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朝阳办事处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榆
树汪曾祺①侉奶奶住到这里一定已经好多年了,她种的八棵榆树已经很大了。②这地方把徐州以北说话带山东口音的人都叫做侉子。这县里有不少侉子。他们大都住在运河堤下,拉纤,推独轮车运货,碾石头粉,烙锅盔,卖牛杂碎汤……③侉奶奶她姓什么?不知道。大家都叫她侉奶奶。大人、小孩,穷苦人,有钱的,都这样叫。倒好像她就姓侉似的。侉奶奶怎么会住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她是哪年搬来的呢?不知道。好像自从盘古开天地,这里就有一个侉奶奶。④侉奶奶住在一个巷子的外面。后街边有一条很宽的阴沟,正街的阴沟水都流到这里,水色深黑,发出各种气味,蓝靛的气味、豆腐水的气味、做草纸的纸浆气味。跳过这条大阴沟,有一片空地。侉奶奶就住在这里。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侉奶奶家左边长了很高的草。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5)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拿了旧布,袼褙和一张纸剪的鞋底样。侉奶奶就按底样把旧布、袼褙剪好,“做”一“做”,然后就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纳。扎一锥子,纳一针,“哧啦——哧啦”。有时把锥子插在头发里“光”一“光”。侉奶奶手劲很大,纳的针脚很紧,她纳的底子很结实,大家都愿找她纳。也不讲个价钱。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多少人穿过她纳的鞋底啊!(6)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她不点灯,睡得早,天上一见星星,她就睡了。起得也早。别人家的烟筒才冒出烧早饭的炊烟,侉奶奶已经纳好半只鞋底。除了下雨下雪,她很少在屋里(她那屋里很黑),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有时眼酸了,手乏了,就停下来四面看看。(7)正街上有一家豆腐店,有一头牵磨的驴。每天上下午,豆腐店的一个孩子总牵驴到侉奶奶的榆树下打滚。驴乏了,一滚,再滚,总是翻不过去。滚了四五回,哎,翻过去了。驴打着响鼻,浑身都轻松了。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驴翻过了,侉奶奶也替它觉得轻松。(8)街上的,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他们在草窝里捉蚂蚱,捉油葫芦。捉到了,就拿给侉奶奶看。“侉奶奶,你看!大不大?”侉奶奶必很认真地看一看,说:“大。真大!”孩子玩一回,又转到别处去玩了……(9)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平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萝卜。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不信你去尝一口看!(10)只有她的侄儿来的那一天,才变一变花样。(11)侉奶奶有一个亲人,叫“牛”,是她的侄儿。过继给她了。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东饱饭。(12)侉奶奶的八棵榆树一年一年地长大了。香店的杨老板几次托甲长丁裁缝来探过侉奶奶的口风,问她卖不卖。榆皮,是做香的原料。丁裁缝来一趟,侉奶奶总是说:“树还小咧,叫它再长长。”(13)人们私下议论:侉奶奶不卖榆树,她是指着它当棺材本哪。(14)榆树一年一年地长。侉奶奶一年一年地活着,一年一年地纳鞋底。那些捉蚂蚱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侉奶奶纳他们穿的鞋底,尺码一年比一年放出来了。侉奶奶也一年年地见老了,她时常病病歪歪的,连粥都不想吃,在她的黑洞洞的草屋里躺着。有时出来坐坐,扶着门框往外走。(15)一天夜里下大雨。瓢泼大雨不停地下了一夜。很多人家都进了水。丁裁缝怕侉奶奶家也进了水了,她屋外的榆树都浸在水里了。他赤着脚走过去,推开侉奶奶的门一看:侉奶奶死了。(16)丁裁缝派人把她的侄子牛叫了来。得给侉奶奶办后事呀。侉奶奶没有留下什么钱,牛也拿不出钱,只有卖榆树。(17)丁裁缝找到杨老板。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18)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杨老板雇了人来,咯嗤咯嗤,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选自汪曾祺《故里杂记》,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榆树,起到线索作用,侉奶奶去世,榆树被锯倒,又具有象征意义B.第5段运用细节描写,视听觉结合,语言委婉含蓄,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C.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事,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刻意拔高,是地道的平民视角。D.小说采用散文化的结构,淡化情节,看似随意,实则苦心经营。13.请简要分析侉奶奶这一人物形象特点。14.小说写了侉奶奶及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2.B
13.穷困孤单:居住环境差,常年喝粥吃腌菜,靠纳鞋底维持生计;孤身一人,除了侄子,别无亲人。勤劳实在:每天起早,一整天坐着纳鞋底,纳鞋底用力,鞋底纳得结实。善良无争:替毛驴攒劲,耐心对待孩子,主顾给钱她不讲价。重视亲情:为侄子准备饱饭。
