灵秀,也有斑斓起伏的琴韵。⑥在虞山和尚湖之间处处联想到古琴,并不是牵强附会。在明代,这里出现了一位古琴高手,名叫严天池,他创立了虞山琴派,将中国的古琴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虞山琴派的影响辐射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常熟,成为中国古琴艺术史上的一个制高点。严天池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重臣。但这位“高干子弟”不爱当官,只喜欢弹琴读书。他一生为古琴做了影响深远的几件大事:组织“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定《松弦馆琴谱》。“轻微淡远”“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被誉为“古音正宗”,严天池因对古琴艺术的开拓和贡献,被比作“古文中之韩昌黎、岐黄中之张仲景”。在严天池之后,虞山琴派一直在常熟绵延不断。明末清初这里又出现民间古琴大师徐青山,当时少有人可以与之比肩。而到现代,又诞生了学者型的古琴高手吴景略,使虞山琴派峰回路转,衍生出一片清新气象。⑦我在常熟两次参观“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本以为能在这里看到严天池抚摸过的古琴,但是没有。馆中只有图片和文字,没有和严天池有关的实物。然而,这里处处回荡着清雅的琴声,如低吟,如倾诉,拨人心弦,把听者引入幽远的遐想。在琴声中,我想起了严天池的一些轶事。严天池不喜欢做官,但中年之后到福建邵武做过知府,上任前,他到当地的城隍庙里发誓:“必不携邵武一钱归!”为官三年,洁身自好,绝不收受贿赂。三年后,严天池辞官回家,船出城门时,他把积攒的薪俸银子悉数交给了送行者,当地人不受,他说:“我来的时候向城隍神发过誓,绝不带邵武一钱归,这些银子,留下来修治桥梁吧!”严天池的清廉正直和散淡超然,多少和他对古琴的痴迷有关。⑧走出古琴馆,耳畔琴音飘绕,回望天边青黛色的虞山,正如一张巨大的古琴,横卧在江南大地。(取材于赵丽宏的同名作品)17.下列对加点词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飘然不群的身影不群:与众不同B.深谙文韬武略的智者深谙:特别了解C.少有人可以与之比肩比肩:地位相当D.衍生出一片清新气象衍生:分化,派生1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先从山的角度写湖,再从湖的角度写山,表现出山光与湖色互映相成之美。B.言偃、张旭、黄公望都曾生活在常熟,他们的讲学或创作都受到了古琴的影响。C.严天池辞官后不带邵武一钱归,源于他对琴曲的痴迷超过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D.文章生动叙写了常熟的典型文化样式,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遗憾之情。19.文章题目有哪些含义?请围绕“韵”字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文章结尾颇具特色,请赏析其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本大题共6小题,共66分。21.阅读,回答问题。①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名为“湖山”,设计意象汇聚了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②本届亚运会奖牌设计,首次采用将方形的玉琮和圆形的奖章融为一体,体现了“方圆相融”的美学观念。③奖牌正面用凸出的线条勾勒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城画卷,湖水涟漪,山峦起伏,美不胜收。④奖牌背面,样子像方形印章,寓意运动员们在杭州亚运会上留下美好的印记。⑤整体设计别具一格,亚运会标志放在奖牌中心的常规版式被打破了,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体现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东方审美。(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湖山”处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B.②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修改时可删去“采用”。C.③句中加点成语可用“叹为观止”替换。D.④句中画横线的部分改为“形似”,更符合语体特点。(2)不改变原意,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第⑤句结构整齐,语意连贯。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2.微写作。文学名著中有很多人与人“遇见”的经典场景。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概述其内容并对这一场景进行赏析。要求:内容符合原著,赏析条理清晰。150字左右。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23.学校食堂将举办“风味美食进校园”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建议。请你写一段文字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一道风味美食。要求:美食名称明确,推荐理由合理。150字左右。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24.请以“我是秋天里的”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语言生动,思想健康,有感染力。150字左右。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25.作文。一题或有百解,人生时存殊途。