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总论 1 11.2编制依据 1 31.4研究范围 41.5项目服务对象 41.6研究结果概要 5第二章项目区域及垃圾处理现状 62.1区域现状 62.2城区环境卫生现状 3.1建设背景 3.2必要性 第四章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的方式选择 4.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概述 4.2各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选择 4.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概述 4.4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 第五章工程总体设计 5.1.2垃圾车辆配备 6.1选址原则 6.2设置要求 6.3项目选址 6.4建设条件 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7.1垃圾转运站方案设计 7.5给排水 第八章环境保护 8.3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 48.5除臭与防臭措施 489.2节能措施 12.1编制依据及原则 12.2招标方式 第十三章项目进度安排 14.5总投资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章项目总论1、项目名称:江西省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环境卫生保洁公司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6)《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4)《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5)《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CJ/T17-1999);2(6)《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7)《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技术规范》(GB12348-9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1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9)《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寻乌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4-2020)》寻乌县人民政县人民政府;(3)《寻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计委计办投资3[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字(1993)530号];(6)项目双方签订的工程咨询委托书和合同书。1.3编制原则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转运站的站址和处理工艺,41.4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1.5项目服务对象1.6研究结果概要1.6.1设计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工程为寻乌县城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工程,工程以收集据本工程的服务对象寻乌县,采用寻乌县城区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数据,并考虑寻乌县城区周边的村落,确定在设计年限内日本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可51.6.3劳动定员本项目利用劳动定员为30人。1.6.4建设进度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为加快建设进度,缩短1.6.5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640万元,所需资金由项目承办单本工程采用小型压转运站对寻乌县城区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实现寻乌县生活垃6满足相关规范规程及标准的要求条件下,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第二章项目区域及垃圾处理现状2.1区域现状北连会昌县,县境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市238km;北距会昌县111km,南距广东省平远县64km,距梅州2、地形地貌7米--1000米,相对标高200米--500米。县域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有908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座,县域最高峰为项山甑,主峰海拔1529.8米。最低标高为南部斗晏村西河谷,海拔180米。谷地占总面积的2.38%,岗地占总面积的7.68%(系第四纪红土砾石组岩系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75.62%,多以花岗岩、石英石或3、气象条件总计有1823.8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600--2400毫米,无霜期280--340天。4、水文地质寻乌县域河网密布,共有大小河流547条,河道总长1901.71其中较大的河流有寻乌河、晨光河(水金河)、罗塘河。晨光河(水金河):发源于桂竹帽营林林场白面石桂龙嶂的担83乡(场),向南经墨斗角,流入广东龙川,汇入东江。坑河等,属广东的韩江水系;其中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5条,河道总长52.9公里,流域面积总计154.74平方公里,总落差2170米,蕴藏水能2530千瓦。地下水类型及Ⅲ类名称富水等级主要分布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等县城至长溪尾、澄江圩一带裂隙岩类裂隙水红层碎屑岩裂隙孔隙水贫乏火山碎屑岩裂隙孔隙水中等菖蒲、白面石、黄天嶂、一带碳酸岩溶水碳酸岩溶洞水中等老墓、凹背一带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丰富中等鹅子湖一带贫乏黄田坑、葫芦崇、竹子凹一带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中等斗晏、大同、坪上、白石凹一带贫乏南桥、冠洲一带,上甲至老鸦桥一带9寻乌旧称长宁,建县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四年(1576)以前,寻乌属安远县。自明弘治年间到明万历三年的80多民国时期,其隶属关系有3次变更:初时为赣南道辖;民国11年(1922年),国民政府把江西划分为13个行政区,寻乌属第13行赣革命根据地之一;民国19年5月,工农红军占领县城,成立县苏县)平(广东省平远县)寻(寻邬)县,属闽粤赣特支东江西北分委;民国二十年(1931年),江西缩减为8个行政区,寻乌属第4行政区辖;民国21年,复称寻邬县,属江西省管辖;民国22年9月,属粤赣省;民国23年2月,寻邬、安远合并为寻安县,仍属粤赣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寻乌县隶属关系有6次变动:1949年8月27日,寻乌解放,属赣州专区;1950年专区调整,隶属于宁都专区;1952年9月,宁都专区撤销,复归赣州专区;1954年隶在地为长宁镇;1964年5月,隶属赣州专区;1999年,赣州撤地寻乌建县至今,历经432年的悠悠岁月,虽然县城城址未变,15个乡镇179个村民委员会。