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1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2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3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4页
皮肤性病学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性病学

共一百五十八页第一组:讨论的五个主题(zhǔtí)1.皮肤的起源;2.表皮的结构;3.真皮的结构、表真皮的基底膜带;4.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的结构;5.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共一百五十八页第二组:讨论(tǎolùn)的主题1.皮肤的屏障作用;2.皮肤的吸收能力;3.皮肤的免疫、调节作用;4.皮肤的分泌和排泄、感觉(gǎnjué)作用;5.皮肤的代谢能力。共一百五十八页第三组:讨论(tǎolùn)的问题1.皮肤疾病的病因分析:

一般的发病因素;

②主要的发病因素;

③促使疾病进展(jìnzhǎn)的因素;2.诊断疾病的步骤:

④病史的采集;

⑤查体的方法。共一百五十八页第四组:讨论(tǎolùn)的主题皮肤(pífū)疾病的症状:

原发性皮损(8)继发性皮损(10)共一百五十八页讨论(tǎolùn):皮肤的起源:外胚层与中胚层。胚胎第3期/表皮仅为一层细胞、如高度(gāodù)透明的膜;胚胎第3个月起/毛囊、皮脂腺、大汗腺、小汗腺;胚胎第9-21周/指趾甲形成、甲板完成;胚胎末期(7-9月)/胎儿外被胎脂。胚胎第8周/真皮开始形成。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Theskin

人体最大的器官(qìguān),其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皮肤覆盖整个体表;成人皮肤的总面积约1.5m2新生儿约0.21m2。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厚度约在0.5—4mm。

表皮:平均(píngjūn)约0.1mm。

真皮:厚度是表皮的15倍—40倍最薄皮肤:眼睑、外阴、乳房

最厚皮肤:掌跖部的最厚,约为3—4mm

四肢伸侧的皮肤比屈侧厚。共一百五十八页

1、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基底膜带:连接表-真皮。

3、皮肤附属器。

4、粘膜:移行(yíxínɡ)在腔口处与体内管腔。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

皮肤的毛发

有毛皮肤:

长毛(lanugohairs):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yèmáo)

短毛(longsofthair):眉毛、鼻毛、睫毛毳毛(stiffhairs):面、颈、躯干及四肢的细软色淡

共一百五十八页无毛皮肤:

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mòjié)伸面;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共一百五十八页肤色(fūsè)黑色素颗粒的颜色深浅大小和数量;红细胞中的高铁血红素;角质层的厚薄(hòubó)和组织中的胡萝卜素含量;其他:(讨论)真黑素—黑褐色;褐黑素—黄红色。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紫外线:UVAUVBUVCUVA:320-400nmUVB:280-320nmUVC:180-280nm窄波UVB:311nm光化学疗法(liáofǎ):光敏剂+UVA共一百五十八页紫外线UVB波长290-320nm,是阳光辐射中导致晒伤的主要成分。同时(tóngshí)可以诱导真皮的改变,还有致癌性。共一百五十八页紫外线UVA波长320-400nm,也可以导致(dǎozhì)红斑、日晒伤,并有致癌性。(但UVA导致上述结果需要相当于UVB500-1000倍的剂量)UVA可以穿透表皮到达真皮层,导致真皮损伤UVA是导致日光性皮肤损伤的重要因素共一百五十八页防晒指数(zhǐshù)SPFSPF=涂SC部位的MED/未涂SC部位的MEDMED(minimalerythemedose)是指在一定(yīdìng)的光源、距离、个体、部位的条件下,光照后24H产生肉眼观察所见到的红斑所需的剂量,包括UVA/UVB.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老化(lǎohuà)与皮肤光老化(lǎohuà)的区别自然老化(lǎohuà)真正的老化内源性不可避免全身性光老化老化的浅表表现外源性可避免局部性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组织(zǔzhī)的老化——表皮层变化表皮层变薄代谢变慢不正常(zhèngcháng)增生呈现的老化状况易发生湿疹、过敏、感染、损伤水分和油脂减少,引起干燥脱屑、瘙痒。免疫功能、细胞修复功能下降。出现角化、息肉、皮肤肿瘤。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pífū)组织的老化——真皮层变化细胞基质(jīzhì)减少结缔组织退化微循环功能减弱呈现的老化状况水分减少而逐渐萎缩。弹性和张力减弱,出现皱纹、松弛。血管扩张、血管痣等。老年性紫癜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pífū)组织的老化——皮下组织变化皮下脂肪萎缩、失去弹性和支持力重力(zhònglì)作用造成脂肪位移呈现的老化状况皱纹最早在眼眶及嘴边出现脂肪最易堆积在下腹、下巴。共一百五十八页自然(zìrán)老化皮肤变薄,皱纹增多透明度增加,发亮呈灰白色皮肤表面干燥,血管显露仍维持整体几何图形外观常伴血管性紫癜和瘀斑光老化皮肤松弛,皱纹粗深结节皮革样外观,肤色灰黄色素斑增多,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扩张原几何图形外观改变或消失伴各种良恶性皮肤增生病变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光老化的临床(línchuánɡ)诊断(Glogan,1997)型皱纹色素角化年龄化妆Ⅰ无皱纹轻度无20-30少用Ⅱ运动中皱纹中度可触及30-50基础妆Ⅲ静止中皱纹明显明显50-60厚重状Ⅳ全是皱纹饼状或碎裂状60-70无用共一百五十八页思考题1.皮脂(pízhī)膜的定义和作用;2.光老化和自然老化;3.讨论紫外线的作用:

共一百五十八页(一)表皮(biǎopí)角质(jiǎozhì)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s)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s)表皮树突状细胞麦克尔细胞(Merkelcells)表皮细胞的种类:两大类细胞共一百五十八页1、角质形成(xíngchéng)细胞共一百五十八页特点1、占表皮细胞的80%;2、产生(chǎnshēng)角蛋白;3、细胞间有桥粒。组成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共一百五十八页

1).基底层(stratumbasale)(1)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2)胞浆嗜碱性、胞核呈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象较常见?胞浆内含有黑素颗粒?主分布于胞核上方(shànɡfānɡ),胞内可见张力细丝。共一百五十八页(3)不断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xìbāo),亦称生发层。(表皮干细胞)

(4)约有30%的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依次逐渐向上移动。基底层移至颗粒层上层约需2周,再移至角质层而脱落又需2周,共约4周(表皮通过时间)。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2).棘层(stratumspinosum)(1)4-10层多角形细胞,核大呈圆形,细胞间桥明显(míngxiǎn)呈棘状。(2)胞浆内有张力细丝。棘层上部棘细胞胞浆有包膜颗粒,称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共一百五十八页Odland小体(板层小体):(1)合成于棘层的高尔基体内,至颗粒细胞顶端(dǐngduān)时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其内容物至细胞间隙(颗粒层-角质层分界面的细胞间质)。(2)分泌成分:脂质、脂酶、蛋白酶、抗菌肽、蛋白酶抑制物。(极性脂质:葡萄糖神经酰胺、鞘磷脂、磷脂、胆固醇等。)共一百五十八页3)颗粒(kēlì)层(stratumgranulosum)(1)2-4层梭形细胞。细胞器在该层内溶解。(2)特征:细胞内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3)电镜下颗粒无包膜,沉积于成束的张力细丝间。共一百五十八页4).透明层(laminalucida)(1)仅见于掌跖。(2)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3)胞浆中有疏水的蛋白结合(jiéhé)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共一百五十八页5).角质层(stratumcorneum)

