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复习资料_第1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复习资料_第2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复习资料_第3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复习资料_第4页
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古诗词】

寒食[唐]韩翔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马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文言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激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的围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

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

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

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

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理解】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

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

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

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

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

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

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寒凉,到了中午却像把

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

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的观点正确。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理解】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

停下探索新知的脚步。在探索的路上,我们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同时,我们还要谦虚好学,多思多问,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三、【日积月累】

(一)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这里指阳光照耀。

[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徒]:白白地。

【诗歌大意】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

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

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

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

的时候不知道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

了。

【诗歌赏析】这首诗借物言理,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

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

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

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

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

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

悔也来不及了。诗人由眼前青春美景联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

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二)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功夫,才

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常用于教育人要好好读书。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别说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更

早的人。多指办事情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

但是受益很大。指与别人沟通时不经意间被点拨而有所顿悟时的一种

感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

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

得鱼的习性;靠近山林,听多了鸟的叫声,自然就能分辨开。告诉我

们,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四)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

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

来的一枝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

郁葱葱的柳树。喻指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

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

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贤文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

和批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

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亡故。这句话从反面告诫我

们行孝道要及时。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富有时要常想想以

前贫困的时候,生活困顿时不要像以前富裕时那样铺张浪费。这句话

意在告诫我们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悔

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这句话启示我们应

当勤学好问,并行动起来,多学多练。

(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

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

才能不断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

行变革。

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

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强调了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

的重要性。

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这种染料

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比喻人通过学习可以

提升自己,后多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自《淮南子》,

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

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说明了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

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

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

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女同学的

无知,让我颇有优越感,我心里挺骄傲的。

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

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

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

说:“我没有手机。”

"去买一个啊。"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

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

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

朝外走去。

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

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精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

拔。

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

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

没有说,只是弯下身,真诚地鞠了一躬。

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

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

(1)细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自信玲玲->

(2)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

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②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3)联系全文,从"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这句话中,你读懂(明白)

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1)骄傲(优越感);自责(失败感);真诚

(2)①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写出了男生的形态和衣着,表现了男生虽家

境贫困,但性格倔强、自尊、不卑不亢。(意思相近即可)

②这句话属于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鞠躬后看到男生的表情,流露出男生被“我"真诚

的行为和同学们的反应而感动的情态。

(3)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前往后梳理文章的内容,然后再根据

具体内容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有的可以直接从文中筛选出来,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因为

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我如愿当上班长后,内心充满自信;当我宣布在班里

开通飞信,一个女同学问飞信是怎么回事时,我颇有优越感,我心里挺骄傲的;当我听到班

里那个从农村来的男生没有手机,也不能参加班里的飞信后,我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

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败;当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宣布以后班级消息会在黑板上

通知,并发自内心地给那个男孩真诚地鞠了一躬。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这句话是对那个男生的外貌描写,从男生的穿着来看,这个男生家境贫困,但从"依

然挺拔"可以看出男生自尊、不卑不亢的性格特征。(意思相近即可)

②"抬起头"是对"我"外貌描写,"眼睛里盈满了泪水”是对这个男孩的神态描写,结合语境

分析,这是"我"鞠躬后抬头看到的那个男生的表情,说明男生被"我"真诚的行为和同学们的

反应而感动的情态。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因为我是班长,出于工作方便,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加入飞信,

但没考虑到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因为家里非常困难买不起手机,我意识到我的做法是对别人的

不尊重,于是真情地向这个男生鞠了一躬并调整工作的方法,从而感动了那个男生,并赢得

了那个男生的尊重。据此可知这两文章能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是: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

获得别人的尊重。

故答案为:⑴骄傲(优越感);自责(失败感);真诚

⑵①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写出了男生的形态和衣着,表现了男生虽家境

贫困,但性格倔强、自尊、不卑不亢。(意思相近即可)

②这句话属于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鞠躬后看到男生的表情,流露出男生被"我"真诚

的行为和同学们的反应而感动的情态«

⑶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常用的答题角度是:①它的修辞手法;②对整个文章或者

是情节的作用;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④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

的启示;⑤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⑥句式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文章标

题入手;②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③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④从概括段意或

分析人物事件入手。⑤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的病

鲁迅

陈莲河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的脸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

