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人是社会性动物,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在原始时代,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氏族、部落;在阶级社会,社会的基本形式是民族。在原始社会,部落之外即法律之外,氏族内部自由平等友爱的关系在部落之间统统不存在;在阶级社会,民族是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的共同体。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既然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文化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生活的自然结果,而且是这种生活的前提和条件。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的东西,也是把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的东西。如果文化完全没有民族差异,那么民族这种人类社会存在的历史形式早已不存在了,民族的差别也早已不存在了。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地理环境的差异不仅会对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他们的科学、艺术、宗教等产生直接影响。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其四,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亦莫不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最后,民族斗争是民族差异的强化剂。古往今来,民族之间的矛盾、对立、冲突史不绝书。许多征服者民族推行强制同化的政策,而被征服的民族则千方百计为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而斗争。在这种同化与反同化的斗争中,许多细枝末节的差异也会获得不寻常的意义。例如在清朝末年,剪掉辫子就意味着公开表示与清朝统治决裂。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长期生活的自然产物,而且在民族斗争中人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应当指出,虽然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不能事事归因于经济,但归根结底是人类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程度的结果。文化上民族差异的形成原因,都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程度上才得以发挥作用。因此,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不是超历史的存在,不是纯自然的存在。因而,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也是历史的、可变的,相对的。(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材料二: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我们混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统文化”和今天受过现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复旧充新生,抵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那么,中国文化的发展将陷入困境。第三种态度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这是将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去进行观照的一种方式。它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应受到尊重。这种态度当然远比前两种态度来得宽容合理。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以多样性。所谓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导致的“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文化之间的误读难以避免,无论是主体文化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还是反观自己,都很难不包含误读的成分。而从历史来看,这种误读又常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为恒守同一的解读,其结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闭。(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文化在一定历史阶段是民族的、具体的,决定人类社会在此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B.文化相对主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认一切文化的合理性。这种态度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应受到尊重。C.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是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人自身的身心变化也在与文化成果相互作用。D.近现代史上的反帝斗争使进步的中国人普遍意识到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性,可见历史上的民族差异在民族斗争中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种族、地域、文化传统等是文化创造的基础,并有限制作用,所以文化创造必然事事都能到诸如地域、经济、种族、文化传统中找到原因。B.早在古代,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等,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力、生产方式产生了直接影响。C.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的特殊性,又要分清主体和客体,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或反观自己、以便于融合一体化。D.文化差异性是现阶段才存在的事实,文化差异赋予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普遍性。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C.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吐谷浑传》)D.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4.下列文字提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辞》有所不同,而不少中国观众从《花木兰》中得到启发。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现象进行简要分析。《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讲述木兰替父从军、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美国动画版《花木兰》则对《木兰辞》进行重新诠释,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不少观众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带来启发。〖答案〗1.C2.B3.A4.①这种不同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是文化误读的产物。美国人按照自身文化传统、思维方式来解读《木兰辞》,其原有“视域”影响其认知解释。②这种差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木兰辞》为美国人提供了创作蓝本,产生新义;《花木兰》又为我们提供“他者”视角,从另一种文化角度反观自己。〖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人类文化在一定历史阶段是民族的、具体的,决定人类社会在此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错,条件关系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应为“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决定人类文化在此阶段也是民族的、具体的。”B.“这种态度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应受到尊重”错,张冠李戴。由原文“它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应受到尊重”可知,“应受到尊重”指的是“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的“一切文化”。