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周口市郭岗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年震柳梁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发生了一场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四野尘霾,大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老百姓惊呼:“山走了!”有整座山滑行三四公里者,最大滑坡面积竟毗连三县,达两千平方公里。山一倒就瞬间塞河成湖,形成无数的大小“海子”。地震中心原有一大盐湖,为西北重要的产盐之地。湖底突然鼓起一道滚动的陡坎,如有人在湖下推行,竟滴水不漏地将整个湖面向北移了一公里,称之为“滚湖”。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利刃破竹,见山裂山,见水断水,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正有一片旺盛的柳树,它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柔枝弱柳,虽被摇得东倒西歪,断枝拔根,却没有气绝身死。狂震之后,有一棵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我不知道这株柳,该称它是一棵还是两棵。它同根、同干,同样的树纹,头上还枝叶连理。但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两个半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人老看脸,树老看皮。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这棵树的树龄已经将近500年,就是说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活了将近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能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以至于木纹装饰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木纹之美也成了生命之美的象征。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嘎嘎嘣嘣地扯断,又从下往上扭裂、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惨不忍睹。但是这棵树并没有死。地震揪断了它的根,却拔不尽它的须;撕裂了它的躯干,却扯不断它的连理枝。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百年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自身分泌着汁液,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将近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所以柳树常被人作了多情的象征。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西北的气候寒冷干旱,是足够恶劣的了,它却能常年扎根于此。在北国的黄土地上,柳树是春天发芽最早、秋天落叶最迟的树,它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树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遇土即根,有水就长,干旱时就休息,苦熬着等待天雨,但绝不会轻生去死。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它木性软,常用来做案板,刀剁而不裂;枝性柔,立于行道旁,风吹而不折。我想,海原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三圈,移山填河,夺去了28.82万人的生命,而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一段,不仅概述了约一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而且还详细描述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恶劣作铺垫。B.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树心“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C.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详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目的是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D.本文格调昂扬,文笔凝练,“山移、地裂、河断、城陷”简洁准确概括了强震的强度,而“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了生命的温暖。5.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参考答案:4.D
5.①说明原因。第四段介绍柳树的生长习性和特质,对震柳能战胜灾难、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②照应上文。文章前三段集中写震柳经历强烈地震而不死,第四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上下文结合,相互呼应,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③丰富内涵。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传说等,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文学性更强。
6.①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着约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②告诉后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③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很多,有内容的概括,有语言的品味,有手法的分析,还有情感主旨的体悟。A项,“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恶劣作铺垫”理解错误。强调地震的巨大破坏,是为了衬托震柳的奇迹存活,也点明了震柳之名的由来。B项,“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分析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震柳树心“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强调震柳生命力的顽强。C项,“目的是增强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列举这些数据主要是为了让震柳的存活更令人震撼。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四段插入关于柳树的介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分析文章插入某一内容的作用,可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考虑。从内容上说,文章插入某一内容,一般有补充交代、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文学性的作用;从结构上说,一般有照应上下文,使文章内容上下文呼应等作用。作答时需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首先分析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从文中来看,第四段主要是介绍柳树的生长习性和特质,“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多生水边”“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出特别的顽强”,柳树的这一特点也是震柳能够战胜灾难顽强存活的原因之一,故这一段进一步交代震柳存活的原因;这一段引用了很多与柳树相关的习俗、诗句以及传说,如唐人折柳相送的习俗,如贺知章的诗句,如左宗棠进军西北选弱柳同行等,这些是对文章内容的丰富,让文章更具有文学性;从结构上来看,文章前三段主要写震柳经过强烈的地震却能存活,而第四段通过对柳树习性特点介绍,进一步对上文进行解说,这就上文章上下一体,相互呼应。