不同。还有用药也不同。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

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

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

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

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

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

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

通都称为"老弗大”。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

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

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

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

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我有一种丹,"有一回陈莲河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

苗......。价钱也并不责,只要两块钱一盒……。"

我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陈莲河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

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我的父亲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扁额。现在是让

步一点了,连医生自己也说道:“西医长于外科,中医长于内科。"但是S城那时不但没有西

医,并且谁也还没有想到天下有所谓西医,因此无论什么,都只能由轩辕岐伯的嫡派门徒包

办。轩辕时候是巫医不分的,所以直到现在,他的门徒就还见鬼,而且觉得"舌乃心之灵苗"。

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不肯用灵丹点在舌头上,又想不出"冤愆"来,自然,单吃了一百多天的"败鼓皮丸"有什么

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还请一回陈莲河先生,这回是特拔,大

洋十元。他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张方,但已停止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了,所以只消

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

从此我便不再和陈莲河先生周旋,只在街上有时看见他坐在三名轿夫的快轿里飞一般抬

过;听说他现在还康健,一面行医,一面还做中医什么学报,正在和只长于外科的西医奋斗

哩。

中西的思想确乎有一点不同。听说中国的孝子们,一到将要"罪孽深重祸延父母"的时候,

就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气,即使半天也好。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

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一一但这

先生自然是西医。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

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

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0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

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

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节选自《朝花夕拾•父亲的病》)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陈莲河开的药方作者的反应作者的心理

刚开始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败鼓皮丸千方百计地配药①________

有一回点在舌尖的丹・;请人看看可有前世冤愆遵从父意失望

最后一回停止败鼓皮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妙②________③________

(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从描写的角度给下面句子写批注。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3)文中划线处"这思想就不该"与"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4)文末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现在还听得到那时自己的声音?为什么觉得这是"我对于父

亲的最大的错处"?

(5)结合《朝花夕拾》原著或你对鲁迅的认识,谈谈父亲的病对鲁迅先生的人生产生哪些

影响。

【答案】(1)期待/希望;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的没有痛苦/快一点喘完了罢;愧疚/悔恨

(2)运用神态描写,通过"平静""紧张""微微一睁""苦痛"等词语写出了中医误人,父亲在席

医陈莲河的救治下更显痛苦,从而表达作者对中西方治病方法的思考以及讽刺中医的故作高

深,草菅人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3)不矛盾,作者认为这思想不该是因为他爱他的父亲,希望父亲能好起来而不是离开他。

认为思想应当是觉得如果病已不可医,就不希望父亲痛苦下去。

(4)作者认为自己也是导致父亲死亡的原因,在父亲脸上显现的痛苦说明父亲离开人世时

是不平静的,他感到愧疚与悔恨,同时封建迷信要让长辈不能安安静静的走才能魂安,但事

实上鲁迅觉得他呼唤父亲反而让父亲走的时候非常不安心。

(5)《朝花夕拾》是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

而《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鲁迅认识到

中国封建迷信的严重,毅然到日本求学从医。但后面为了救国图存,弃医从文,孤独地投入

艰难的文艺爱国运动。

【解析】【分析】(1)①"刚开始"是第一到第三段,这几段重点写了作者是如何千方百计的

去找药方上的药的,作者如此尊重医生的药方,看出他当时的心理应该是充满期待和希望的。

②"有一回"是第四到第十二段,结合"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

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

快一点喘完了罢…’"可知作者当时的心理是: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的没有痛苦或者希望父

亲快一点喘完了罢。③"最后一回"是第十三段到结尾,结合“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

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可知这里表现出作者的后悔,故

可概括:愧疚/悔恨。

(2)本题考查描写赏析。1)方法判断。"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是神态描写。2)

分析。这一句详细的描写了父亲临死前的痛苦的神态,一方面,作为儿子,面对父亲死前的

痛苦,内心应该是非常的痛苦、疼惜的,结合"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

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可知,还有一种愧疚、悔恨的心理。另一方面,结

合"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等句子可知文章重点写了陈莲河

这样的庸医开出的药方是如何的可笑,治病的方法是如何的可笑,从而表达作者对中西方治

病方法的思考以及讽刺中医的故作高深,草菅人命。

(3)首先明确"这思想”指: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即是希望父亲快一点结束生命吧。身为

