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专题十四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了解说明顺序,分析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3.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整体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内容,提取信息,把握要点。5.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评析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6.鉴赏与创新性阅读:文本材料的延伸,链接并品评;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与运用;阅读后的感悟与创新探究;结合社会热点,生活实际谈认识、体会、见解、建议;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断和科学畅想等。考点一:明确说明对象把握事物特征(一)说明文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二)明确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理、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1.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2)分析开头:有些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组合,就能从开头明确说明对象。答题格式: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2.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1)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2)要分析开头结尾的总结句。(3)要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4)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答题格式: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句:介绍了________的________(对象加内容)。
(三)把握事物(理)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有三种方法。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2.借助说明方法来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说明方法也会体现事物特征。3.从内容上捕捉说明事物的特征。有些文章没有明显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4.注意事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还须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征掩盖了事物的本质特征,须细读全文,作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四)概括说明内容①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②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③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④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考点二:理清顺序把握结构(一)理清顺序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适用于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演变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类型:从古至今、从过去至现在。标志词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表时间的数字、年代等。作用:过程清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适用说明建筑物、实物(实体)的形状、构造特征。类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总到分,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等(或顺序相反)。标志词语:有表示方位的词语,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作用:能把复杂的物体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适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及介绍科学原理的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从主到次,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个别等。标志词语: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4.程序顺序:是在说明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某一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工艺流程或实施程序来说明事物的。介绍工艺制作或科技项目实施通常使用这种顺序。也可以说是时间顺序。标志词语:有“先”“后”“然后”“最后”等。作用:能让读者对工艺流程了解得清清楚楚。答题格式:本文使用________顺序对________加以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提示: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词语表述)变题: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答题格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或总分关系中分说与前文总说顺序相照应。
(二)把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等。分析文章结构,要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考点三:辨识说明方法分析方法作用首先应把握“大方向”——每种说明文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答题——具体分析、综合归纳,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答题时可参照下面模式。总的答题格式:这一句(段)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事物的________特点,起到________的作用。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格式。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作用: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标志:经常会使用“例如”“以什么什么为例”“如”这一类标志性词语。答题格式:举________例子,更真实更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增强了说服力。2.列数据(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标志:有数词,概数、确数等。答题格式:运用具体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标志: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答题格式:对事物(事理)______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标志:而;比……;和……两种东西比等。答题格式:把________和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征(地位、影响等)。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作用:完整、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标志:……是……,这就是……,叫……。答题格式: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征。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标志:像、是、当作、好像。答题格式: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________特征。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7.作诠释:作诠释这种说明方法,是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些解释,对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作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用:作诠释对说明的对象解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因而说明的内容不能与被说明的对象变换位置。标志:这是因为;其原因(原来)是;指的是……;这就叫……答题格式:对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征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8.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标志: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答题格式:通过描摹________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使文章更有可读性,更生动活泼。9.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标志:图表、柱状图、箭头图等。答题格式: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对比说明,非常直观、简明、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10.引资料: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另外,引起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标志:引号,据说,某某说,有……为证等。答题格式: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增强说服力,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考点四:评析说明文语言探究创新型阅读(一)说明文语言说明文语言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其实,语言的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1.评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注意以下词语:表时间的词语,如:当时、迄今为止、正在、将要、立即……表空间的词语,如:有的地方、到处、上方、正中……表数量的词语,如:多数、绝大部分、全都、少部分、极少数……表频率的词语,如:屡次、偶尔、常常、往往……表范围的词语,如:整个、都、全、仅仅、只……表程度的词语,如:极其、挺、比较、几乎、尤其、相当、很、十分、非常、更、最、稍微、略……表猜测、估计的词语,如:可能、大约、左右、大概、也许、至少﹑据推测……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之一﹑一般﹑主要﹑唯一、只(只要、只有)……指代性词语,如:这﹑这些﹑这种﹑这类﹑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2.题目类型检索及答题方法﹑答题格式:总的答题格式:①一般先解释该词语的含义。②说明这个词语在具体语境中说明事物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③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后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太绝对等)。④说明“××”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题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表达效果)?答题方法: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它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题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题方法:(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实际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答题格式:不能,“××”词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替换的“××”词的意思是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换了之后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题型三: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的词进行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答题格式:不能,“________”词在原句中意思是________,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了________,删掉“________”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________,与实际不符,显得太绝对化,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用了“________”词,符合实际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题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答题方法: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题型五: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题方法: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题型六: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的特点,如“________”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或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________”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二)开放性试题——说明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发散创新方法指导:1.平时多关注生活、自然、新事物、多收集科技信息。2.平时拓展知识领域。3.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4.切记尽量能够表现出文章所介绍事物的特征。5.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6.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7.启示类、建议类的问题应该合乎情理、符合文章内容,不能信马由缰、不着边际。广告标语类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生动性,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例】(2015,丹东)人体的独特性(1)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2)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3)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4)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5)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6)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7)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8)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1.选文第(1)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6)段画线句子“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5)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阅读本段文字,根据文题所提到的内容,抓住文段中“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即可了解此段的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再根据“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说明本段具有引出下文、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2.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标志,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说明方法,再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等方面来表述其作用。画线句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是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8-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High efficiency coding and media delivery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 Part 2: 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 【正版授权】 IEC 60884-2-1:2006 FR-D Plugs and socket-outle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urposes - Part 2-1: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fused plugs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24:2025 CM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2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refrigerating appliances,ice-cream appliances and i
- 【正版授权】 IEC 60193:1999 FR-D Hydraulic turbines,storage pumps and pump-turbines - Model acceptance tests
- 医保政策培训课件
- C语言课程设计课堂汇报
- 2025年幼儿园教研组长工作方案
- 2025年教研工作方案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课件第8章 工业机器人概论
- 2025年新的工作方案
- DB4451-T 1-2021《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枞)茶》-(高清现行)
- 蓝牙耳机课件
- 路基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2019
- 35kV输电线路工程旋挖钻孔专项施工方案
- 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新教材)湘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2能溶解多少 教学课件
- PICC专科护士进修学习汇报
- 油气储存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20220214
- 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课件
- 《HSK标准教程2》第2课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