14.对生活困窘的侉奶奶等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对淳朴善良、与世无争的理想人格的颂扬。对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的肯定。对充满人情味的故里的眷念。【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语言委婉含蓄”错误。根据原文“附近几条巷子的人家都来找她,拿了旧布,袼褙和一张纸剪的鞋底样”“扎一锥子,纳一针”“也不讲个价钱。给多,给少,她从不争”可知,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多用口语和生活化的语言,不是委婉含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根据“侉奶奶的家是两间草房。独门独户,四边不靠人家。侉奶奶家左边长了很高的草。右边是侉奶奶种的八棵榆树”“侉奶奶靠给人家纳鞋底过日子”“侉奶奶吃得真是苦。她一年到头喝粥。三顿都是粥。平常是她到米店买了最糙最糙的米来煮。侉奶奶也吃菜。她的“菜”是她自己腌的红萝卜。啊呀,那叫咸,比盐还咸,咸得发苦”“侉奶奶有一个亲人,叫‘牛’,是她的侄儿”可知,侉奶奶生活中社会的底层,穷苦孤单;根据“侉奶奶一清早就坐在门口纳鞋底”“整天都坐在门外扎锥子,抽麻线”可知,侉奶奶勤劳能干;根据“侉奶奶原来直替这驴在心里攒劲”“巷子里的孩子常上侉奶奶门前的空地上来玩”可知,侉奶奶善良、朴实,与人为善;根据“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可知,侉奶奶重视亲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感、把握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先梳理作品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情节事件,再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有时还要结合作品创作背景透视作品的主题,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本小说主人公侉奶奶,是生活中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贫穷,只有一个过继的侄儿,孤苦无依,作者寄寓了深切的同情;由“牛在运河堤上卖力气,也拉纤,也推车,也碾石头。他隔个十天半月来看看他的过继的娘。他的家口多,不能给娘带什么,只带了三斤重的一块锅盔。娘看见牛来了,就上街,到卖熏烧的王二的摊子上切二百钱猪头肉,用半张荷叶托着。还忘不了买几根大葱,半碗酱。娘俩就结结实实地吃了一顿山东饱饭”的叙述,可以看出作者蕴含着对这种朴实、善良人性的赞美;由“丁裁缝找到杨老板。杨老板倒很仁义,说是先不忙谈榆树的事,这都好说,由他先垫出一笔钱来,给侉奶奶买一身老衣,一副杉木棺材,把侉奶奶埋了”侉奶奶的死可以看出作者对乡邻间和谐生活方式的认可;由文尾“侉奶奶安葬以后,榆树生意也就谈妥了。杨老板雇了人来,咯嗤咯嗤,把八棵榆树都放倒了。新锯倒的榆树,发出很浓的香味……”蕴含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清末民初,社会腐败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幽默的佐料多来自生活。他打趣、讽刺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相的折射。他把它们拆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材料二老舍属于二十世纪,也属于未来的世纪。他的杰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光荣,也将给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留下耐人寻味的启迪。老舍的作品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文化学。他落笔之时敢于“大胆放野”,这种泼墨成文的大胆作风,更多地表现为他对北京市民众生相的熟悉,以及对这种众生相烂熟于心的自信。他把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视野中加以比较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焦虑不已,热切地关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关注着整个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生命,剖析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这就是老舍小说的文化学。老舍的作品又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学。他的作品往往是轻松落笔,信马由缰,以醇厚本色的漫画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滋味十足的北平百态图。若用画来打比方,他提供的是具有现代意味的《清明上河图》;若用画风来打比方,它令人联想到丁聪的漫画风格。笔致丑而不恶,丑得可爱;味道俗而不滥,俗得有味。老舍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习俗,《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最老舍”的老舍作品,都令人感到,习俗是老舍小说中几乎无所不在的非主人公的主人公。老舍作品还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学。老舍的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学语言的根子扎到北京老百姓的舌头根子上,散发着浓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语言,写带着他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使二者浑融一体,语言也是习俗,习俗也是语言,达到新文学语言的新境界。最令人难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种脱口而出、本色自然的智慧。他的小说“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他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调侃中洋溢着诗情。材料三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学,既是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对北京市民社会的多方位描写,对市民群像的生动刻画,对北京风俗民情的多层面展示,以及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的鲜活表达等等;后者通过北京文化来透视整个民族文化,在民族性的广泛揭示过程中渗透着锐利的反省和痛切的沉思。