先秦时期礼崩乐坏,诸子为求社会安定,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身陷匈奴远离汉廷时,李陵弃节,苏武守节,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请以“殊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26.小说创作中,作者常常在前面设下伏笔,为后面作出提示或暗示。生活中,一些曾经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回望,那其实是人生的“伏笔”。请以“伏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C3.D4.B5.①有助于深入理解本民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深层编码,更好地表达自我。②有助于提高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③有助于在时间的长河中确认自身,传承民族生活及其精神文化传统。【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上述方法论分为“合情”和“合理”两个层面。“合情”主要指要符合作者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这些意图和倾向通过中心论点表达出来。因此,推论时要多参考参照中心论点。“合情”还包括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旨归,应引起注意。“合理”则主要表现为符合逻辑规律,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可以对各个选项进行判定。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一读:读全文,理出论述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态度;二找:回归文本,找出答案所在区域;三比:比对词语、关系、结论和依据,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间接表达出来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句、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是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需要做到两点:一找准论点;二分析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定位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进行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识别选项推理谬误的能力。读:读全文,理出论述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态度;找:回归文本,找出答案所在区域;比:比对词语、关系、结论和依据。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需要学生抓住中心句,如首尾句,转折句等
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BD正确C.“所以作家的幸福感来源于自己同胞”错误,原文有“一位作家,他从写作中获得的幸福感,首先应该是他确信,有人分担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喃喃自语正被千万只同一种语言的耳朵倾听”,“首先应该是”说明幸福感还有其他来源。选项曲解文意。C错误故答案为:C。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BD错误
C.“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在思维、审美等方面的差异不同”错误,原文有“语言是有民族性的。不同民族的思维有不同之处,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人类的思维都是相同的”“语言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也大不相同”,可见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审美等方面的差异不同不是由语言决定的,而是多种原因。C错误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BC正确
D.“语言的发展必然会……”错误,原文为“语言如果‘转向’了,扎根于这种语言的传统必然也要跟着‘转向’”错误,是语言的转向会导致传统文化的转向,选项偷换概念。D错误
故答案为: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CD正确
B.“是为了更好地与家乡心相通、情相融”错误,原文为“‘乡音无改’也只是表明‘我’仍然属于原来的那个群体,母语情结往往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联系着”,可见是表明了诗人的群体认同和母语情节。B错误
故答案为:B。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它们涉及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可知,有助于深入理解本民族的集体意识和文化深层编码,更好地表达自我。