儿子,希望父亲快一点结束生命,显然会觉得这样的思想不应该。结合“父亲的喘气颇长久,

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可知此时父亲是非常的痛苦的,作为儿子看的父

亲如此痛苦,内心也非常的痛苦,结合"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

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可知,希望父亲快点结束喘气、结束

生命,是在完全没有治愈希望的情况下,希望父亲能够最大限度的获得平静,不要再痛苦,

也是爱父亲的体现。总结。故两者不矛盾。

(4)到现在还能听到那是自己的声音显然听到的不是实际的声音,而是一种在内心深处反

复不断回响的声音,作者能一直听到,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作者一直都没有放下,对当时的事

情耿耿于怀,不能放下的原因是作者认为自己也是导致父亲离世的原因,信任了庸医,没有

治好父亲的病。并且在父亲生命最后的时刻,听从衍太太的话,一直大声的叫父亲,让父亲

在临死之前,还不得宁静,还放不下家人,让父亲走的并不安心,作者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

错处。

(5)在这篇文章中,鲁迅看着父亲在中医、庸医的治疗下痛苦的死去,揭露了当时一些中

医的故作高深、草菅人命,表达了对他们的讽刺和批判。正是因为父亲的遭遇,鲁迅对中医

产生了怀疑、否定,故在后来的人生道路选择上先是选择去日本学西医,希望能够用西医治

疗中国人的身体,但是后来在日本学习时发现,中国人病的不是身体,更是头脑,在《藤野

先生》一文中,作者展现了他们的麻木、冷漠、愚昧,面对侵略者不知道反抗,而是被驱使

和利用,于是又弃医从文,要用文字来医治中国人的心灵。

故答案为:⑴①期待/希望;②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的没有痛苦/快一点喘完了罢;③愧

疚/悔恨

⑵运用神态描写,通过"平静""紧张""微微一睁""苦痛"等词语写出了中医误人,父亲在庸

医陈莲河的救治下更显痛苦,从而表达作者对中西方治病方法的思考以及讽刺中医的故作高

深,草菅人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3)不矛盾,作者认为这思想不该是因为他爱他的父亲,希望父亲能好起来而不是离开他。

认为思想应当是觉得如果病已不可医,就不希望父亲痛苦下去。

(4)作者认为自己也是导致父亲死亡的原因,在父亲脸上显现的痛苦说明父亲离开人世时是

不平静的,他感到愧疚与悔恨,同时封建迷信要让长辈不能安安静静的走才能魂安,但事实

上鲁迅觉得他呼唤父亲反而让父亲走的时候非常不安心。

⑸《朝花夕拾》是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

而《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在父亲因庸医愚昧而去世后,鲁迅认识到

中国封建迷信的严重,毅然到日本求学从医。但后面为了救国图存,弃医从文,孤独地投入

艰难的文艺爱国运动。

【点评】⑴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

出的时间提示,找到相关的段落,从中即可提取出相关的词语作答。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明确人物描写方法,分析写出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⑷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分析,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的含义。

⑸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朝花夕拾》,结合原著内容和自己对鲁迅的认识,

谈谈父亲的病对鲁迅先生的人生产生的影响。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捅马蜂窝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

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也筷子粗肥大的

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蠕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

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

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

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

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萤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

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

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

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

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

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

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通",一个沉甸甸

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

把门的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

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

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蜚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

我拖进屋。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了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

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包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

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

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⑨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

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人蜂窝,却一只马蜂也

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

点儿叫起来,慌忙跳开。

⑩"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⑪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⑫爷爷说:"这就是萤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萤你。它要是装了

你,自己也就死了。"

⑬"那它干嘛还要蜚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⑭"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⑮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

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

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

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⑯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

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⑰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⑱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

的旧窗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⑲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

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⑳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喑告诉自己:再不做一

件伤害旁人的事。

(1)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一一"我"捅马蜂窝一一

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3)"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

(4)读文章第1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课文《》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

活十分相似。

(5)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6)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

中"旁人"指的是谁?