(1)5-20层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2)细胞器结构消失(xiāoshī)。胞浆内充满由张力细丝和均质状物质结合形成的角蛋白(keratin)。(3)仅下方角质层细胞间有桥粒。共一百五十八页砖沙结构角质细胞细胞间质(非极性脂质基质(jīzhì)):等摩尔的神经酰胺50%、胆固醇25%、游离脂肪酸15%组成复层板层膜(棘层细胞-高尔基体—板层小体--颗粒层—分泌于颗粒-角质层分界面的细胞间质)角质层占表皮(biǎopí)1/10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屏障(píngzhàng):(1)角质层细胞间质:50%神经酰胺、25%胆固醇、15%游离脂肪酸等组成的非极性疏水性脂质,以适当的摩尔比例1:1:1组成具有成熟屏障功能的复层板层膜,充满整个角质层细胞间质。(2)角化包膜(CE):角质层细胞的角化外膜,为非通透性。共一百五十八页(3)角化细胞脂质膜:丝聚蛋白的天然保湿因子,镶嵌(xiāngqiàn)在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所组成的疏水性脂质中。(4)角化桥粒(CD)共一百五十八页桥粒(desmosome)

角质形成细胞(xìbāo)间、及与基底膜带的连接;由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共一百五十八页2.树枝状细胞(xìbāo)(dendriticcell)--黑素细胞--LangerhansCell--MerkelCell共一百五十八页1).黑素细胞(melanocyte)

基底层细胞间,占基底细胞的10%。主要(zhǔyào)分布:表皮基层和毛球部位。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有特征性的黑素小体(melanosome),无张力细丝和桥粒。表皮黑素单元。共一百五十八页(1)表皮黑素单元:黑素细胞(xìbāo)和角质形成细胞(xìbāo)的比例为1:36(2)黑素体:

是黑素细胞胞质中的一种色素颗粒--黑素。酪氨酸在黑素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经过内质网到高尔基体,在该处聚集成一球形,有膜状外廓小囊的细胞器。(3)黑素:真黑素—黑褐色;褐黑素—黄红色。共一百五十八页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免疫活性细胞:占表皮细胞3-5%树枝状突起:代谢活跃的细胞结构特点(tèdiǎn)

朗格汉斯颗粒:呈现网球拍样结构,是吞噬外来抗原时胞膜内陷形成

共一百五十八页3).Merkel细胞(1)位于基底细胞之间。与角质形成细胞有桥粒相连,常贴附于基底膜(2)细胞顶部有较粗的突起到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是一种突触结构,能感受触觉。(3)见于掌跖、指趾、生殖器部位(bùwèi)及毛囊上共一百五十八页基底膜带BMZ

表皮与真皮之间分为四个不同的结构区1、胞膜层(lamina)

2、透明层(1aminalucida)

3、致密(zhìmì)层(laminadensa)4、致密下层也称网板(reticularlamina)共一百五十八页基底膜带的功能(1)真表皮紧密连接,渗透和屏障作用(zuòyòng)表皮无血管,营养物质通过其进入表皮,代谢产物又通过其进入真皮。BMZ限制分子量大于4万的大分子通过。(2)当BMZ损伤时,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以及大分子可通过其进入表皮;

BMZ结构异常,可导致真皮与表皮分离形成水疱或大疱。共一百五十八页(二)、真皮(zhēnpí)

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性(rènxìnɡ)大,抗牵拉)纤维网状纤维(未成熟的胶原)弹力纤维(维持皮肤的弹性)真皮基质粘多糖(透明质酸),填充、支架作用;物质交换作用

成纤维细胞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共一百五十八页特征:

(1)中胚层,约1—3mm.眼睑最薄。(2)皮肤附属(fùshǔ)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3)乳头层和网状层,

无明确界限。(4)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

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共一百五十八页胶原纤维(collagenfibers)(1)乳头层、附属器和血管附近:

较纤细,且无一定走向。(2)网状层:

粗大(cūdà)纤维,交织成网。

(3)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共一百五十八页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s)

(1)特点:幼稚的、纤细的未成熟胶原纤维。银染呈黑色,称嗜银纤维。

(2)分布:真皮乳头层,以及(yǐjí)皮肤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共一百五十八页弹力(tánlì)纤维(elasticfibers)

(1)纤维较细,用醛晶红染色可着紫色(2)呈波浪状,交织成网,缠绕在胶原纤维束之间。

(3)使皮肤具有弹性、弹力纤维由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构成。共一百五十八页基质(matrix)