但北京特色和民族特性并不是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的全部蕴涵。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谈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现代作家当中,老舍的作品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地描写了底层市民的生活,它们成功地塑造了市民的群像,而且老舍的这种书写,不是出自一个作家外来的观察。对老舍来说,写底层市民,写北京风情,就是写自己,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在这种情境中,平民意识成了老舍的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北京人身上的那种随意自然、纯朴大方、实实在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而骨予里又有一种刚毅、自尊甚至是高傲和高贵,在老舍笔下随处可见,在老舍本人身上也有着真切的体现。但如果仅看到这一面,对老舍平民意识的理解则是片面的。老舍在表现平民意识的同时,还始终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理念,他不仅深切同情底层市民,也尖锐地批判缺乏崇高人生目标的生活态度。老舍笔下有许多满人形象,老舍同情他们的无助无奈,对他们的那种特定的自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赞扬他们的自信、坚韧和不屈,尤其是像《茶馆》里常四爷身上的那种“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的品性。可见,老舍那些表现底层市民普普通通生活的作品中,饱含着一种对崇高悲壮人生态度的渴求与赞美。7.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先生认为滑稽与幽默是不同的,幽默首要的是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需技巧地写出事情中的可笑之点,讲究思想性和艺术性。B.老舍的幽默来自生活中那些可笑的事实,清末民初的病态社会让老舍的幽默深刻、富有讽刺意味,反映了时代的悲剧。C.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有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更重要的是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D.老舍小说的文化学是将他熟悉的北京市民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视野中比较解剖,关注民族性格的健康,剖析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切入,材料一介绍了老舍对幽默的认识,材料二介绍了老舍作品的文学价值,材料三介绍了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B.《茶馆》塑造了底层市民的群像,折射了老舍自己的生活感受,不仅是二十世纪京味文学的代表,而且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也有指导意义。C.老舍贫寒的出身、刚强义气的性格使他的幽默里充满爱憎之情,老舍式的幽默表现为自然本色、轻松不失深刻、批判中富有同情。D.老舍的作品笔调轻松自由,以习俗为主体,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丑而不俗,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学。9.依据材料对老舍文学创作的特点的介绍,请概括读懂老舍作品的方法。参考答案:7.C
8.D
9.①老舍的创作折射他自己的生活、精神、情感,读懂老舍作品要了解老舍其人其事其情。②老舍的创作根植于他生活的时代,读懂老舍作品就要了解他所在时代的社会生活。③老舍的创作京味十足,读懂老舍作品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语言特质。【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归文章,在文章中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对比,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C项,“更重要”有误,原文只是说“重点谈”。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括概文章有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分别带入原文进行一一比较,找出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风格丑而不俗”说法错误,原文是“笔致丑而不恶,丑得可爱”,并不是“不俗”。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有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本,根据题干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依据材料对老舍文学创作的特点的介绍,概括读懂老舍作品的方法。通读全文,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文本所选的三则材料,仔细阅读三则材料,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中老舍的创作折射他自己的生活、精神、情感,得出读懂老舍作品要了解老舍其人其事其情。(依据材料一中说老舍的创作根植于他生活的时代,得出读懂老舍作品要了解他所在时代的社会生活。依据材料二、三中,老舍的创作京味十足,得出读懂老舍作品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语言特质。依据材料一、二、三中,老舍的创作剖析了我们的民族特性,得出读懂老舍作品要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国民特性。