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时,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写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Mn55Fe56Cu64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溶液因盐的水解而呈酸性的是A.CH3COONa溶液 B.HF溶液 C.AlCl3溶液 D.NaHSO4溶液2.下列为熵增反应的是A.硝酸铵晶体溶于水 B.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C.乙烯聚合为聚乙烯 D.碳和水蒸气制备水煤气3.下列条件改变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并引起平衡移动的是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C.增大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 D.使用催化剂4.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紫色石蕊遇碱变蓝B.热的纯碱溶液去污能力更强C.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NH3D.用SO2和O2制备SO3,工业选择常压而非高压5.在稀溶液中,单位体积内溶质粒子(分子和离子)数目越多,该溶液的凝固点越低。下列浓度均为0.01mol/L的溶液,凝固点由低到高依次是①蔗糖溶液②NaHSO4溶液③NaCl溶液④醋酸溶液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6.下列关于仪器选择、实验操作及相关叙述均正确的是A.图甲用于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B.图乙用于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C.图丙表示赶出碱式滴定管乳胶管中气泡D.图丁表示蒸发结晶氯化镁溶液获取无水氯化镁固体7.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已知H2S(g)的燃烧热ΔH=562kJ/mol,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S(g)+2O2(g)=SO3(g)+H2O(l)ΔH=562kJ/molB.用酸性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2MnO+5C2O+16H+=2Mn2++10CO2↑+8H2OC.氢氧化铝(一元弱酸)的酸式电离方程式:Al(OH)3+H2OAl(OH)+H+D.已知常温下Ka1(H2CO3)=4.5×107,Ka2(H2CO3)=4.7×1011,Ka(HClO)=4.0×108,向次氯酸钠溶液通入少量CO2:CO2+2ClOˉ+H2O=2HClO+CO8.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误差分析不正确的是A.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时,测盐酸后的温度计未冲洗干净立即测NaOH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ΔH偏大B.用量气法测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时,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即读数,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大C.用湿润的玻璃棒蘸取Na2CO3溶液滴在pH试纸上,则测得的pH值偏小D.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开始滴定时酸式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小9.在一定条件下,将4molA和2molB投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s)xC(g)+2D(g)。2min末测得此时容器中D的浓度为0.5mol/L,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v(C)=0.25mol/(L·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1B.此时B的转化率为25%C此时充入氦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此时移走部分B,化学反应速率减慢10.肌肉中大量肌红蛋白Mb可以结合O2形成MbO2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发生如下反应:Mb(aq)+O2(g)MbO2(aq)ΔH,该过程可自发进行。温度为T时,平衡常数K==2.0kPa1[p(O2)为氧气的平衡分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ΔH<0B.其他条件相同,高烧患者体内c(MbO2)比其健康时低C.其他条件相同,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p(O2)降低,K值变大D.温度为T时,当Mb与O2的结合度(即Mb转化率)为95%,p(O2)=21kPa,该反应正向进行11.乙烯水合制乙醇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能量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3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三步反应均有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总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D.第②步中两种阳离子均是总反应的中间产物,且该步的原子利用率为100%12.在25oC、101kPa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的反应焓变即为该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已知稳定单质Na(s)、X2(g)(X=Cl、Br、I)的ΔfH为0.根据下表所给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化合物NaCl(s)NaBr(s)NaI(s)ΔfH/kJ·mol1411361288A.可推知键能:Cl—Cl>Br—Br>I—IB.可推知热稳定性:NaCl(s)<NaBr(s)<NaI(s)C.1molNa(s)和0.5molBr2(g)生成NaBr(s),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361kJ/molD.Cl2和NaI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Cl2(g)+2NaI(s)=I2(g)+2NaCl(s)ΔH=246kJ/mol13.用KI溶液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mL约为20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i发生的反应为:2Fe3++2I2Fe2++I2B.若向实验ii所得溶液中滴加4滴饱和KSCN溶液,溶液红色加深C.实验iii水溶液中c(Fe2+)大于i中c(Fe2+)D.若向实验iii所得水溶液中滴加与实验ii等浓度等体积的KSCN溶液,水层红色比实验ii深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平衡后,再压缩容器体积,则平衡逆向移动,再次达平衡后c(CO2)变小B.已知CuCl2溶液中存在平衡:[Cu(H2O)4]2+(蓝色)+4Cl[CuCl4]2(黄色)+4H2O,向0.5mol/L绿色的CuCl2溶液中加水,溶液颜色变为蓝绿色C.某一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ΔH不改变,达平衡前相同时间内转化率会增大D.分别向甲容器(恒温恒容)中充入lmolPCl5,乙容器(绝热恒容)充入PCl3和Cl2各lmol,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ΔH>0,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K(乙)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电解质,一定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B.向0.1mol/L氨水加水稀释,溶液中c(H+)减小C.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体积可视为两溶液体积之和),混合液中c(Cl)>c(CH3COO)D.25℃时,NH4Cl溶液的Kw等于盐酸溶液的Kw16.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相同体积的pH=3盐酸和pH=11一元碱B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分别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pH前者小C.用p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耗酸的体积前者小D.pH相等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前者小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线、虚线可分别表示某可逆反应未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若图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2NO2(g)N2O4(g)反应时,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则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C.若图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等量正丁烷在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C4H10(g,正丁烷)C4H10(g,异丁烷),相同时间后测得正丁烷百分含量的曲线,则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D.图丁可表示向0.1mol/L的NH4Cl溶液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时,溶液中随HCl溶液体积变化关系18.某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2.0molX发生反应:X(g)Y(g)+2Z(g),有关数据如下:时间段/min产物Z平均生成速率/mol·L1·min10~20.200~40.150~60.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in时,Z的浓度大于0.20mol·L1B.2min时,若加入催化剂,此时v正(Z)>v逆(Y)C.4min时,若再加入1.0molX,达到新平衡后Y的体积分数增大D.5min时,X的物质的量为1.7mol19.