【答案】(1)人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2)爷爷后院有马蜂窝;后悔捕马蜂窝。

(3)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蜜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

(6)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

物。

【解析】【分析】(1)这篇文章主要回忆"我"小时候捅马蜂窝,被马蜂拼死复仇的故事,通

过写爷爷的话让我知道了马蜂萤我的原因,内心无比的自责,再结合文章最后的“我不由得

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可知,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人与动物应该和睦相

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因为伤害别人,也是在伤害自己。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

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爷爷后院里有个马蜂窝,

奶奶让爷爷捅下来,却遭到爷爷的拒绝;第二部分写我偷偷地和妹妹捅马蜂窝,被螯伤;第

三部分写爷爷的话让我知道了马蜂装我的原因,内心无比的自责;第四部分写马蜂再次来到

爷爷的窗下筑窝,我十分高兴,并暗自提醒自己:再也不做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据此可概括

填写作答。

(3)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并能根据词语的本义推断出其比喻义。在生活

中,我们常用"捅马蜂窝"来比喻惹了祸或者是招惹了不好惹的人。

(4)文章第1段叙写了爷爷后院里有个小园,并记叙了园内的景色和"我"在这里快乐玩耍

的情形,并说是"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与鲁迅所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介绍的“百

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情形极为相似。据此可填写作答。

(5)本文重点写了一只马蜂,首先是这只马蜂不仅萤了"我",还通过爷爷知道了它因为装

了"我"而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做到详略得当,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6)文章最后一句话"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通过"捅马蜂窝”这件事所得到的人生

感悟,在结构上,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起到点明文章中心一一人不能做伤害别人

的事。其中,这句话中的“别人",不单单指除了自己以外的人,还包括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

的东西。

故答案为:⑴人应该与动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⑵爷爷后院有马蜂窝;后悔捅马蜂窝。

(3)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⑸因为这只马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装了"我”,它的死又与"我"有关。

(6)点明中心,收束全文;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旁人"指作者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事物。

【点评】⑴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是对题目的

解释与深化,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

⑵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

句来概括即可。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与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并能根据词

语的本义推断出其比喻义。

⑷本题考查积累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和题目的提示作答即可。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课文句子的理解作答。

⑹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和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语句的作用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

②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漫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

汗水洒在路上。

③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吸足尘灰,年纪轻轻便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

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

弱嘛。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就病怏怏的,一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他却一路蹒

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全村人当稀奇事讲,编织出各种故事。

④故事的配角是朋友,讲他手眼通天,花钱收买了阎王爷。在乡下,阳世阴府是打通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

⑤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通人的功夫都不及格,谈何通天?只是做事钻,

下海早,挣到了钱。

⑥朋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摇身变为一个做八辈子梦都想不到的大款。他

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不嫖不赌,不抽不喝,不养小三,不慕虚荣,不贪享受,不显

山露水,甘于平常,标准的五好男人。他唯一款待的是病父,细心地呵护着,真不愧是大孝

子!

⑦骆父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0他从不懈怠,也得到

好报。生命在于运动,骆父是顶好的例子。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

他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

⑧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瓢,只剩网状的筋络,凭这样一对肺却能活到这个年

纪,是奇迹。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创造的。

⑨骆父还创下另一个奇迹。

⑩整理遗物时,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只抽屉

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

⑪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才走的,没有临终交代,

没有遗嘱,朋友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

遗嘱。

⑫朋友到处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

存折,有黄的,有红的,有蓝的;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

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存款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

三万多。

⑬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一一这么多,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就要坍倒一一

完全傻掉了。他瘫坐在父亲的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

一本令人心碎的书。

⑭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了,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

尘,在夏天的高温天气里,不可避免地散发着一种酸腐味。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

的一种味道。一年多来,他坚持每周末回去,到父亲房间坐一会儿,重温这个味道,好像是

上了瘾。

⑮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

去就餐。菜端上桌,热腾腾的,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下泪水,捂着脸出门,不回

头,一意孤行地走。我付完账,追上去,什么都不讲,忍着饥饿,默默陪他走。我知道,他

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在这条路上走。

⑯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其实他是知道的,只是出身苦,舍不得花钱。

⑰我想也是,我母亲也是这样。据说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

我让她花掉,她总是讲,她少花一块,我就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

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骆父创造了两个奇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2)朋友为什么说父亲房间里发霉的味道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一种味道”?请说说你的理

解。

(3)按要求回答句子后面的问题。

①他瘫坐在父亲的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

心碎的书。(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②朋友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到底藏着什么宝贝。(说说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文章两次写到骆父自带干粮这一细节,有何作用?