【点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陈省身:捷足占鳌头“冲破乌烟阔壮游,果然捷足占鳌头。昔贤今圣遑多让,独步遥登百丈楼。”这是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写陈省身的诗。作为老师和证婚人,杨武之深谙陈省身的抱负与为人。陈省身对此曾说:“誉不敢承。然论为学态度,则知已深谛我心也。”陈省身潜心研究数学70余年,成果累累,在二十世纪全球数学家排名中,仅有两位中国人,他名列31位,华罗庚位列88。陈省身晚年回顾自己的数学道路曾总结:“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1930年,19岁的陈省身以“最优等毕业生”的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选择清华,走的正是这条路。陈省身曾回忆:“1930年,清华决定办研究院。我看清楚要深造必须出国留学,但家里不能供给我,所以必须要找公费。刚巧,那年清华开办研究院,三年毕业后授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可派送出国两年。”“另一个目的,是想跟孙先生做点研究。”“孙先生”就是孙光远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专攻“投影微分几何学”,是当时中国数学家中唯一在国外发表论文的人。因清华研究院算学系里只有陈省身一个学生,入学第一年,陈当了系主任熊庆来的助教,给学生讲“高等数学”,实际内容是解析几何。次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第一个数学研究生。20世纪30年代初,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最快的时期。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1930年初,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清华大学由于庚子赔款,经费相对充裕,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维纳。数学系也邀请国外名家来华访问,其中有汉堡大学著名的几何学家布拉希克。布氏做了一组演讲,题目是“微分几何的拓扑问题”。陈省身曾回忆,布拉希克的演讲深入浅出,大开眼界,使他深切考虑到去汉堡读书。这是一次重要而关键的选择。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他看到微分几何的正确方向是所谓“大型微分几何”,与拓扑学有密切关系,其系统研究,那时刚开始,而他还未曾入门。“那时候的心情,是远望这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如何可以攀登。”陈省身后来形容。“用美国退回的钱一般都去美国,去德国未免会有些周折。”张奠宙说,彼时杨武之教授是清华数学系的负责人,多方奔走终于成行。陈省身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按照派遣留学生的常规,取得博士学位至少得三年。此后,他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E·嘉当,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的高峰。1937年夏,26岁的陈省身回清华任教,直升正教授。彼时,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南开合并成立联合大学,从北京撤至长沙,又西迁昆明。次年,华罗庚从剑桥学成归来,成为教授。战时的西南联大条件艰苦,陈与华还有一位老师同住一个房间,每人一个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椅子,房子很挤。但日后陈省身回忆那段岁月时说,三个人一清早没起床就互相开玩笑。虽然物质上艰苦,但生活很有意思。在煤油灯下,他们萌生出“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在西南联大六年,陈省身写了十多篇论文。杨振宁当时就读西南联大物理系,他曾回忆,“陈教授是联大极出色和受欢迎的教师,和华罗庚等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在陈省身认为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首当其冲。1931年,比陈省身年长一岁的华罗庚也以“管理员”身份进清华。张奠宙描述,“他们夜以继日地听课、讨论、研究,目标是在国内外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陈省身在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包括严志达、王宪钟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陈省身曾感慨:“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运。尤其幸运的是这群好学生对我的要求和督促,使我对课材有更深入的了解。”陈省身在清华还收获了幸福的婚姻。郑桐荪教授十分赏识才华横溢的陈省身,有意纳为女婿,杨武之夫妇便促成了这桩婚事。陈省身与妻子郑士宁相濡以沫60余年,在妻子60岁生日时,陈省身特地赋诗:“三十六年共欢怒,无情光阴逼人来。摩天蹈海岂素志,养儿育女赖汝才。幸有文章慰晚景,愧遗井臼倍劳辛。小山白首人生福,不觉壶中日月长。”