(1)填充于纤维(xiānwéi)、纤维(xiānwéi)束间隙和细胞

间的无定形物质。(2)主要成分:蛋白多糖。

(3)进行物质交换、限制异物入侵

透明质酸--蛋白质--硫酸软骨素=立体构型(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共一百五十八页细胞

主要:成纤维细胞(xìbāo)、肥大细胞(xìbāo)、巨噬细胞(xìbāo)、真皮树枝状细胞(xìbāo)、朗格汉斯细胞(xìbāo)和噬色素细胞(xìbāo)等。少量: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常驻: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共一百五十八页(三)、皮下组织

1、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2、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3、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shénjīng)、汗腺

4、脂肪的厚度不同。共一百五十八页(四)、皮肤(pífū)附属器

毛发thehair

皮脂腺thesebaceousglands

小汗腺(hànxiàn)

theeccrineglands

顶泌汗腺theapocrineglands

甲thenails

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1、毛发与毛囊

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毛干:位于皮肤以外的部分(bùfen)。毛根:皮肤以内的部分。毛球:毛根末端膨大部分。毛乳头:毛球下端的凹入部分

(毛母质细胞—毛发、毛囊的生长区、含黑素细胞)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毛发(hair)

同心圆状排列的细胞构成(gòuchéng),分三层:①髓质:位于毛发的中央,有2-3层皱缩的立方形角化细胞。末端和毳毛无髓质②皮质:毛发的主体,由几层棱形角化细胞构成,细胞内含大量色素颗粒。③毛小皮:毛发表面的一层薄而透明的角化细胞,彼此重叠如屋瓦状共一百五十八页毛发的生长

1、生长周期: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

2、正常人每日可脱落约70—10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zàishēng)。

3、眉毛和睫毛的生长期仅约2个月。

4、80%的毛发同时处于生长期。头发生长速度每日约0.27—0.4mm。共一百五十八页毛囊(hairfollicle)

1、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2、上下分为两部分:

①漏斗部②峡部3、毛囊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jiédì-zǔzhī)鞘组成。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脂腺由腺体及导管构成是全浆分泌腺分布: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皮脂溢出部位。掌、跖和指(趾)屈侧无分泌(fēnmì)的方式和调节共一百五十八页3、小汗腺(eccrinegland)

1、单曲管状腺,有分泌部和导管,位于真皮(zhēnpí)深部和皮下组织,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2、由单层分泌细胞排列成管状,盘绕如球形。

3、有明细胞(分泌汗液)和暗细胞。共一百五十八页4、导管部也称汗管开口于汗孔。5、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小汗腺遍布(biànbù)全身,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共一百五十八页4、顶泌汗腺(apocrinesweatgland)

1、曾称为大汗腺,管状腺体,顶浆分泌腺,来源?开口?

2、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3、分泌乳状液,被细菌(xìjūn)分解产生异味

4、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共一百五十八页5、甲(nail)

甲--甲廓、甲根、甲床;甲板(由多层紧密(jǐnmì)的角化细胞构成的);甲母质(甲的生长区)、甲半月组成。生长速度:指甲约每3月长lcm;趾甲生长约每9月长lcm共一百五十八页6、皮肤的神经(shénjīng)、脉管和肌肉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的神经(shénjīng):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1、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产生各种感觉。支配肌肉活动及完成神经反

2、呈节段性,但相邻节段间有部分重叠。

3、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

共一百五十八页感觉神经:

分两种(1)游离神经末梢:树枝状,主要分布(fēnbù)在表皮下和毛囊周围,与痛觉、触觉、压觉和温度觉有关。(2)神经小体:分非囊状小体和囊状小体。非囊状小体如表皮中能感受触觉的Merkel细胞突触结构。

共一百五十八页运动神经:

来自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分三类:(1)肾上腺素能支配立毛肌、血管、血管球、顶泌汗腺和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2)胆碱能支配小汗腺的分泌(fēnmì)细胞。(3)面神经支配面部横纹肌。