D.“可见历史上的民族差异在民族斗争中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错,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文化上的民族差异不仅是人类以民族为单位长期生活的自然产物,而且在民族斗争中人被人们有意识地巩固、强化”可知是“文化上”,并不是“历史上”。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所以文化创造必然事事都能到诸如地域、经济、种族、文化传统中找到原因”错,强加因果。由原文“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偶然与必然的统一”可知,既然文化的创造有一定的自由度和偶然性,就不能事事都到诸如地域、经济、种族、文化传统中去找原因。C.“以便于融合一体化”错,于文无据。依据“所谓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导致的‘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文化之间的误读难以避免,无论是主体文化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义还是反观自己,都很难不包含误读的成分”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到“以便于融合一体化”。D.“文化差异性是现阶段才存在的事实”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事实”可知,文化差异并不是现阶段“才”存在的事实,而是始终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现阶段”。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的观点是否定“有古今无中外论”,认为文化有民族差异。A.意思是: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强调万物各有差别,最适合作为论据证明第一段观点。B.意思是: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强调不良的嗜好、习惯一旦养成,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你本性的一部分,日后则会成为你成功的绊脚石。C.意思是:势孤力单,容易受人欺负;人多气壮,别人不敢欺侮。强调要团结一致。D.意思是:太山不拒绝微小的尘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排斥细小的溪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邃。强调要有宽广的胸怀,广泛吸取他人的优点,才能取得个人成就。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一个侧重忠孝两全,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价值观;一个侧重男女平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因此,可以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文化存在地域差异”,《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最后荣归故里,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花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这种差异体现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由材料二“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当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将对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可知,之所以出现了不同的木兰形象,是因为美国误读了中国的文学作品,按照自身的地域文化来解释中国的木兰。由材料二“而从历史来看,这种误读又常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为恒守同一的解读,其结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闭”可知,正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此应当宽容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中美文化交流互鉴,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我笑着说:“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莱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她说着,担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漫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你真讲卫生呀!”“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我说。“那是假话吗?你们一个饭缸子,也盛饭,也盛菜,也洗脸,也洗脚,也喝水,也尿泡,那是讲卫生吗?”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创抓。“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光着脚打下去吗?”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你说什么?”“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莱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子的父亲是个生产的好手,现在地里没活了,他正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问我能不能帮他的忙。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够干什么了?”大伯问。“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这一趟,你们在曲阳给我买架织布机子回来吧!”大家都没人反对女孩子这个正义的要求。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这像制好了结婚前的陪送。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当她却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个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冲走了我的全部衣物,也冲走了那双袜子。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开国典礼那天,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另外,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干什么用?”我问。“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文本二:孙犁的作品伴随了我这一代人的成长。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鲜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绯红的朝霞,就会被重新召唤出来,让人惦记,让人怀念。我怀念水生嫂、吴召儿、妞儿们,那是因为,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孙犁先生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来书写抗日战争时期坚忍乐观的中国军民。那些女孩子们,就是孙犁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与“善”的化身。作为晚辈,我受到过孙犁先生的恩泽。1982年夏,我发表了短篇小说《哦,香雪》,并未引起太大反响。我将载有这篇小说的《青年文学》杂志寄给孙犁先生,先生回信中说:“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哪里有你写得好!”那是1982年冬,及至1983年春,《哦,香雪》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节选自铁凝《怀抱着胸中那一簇火焰——孙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有删改)〖备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的老式布鞋。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既有对他穿着土气粗陋的不忍,同时也包含了对他们一家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B.“我”到河边砸冰洗脸,遭到女孩子训斥,一番争吵之后,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表达歉意,让“我”感动。C.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当早饭,房子被日本鬼子烧过两三回,反映了抗战时期的人民生活的苦难和艰辛,也交代了故事的背景。