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28∕T 32-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28∕T 32-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28∕T 32-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28∕T 32-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28∕T 32-2024 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5328IDB5328/T32—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提出。本文件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植保植检与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广东众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志英、石兆云、尹艳琼、陈福寿、赵雪晴、李琼芬、彭文君、李红祥、谭元花、肖龙、田维逵、王彬、资鸿强、金朝万、何洪磊、张麟、王秀华、赵永祥、贾丽红、李艳萍、王云、苏文彬、李光辉、段超、李朝疆、胡文东、张浩、奚梅江、陈忠云。1DB5328/T32—2024红火蚁防控技术规程本文件规定了红火蚁的识别鉴定、虫情调查、防控适期及防治技术。本文件适用于西双版纳州红火蚁的防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477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GB/T23626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GB/T23634红火蚁检疫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红火蚁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火蚁属。红火蚁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蚁后产卵,大部分发育成工蚁,少部分发育成雄蚁和繁殖蚁,蚁群群栖于蚁巢内。其中工蚁有大、小型之分,工蚁是对人类社会产生直接危害的红火蚁层级。4红火蚁分布区及危害4.1分布区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均有红火蚁分布,以景洪市勐罕镇、嘎洒镇、勐养镇,勐海县勐海镇、打落镇、勐遮镇,勐腊县勐仑镇、勐伴镇、勐腊镇等乡镇分布范围较广。4.2发生生境红火蚁发生主要包含3个生境类型:——农林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撂荒地、苗木花卉草坪苗圃——居民生活区(城市、公园、村寨等绿化带、生活道路绿化区);——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江河沿岸、水库堤坝、公路铁路绿化区)。4.3主要危害红火蚁主要危害如下:2DB5328/T32—2024——蛰咬人体、宠物、畜禽,分泌毒素,对生物体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修筑巢穴,破坏堤坝、田埂、景观设施;——取食农作物(如:火龙果、柚子)嫩芽、嫩花、嫩果等,降低农作物产量。5识别与鉴定5.1按照GB/T20477提供的方法识别与鉴定红火蚁,对红火蚁的鉴定以工蚁的形态特征、蚁巢特点为主要依据,参见附录A。5.2工蚁典型特征:小型工蚁体长2.0mm~4.0mm,头、胸、触角及足均为棕红色,腹部呈棕褐色;大型工蚁(也称兵蚁)体长5mm~6mm,腹部背板色呈深褐,颜色较深,体表略有光泽。大型与小型工蚁形态相似,腹柄节2节,触角共10节,末2节成锤棒状。5.3蚁巢典型特征:成熟蚁巢外部隆起呈土堆状,无明显蚁道,内部呈蜂窝状。5.4行为典型特征:蚁巢受到惊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攻击入侵者。6虫情调查6.1调查方法6.1.1活蚁巢的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每种生境设置3块样地,在每个调查样地内按照平行线法设置3个调查点,调查点面积不少于667m2,标记蚁巢,步行目视法调查,记录调查面积内的活蚁巢数量。《红火蚁活蚁巢防治效果调查表》参见附录B。