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的血管

1、营养血管:血管大多为连续型,由连续的内皮构成管壁,相邻的内皮细胞间有细胞连接。2、血管球(glomus):为动、静脉吻合。球体可以扩张或收缩,控制血流,而调节(tiáojié)体温。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结构(jiégòu)小结皮肤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连接。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组成。角质形成细胞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树枝状细胞包括(bāokuò)黑素细胞、朗格汗细胞和Merlel细胞。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大小汗腺、顶泌汗腺和甲。真皮和皮下组织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pífū)的功能

(7大功能)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pífū)的功能保护作用感觉(gǎnjué)作用调节体温作用分泌排泄功能吸收功能代谢等功能免疫功能共一百五十八页一.皮肤的防护作用1.覆盖(fùgài)于身体表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丧失。2.阻抑有害的或不需要的物质侵入。3.机体免受机械性、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侵袭,有效防护,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共一百五十八页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1、角质层柔韧(róurèn)而致密,保持完整性。

2、真皮纤维交织如网,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展性,抗拉能力增强。

3、皮下脂肪具有软垫、缓冲作用,抵抗冲击和挤压。共一百五十八页物理(wùlǐ)性损害的防护

1、角质层含水量少,电阻较大,对低电压电流有一定的阻抗能力。2、对光线有反射和吸收作用:(1)角质层反射、吸收短波紫外线。(2)黑素细胞对紫外线吸收最强,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更多黑素,传递给角质形成细胞。共一百五十八页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1、角质层细胞-脂质膜、角蛋白,细胞间的酸性糖胺聚糖,具有抗弱酸、弱碱的作用。

2、皮脂膜偏酸性,对酸和碱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防护弱酸或弱碱性物质对机体(jītǐ)的伤害。

共一百五十八页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1.致密的角质层、桥粒结构。2.角质层的代谢脱落也清除(qīngchú)一些微生物的寄居。3.表面干燥和弱酸性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繁殖不利。共一百五十八页4.寄居的细菌产生脂酶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成游离脂肪酸,抑制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念珠菌。

5.皮脂腺分泌(fēnmì)不饱和脂肪酸,抑制真菌的繁殖。6.真皮分子筛结构能限于细菌局部。共一百五十八页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1.致密的角质层皮肤多层的结构(jiégòu)表面的脂质膜防止体液过度蒸发

2.深层角质层含水量多,浅层含水分少,液体可通过浓度梯度的弥散而丢失。(不显性出汗)共一百五十八页二.皮肤的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皮肤的吸收通过以下(yǐxià)3条途径:

①透过角质层细胞;②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③皮脂腺或汗管。共一百五十八页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1.阴囊>前额>大腿屈(一)侧>上臂屈侧>前臂(qiánbì)>掌跖。

2.粘膜无角质层,质层较薄,吸收作用强。

3.皮肤损伤、糜烂或溃疡等增加。

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角质层水合(shuǐhé)程度:

皮肤浸渍

塑料薄膜封包

用药比单纯搽药的吸收

系数高出100倍。共一百五十八页物质的理化性质:

1、水溶性物质、电解质吸收(xīshōu)也很少。

2、脂溶性物质吸收好:羊毛脂>凡土林>植物油>液体石蜡。对油脂类物质吸收也较好。性激素及大部分糖皮质激素。共一百五十八页三.皮肤的感觉作用

1、单一(dānyī)感觉:皮肤内的多种感觉神经末梢将不同的刺激转换成具有一定时空的神经动作电位,沿相应的神经纤维传人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压、痛、冷和温觉;

共一百五十八页2、复合觉:不同类型感觉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刺激传人中枢后,由大脑综合分析形成的感觉如:干、湿、光、糙、硬、软等。另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图形觉等。

3、瘙痒:是皮肤或粘膜(zhānmó)的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感觉。其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对瘙痒有一定的影响共一百五十八页四.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小汗腺的分泌和排泄:1、不显性、精神性、味觉性出汗。2、汗液的分泌、可部分代替肾脏功能。3、汗液与皮脂形成(xíngchéng)脂膜。4、汗液偏酸性,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5、通过汗液排泄可有效地散热降温。共一百五十八页顶泌汗腺(hànxiàn)的分泌和排泄:1、感情冲动时顶泌汗腺的分泌和排泄↑2、肾上腺素能类药物能刺激它的分泌。3、色汗症。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脂腺的分泌和排泄:

1、皮脂腺是全浆分泌,润滑皮肤

2、对某些病原微生物起抑制作用

3、皮脂腺分泌受人种、年龄(niánlíng)、性别、营养、气候及皮肤部位等因素影响共一百五十八页五.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1.感受器: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息。2.效应器:是物理(wùlǐ)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使机体温度保持恒定。

共一百五十八页

热敏感受器和冷敏感受器出汗是机体散热的惟一途径。在寒冷环境中,减少出汗和皮下脂肪组织的隔热(ɡérè)作用,能减少热量散失,保持恒定的体温共一百五十八页六.皮肤的代谢作用

糖代谢:1.人体表皮细胞具有合成糖原的能力。2.在糖尿病时,皮肤中糖含量更高,易受真菌和细菌(xìjūn)的感染。3.内分泌因素亦可影响粘多糖代谢:甲状腺共一百五十八页蛋白质代谢

表皮蛋白质:

1.纤维性蛋白(dànbái)质:角蛋白(dànbái)、胶原蛋白(dànbái)和弹力蛋白(dànbái)等。2.非纤维性蛋白质:粘蛋白。主要分布在真皮基质和基底膜带。多种细胞内的核蛋白和细胞外各种酶,均属于非纤维蛋白质。共一百五十八页蛋白质代谢

1.正常分解代谢:如细胞内蛋白质消化、表皮角化过程中的蛋白质分解和细胞外胶原纤维的降解等;

2.病理分解代谢:如炎症中的趋化性肽的释放、血管通透性增高、结构(jiégòu)蛋白的降解等。

共一百五十八页脂类代谢:

1.脂肪: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降解提供(tígōng)能量。

2.类脂质(磷脂、糖脂、胆固醇和固醇酯等):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共一百五十八页黑素代谢

1.人类皮肤(pífū)颜色主要与黑素有关。

2.黑素分真黑素、褐黑素。

3.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内合成黑素.共一百五十八页七.皮肤免疫系统

组成:细胞成分(chéngfèn)

分子成分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

1.角质形成细胞:(1)皮肤内细胞数量最多,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辅助效应。(2)角质形成细胞能产生许多(xǔduō)细胞因子,如IL-1、IL-6、IL-8、IL-10、TNF-a等参与局部免疫反应。(3)角质形成细胞有吞噬功能。共一百五十八页2、淋巴细胞:

(1)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其次(qícì)为CD8+T淋巴细胞(2)具有亲表皮特性,传递不同的信息。(3)在皮肤中,介导免疫反应。共一百五十八页3、朗格汉斯细胞:

(1)抗原递呈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在表皮内能摄取、处理和递呈抗原。(2)分泌:T淋巴细胞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细胞因子控制(kòngzhì)T淋巴细胞迁移。(3)参与免疫调节、免疫监视、免疫耐受、皮肤移植物排斥反应和接触性变态反应。共一百五十八页4、内皮细胞:

(1)参与血管内大分子成分及血细胞与血管壁外物质(wùzhì)交换及细胞外渗。(2)血管还积极参与合成、分泌、炎症、修复和免疫等过程共一百五十八页5、肥大细胞:

(1)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7000个/mm2肥大细胞,密度(mìdù)较高。(2)肥大细胞不仅参与I型变态反应,也参与迟发性超敏反应。共一百五十八页6、巨噬细胞:

(1)主要位于真皮浅层。(2)产生、分泌IL-1、IFN、各种酶、补体、花生四烯酸及其他产物。参与免疫反应,处理、调节和递呈抗原,(3)对外来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炎症创伤修复(xiūfù)中具有核心作用。共一百五十八页7、真皮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角质形成(xíngchéng)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其相互作用:维持皮肤免疫系统的自稳状态非常重要。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免疫系统的分子1.细胞因子:(1)来源:角质(jiǎozhì)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T淋巴细胞等产生。(2)作用:在细胞分化、增殖和活化等方面起很大作用