(1)经济概况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5716元;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0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44:17:39。全县农业总产值5.50亿元,工业总产值寻乌县历年经济发展指标线形图0一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寻乌县历年经济发展指标国内生总值(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亿元)(亿元)财政收入(万元)总量(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元)比例数额比例数额比例数额(2)社会人口寻乌县城区总体规划(2004—2020)》中确定:2010年寻乌县城区人口约68000人;2020年寻乌县城区人口约100000人。2.2城区环境卫生现状2.2.1环境卫生管理城区:2005年—2008年总投资242万元2.2.2环卫从业人员城区现有环卫职工98人,其中一线职工为81人,所占比例为82.7%;二线职工为17人,所占比例为17.3%。2.2.3环卫作业和生活废弃物处理设置城区道路清扫采用人工作业和机械清扫相结合方式,保洁范围城区:清扫保洁面积52万平方米。(1)城区垃圾主要为城区的生活垃圾及少量的建筑垃圾。随着社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2)城区垃圾成分废纸占3%、废布占5%、塑料占8%、金属占0.5%、玻璃占3%、其它占(3)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和中转采用三级垃圾收运体制,道路清扫和居民生活垃圾所产生的垃(4)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技术路线城区现有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离县城4公里处的竹蒿坑,垃圾堆放场建于1987年,占地25亩,预计可使用50年;另外,在城南上甲村葫芦栋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占地约311.6亩,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垃圾处理厂将于2009年开始建(5)粪便作业系统环卫处定期对公共厕所和大量的化粪池进行清掏,最终运至垃(6)车辆清洗(7)水上环卫作业(1)建筑垃圾。(2)工业垃圾城区现无工业垃圾处理设施,现有的工业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由(3)医疗垃圾城区现无专用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各医院单位(医院、诊所)产2.2.4环卫设备、设施及用地情况城区配备机动垃圾清运设备10辆。车场1处、洒水车供水器6个。2.2.5现状分析与评价有关规定,同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发展的要求,对城区环1、城区环卫职工98人,其中一线职工81人,人均清扫保洁面积5306平方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现有环卫职工人数将不能适年共计投资为242万元,造成城区内环卫设施匮乏,对城市环境卫第三章项目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建设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寻乌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年来,现状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带来了一定(1)随处堆填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临(2)安全性差。垃圾堆层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3)污染大气。就地燃烧垃圾,产生飞灰和有害气体,污染大3.2必要性(1)建设该项目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寻乌县把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投长廊和生活居住为主的区域,吸引大型企业的发展基地和以工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的增强,对随处乱倒垃圾现象极为反感,为改变县城面貌,重塑环卫形象,必须要尽(2)由于无环保的垃圾消纳场所,为能妥善处理每天产生的生(4)兴建垃圾转运站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在寻乌县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点建设的垃圾中转站,在此,将各收集点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寻乌县社会经济与建设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为寻乌县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及投资环境,有关部门对寻乌县环卫事业非常关注,给予寻乌县城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制定政策上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决心下大力气改变垃圾处理现状,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并齐心协力抓落实,财政部门也积极参与;第四章生活垃圾收集及处理的方式选择4.1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概述4.2各乡镇生活垃圾收集方式选择4.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概述方式是卫生填埋,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堆肥设备不过关;二次污染较严重(特别是恶臭);堆肥过程升温理,然后进入焚烧炉,在800—1000℃高温下使垃圾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的无害化灰渣。焚烧工艺可使垃圾体积减少80%—95%,便的热量)多在9000KJ/kg以上,而我国大多数城市垃圾热值仅为<800℃时会大量产生)。焚烧设备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因此我国一些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具备了用研究工作,开发了系列小型垃圾焚烧炉,并建成了一批中小型垃综合处理是在克服单一处理方法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上述三种或多种方法相合的方式处理,从而避免和降低了因处4.4各乡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选择乌县城及周边的情况,采用卫生填埋处理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对于寻乌县城的生活垃圾处理,本工程提出以下三个方案来进行比较:2010年寻乌县上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将建成并投入运营,使其次,按照方案三的实施,将使寻乌县城改善自身的垃圾收集综合上述,确定采用依托城市已建成的卫生填埋场来处理各镇第五章工程总体设计5.1工程规模转运站的设计规模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垃圾转运站设调规模计算方法:n——服务区域的人妆;q——服务区域居民垃圾人均日产量kg/cap.d;——垃圾产量变化系数,可采用1.3~1.5,本工程取1.3。