D.小说围绕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子等生活片段,再现地方风俗之美,表现抗战军民鱼水之情。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叙述故事,由阜平乡下来的一位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的起点接着叙述,结构完整。B.小说中的“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叙述者,这种笔法不仅使小说具有真实感,还能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我”的情感。C.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女孩妞儿是本文的主人公,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D.小说以小见大,把送袜子、做国旗等生活琐事与国家、民族情怀紧密联系起来,在细微之处中凸显时代特点。7.铁凝说“她们身上有孙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寻的‘美好的东西’”,试结合文本一,请概括分析女孩子身上体现出的“美好的东西”。8.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和铁凝的《哦,香雪》,因其独特的风格,被归为“诗化小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文体特征的理解。〖答案〗5.B6.C7.①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等话语表现了她心直口快、泼辣直率的性格。②女孩子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替“我”做袜子;“我”与大伯一起背枣时女孩子给我们准备了比平时更好的食物,表现了她淳朴善良以及对战士的热情慷慨。③在寒风里准备早饭的食材以及拿到织布机后学习纺织的手艺等情节都能表现她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8.①淡化故事情节。多是以“我”与女孩子、我与女孩父亲的对话展开,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②人物形象富有“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文章集中笔墨塑造了善良而单纯的妞儿美好形象,发掘她内在的美好品质。③文章语言亲切自然,抒情性强,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作品主题不着力揭示战争之恶,而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解析〗【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女孩子主动表示做一双袜子送给‘我’来表达歉意”错误,原文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由此可见是“我”主动道歉,不是女孩主动向“我”道歉。故选B。【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她和铁凝笔下的香雪都是战争年代‘美’与‘善’的化身”错误,根据原小说香雪是改革开放后的乡村少女,不是战争年代的人物。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原文写“我”与妞儿相遇时咄咄逼人的话语“‘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据此看出,妞儿刚出场时,小说就通过对她语言的描写,如“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等话语表现了她心直口快、泼辣直率的性格。②原文“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据此看出,女孩子看到“我”没有袜子穿,替“我”做袜子;“我”与大伯一起背枣时女孩子给我们准备了比平时更好食物,表现了她淳朴善良以及对战士的热情慷慨。③原文“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据此看出,在寒风里准备早饭的食材以及拿到织布机后学习纺织的手艺等情节都能表现她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表现在:①小说选择乡村景象的记忆和战争年代的日常生活,没有完整而缜密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写“我”打游击打到了小村庄时,和妞儿因为洗脸而“吵架”的对话,与女孩父亲的对话,“我”穿上了新袜子,女孩得到纺织机后的事情等一系列联系不算紧密的情节构成,在和妞儿因为洗脸而“吵架”的情节中,主要以对话形式推进情节发展。据此分析出,淡化故事情节。多是以“我”与女孩子、我与女孩父亲的对话展开,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联情节。②文中写女孩子看到“我”没有袜子穿就用家中仅有的布给“我”做袜子;“我”为女孩家背枣时,女孩子特意准备了比平时更好的食物;和“我”说穿了她做的袜子,就该给他们做活,表现了她淳朴善良、单纯美好。据此分析出,人物形象富有“诗意美”。虽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但文章集中笔墨塑造了善良而单纯的妞儿美好形象,发掘她内在的美好品质。③描写乡村景象时,作者用“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等句子,抒情、描写相结合。据此分析出,文章语言亲切自然,抒情性强,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从“我”去河边洗脸,和妞儿拌嘴,妞儿给做袜子,跟妞儿一家熟络起来,到帮着妞儿的父亲长途贩运红枣,挣的钱又由妞儿做主买回一架纺车,她开始兴致勃勃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体现出妞儿的热情、乐观、坚忍和执着,感受到无比真实的生活画面,体味到坚韧的生命力量和人性美。也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支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机等生活片断,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据此分析出,作品主题不着力揭示战争之恶,而是歌颂民族大义,赞美人性的美。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侯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③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选自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备注〗①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国君安釐王的弟弟。战国末期魏国名将。②侯生:侯嬴,信陵君门客。③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加以标出,超过三处不得分。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信陵君为了避免赵国灭亡,求魏王支持遭拒:信陵君打算率领门客前去同秦军拼命,并把相关情况告诉了侯嬴。B.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却无人替她报杀父之仇,而信陵君实现了她的夙愿,因此她知恩图报,甘愿盗窃魏王兵符帮助信陵君。C.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在信陵君遇到困难的时候,或出计谋,或冒险行动来支持信陵君。D.唐顺之认为赵、魏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赵国如果灭亡,魏国也会步其后尘,而赵、魏两国的存亡又关系到楚、燕、齐等国的存亡。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2)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1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看待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请简要分析。〖答案〗9.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10.C11.(1)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为什么不可以呢?(2)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陪葬,我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12.作者认为不足以怪罪,应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解析〗【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姬怀愤三年了,从大王以下的人,都想替她报杀父之仇,没有人办得到。“如姬资之三年”是主谓宾结构,表意完整,其后断开;“自王以下”意思是“从大王以下的人”,作“欲求报其父仇”的主语,其后可断开;“莫”指没有人,作“能得”主语,其前断开。