(5)文章以"七十二本存折”为题,有何作用?

【答案】(1)年纪轻轻便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却活到了八

十四岁;去世时,留下了七十二本存折。

(2)在这个房间里,有父系的气息,那七十二本存折上,有父亲对自己的理解与爱。这种发霉

的味道,就是父杀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感受到了。(意思对即可)

(3)①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朋友在看到父亲留下的七十二本存折后

无比痛苦的心理。②重兵把守:指抽屉用明、暗两把锁锁着。(意思对即可)

(4)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父亲的节俭,更为后文写父亲有七十二本存折埋下伏笔,使文章

波澜起伏,情节生动。

(5)"七十二本存折"是情节的关键所在,是情感寄托所在,这"七十二本存折”里,包含的是父亲

深深的爱子之情。"七十二本存折”是本文的情感线索,运用这一标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1)阅读全文,搜寻与"奇迹"有关的词句,在第④段中找到"靠着这样一

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这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句子,探究"奇

迹"一词的上下文语境。接着分析第⑤段,明确该段作为过渡段,写到"骆父还创下了另一

个奇迹”,下文开始讲述另一个"奇迹"是什么,我们从第⑥段至第⑨段中可以提炼出另一个

"奇迹",指骆父省吃俭用留下了七十二本(张)共计八十三万多元的存折。

(2)”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一种味道。"的上文"⑭段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

十多年了,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天气里,

不可避免地散发着一种酸腐味。”可见由于存放了二十多年,时间之久,再加上父亲的房间"已

经空落半年之久",所以存折已经发霉,⑮段"朋友举起又放下,流下泪水,捂着脸出门,

不回头,一意孤行地走。”明白父亲对孩子的爱后对父亲怀着愧疚之情,文章末尾"我不知道

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

女道一声岁月静好。,,点题之笔,作者深情的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

(3)①题目要求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句子。"瘫坐、流泪、心痛”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

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朋友看到父亲留下的七十二本存折后内心十分痛苦,体会到父亲对孩

子深挚的爱•②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本意和语境意作答。重兵把守:原意很多兵

卫把手,结合语境"⑩整理遗物时,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

桌,有一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可以看出这里具体指:抽屉被

一把明锁,一把暗锁牢牢锁着。

(4)通读文章找到两处细节描写所在段落具体分析。"②段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

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漫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第一处写父亲自带

干粮的细节描写,为下文父亲身患肺病却活到了八十四岁故事情节做铺垫;15自然段"我知

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在这条路上走。"细节描写"其实他是知道的,只是出

身苦,舍不得花钱."突出了父亲节俭的性格特征。

(5)通读文章洛父坚持锻炼,一直患有重病却活了84岁,一生节俭,留下七十二本存折。

“七十二本存折"直接交代了文章主要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又是文章的线索,围绕着七十

二本存折来展开故事情节,吸引读者;同时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七十二本存折寄托着父亲

对孩子深挚的爱。

故答案为:⑴年纪轻轻便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却活到了八十

四岁;去世时,留下了七十二本存折。

⑵在这个房间里,有父系的气息,那七十二本存折上,有父亲对自己的理解与爱。这种发霉的

味道,就是父杀对儿子深挚的爱,儿子感受到了。(意思对即可)

⑶①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而准确地写出了朋友在看到父亲留下的七十二本存折后无

比痛苦的心理。②重兵把守:指抽屉用明、暗两把锁锁着。(意思对即可)

(4)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父亲的节俭,更为后文写父亲有七十二本存折埋下伏笔,使文章波

澜起伏,情节生动。

⑸“七十二本存折”是情节的关键所在,是情感寄托所在,这"七十二本存折”里,包含的是父亲

深深的爱子之情。"七十二本存折”是本文的情感线索,运用这一标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

结合题意,在文中找到答案或归纳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句子的意思,结合

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按照要求从句子的内容和表达的

效果进行回答,注意常用的答题模式的运用。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细节描写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从内容

和结构两方面进行理解。

⑸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

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

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

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

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竞赛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到

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听了

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柔软的

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用手

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

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111路静谧而空蒙。

③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

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

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

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

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

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

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儿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

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⑥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

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

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

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多

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⑦"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的有点少。“你

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⑧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

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竞赛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

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

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竞赛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

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⑨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

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精神与以往大不一样,

"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⑩"什么,爹?”