结合“母语情结往往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联系着。许多时候,人们关注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用哪种语言方式说,这就是语言的身份识别功能、语言的‘图腾效应’”“是一个社会得以凝聚的神秘的黏合剂”可知,有助于提高文化和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结合“只要语言的生命的种子还存活着,民族生活及其精神文化的传统就会一直延续下去”“只要有语言,人们就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迷失自己,因为当人们要在时间中确认自己的时候,最先给他凭借的,就是语言。语言是人走不出去的生存的极限,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在自己的母语中迷失”可知,有助于在时间的长河中确认自身,传承民族生活及其精神文化传统。【答案】6.C7.D8.C9.D10.①彰显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卓著功勋。②激励学子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品质,传承其事业。③称颂董侯修建书院的功绩,包括建堂过程中没有扰民。【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目多是源于课内,需要学生熟记课本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常见事例。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目多是源于课内,需要学生熟记课本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常见事例。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即可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方法:字字落实“留扩换选”;文从句顺“删补调套”。三个意识:语境意识、语法意识、采点意识;翻译五步曲:切、译、审、连、誊;检查标准:信、达、雅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需要审题,紧扣关键词答题,同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课文所学知识加以答题。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需要审题,紧扣关键词答题,同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课文所学知识加以答题。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附参考译文】范文正公读书堂,是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提议建造的。当初,范文正幼年丧父并且家庭贫困,母亲改嫁,他跟随母亲来到朱家。继父朱文瀚担任澧州安乡县令,文正公就随母亲一起来到安乡县。曾在道家的“兴国观”读书,无论冬天、夏天都不倦怠,学成后去做官,成为当时富有声望的官员。同县的读书人都对文正公敬佩仰慕,便建造读书堂来纪念他。后来,读书堂在战乱中被焚毁,庆元初年,宪使范处义在兴国观旁重建读书堂,建时就着简陋的条件,现在快要倒塌了。董侯评价说,从求学专心勤勉、困顿时立下远大志向方面看,没有人能比得上范文正公;从名誉节操不改、被重用时成就卓越功业方面看,也没有人比得上范文正公,因此,范文正公是求学的人都应该尊奉学习的老师。于是想要把读书堂迁移到离县城较近的地方,希望能让周围的读书人景仰他的高风亮节,追慕他的品行功业。于是选择澧水北岸的地方,东彭山就高耸在前面,山峦环绕左右两边,两条水流从东西方向涌来,就像臣子前来朝觐,景象开阔,优美的景色全部呈现出来,难道是山川灵秀之气的显隐自有它的时机么!于是选备材料,招募工匠,规划设计,开始营建。正中央建一堂,旁边建两间廊屋,安排四间教室来培养读书人,修立五间规制的大门。堂后面建造一栋楼,牌匾上书“通经”,大概是取文正公读十年书,通晓了六经要旨的意思。在读书堂东面建立了文正公祠堂,祠堂外又开辟一扇门,用围墙环绕四周,突出了地形山势的壮阔。整片建筑富丽堂皇,高大华美,面貌一新,实在是当地的宏伟建筑。建成后,前来读书的人没有供养,于是征集被没收入官的田地,得到数百亩,限制这些田地的使用(作为读书堂的专用土地)并登记入册。贰车马壬仲又资助了一千缗钱,增购田地。出于不朽的考虑,董侯让我写一篇文章记录此事。我曾经读国史,发现文正公的功名事业传扬天下,不仅仅是由于在参与国家大政时的显著表现,实在是因为在他读书未做官时打下的根基。文正公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志向已经在平时读书中确立,所以参与国家政事时,在朝廷内能辅助处理政务,在朝廷外能战胜西夏,仁宗朝有四十二年昌明的政治局面,离不开文正公的贡献啊。噫!将文正公的立身行事,与圣贤比照也没有遗憾,而且文正公所建立的功业,写在青史上也没有愧色。这是因为他困窘时修养的品德在做官后体现了出来,幼时所学与成年所行一致,就如同大火燃烧、泉水流淌般自然而然,不可阻挡。澧州的读书人,怎么可以不知从文正公这里取法呢!现在文正公留下的事迹和美好品行,虽然已经被澧人敬仰崇拜,但如果没有董侯显扬光大,如何能够进一步激励人心、振奋士气,使读书人努力向善,发扬文正公不可多得的品行呢?董侯用心也竭尽全力了。读书人到读书堂学习,如果坚定志向、专心学问,研讨讲习,继承文正公的事业,达到董侯的期望,就不辜负董侯重建读书堂的期望了。读书堂从宝庆丙戌的秋天开始建造,在同年冬天建成。经费来源于国库钱财的结余,对百姓没有丝毫的摊派烦扰。这些都值得记录,所以一并写出,来劝勉后来者。6.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ABD正确C.“绍”:继承。句意:继承范文正公的事业。C错误故答案为:C。7.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乃”:表判断;/表承接,于是,就。句意:是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提议建造的。/于是选择澧水北岸的地方。A错误
B.“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代词,代文正公的功业。句意:同县的读书人都对文正公敬佩仰慕。/把它写在青史上也没有愧色。B错误
C.“其”:代词,指代读书堂。/副词,表反问。句意:东彭山就高耸在前面。/怎么可以不知从文正公这里取法呢!C错误
D.“以”:都表目的,意为用来。句意:安排四间教室来培养读书人。/来达到董侯的期望。D正确