6.1.2工蚁数量的调查设置诱捕器诱集,每种生境设置3块样地,诱饵可选择直径2cm,厚1cm左右的新鲜火腿肠薄片,诱捕器选择直径约3cm以上的诱集管,将诱饵放入诱集管口进行诱集,每个样地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放置3个诱集管,按栅格式布局摆放,诱集管间相距不少于10m,放置30min后,收集鉴定,计数工蚁数。《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数量调查表》参见附录B。6.2分级标准6.2.1活蚁巢数量分级标准和工蚁数量分级标准参见附录C。6.2.2如工蚁发生级别与活蚁巢发生级别判断不一致,以发生级别较重的为准。7检疫方法按照GB/T23634规定开展红火蚁检疫。8防治技术8.1发生特征红火蚁全年发生,12月~翌年1月、3月、5~6月这3个时间段是红火蚁快速扩散蔓延期。3DB5328/T32—20248.2防治适期采用分时治理策略,最佳防控期为10月~翌年6月。8.3防治次数每年开展2次以上的全面防治,第1次应在最佳防控期进行全面防治,连续开展调查、评估,根据防控目标在适宜防治期内开展补防,以根除为防控目标,应补充施药4~5次;以控害为目标,应补充施药2~3次。每次施药一般间隔上一次施药25d~30d。8.4防治时间随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雨季(夏秋季)应在9:00~11:00、17:00~19:00时段进行,干季(冬春季)在11:00~13:00、15:00~17:00时段进行。8.5防治措施不同生境类型下红火蚁防治措施如下:a)农林区: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治的药剂都可选用,综合治理、持续控制,减少对农作物和农事的影响;b)居民生活区:选用安全、低毒的药剂进行应急处理,连续防治,减低对居民的蜇伤;c)生态敏感区:选用安全、微毒、无污染的药剂,或选用热水灌巢等物理防控技术,逐步控制。8.6防治方法8.6.1饵剂诱杀法8.6.1.1点施饵剂:发生程度轻,发生级别1~2级,可对单巢进行处理,将饵剂环状投放于蚁巢外围10cm~50cm处,根据蚁巢大小和饵剂使用说明,确定用药量。8.6.1.2撒施饵剂:发生级别3级及3级以上,在整个防控区内均匀普撒饵剂。8.6.1.3点施+撒施综合施药:发生级别4级~5级,单巢处理与普遍撒施结合。8.6.1.4饵剂宜选择地表温度在21℃~34℃,晴朗天气施用,6h内有降雨需进行补施。8.6.1.510月~翌年4月是使用饵剂诱杀的最佳时期。8.6.2药液灌巢法以蚁巢为中心,围绕蚁巢淋施药液一圈,然后挖开蚁丘1/3以上的部分,将药液迅速灌入,药液量是蚁巢体积的2倍以上,使药液完全渗透到蚁巢底部。8.6.3粉剂防治法干扰、破坏蚁丘1/3以上的部分,待蚂蚁涌出,快速将粉剂撒施于工蚁身上。用药量按推荐剂量使用,可根据蚁巢大小适当增减。使用粉剂应避免地面湿度大、下雨、风较大时施药。8.6.4颗粒剂防治法先以蚁巢为中心,在蚁巢周边10cm~50cm撒施一圈,再将颗粒剂撒施于蚁丘表面,用水迅速泼浇喷淋,将药剂充分淋入蚁巢中。用药量按推荐剂量使用,可根据蚁巢大小适当增减。5月~6月是使用颗粒剂防治的最佳时期。4DB5328/T32—20248.6.5推荐药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药剂,参见附录D。8.7防效评价8.7.1根除防控措施实施后,2~4周内进行虫情调查,未发现红火蚁活体和活蚁巢,且连续9个月9次以上调查均未发现红火蚁活体和活蚁巢。8.7.2控害防控措施实施后,2~4周内进行虫情调查,红火蚁的发生程度为1级,且连续2个月2次以上调查,红火蚁的发生程度均为1级。5(资料性)A.1蚁巢特征见图A.1和A.2。图A.2蚁巢的内部特征6A.2红火蚁结构和形态特征见图A.3~A.6。图A.3红火蚁结构图A.4工蚁形态特征7图A.5雄蚁形态特征图A.6雌蚁形态特征8DB5328/T32—2024虫情调查表红火蚁活蚁巢防治效果调查表见表B.1。表B.1红火蚁活蚁巢防治效果调查表12345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数量调查表见表B.2。表B.2红火蚁工蚁防治效果数量调查表123459DB5328/T32—2024分级标准C.1活蚁巢数量分级标准按单位面积667㎡活蚁巢数量分5级:a)1级:轻度发生,平均每667㎡活蚁巢数0个~1.0个;b)2级:中度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为1.1个~5.0个;c)3级:中度偏重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为5.1个~10.0个;d)4级:重度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为10.1个~50.0个;e)5级:严重发生,平均每667㎡活动蚁巢数大于50个。C.2工蚁数量分级标准按单位面积667㎡设置10个监测瓶平均诱集工蚁数量分5级:a)1级:轻度发生,平均每监测瓶工蚁数0头~20头;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