(选自《新京报》,有删节)(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引用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的诗,主要是为了说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对此陈省身颇为认同,“则知已深谛我心也”。B.北大、清华由于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学术研究得以正常进行,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其中有蜚声世界的控制论创立者N·维纳。C.陈省身去汉堡留学读书主要起因于听布拉希克深入浅出的演讲,为此,他主动放弃已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申请后顺利地被派往德国汉堡。D.在西南联大时,陈省身认为结交的最好的三个中国朋友中,华罗庚应属第一;陈省身所结交的众多学生中也有后来成名的数学家严志达、王宪钟等。E.文中大量引用陈省身的话,直接写出了他的人生历程、生活状态和内心想法,表现了传主的精神风貌,同时使得这篇传记更为真实。(2)这篇传记的最后两段写了陈省身在清华收获幸福婚姻的情况,你认为是否可以删掉?请说明理由。(6分)(3)陈省身能“捷足占鳌头”,在数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他在“为学方面”有很多可取之处。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8分)参考答案:(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得分。(A项,“说明陈省身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与原文不符,文中主要是说他的“抱负和成就”。B项,“邀请了许多著名国际学者来华讲学……”只是说的清华大学,而没有北大。C项,“顺利地被派往德国汉堡”有误,原文是说经杨武之“多方奔走终于成行”。)(2)不能删去。①从内容上看,前面主要介绍了陈省身作为科学家和教育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结尾处写他在婚姻方面的收获,使得传记内容更加丰富。(2分)②从结构上看,以陈省身收获幸福婚姻作结,使得传记结构更加完整。(2分)③这样写增强了传记真实性,可信度。(2分)(3)①抱负远大。他认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要“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师,学习最有发展的课题”。(2分)②眼界开阔。去汉堡读书,仅用一年半就取得博士学位,此后又去了巴黎大学,追随当代几何学大师读常人难懂的“天书”,攀登几何学高峰。(2分)③方向明确。他主动放弃熟习的“投影微分几何”,找到微分几何学的研究方向并努力去攻读。(2分)④与良友切磋。陈省身和华罗庚完成“整体微分几何”和“堆垒素数论”的重要工作,他们和一批青年教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数学研究的热烈气氛。(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靠近)郭(外城)常稔(rěn,谷物成熟)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去世),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收敛尸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选自《古文观止?唐宋文》钱公辅)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实现B.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充:高C.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D.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高:推崇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自以为关中之固D.是皆公之罪人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仲淹身居高位,自奉节俭,而以俸禄购置义田,养济族人,死后,子孙们竟然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但却把道义留给了后代。B.晏子乘破车,驾瘦马,却使父系、母系、妻子的亲族及三百多士子衣食无忧,这些正体现了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C.那些三公、卿、大夫、士,宅第宏伟,车驾华丽,歌位众多,妻儿富有,但都仅是满足一个人的私欲而已,而对于本族之人门都不让进。D.本文在赞扬了仲淹的同时,又批评了当时士大夫只顾自己享受,不管他人死活的恶劣风气,古今映衬、正反对比,严谨简洁又感情饱满。18.结合上下文,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3分)
(2)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3分)
参考答案:15.C(此处为动词,罚……酒。)16.B(A前为并列关系,后为修饰关系;B都为“已经”意;C,前为介词“用”,后为动词“认为”;D前为主谓之间的助词,后为宾语前置的标志。)17.C(宅第宏伟、车驾华丽,歌位众多,妻儿富有与三公的等级相符的,卿,大夫、士不在其列。)18.(1)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2)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译文】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钱,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钱;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钱,再娶的发给十五千钱;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女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子女罢了。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现在从范文正公的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晏平仲还要贤明啊。他施行的规模的久远和全面,恐怕是要超过晏子的。啊!当今世上那些身居三公职位,享受万钟禄米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不能登门的,难道还少吗?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地位在他们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中的饿殍的,难道少吗?何况对于其它的人呢?