故答案为:D。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ABD正确
C.“特”在句中应译为只是、仅仅。句意:不仅仅是由于在参与国家大政时的显著表现。C错误
故答案为:C。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BC正确
D.“发现曾经有侵占百姓土地的现象,相关人员因此受到了拘役惩罚”说法有误。原文相关信息“乃括没官之田,得数百亩,拘而籍之”的意思是征集被没收入官的田地,得到数百亩,限制这些田地的使用(作为读书堂的专用土地)并登记入册。D错误
故答案为:D。10.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侯谓问学精勤,立大志于穷约者,莫如范公;名节不屈,成大勋于显用者,亦莫如范公”“以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圣贤为无慊,而建功立业,又书之青史而不愧”“今文正公之遗躅懿范,既为澧人所敬慕,然非侯振扬而尊显之,其何以耸人心而激士气”可归纳出:彰显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卓著功勋。
根据原文“学者所宜宗师。将徙书堂于近城,庶使四邑之士,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澧之士,其可不知取则哉”可归纳出:激励学子学习范仲淹的精神品质,传承其事业。
根据原文“费于公帑撙节之余,而无毫发科敛之扰。是皆可书,故并记之,以谂来者”可得出:称颂董侯修建书院的功绩,包括建堂过程中没有扰民。【答案】11.齐:看齐;其:自己的;习:温习,练习;徙:迁移,转变。12.①“省”的内容,包括品德、行为、学业等方面。②“省”的目的和意义,进德修业,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③“省”的态度习惯等,需要每日进行,长期坚持。④“省”的方法途径等,发现别人或自己有错时都要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目多是源于课内,需要学生熟记课本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常见事例。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即可作答。(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需要审题,紧扣关键词答题,同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结合课文所学知识加以答题。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附参考译文】①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②孔子说:“得了吧,我没见过能发现自己错误就在内心责备自己的人。”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④司马牛问如何为君子,孔子回答道:“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接着问道:“不忧不惧,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吗?”孔子说:“时常内省而能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的呢?”⑤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能去追随,有缺点而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齐:看齐。句意,孔子说:“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②其:自己的。句意,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能看到自己有错而在内心自责的人呢。”③习:温习,练习。句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力呢?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⑤徙:迁移,转变。句意,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第⑤句可知,孔子及其弟子对“省”的内容认识是包括品德、行为、学业等方面。
由第④句意“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可知,孔子及其弟子对“省”的目的和意义认识是进德修业,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
由第③句可知,孔子及其弟子对“省”的态度习惯等是需要每日进行,长期坚持。
由第①②句可知,孔子及其弟子对“省”的方法途径等是发现别人或自己有错时都要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答案】13.D14.A15.①从壮阔的阅兵环境、魏军的军容气势等,可看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②写古人不战而屈人之兵、自身兴农筑室的决策等,可看出政治家的壮志与远谋。③用“六军咸悦康”与“东山诗”相比,可看出期望与周公比贤的胸怀抱负。【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第一步,细读选项,看清指向。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看清其指向: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有的是针对词句理解,有的是针对情感主旨,有的是针对语言、手法等。第二步:定位诗句,逐一比对。答题时,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来定位其所对应的诗句,对比原诗句在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赏读解析是否正确。要做到细心、逐一地比对,同时要学会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3)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鉴赏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ABC正确D.“体现了兴农与战争的矛盾”错误。“六军咸悦康”意思是“所以各部队能喜悦安康”,可知没有体现兴农与战争的矛盾。D错误故答案为:D。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正确