共一百五十八页2.免疫球蛋白

皮肤表面分泌型IgA:皮肤局部免疫中通过阻抑(zǔyì)粘附、溶解,调理吞噬、中和等参与抗感染及抗过敏作用。共一百五十八页3.补体

通过溶解细胞、免疫吸附、杀菌和过敏毒素及促进介质(jièzhì)释放等发挥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作用。

共一百五十八页4.神经肽

(1)外界

刺激

皮肤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肽释放(shìfàng)

局部产生风团和红斑反应。

损伤共一百五十八页(2)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神经激酶A等(3)CGRP可使中性粒细胞聚集,SP有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并粘附(zhānfù)于内皮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共一百五十八页思考题皮肤通过哪3种途径吸收皮肤的屏障(píngzhàng)保护功能哪4方面皮肤吸收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皮脂膜共一百五十八页皮肤性病的主要症状主观症状病人(bìngrén)主观感觉的症状如痒、痛、灼热、蚁行感、麻木等客观症状检查病人所见到或触到的皮肤症状有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共一百五十八页原发性损害(sǔnhài)斑疹斑片丘疹丘疱疹(pàozhěn)斑块水疱大疱脓疱风团结节囊肿肿瘤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共一百五十八页1、斑疹(bānzhěn)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不高起或凹陷皮面(pímiàn)。超过2cm者称为斑片。分炎症性和非炎症性斑。Macule共一百五十八页AC斑疹(bānzhěn):局限性色素改变色素沉着斑(A)色素减退板(B)炎症性充血(C)B共一百五十八页(1)炎症性斑

真皮内血管暂时性扩张充血而致皮肤(pífū)呈红色,按之退色。

因感染、化学或物理性刺激引起。共一百五十八页(2)非炎症性斑①色素改变色素沉着如色素痣、雀斑(quèbān)及黄褐斑;色素减退如白癜风等②皮肤血管发育异常血管增生如血管痣,血管扩张如毛细血管扩张症③皮内注入染料,如文身。④皮内出血,血液进入真皮组织中,如紫癜、瘀斑等。共一百五十八页〔色素增多(zēnɡduō)〕咖啡斑〔血管性〕皮肤血管瘤(鲜红斑痣)〔色素脱失〕白癜风〔瘀点〕过敏性紫癜的皮损共一百五十八页2、丘疹(qiūzhěn)局限性实质性隆起(lónɡqǐ),直径小于1cm。Papule共一百五十八页3.水疱和大疱水疱: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针头至黄豆大小不等。大疱:直径大于0.5cm以上,疱内容物为清澈或混浊浆液。

如血性,则称血疱。

按其形成(xíngchéng)位置分为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一般无疤痕。

共一百五十八页Vesicleandbullae疱疹:含有(hányǒu)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直径大于0.5cm为大疱.AB共一百五十八页4.脓疱

含有(hányǒu)脓液的疱,周围常有红晕。角层下:壁薄易破;表皮内:壁厚。

前者愈后一般无疤痕;后者愈后可留有疤痕。原因:化脓性细菌感染;免疫反应;或原因不明。共一百五十八页Pustule脓疱(nónɡpào):

含有脓液的疱疹。与此类似的损害如血疱共一百五十八页脓疱(nónɡpào):

含有脓液的疱疹.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大疱:含有液体(yètǐ)高出皮面的损害,直径大于0.5cm。共一百五十八页5、风团暂时性、局限性皮肤(pífū)水肿性隆起,持续时间通常短于24小时。Wheal共一百五十八页风团:暂时性、局限性皮肤水肿(shuǐzhǒng)性隆起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6、结节(jiéjié)实质性隆起(lónɡqǐ),侵犯深度与直径大于丘疹。Nodule共一百五十八页7、囊肿(nángzhǒng)含有液体(yètǐ)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Cysts共一百五十八页囊肿:

含有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的囊性损害(sǔnhài),触之有弹性.共一百五十八页共一百五十八页继发性损害(sǔnhài)鳞屑(línxi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