本工程的服务对象为寻乌县城及周边村庄,寻乌县城人口预测寻乌县城2009年总人口66159人。根据《寻乌县统计年鉴》可知寻乌县规划人口增长率为4%。人均垃圾量根据《具体预计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垃圾量如下表:年度人口(万人均垃圾量垃圾产量(吨)9小布长举新罗东团黄坳城西大道城东迎宾大道环城西路0小布长举新罗东团黄坳城西大道城东迎宾大道环城西路5小布长举新罗东团城东迎宾大道环城西路0小布长举新罗东团黄坳城西大道城东迎宾大道环城西路根据上表的计算可知,寻乌县城的日处理垃圾量约64-73吨/日根据以上计算,转运站规模在考虑中远期规模的同时,应考虑日前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的服务区域面积292.52平方公里,过1.0—3.0km,结合寻乌县目前的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的实际情况,故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征地9亩、新增8座垃圾转运站,新购置8吨垃圾密闭式收集车4台、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8辆,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等,总建筑面积为555m²(用地面积315m²),绿化率为20%,绿化面积为1200m²,停车场面积为800m²,转运平台3685m²。5.1.2垃圾车辆配备序号乡镇名称转运站规模转运站数量密闭运输车(8t)小型密闭电动保洁车1寻乌县848第六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6.1选址原则(1)与寻乌县总体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协调一致。(2)市政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运距较短,供水供电(3)选址区要有足够的用地,以确保垃圾转运站的使用年限。(4)尽量不占用良田耕地,少拆迁。(5)在居住区的夏季主导风下风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6)转运站的设置应选在靠近服务中心或垃圾产量最为集中的地方;(7)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尽可能减少转运系统工程投资。(8)在县自来水取水点的保护范围之外。6.2设置要求6.3项目选址场18公里。场17公里。场13公里。6.4建设条件6.4.1工程地质6.4.2地震影响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分区的划分,寻乌县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程中将按照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规划部门统一规6.4.5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水、电、气、路、通信等)础设施接入寻乌县市政基础设施,完全能满足本项目的建设和使用建材运输可通过公路网与各建材供应商联系,将项目建设所需寻乌县城垃圾转运设施建设项目,将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7.1垃圾转运站方案设计7.1.1设计原则(2)转运站的基本结构形式可以基本统一,以利于设备的采购、(3)严格按环境卫生的要求设计。7.1.2垃圾转运站系统工艺设计方案小型垃圾中转站不设垃圾压缩系统,采取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方道、居民或社区的垃圾运送至小型转运站,再由8吨的垃圾运输车将IV类垃圾转运站(50~150吨/日)面积1000~4000m²,与建筑物收等其他功能用地)。城西路7个中转站用地面积均为666m²,周边考虑5米宽的绿化隔新罗垃圾中转站考虑垃圾分类及资源回收设施,用地面积为1338m²,周边考虑5米宽的绿化隔离带。(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2.2渗滤液的来源7.2.3处理方式由于单座垃圾中转站产生的渗滤液量较小,本可研考虑吸污车7.3建筑设计7.3.1设计依据(1)《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104-200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0)《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7.3.2建筑设计通过利用框架结构形式及色彩装饰的效果,使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得(1)单体建筑设计建筑造型简洁明快构图完整。建筑物地面(楼面)的设计,除应满足工艺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计规(2)消防设计7.4结构设计7.4.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8)《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7.4.2荷载取值结构设计参数:本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7.4.3抗震设计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分区的划分,寻乌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根据规划建设局赣规建字[2006]19号文7.4.4基础选型基础采用浅基础,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7.5给排水本站区污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中转站的生活污水,一7.6消防定单个中转站的消防流量为5L/s,一次消防时间为2小时,消防水7.7电气8.1环境保护规定8.1.1环境保护设计要求8.1.2主要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1996年4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9月5日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保局环监(93)第015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8.1.3执行的环保标准(1)垃圾转运站出水水质执行GB16889-2008《生活垃圾污染(2)场界声学环境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级标准;标准;8.1.4环境保护范围(1)地面水环境:垃圾转运站出水水质出水达到GB16889-(2)空气环境:恶臭对空气环境影响范围为厂界及周边敏感区(3)噪声:垃圾中转站场界及附近敏感点,使上述敏感点不受(4)固体废弃物:使周围土壤不受污泥侵害。8.1.5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垃圾转运站施工场地土方运量较大,施工期对环境主要影响有:生活垃圾和排泄物不当处理会严重影响施工区的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降,尤其是在夏天,若施工区的生活废弃物随意弃(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营运期污染源主要是污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源和a.废水污染源分析:垃圾转运站污废水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