⑪"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选文有改动)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一沓毛票从

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扭,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结尾父亲"叮嘱”的含义。

【答案】(1)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2)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

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3)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

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

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4)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解析】【分析】(1)结合本文内容来看,文中多次写"风雪",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起

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更能表现出父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

突出父亲的形象。

(2)句中划线的"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满、冷漠,

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没有爱心的小市民形象。

(3)文中的父亲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从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多给些钱,并在买柴人侮辱的情况下弯腰捡钱,可以看

出他是一个性情坚忍,能委曲求全的人;同时父亲教育"我”要努力读书,尊重劳动者,可以

看出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好父亲。

(4)父亲最后一次叮嘱的内容是"等你将来有钱了,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

不要让他......结合前文父亲卖柴时的经历可以知道,父亲是在叮嘱孩子,以后有能力了,

有地位了,也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的劳动者,这正是父亲渴望被尊重的体现。可以从"要学

会尊重他人”的角度来理解。

故答案为:⑴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辛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⑵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

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⑶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靠砍柴、卖柴给孩子赚生活费和学杂费,不辞辛苦。

②父亲是一个坚忍的人。他为给孩子挣竞赛费,恳求买柴人;面对鄙薄,仍弯腰捡起扔在

地上的钱,能委曲求全。③父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他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孩子

好好读书,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重言传身教。

⑷父亲告诉孩子,以后有能力了,要尊重像他那样勤劳、坚忍,渴望被尊重的人。

【点评】⑴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

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

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

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⑵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

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

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

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

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堂的模样

肖静爱看书,可家里没钱买书,于是在反复的书店后摸索出一个看书不花钱的方法来:

蹭书看。

这天,在书店一角正沉浸于《安徒生童话选》创造出的神奇天地内,有个声音突然在耳

边炸雷一样地炸响了:"把书放下!天天来看书,从来不买,把书都弄脏了晓不晓得?买不

起就别看!"

肖静抬头一看正看到书店老板那张扭曲的脸,顿时吓得她魂都没了。

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可是,小小的人鱼能接近王

子吗?她跟王子有美好的结局吗?

肖静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于是又鼓起勇气到另一家书店蹭书看。肖静发誓一看完《海

的女儿》的结局就不再往下看。

躲在书店的一角,肖静捧着《安徒生童话选》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啊,久违了的小人

鱼,久违了的小王子……

"小姑娘,我要打洋了!”当耳边再一次响起这样的声音时,肖静一下子惊醒过来,原来天

都黑了,书店老板一一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正温和地招呼着自己。

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可书中的世界依旧绕心

头:小女孩能卖出火柴吗?她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偶尔来蹭书看,老先生是不会发现的吧?肖静很侥幸,第二天便壮着胆再次走进书店,

然后又直至天黑。当再次走出书店的时候,肖静坚定地说:"再也不来了,否则会被老先生

识破的。"

可是,在茶饭不香地捱过两天后,肖静决定再蹭一次书看,那本《安徒生童话选》差一

点点就要看完了,老先生应该不会发现的,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永远不来了......

当肖静忐忑不安地走近书店时,远远看到坐在门口的老先生抬起头,眼睛透过老花眼镜

看了她一眼,然后起身进了店内面。老先生在干什么呢?有怀疑了?肖静有些忐忑。

《安徒生童话选》终于看完了,可肖静发现书店内还有更多的好看的书。它们就像一只

只小手牢牢抓住肖静的心,肖静抵抗了几秒钟,然后全线渍败:再看下去,如果被老先生发

现,至多以后不来就是。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胆战心惊的蹭书生涯中,肖静终于放下心来:老先生是个粗心人,

他一直没有发现自个的秘密,不过肖静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每次快要走近书店时,总发现老

先生看她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什么,再起身走进去。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肖静用这样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看了多少书。

这天当肖静再次走近书店时,发现老先生不在门口,肖静没有多想,直接走了进去,可

失望地发现上次没看完的书不在原处,看样子是另有读者翻阅后随手放在了另外的地方。

肖静正四下找,身后有人开口了:"你是在找这本书吗?"

肖静转头一看,一位三十几岁的阿姨正递过一本书来,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