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啊!范文正公的忠义誉满朝廷,业迹流布边境,功名传遍天下,后代一定会有史官记载的,我可以不用赘述了。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5.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句)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状语后置句)D.信造化之尤物(被动句)参考答案:D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星人曰:“无忧虞,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乃止。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缘君仁厚,乞为标碣棺木耳。”凿齿问其故,星人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君尝闻干知星宿有不覆之义乎?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后使至京师,简文亦雅重焉。既还,温问:“相王何似?”答曰:“生平所未见。”以此大忤温旨,左迁户曹参军。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安。”凿齿曰:“四海习凿齿。”时人以为佳对。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俄以疾归襄阳,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节选自《晋书·习凿齿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B.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C.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D.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主簿,官职名,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B.棺,棺材,常见以木、铜、石等物料制造,分内棺和外椁,棺: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C.星宿,古代天文术语。文中指星象,指星体的明暗、位置等现象,迷信的人借观察星象,推测人事的吉凶。D.荆州,九州之一。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冀州、兖州、扬州、徐州等九大行政区,后用作中国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习凿齿才干突出,很受赏识。他从小立志,博学多闻,文笔好;他妙答释道安,被人称好;他被袁乔器重,得到桓温的优厚待遇。B.习凿齿思维敏捷,机智过人。桓温向占星人咨询后送给占星人钱物,占星人访问习凿齿请求他帮忙,习凿齿点拨后救了占星人。C.习凿齿恪尽职守,忠于朝廷。他在桓温手下,常常担任要职,办事有成效,后来他居住郡里时,撰述《汉晋春秋》来劝谏桓温。D.习凿齿臧否人物,实事求是。他用“生平所未见”来高度评价简文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的意愿,于是被贬为户曹参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在益州,被命远下,今受旨自裁,无由致其骸骨。
(2)寻而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凿齿,使典国史,会卒,不果。
参考答案:10.A
11.A(“只在地方郡、县官府设有此官,中央不设”说法错误,中央机关和地方郡、县官府皆设有此官。)12.D(“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说法不妥。)13.(1)我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自己的尸骨返乡。(“被命”“自裁”“致其骸骨”各1分,句意2分。)(2)又过了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想要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寻而”“反正”“典”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凿齿,字彦威。习凿齿年轻时就颇有志气,博学多闻,以文章著称,荆州刺史桓温征召他为从事,江夏相袁乔十分器重他,多次在桓温面前夸奖他的才干,桓温便升迁他为西曹主簿,关系亲密,待遇优厚。当时桓温有野心异志,将蜀地一位通晓天文术数的星人请来,夜里握住他的手询问国家命运气数的长短。星人道:“(国运)绝无忧患,到五十年以后就难以预测了。”桓温不高兴,便不再追问。过了一天,桓温送给星人绢一匹,钱五千文。星人便急忙奔告习凿齿说:“我家住益州,受命远道而来,今奉桓公旨意自裁,无法使我的尸骨返乡。因为足下仁厚慈爱,请为小人备棺立碑安葬于黄土。”习凿齿问其缘故,星人说:“桓公赐绢一匹,是让小人自缢,钱五千,是置办棺材之费。”习凿齿说:“足下差一点因误会而死!足下曾听说过懂天象,知吉凶有不杀之义吗?桓公这是用丝绢跟足下开个玩笑,赐钱是供路途费用,这是让足下离去回乡而已。”星人大喜,第二天天一亮就去辞别桓温。桓温询问他离去的本意,星人以习凿齿之言作答。桓温笑道:“习凿齿担心足下因误解而死,足下倒是因误解而得生。然而这真是三十年白读儒书,不如一问习主簿。”习凿齿多次升迁,任别驾从事。桓温出兵征战,习凿齿有时行军,有时留守,所任职务常常处在机要之位,任职理事颇有功绩,擅长写书信论议,桓温十分器重信任他。当时著名的清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皆与习凿齿交情深厚。后来习凿齿奉桓温之命出使至京师,当时做丞相的简文帝也十分敬重他。返回荆州后,桓温问:“丞相会稽王是怎样的人?”习凿齿答道:“生平所未见。”与桓温旨意大为不合,因此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当时有个僧人释道安,俊逸善辩有高才,从北方到荆州,与习凿齿初次会见。释道安道:“弥天释道安。”习凿齿应声道:“四海习凿齿。”当时人认为这是绝妙对句。当时桓温图谋篡位,习凿齿居襄阳郡里,著写《汉晋春秋》裁定正逆来节制桓温,书起于汉光武帝,终止于晋愍帝。等到襄阳被前秦苻坚占领,苻坚平素多闻习凿齿的大名,便用轿子将习凿齿与弥道安一起送往长安。相见后,与他交谈,十分欣赏他,赐赠礼物非常丰厚。又因为习凿齿跛足,苻坚给各镇的文书中说:“从前晋朝司马氏平定吴国,利在获得陆机、陆云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汉南,所获得仅仅是一个半人而已。”不久习凿齿因病返回襄阳。又过不久,襄阳、邓州回归东晋,朝廷打算征召习凿齿,让他主管撰写国史,适逢习凿齿病死,此事便告中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假如近期你们班里将要举行一场“走进名著”读书交流会,请你从下列三组图书中任选一组写一条短信推荐给你的同学。三组图书:(1)《论语》《三国演义》;(2)《红楼梦》《家》:(3)《大卫·科波菲尔》《堂吉诃德》。