B.“思归”错误。这是在凸显魏军甲兵坚锐,士气高昂,大江天堑不成障碍。B错误
C.“对治国贤臣贤臣的渴求”错误。“古公”六句,诗人以此六句,盛推昔贤创建之奇勋,借以披露“不战屈敌虏”的怀抱。无论是古公亶父、孟献子,还是赵充国,在诗人的眼中都是古代“戢兵”的“贤良”。C错误
D.“反思兴兵伐吴给将士们带来了无尽忧伤”错误。诗人想到当年周公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士卒归乡之际所唱的《东山》歌(《诗经·豳风》),毕竟吐露了久役不返的深切忧伤。相比之下,他曹丕的东征,却出现了“六军咸悦康”的局面。诗人因此在结句放声高吟:“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表现了一种凌越周公的一代帝王气派。D错误
故答案为:A。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句前四句是对观兵的场景的描写,描写了汤汤水流、成山成林的戈矛、以及闪耀着日光的黑色铠甲,也通过“猛”“胆气”“纵横”等词,写出了将士们的英勇气势,这些都可以看出诗人的自信与豪情。
诗句后七句中“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写出了想要通过不打仗而使敌人屈服投降,又想在淮河泗水这个地方发展农业,在徐州一带也建室筑屋,这些决策都可以看出政治家的壮志与远谋。
另外,“六军咸悦康”意思是各部队都喜悦安康,“岂如东山诗”出自《诗经》,是诗经里的篇名,反应远征士兵归乡途中的思乡之情。朱熹认为是周公所作,反应周初周公带兵东征,经过三年平定了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最后胜利归来的一个普通士兵的又忧又喜的心理活动。诗人大约以为,他的运略之方,正合于昔贤“不战屈敌虏”之训。故“兴农淮泗间”四句,吐语从容,踌躇自得之情,溢于辞表。想到当年周公东征,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士卒归乡之际所唱的《东山》歌(《诗经·豳风》),毕竟吐露了久役不返的深切忧伤。相比之下,他曹丕的东征,却出现了“六军咸悦康”的局面。诗人因此在结句放声高吟:“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表现了一种凌越周公的一代帝王气派。用“六军咸悦康”与“东山诗”相比,可看出期望与周公比贤的胸怀抱负。
16.【答案】(1)翠峰如簇;绛皓驳色(2)亲朋无一字;万里悲秋常作客(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小弦切切如私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解析】【分析】易错字:绛、作、私故答案为:⑴翠峰如簇、绛皓驳色⑵亲朋无一字、万里悲秋常作客⑶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⑷小弦切切如私语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审题,定位正确的句子,写完后反复检查易错字,尤其是难写字、易混字、通假字、虚词【答案】17.D18.A19.①常熟山湖秀美,拥有独特的江南韵致,山湖间似有古调琴韵。②轻微淡远、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为古琴正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③先贤大家或艺术上激扬洒脱,或精神上散淡超拔,与古琴神韵契合。20.①将虞山比作古琴,生动地写出常熟一地与古琴相合的人文精神已融入山水,并深深地滋养着江南大地。②与上文“我”参观“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想看严天池抚摸过的古琴而未得,却觉得“这里处处回荡着清雅的琴声”相呼应;照应首段“有飞禽从湖上飞过,如点点音符在湖天之间飘动”,点出虞山尚湖之间飘荡的琴韵从何而来;照应标题,说明常熟自然的山湖与人文的琴韵相融相合,构思精巧,环环相扣。③以此结尾,余韵悠长。【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词语意思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主要有1.形式新颖独特,含义丰富,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话题或是文章感情的触发点;3.线索,贯穿全文,结构完整,前后照应;4.概括文章的内容,或揭示文章的中心,或突出文章的主旨,或深化文章的主题。再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品味精彩的语言的能力。一看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引用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二看表达技巧(远近高低、色彩、动静、虚实、点面、正侧面、白描、衬托、象征、刻画人物技巧等)+形象特点和感情;三看句子特点(长句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散句)+形象特点和感情
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词语意思的能力。
ABC正确D.衍生:演变产生。D错误故答案为:D。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正确
