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1_第1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1_第2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1_第3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1_第4页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保密女启用前

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

2023一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

语文试题

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

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

2024.07

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

注意事项:

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写"的妙处。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材料二: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半截话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交流经验的工具,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完整的一句话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或多句话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思想,尤其在书面语中,语句残缺被认为是语言中的病句。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口语表达时,“半截子话"很常见。这种有意无意地使用“半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而造成话语不完整,就出现了“半截话"现象。在很多时候,说一半,留一半,形式上看起来

材料一:

不完整,但在具体的语境下,对话双方都可以理解,甚至有时比完整的表达更具效果。文学作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

品既然源于生活,那么从理论上说,应该很早就出现了这种“半截话”现象。可惜的是,当口

假语存(贵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

语转化为书面语的时候,作者总要对生活中的口语加以整理加工,于是“半截话"现象在书面

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语中不见了踪影。金圣叹的高明之处正在于看到了生活中的这种表达方式,大胆地运用到《水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浒传》的评点中去,并把这种“半截话”现象称之为“不完句法"。我们不知道曹雪芹是否受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到金圣叹的启发,但“半战话"现象在《红楼梦》中不仅常见,而且运用得非常熟练,不论是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

“盆断”式的“半截话”,还是“急收”式的“半截话”,亦或是“留白”式的“半截话”,

“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

在日常生活中都不乏这样的表达方式。曹雪芹在创作中从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故意使用了带

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

有特殊意味的残缺语句,在看似语义未尽、表意含糊的锌面上细致地传达了人物微妙的思想感

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

情,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贴近生活的真实的同时,具有了极高的语用价值和美学价

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

值。

易能获得的效果。

“半截话”具有含蓄蕴藉之美,能提供广阔的联想空间。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竞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

含蓄蕴藉,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为历代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所推崇。刘勰《文心雕

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

龙·隐秀》中提到:“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

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潜发"。司空图《诗品》云:“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这些说法,字

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

面不尽相同,但酒义却大体一致,皆是对“弦外音”“味外味"的认可和赞赏。“半截话”有

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着无比丰富的潜在信息量,它跟中国诗画的室空灵、轻淡和言语的含蓄、“意在言外”的美学意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

蕴是相通的,“半截话"修辞中的语义留白无疑是这种“无言之美”的极佳载体。

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

(摘编自张璇《论〈红楼梦〉人物语言之“半截话”修辞现象》)

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

A.《红楼梦》采用曲折复义的叙事表达方式,营造出“不写之写”的美学风格。

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

B.“不写之写”强调由作家的“写"唤起读者对“不写”的空白点的感知与认知。

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

C.金圣叹提出的“不完句法”,改变了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