故本句断为: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表示赞赏”错误,从原文“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来看,唐顺之对侯嬴、如姬二人的行为态度有所不满,他认为侯嬴、如姬二人都只为信陵君着想,他们的心里只有信陵君,却没有魏王,这是对他们二人的指责。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纾”,解除;“分”,分担;“奚”,为什么。(2)“倾”,倾覆;“殉”,陪葬;“何以”,即“以何”,用什么;“谢”,谢罪。【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二中,作者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论述非常深刻,要辩证地看待。作者一方面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客观上无罪;另一方面又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动机不纯。文中作者说到“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作者认为不足以怪罪,应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他还说到“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信陵君窃符救赵,并不是为了魏国,更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与他有姻亲关系的平原君。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经攻破了赵国长平的驻军,又进兵包围了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给魏王及公子书信,向魏国求救。公子多次请见魏王,还派门客、辩士用多种手段劝说魏王。魏王畏惧秦国,终究没有听从公子。公子自己揣测终究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什么,便决定不图自己苟活而让赵国灭亡,就请求宾客,凑集了百余辆车马,想带领门客前赴秦军,与赵国共存亡。路过夷门,遇见了侯嬴,把想同秦军拼死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嬴。侯嬴说:“公子喜欢士人,名闻天下。现在有了困难,没有别的办法,想与秦军拼命,这好比把肉扔给饿虎,有什么用呢?又哪里用得着这些门客呢?”公子又拜了拜,就向他请教。侯嬴就让人退下,私下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如姬又最受宠幸,出入大王卧室,有能力偷出兵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怀愤三年了,从大王以下的人,都想替她报杀父之仇,没有人办得到。如姬对公子哭泣,公子派门客斩了她仇人的头,敬献给如姬。如姬想去为公子死,她是不会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么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面救援赵国,西面打退秦国,这是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偷来了晋鄙的兵符送给了公子。材料二:评论的人把窃取兵符看作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并不足以怪罪信陵君。那时强大的秦国的暴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用全部兵力进攻赵国,赵国一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了,那么魏国就会随后灭亡。赵国和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国和魏国灭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也会随后灭亡。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为什么不可以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果真没有罪过吗?我说:又不是这样的。我所要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信陵君只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而魏国本来有国君。赵国不向魏王请求救援,却恳切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平原君利用婚姻关系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因为姻亲,想赶紧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不知道有魏王。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而已;也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那么这就是赵王与国家的重要性,还抵不上平原君一个公子,而魏国所倚仗的保卫国家的军队和装备,也只是供信陵君的一个姻亲使用。幸亏战胜了,还好,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陪葬,我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窃符救赵的计策,大概是侯嬴提出的,而由如姬完成的。侯嬴用窃取兵符的计策教信陵君,如姬为了信陵君从魏王卧室内窃取兵符,这就是他们二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却不知道有魏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春归①杜甫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③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备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三月,诗人漂泊多年,辗转返回成都草堂。②甲子:此处以甲子来记日,一个甲子60天,一年即有六个甲子,“频甲子”即是很多个甲子。③倾壶:倒酒。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春归”可理解为春天即将离去,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欲尽的时节归家,诗歌以景、事、情等与之相呼应。B.“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中,“静”字写出远鸥“浮水”的神韵,而“斜”字则表现了轻燕迎风低飞的情态。C.诗人“醒复醉”,与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同样表现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D.全诗层次清晰,先写草堂及周边的景物和触发的情感,再写赏春的具体行为和所见之景,最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14.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有怎样的伤情?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3.C14.伤情:

①漂泊不定、人生无常(时光易逝)之伤情;

②时光易逝之伤情;

③孤独寂寞、怀才不遇之伤情;

自解:

①借欣赏春景来自我开解;

②借喝酒来消解伤情。〖解析〗【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同样表现了因人生不称意而生发的愤激无奈之情”错。“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意思是来日既有限,何不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再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杜甫的“醒复醉”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乘兴”即尽兴。故两诗人的思想情感不同。故选C。【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自解”意为自我开解、安慰。杜甫因成都兵乱,不能回草堂,只能在阗州和梓州往返漂泊不定,饱受战乱之苦,此次严武回蜀,杜甫也终于回到成都草堂定居,因此只能自我安慰,以消解愁闷。①“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意思是长满青苔的小路边,靠近江边的地方仍旧是修竹成林,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遍地开放,浓荫覆地。算一算,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转眼间,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可看出一二联写景,描写了竹子和春花,诗人从美好的景物中暂时忘却了忧愁;②“倚杖看孤石”,晋代的谢安常常倚杖门扉,久久凝视居所旁那根独立的石柱,此处借谢安望石的典故,反衬自己一事无成只能借酒浇愁;③“吾生亦有涯”,意思是我年纪这么大了,生命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引用典故,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表达随遇而安的思想;④“乘兴即为家”,意思是兴之所至便是家。