B.“他们的讲学或创作都受到了古琴的影响”错误,由原文“张旭的草书,像什么?像风中行云,像山间奔泉,像急风暴雨在天地间喧哗……我一直无法用恰当的文字形容,直到在常熟听古琴时,才恍然有所悟:他的草书中,有古琴的神韵。我不知道张旭当年是否喜欢弹古琴,然而他的笔墨和古琴的韵律,似有一种无法用言语道明的内在契合”可知,作者说认为有琴韵,只是说他的创作似乎受到了古琴的影响。B错误
C.“源于他对琴曲的痴迷超过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错误,由原文“为官三年,洁身自好,绝不收受贿赂”“严天池的清廉正直和散淡超然,多少和他对古琴的痴迷有关”可知,应该是“源于他的清廉正直、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C错误
D.“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遗憾之情”错误,由原文“这里处处回荡着清雅的琴声,如低吟,如倾诉,拨人心弦,把听者引入幽远的遐想”“走出古琴馆,耳畔琴音飘绕,回望天边青黛色的虞山,正如一张巨大的古琴,横卧在江南大地”“而到现代,又诞生了学者型的古琴高手吴景略,使虞山琴派峰回路转,衍生出一片清新气象”等信息可知,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赞美之情。D错误
故答案为:A。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由原文“站在虞山上看尚湖,湖岸逶迤,湖波清亮,湖中倒映着蓝天白云。有飞禽从湖上飞过,如点点音符在湖天之间飘动。坐在湖畔看虞山,一脉青影,在云天间起伏,山虽不高,却使这江南水乡的地平线变得和湖岸一样柔曼曲折。虞山投影在湖波中,晃动着一片墨绿的光影,使原本清澈的湖水显得深不可测”可知,常熟山湖秀美,拥有独特的江南韵致,山湖间似有古调琴韵。
由原文“在明代,这里出现了一位古琴高手,名叫严天池,他创立了虞山琴派,将中国的古琴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虞山琴派的影响辐射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常熟,成为中国古琴艺术史上的一个制高点。”可知,轻微淡远、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为古琴正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由原文“传说黄公望善弹古琴,作画前,常常先面对湖山抚琴歌吟,弹到动情处,弃琴执墨,挥毫成画,山水烟霞,满纸生辉。黄公望绘画所用颜料,多用虞山石研磨而成。黄公望的山水画中,不仅有虞山尚湖的绚烂灵秀,也有斑斓起伏的琴韵。”“组织“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定《松弦馆琴谱》。“轻微淡远”“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被誉为“古音正宗”,严天池因对古琴艺术的开拓和贡献”和“在琴声中,我想起了严天池的一些轶事。严天池不喜欢做官,但中年之后到福建邵武做过知府,上任前,他到当地的城隍庙里发誓:“必不携邵武一钱归!”为官三年,洁身自好,绝不收受贿赂。”等信息可知,先贤大家或艺术上激扬洒脱,或精神上散淡超拔,与古琴神韵契合。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品味精彩的语言的能力。
由原文“回望天边青黛色的虞山,正如一张巨大的古琴,横卧在江南大地。”可知,将虞山比作古琴,虞山虽不高,却使这江南水乡的地平线变得和湖岸一样柔曼曲折,此处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地写出常熟一地与古琴相合的人文精神已融入山水,并深深地滋养着江南大地。
由原文“我在常熟两次参观‘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本以为能在这里看到严天池抚摸过的古琴,但是没有。馆中只有图片和文字,没有和严天池有关的实物。然而,这里处处回荡着清雅的琴声……”可知,结尾与上文“我”参观“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想看严天池抚摸过的古琴而未得,却觉得“这里处处回荡着清雅的琴声”相呼应。
由原文“有飞禽从湖上飞过,如点点音符在湖天之间飘动”可知,结尾“回望天边青黛色的虞山”照应首段内容,点出虞山尚湖之间飘荡的琴韵从何而来。
标题是“山湖琴韵”,结尾“走出古琴馆,耳畔琴音飘绕”照应标题,说明常熟自然的山湖与人文的琴韵相融相合,构思精巧,环环相扣。
由原文“虞山……横卧在江南大地”,是说虞山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温润滋养着在江南大地,以此结尾,余韵悠长。21.【答案】(1)C(2)打破了亚运会标志放在奖牌中心的常规版式。【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词语及修改病句的能力。
ABD正确
C.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语境以奖牌描画的杭城画卷作为主语,说其中美景很多,看不过来。而“叹为观止”一般用于形容人,不能直接用“叹为观止”。C错误
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变换句式的能力。
第⑤承接前文谈奖牌设计,画线部分的主语也应该和前句保持一致为奖牌设计,而不是“常规版式”,承前省略主语,改为“打破了亚运会标志放在奖牌中心的常规版式”。故答案为:⑴C⑵打破了亚运会标志放在奖牌中心的常规版式【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病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1、用于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2、用于标明语意的转换;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需要学生,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位置.