要求:(1)将两本书内容联系起来,推介时有鲜明的主题。(2)表达得体,语意连贯,语言有文采。(3)不需要称呼语、问候语,100字左右。(4分)参考答案:(4分)【答案示例】①如果你是思想修行者,你会喜欢《论语》,它展示了士大夫的思想言行,将伦理道德娓娓道来。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爱上《三国演义》,它是英雄的赞歌,在快意恩仇中彰显历史的宏伟壮阔。读书,是与知音的相遇。②那些关于个性与自由的挣扎,从来不曾停止过。读《红楼梦》,那里充斥着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年轻人的生存困惑。再读《家》,那里是年轻一代的叛逆和反抗,只求为青春与美好的感情寻找生命。读书,就是读人生。③人因梦想而伟大,无论我们的坚持会遭遇什么。我们读《大卫·科波菲尔》,在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中看到高尚品质的光芒。我们读《堂吉诃德》,在滑稽的游侠冒险生活中,体会到“含泪的笑”力量之强大。读书可以明志。(共4分,其中内容、主题共2分,语言表达2分。)
略8.下面是三则要按序播出的新闻,请你写二句过渡词,将这三则新闻串联起来。(4分)(1)中央气象台今晨6时发布天气公报,公报指出,南方将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北方有冷空气活动。(2)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印度恒河三角洲以及南部的洪水暴发频率正从10年一次加快到一年几次,不可预期的洪水和海啸正频频在这片土地上肆虐,涂炭生灵。(3)根据当前国内经济热点及学界、企业界和公众关心的话题,截止到节目播出前《经济半小时》栏目已经向一百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发出了问卷调查。目前,回收的署名问卷调查表达到121份,填写问卷的学者和企业家均表达了各自对于通胀问题的看法。参考答案:要求扣住上下句子的某一特征,过渡自然,语句通顺。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早期市场尚不活跃,要产生优质作品,靠的是漫画家内心对漫画的创作热情而取得,而当下市场喧嚣,漫画家不仅要创作出优质作品,还要解决商业压力问题。B.臭氧层的完全修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尚未完全掌握臭氧变化的规律,对此,必须首先唤醒全人类保护臭氧层,才能贏得这场斗争的最后胜利。C.《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间的服务网络。D.宁夏固原地区在进行搬迁选址时,通过高分卫星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里有后备耕地,哪里水源条件好,哪里是合适的居住地点。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把“靠的是漫画家内心对漫画的创作热情而取得”中的“而取得”删掉。B项,成分残缺,“唤醒全人类保护臭氧层”后应加上“的意识”。C项,成分赘余,“国际”指各个国家之间,应去掉“间”。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时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B中心语残缺,选项C成分赘余。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渐渐暗下来了。_________正遐想着,_________突然发现不远的前方有人向她的车子招手。_________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2024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黄金题型】
- 立秋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
- 《材料工程原理绪论》课件
- 《监督培训材料》课件
- 激光打标机打标软件与PLC通信稳定性的研究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2024版
- 云安全隐私保护机制-洞察分析
- 营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洞察分析
- 外观模式可维护性-洞察分析
- 稀有金属国际市场动态-洞察分析
- 【8地星球期末】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8物(科)期末】合肥市庐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物理试卷
- 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 2024-2030年中国停车场建设行业发展趋势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蓝军战略课件
- 物业管理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北京邮电大学《数据库系统》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MOOC】信号与系统-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中国HDMI高清线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