最后借酒助兴,用“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7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谊《过秦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六王毕,四海一”都描述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3)《伶官传序》中,指出应注意防微杜渐,不要过于沉迷于所爱之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檀道济的典故,在今昔对比中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愤懑。(5)《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飞花令”是中国古人宴饮助兴的一种方式,是众多酒令当中一种文雅的行令游戏。课间,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玩飞花令——“梦”。小语先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小文接着说:“梦里不是身是客,一晌贪欢。”现在轮到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9)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10)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___________。〖答案〗(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7)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8)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9)重湖叠𪩘清嘉(10)解鞍少驻初程三、基础部分(本题共7小题,18分)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当死(应当)B.赍钱三百万(赠送)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暗)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C.会论虞常(判罪)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继承)屈平疾王听之不聪(痛心)D.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举天下之豪杰(全,整个)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爱:吝惜。句意: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应当处死。B.阴:暗中,私下里。句意:送了聘金三百万。/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C.句意:一起来审处虞常。/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D.害:嫉妒;原:推究,考查。句意:为了争得楚王的宠幸,心眼里就嫉妒屈原的才能。/普天下的豪杰。/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故选C。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B.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D.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A.“货物”:古义是“财物”;今义是“供出售的物品”。句意: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B.“颜色”:古义是“脸色”,今义是“色彩”。句意:脸色憔悴,模样枯瘦。C.“从容”:古义是“委婉得体”,今义是“举止行动不慌不忙”。句意: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得体的一面。D.“劝”,古今同义,都是“劝说”的意思。句意:楚怀王的幼子子兰劝谏怀王去。故选D。18.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C.武父子亡功德 D.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离:通“罹”,遭受。句意:“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B.无通假。句意: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C.亡:通“无”,没有。句意: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D.乡:通“向”,先前、以前。句意: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故选B。19.下列选项中,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明智而忠信信而见疑B.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上官大夫与之同列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C.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致天下之士以状语武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转折,却。句意:于是秦国像两手相合那样容易毫不费力地取得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英明智慧并且忠诚信义。/诚信却被怀疑。B.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结构助词,的。句意: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我李陵与卫律的罪孽深重。C.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句意: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用来招纳天下的人才。/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D.因:趁着,趁机;/动词,沿袭;/趁着。句意:又趁机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趁着有利的形势、方便的时机。故选A。2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反欲斗两主A.单于壮其节 B.王必欲降武C.其一人夜亡 D.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句意: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A.“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烈。句意: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B.“降”,动词使动用法,使……降。句意:如果您一定想逼我投降。C.“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句意:其中一个人在夜间逃跑。D.“厚”,形容词作动词,交往深厚。句意:单于听说我与子卿一向关系好。故选B。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要树立大食物观”,今年3月6日在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的这一重要要求让人们印象深刻。多位专家分析,“大食物观”内涵更加丰富,它①,还要保障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肉类等各类食物的有效供给,也就是守好“米袋子”的同时,要拎稳“菜篮子”,还要端牢“油罐子”,实现整个食物的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提出“大食物观”,就是要放眼整个国土资源,立足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依靠现代科技驱动,通过广泛开发国内食物资源,来拓宽食物来源,增加食物总量。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②。这个天然“大粮库”中有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种子、果实或叶子,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向森林要食物可谓潜力巨大。目前,全国主要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年产值超9000亿元。例如油茶(又称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用它的种子榨取的山茶油色清味香,是我国南方山区人民常吃的食用油。山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籽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相比,山茶油的维生素E含量高一倍,③。因山茶油有这样的优势,经过近10年的推广种植,现在全国山茶面积已达6800万亩,已经形成了新兴的山茶油产业。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