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能力。第一步,提取主干,分析原文可提炼出其主干,可单独成句;第二步,理顺修饰成分,可以让它们单独成句;第三步,考察句子的逻辑关系,是否需改变句子的排列次序;第四步,结合上下文调整语句。22.【答案】在《巴黎圣母院》中,艾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的邂逅,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相遇。卡西莫多在钟楼里独自行走,突然感受到钟楼的震动,他向下一看,看到了艾斯梅拉达。这个美丽的女孩正在跳舞,她的美丽和活力吸引了卡西莫多的目光。他看着她,内心充满了温柔和感激。艾斯梅拉达的出现,让卡西莫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开启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审题:首先抓住“文学名著”这一关键词,确定范围,写古今中外名著里的经典场景;在“人与人‘遇见’的经典场景”这一信息中,概述场景时要写到“人与人”的“遇见”,“遇见”不仅仅是碰到的意思,还有相识、相知的意味;“概述其内容并对这一场景进行赏析”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先概括内容,再抓住场景中的人物,写出他们的所做以及意义。比如“孙悟空与唐僧”的“遇见”,先写出他们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再写出唐僧教会了孙悟空什么,最后写出结果。其中对事件意义的分析赏鉴尤为关键,是重中之重。再比如写“保尔与朱赫来”的“遇见”,先写通过谁相识的,再赏析相识之后朱赫来对保尔的帮助和影响,最后评价赞扬保尔。比如“鲁迅与藤野先生”的“遇见”,先写在哪里相遇,再写藤野先生是如何帮助鲁迅先生的,再写出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故答案为:在《巴黎圣母院》中,艾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的邂逅,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相遇。卡西莫多在钟楼里独自行走,突然感受到钟楼的震动,他向下一看,看到了艾斯梅拉达。这个美丽的女孩正在跳舞,她的美丽和活力吸引了卡西莫多的目光。他看着她,内心充满了温柔和感激。艾斯梅拉达的出现,让卡西莫多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开启了他内心深处的柔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微写作审题需要审清题干与要求两部分.一般来说,题干限定写作情境、对象、内容、文体和情感导向等,要求部分则提示注意事项和限定字数等。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包含多个方面,审题时还需要确定写作重点,据此布局谋篇,才能够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放自如。写作思路:先用一句话概括场景,再重点写双方是如何做的,有哪些言行、表情等;在鉴赏评价时可结合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强调意义和结果。23.【答案】我推荐的是湖南臭豆腐。湖南臭豆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其制作过程精细,需选用优质黄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等工序,再通过高温煮浆、凝固、发酵等环节,最终制成美味的湖南臭豆腐。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因此,我非常喜欢这道美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本题是以说明为主的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学校食堂将举办‘风味美食进校园’活动,现向全校同学征集建议”,“风味美食”说明是要有特色的美食,“进校园”说明要符合学校食堂的操作条件和学生的消费水平。
写作思路:可以简单叙述美食的操作过程,也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风味美食进校园”展开表述。同时注意,美食名称明确,推荐理由合理,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故答案为:我推荐的是湖南臭豆腐。湖南臭豆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外酥里嫩,香气扑鼻。其制作过程精细,需选用优质黄豆,经过浸泡、磨浆、过滤等工序,再通过高温煮浆、凝固、发酵等环节,最终制成美味的湖南臭豆腐。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因此,我非常喜欢这道美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审题需要审清题干与要求两部分.一般来说,题干限定写作情境、对象、内容、文体和情感导向等,要求部分则提示注意事项和限定字数等。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包含多个方面,审题时还需要确定写作重点,据此布局谋篇,才能够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放自如。24.【答案】示例:我是秋天里的色彩我是秋天里的色彩,金黄叶片,暗红枫叶,把世界渲染成一片。悠然自得,在风中飘摇,细腻的秋雨,滋润着我的面庞。黄昏时分,霞光洒满大地,把一切都染成了我的色彩。我赋予了秋天,一片金黄,给予了它,更深的内涵。我是秋天里的色彩,在大地上自由自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这是一道抒情性微写作题目。
审题:要求以“我是秋天里的”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根据所给的一半题目,可以选取的物象很广,可以是植物、动物、人类等。内容上要把物象和“秋天”关联,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是绚烂多彩的,是硕果累累的,也可以是萧瑟凄凉的……抒情的角度,可以感恩,可以思念,可以回顾,还可以憧憬……只要能把物象和秋天合理关联,真诚抒情,语言生动即可。
