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参考学案_第1页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参考学案_第2页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参考学案_第3页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参考学案_第4页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参考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的商路,深入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学习目标】1.从“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角度梳理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背景、过程。2.从“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角度来理解贸易活动推动了文化交流的国际化。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树立文化自信,认识到文明的平等性、多元性。【学习重点】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原因及对文化交流的影响。【学习难点】国际贸易对文化交流的影响【问题引领】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归纳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3.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及第二子目,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有哪些影响?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归纳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概括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课堂探究】探究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图1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图1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2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图图3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图4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路线和铁路示意图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探究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材料一: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清前期中国对西方国家出口的商品以茶叶、生丝、丝绸、瓷器等为主。18世纪,这些商品曾风靡欧洲的主要国家,对西方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也为工艺界、思想界、艺术界注入了活力、灵感和理念。清前期,西方国家对华出口的商品,始终未能赢得中国的市场,然而,西方商人可以一年一度地光顾粤海关,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必然会在当地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清代外销产品制造业也必然要吸纳与其贸易国家的文化因素,西欧和北美的文化也因此得到传播。——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材料二:自鸣钟、时辰钟,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赵翼《檐曝杂记》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文化观念?【课后小练】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2.(2018·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3.(2017.4·浙江高考·19)下图所示为欧洲人在亚非的贸易分布格局,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远洋运输业迅猛发展B.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C.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D.“商业革命”的兴起4.(2015·福建高考·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5.(2015·全国Ⅱ卷高考·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6.茶传入欧洲后,在英国人们喜欢饮下午茶,茶会也逐渐发展,并备有点心、乐队伴奏等;法国人饮绿茶,一般在茶汤中加入方糖和新鲜薄荷叶;俄罗斯人喝茶时一定要品尝糖果、糕点、面包圈、蜂蜜和各种果酱。这说明茶传入欧洲后,很多欧洲国家()A.彻底改变了国民饮食结构B.增强了大部分国民的体质C.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茶文化D.改变很多国民的用餐时间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中晚期,华瓷不仅畅销亚非各国,还开始大量销往欧洲、拉丁美洲。这一时期外销瓷器的品种款式更趋多样化,有青花瓷、釉上红绿黑色的三彩瓷器,有细瓷也有比较粗的日用瓷。1864-1791年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华瓷的进口,约2.15亿件华瓷被运到英国。华瓷贸易促进了中外人员交往和中外制瓷工艺交流,中国制瓷技术逐渐流传到日本、意大利等国。这一时期中外陶瓷贸易蓬勃发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欧洲民族国家的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原始资本积累的迫切要求、西方兴起的陶瓷收藏风潮、中外政府对海外贸易政策的调整等多种因素交错作用的结果。明中晚期至清中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陶瓷大量外销的巅峰时期,中外陶瓷贸易的蓬勃发展加速了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为中西文化融合和文明世界进步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中晚期至清中期中外陶瓷贸易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中晚期至清中期中外陶瓷贸易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晚期至清中期中外陶瓷贸易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署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及“冷战”的结束,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2.(1)国际流通中的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2)股份贸易公司的出现和发展。(3)快速的交通工具。3.(1)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2)世界贸易突飞猛进二战后,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从约610亿美元增加到61328亿美元,增长约100倍。产生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3)文化交流国际化(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国际贸易的开展;买卖双方的接触;商品对文化习俗的传播。2.(1)茶的外传及影响:①外传:16世纪之前,中国茶主要在亚洲大陆传播;近代以来,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②影响: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荷兰的家庭设有“茶室”,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2)服饰的变化:①17世纪末,中国服装随着传教士传到法国。②20世纪初,法国设计家波烈设计的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的样式。③中华民国建立后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3)钟表的传入:①钟表诞生于欧洲,约16世纪中期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内地。②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大。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课堂探究】探究(一)【答案】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探究(二)(1)参考论题:①商业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②清前期的中西贸易对西方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影响。③清前期的中西贸易为西方的工艺界、思想界、艺术界带来了活力、灵感和理念。④清前期的中西贸易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2)认为文化是多元的平等的,具有开放的包容的文化理念。【课后小练】1.【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由材料可知16至18世纪欧洲通过向美洲贩运大量的奴隶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黑奴贸易成为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故A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法国、荷兰、英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参与殖民争夺,而“日不落帝国”是18世纪后期的英国,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并不只是奴隶贸易,故C项错误;黑奴贸易是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而不是因为开采白银的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A3.【解析】18世纪50年代英国在普拉西战役中取得胜利,印度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副图中印度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表明时间是在18世纪50年代前,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展,远洋运输业没有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海外贸易据点的建立,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远航探险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欧洲在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业革命”的兴起,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利于欧洲对亚非的贸易和殖民活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4.【解析】结合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可知,当时荷兰称霸,控制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七年战争”,故B项错误;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是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答案】A5.【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的饮食结构,不能说彻底,A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饮茶对国民体质的影响,B错误。材料提到茶传入欧洲后,在英国、法国、俄罗斯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茶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