合成氨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防止原料气中混有的杂质使催化剂中毒,原料气必须经过净化B.压缩机加压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C.未经循环前,a、b、c三处的混合气体的成分含量各不相同,温度也各不相同D.基于氨气有较强分子间作用力可将其液化,不断将液氨移去,利于反应向生成氨气方向进行20.若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常温下实验室中用0.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0.01mol/L醋酸,滴定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AG=14pHB.常温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5C.A点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D.若B点为40mL,从A到B,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变小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定量计算和测量则是常用的研究方法。(1)通过化学键的键能可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数据如下:共价键C—HH—HH—OC=O键能/kJ•mol1413436463745则CO2和H2反应生成CH4和气态H2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利用简单碰撞理论和活化能概念可解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①下列关于简单碰撞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不一定是活化分子B.某些反应的点燃或加热条件是为了使普通分子获得能量转变为活化分子C.基元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的碰撞D.反应活化能越大,则反应过程中单位体积内的有效碰撞次数越多②水煤气变换反应为CO(g)+H2O(g)CO2(g)+H2(g)。若无催化剂时该反应体系的相对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kJ/mol(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已知该反应在固体催化剂M催化下分两步完成:Ⅰ.M(s)+H2O(g)MO(s)+H2(g)ΔH1>0Ⅱ.MO(s)+CO(g)M(s)+CO2(g)ΔH2<0在图中画出该反应在M催化下的相对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已知M的相对能量为0)_______。(3)利用量热计可测量反应热。①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取50mL0.5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NaOH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原因是_______。若用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②借鉴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量方法,某同学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Cu(s)+FeSO4(aq)的焓变Δ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其中一次的实验结果见下表。反应试剂体系温度/℃100mL0.200mol/LCuSO4溶液1.68gFe粉反应前反应后t1t2所用溶液的密度、比热容分别近似取1.00g/cm3和4.18J/(g·℃)并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则ΔH=_______kJ/mol(用含t1、t2的代数式表示)。22.二元酸及其盐在水溶液中存在相关平衡。已知常温下,H2SO3和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二元酸H2SO3H2CO3Ka11.5×1024.5×107Ka26.0×1084.7×1011(1)缓冲溶液是能缓解外加少量酸或碱而保持溶液pH基本不变的溶液。人体血液中H2CO3/HCO缓冲体系对稳定pH发挥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CO2浓度上升,血液缓冲体系中的值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常温下0.1mol/LNaHSO3溶液的pH=a,则a_______(填字母)。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_______mol/L(用a表示)。(3)浓度为均为0.1mol/LNa2SO3和Na2CO3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①SO、②CO、③HSO、④HCO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4)常温下,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某二元酸H2A溶液。溶液中,含A元素粒子的分布系数δ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例如A2的分布系数:δ(A2)=]。①常温下,Na2A的水解平衡常数为_______。②若向0.1mol/L的NaHA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mol/LKOH溶液(忽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混合后溶液中c(Na+)+c(K+)_______2c(HA)+2c(A2)(填“>”“<”或“=”)。23.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丙烷制丙烯是化工研究的热点。由丙烷(C3H8)制丙烯(C3H6)的两种方法如下:反应Ⅰ(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ΔH1反应Ⅱ(氧化脱氢):C3H8(g)+O2(g)C3H6(g)+H2O(g)ΔH2=118kJ/mol(1)已知:2H2(g)+O2(g)=2H2O(g)ΔH=484kJ/mol,则ΔH1为_______kJ/mol。(2)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3H8,开始压强为pkPa,仅发生反应Ⅰ(直接脱氢)。①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A.焓变(ΔH)保持不变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C.C3H6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D.v正(C3H8)=v逆(C3H6)②欲提高丙烯的平衡产率同时加快反应速率,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A.升高温度B.增大压强C.及时分离出H2D.加催化剂③反应过程中,C3H8的气体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kPa(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Kp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的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平衡分压=总压×体积分数)。(3)①一定条件下,恒压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Ⅱ(氧化脱氢)。C3H8与O2起始物质的量比分别为2:1、1:1、1:2、1:3。平衡时C3H6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1:2的曲线是_______(填“Ⅰ”“Ⅱ”“Ⅲ”或“Ⅳ”)。②已知该反应过程中,v正=k正p(C3H8)·p1/2(O2),v逆=k逆p(C3H6)·p(H2O),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与温度、活化能有关。升高温度,k正的变化程度_______k逆的变化程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比较③相比反应Ⅰ(直接脱氢),反应Ⅱ(氧化脱氢)的优点可能有_______(任写一点)。(4)氧化脱氢采用O2作为氧化剂会使丙烯深度氧化,产率降低。利用CO2的弱氧化性,开发了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的新方法。该方法可采用铬的氧化物为催化剂,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吉安市2025届初三寒假延时阶段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天全县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
-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酒水知识与调酒技能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数字绘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篮球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众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七中学育才校2025届新中考语文试题适应性训练(二)含解析
- 沈阳农业大学《散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书法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采购合同履行改进重点基础知识点
-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高清版)WST 830-2024 外照射放射防护剂量转换系数标准
- (高清版)JTGT 5440-2018 公路隧道加固技术规范
- CHT 9016-2012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正式版)
-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PDF
- MOOC 太极拳初级-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Q-GDW 1202-2015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规范
- MOOC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用户需求分析》课件
- 物业客服沟通技巧培训课件
- 智慧工地管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