写作思路:照应题目,开篇宜提出“我”和秋天的联系,如题目是“我是秋天里的一枚落叶”,开头可以说,我穿着秋天给我带来的绚烂的衣服,要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接着可以抒发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地的向往之情,表达对秋风秋雨促我成熟的感恩的情怀。其他物象同样可以跟具其具体特点,找到和秋天的连结点来抒情。注意传达的情感应积极向上,抒情自然真挚。故答案为:示例:我是秋天里的色彩我是秋天里的色彩,金黄叶片,暗红枫叶,把世界渲染成一片。悠然自得,在风中飘摇,细腻的秋雨,滋润着我的面庞。黄昏时分,霞光洒满大地,把一切都染成了我的色彩。我赋予了秋天,一片金黄,给予了它,更深的内涵。我是秋天里的色彩,在大地上自由自在。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审题需要审清题干与要求两部分.一般来说,题干限定写作情境、对象、内容、文体和情感导向等,要求部分则提示注意事项和限定字数等。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往往包含多个方面,审题时还需要确定写作重点,据此布局谋篇,才能够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收放自如。25.【答案】【参考例文】殊途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激流汹涌,峰回路转。是的,“人生时存殊途”。面对罹乱动荡,其中既有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识时务者”,也有一代代守节守义的“逆行者”。先秦时期礼崩乐坏,诸子为求社会安定,身陷匈奴远离汉廷时,李陵弃节而偏安一隅,苏武守节而胡地牧羊——两人殊途而不同归。殊途,指面对周遭之境截然不同的选择。我们可以负责地说,“节”就是节操,这里所说的节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所谓的“义”。逆行者则指的是能够脱离低级趣味具有守节守义之壮举的人。当遭遇人生之逆境时,芸芸众生当有万千殊途。吾辈青年当学苏武守节守义,抛弃苟且偷生之殊途,有所担当,勇做“逆行者”!殊途之“逆行者”,当铁肩担道义,青史留名。所谓义,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发自心底的一种社会责任。说到“逆行者”,我们不能不提起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中华文学素有“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太平盛世,只是“应制诗”的玲珑花圃;生灵涂炭,民生多艰是历史的广袤河山。然而从陶渊明的桃花源、李青莲的天姥山、王摩诘的香积寺、柳宗元的小石潭、欧阳修的醉翁亭、苏东坡的罗浮山,到归有光的项脊轩……背离《诗经》传统,都在寻觅心灵的港湾,都在逃避时代的悲苦——千载潮流,已成智者美谈。然而杜甫却逆流而上,以博大的胸怀,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天宝乱离,盛唐诗苑,一片狼藉,唯杜诗记录了那一段民族惨痛的历史。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逆行着”的博大胸怀,才使得大时代的血泪,成为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诗圣杜甫,世界公认的中国面孔,纵横中华诗坛,彪炳千秋。“义”还可以理解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鸦片危害华夏国民时,林则徐振臂一呼焚烧鸦片,是救国救民的道义;孙中山广州起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开创历史新纪元的道义;日本侵华,仁人志士赴汤蹈火“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是正义战争的道义。说到殊途之“逆行者”,我们理所当然会想起嘉定南湖的红船。那是风雨如磐、莫敢歌吟的时代。扬子江里,西方大国商轮如织,码头上中国苦力弓身负重;吴淞口外,东方倭寇兵舰麇集,甲板上外国水兵嚣张狂笑。虎豹环伺,它们要蚕食中国,窒息华夏。但是,就在这条游船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革命的航船,扬起“担当挽救民族危亡重责”的风帆。这是如此壮丽的“逆行”:惊涛骇浪,礁石险滩,从上海滩到井冈山,从南昌到瑞金,从长征路到宝塔山,筚路蓝缕,有人牺牲,也有人背叛,但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中流击水,逆行续航,决不退缩,终于百万雄师,扬帆渡江,胜利的战旗插上南京“总统府”,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拼搏逆行,价值永恒。武汉疫情,殊途种种:有人撤退,有人逃离;但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我们的建筑工人逆行武汉,我们的钟南山院士逆行武汉。人们称他们为“逆行者”,无上光荣啊!李兰娟、陈薇、张伯礼、张定宇……一串闪亮的名字,一行行逆行的足迹。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寂静街巷里快递小哥传送温暖的双手……中华民族的史册,因为有逆行者,得以续写;中华文化的诗篇,因为有逆行着,得以续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研发合作合同:某科技公司与某高校共同研发新技术
- 2024年度股权投资合同标的与投资服务详细规定
- 2024年度商务用车租赁与管理合同
- 2024年度船舶建造与修理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涉及美术作品
- 2024年度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及维护合同
- 2024年度二手车交易市场车位租赁协议
- 2024年度租赁脚手架合同
- 《富尊宣传》课件
- 2024年度传单发行权益保障合同2篇
-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货币的面值
-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pdf
- 2019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单词表带音标
- 《西汉海昏侯大墓》课件
- POCT临床应用与质量管理
- 生产计划试题B及答案
- 物业客服应急预案
- 儿科对桡动脉采血失败原因分析品管圈鱼骨图柏拉图
- 初中校长培训总结
- 管理能力评估表(10项能力,等级区分)
- 吊装施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