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考查中间插入内容的作用,先要明确插入的是什么内容,然后分析与文章的主要对象有什么关系,与上下文的内容有什么关联。6.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结尾说‘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你认为它会对后人说些什么呢?请根据文本分析探究”,这是一则探究题。分析题干,这道题其实是考查我们能从震柳震柳身上感受到什么。先要结合语境点明句子本身的含义,“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却能够存活下来,它肯定是要对后人说点什么”,这句话是说震柳作为“活化石”,向后人诉说着约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这株裂而不死、存活至今的柳树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知道曾经有那样一场可怕的地震;然后挖掘文本内在的含义,即给人们的启示,从文中来看,震柳在地震中的艰难存活对我们是一种鼓舞,它能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应坚忍顽强,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而应坚韧不拔,顽强坚守;最后,活了近500岁的震柳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强大力量,这就启示后人,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2.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20~23题。(18分)秦淮河上寻桨声文瑞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唐代杜牧的诗《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当时的我没有能力走近秦淮河,只能是心生些无端的遐想。想什么呢?想秦淮河的风月,历经六朝摞下来是不是可以摞成一摞诗册了?想有谁可以测知秦淮河里究竟溶了商女胭脂红多还是溶了商女的相思泪多?想秦淮人家是谁?是酒家、船家、商家、女人家?是酒家的花雕芬芳,是船家的轻舟载月,是商家的挥金如土,是女人家的袅袅婷婷?想是秦淮河风流还是来到秦淮河的诗人风流?是秦淮河的风流诱发了诗人的风流,还是诗人的风流赋予了秦淮河的风流?到过秦淮河的人说,秦准河诗境与环境曼妙无比——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逸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扉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韵事……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两位大师因为生活经历和对事物感悟的角度不同,出来的文章或重于抒情或偏于状景,伯仲难分,均是千秋文章。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2005年农历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淮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粘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游船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扬柳、冰霜残梅,也早就听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习惯了商女们的爱恨情仇。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选自2006年第9期《散文选刊》)20.文章开头引用了杜牧的诗句,这有何作用?(4分)21.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1)诗歌中可以读出秦淮河,秦淮河可以流出诗歌.(2分)(2)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得有些变形,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2分)22.请简要概括作者对秦淮河感受的变化。(4分)23.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秦淮河上寻桨声”为题目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20.引出文章要描写的对象,说明秦淮河自古以来就是个热闹繁华之所(1分);表达作者的向往之情,为下文对秦淮河的情感变化蓄势(2分);增添了文章诗意(1分)。21.(1)自古及今,涉及秦淮河的诗歌很多,人们可以从诗中了解秦淮河;秦淮河就如同诗歌一样曼妙无比。(2分)(2)秦淮河以商业运作古文化,使它原有的文化风味扭曲变形,给人以艳俗的感觉。(2分)22.少年时期的感受:秦淮河热闹喧嚣,风流曼妙。读大学时的感受:秦淮河古韵消散,寂静无声。2005年的一天:秦淮河商业味浓,艳俗无比。(一点1分,三点4分)23.(1)“桨声”起到文章线索的作用(2分);(2)“桨声”一语双关,既指秦淮河历史遗留的美好风韵,也指代远离奢侈与繁华、远离浮躁与金钱的人生理想(2分);(3)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人生理想的肯定和追求,对现实生活中浮躁、一味追求金钱的人生态度的否定与抨击,启人深省(2分)。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跨越百年的美丽梁
衡①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丈夫在这里宣布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物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②1896年,伦琴发现了X光,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使胶片感光。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3年又9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有极美丽的颜色,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③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很漂亮,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她中学毕业后当了七年家庭教师,积攒学费到巴黎来读书。她为求安静,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她以25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④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引发一场科学革命。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新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变成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节选自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16.“美丽”是本文的主线,文中展现了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美?试作简要概括。(6分)
▲
▲
17.第④自然段中引用苏轼的名句对表达思想内容有何作用?(6分)
▲
▲
18.结合全文,谈谈居里夫人伟大的人生历程对你确立自己的人生观有何启发。(6分)
▲
▲
参考答案:16.答案:端庄秀丽的形象美;勤奋刻苦、坚定执著的性格美;淡泊名利、献身科学的人格美;善于思考、富于智慧的理性美。解析:文章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都以“美丽”为主线,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再结合“美丽庄重的形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这些关键句,进行概括。17.答案:借用苏轼的话,准确表现了镭不断变化的特点;高度概括了居里夫人从一个漂亮姑娘成长为坚毅女学者的生命历程;深刻揭示了居里夫人把有限生命投入到科学创造中从而获得永生的人生真谛。解析: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结合第4段的主要内容,由浅入深进行概括,找出三点,每点2分。18.答案:(1)人要有远大志向,像居里夫人那样不图富贵安逸,追求知识和真理。(2)人要有坚定意志,像居里夫人那样名利面前不动摇。(3)人要有奋斗精神,像居里夫人那样勤奋刻苦地工作。(4)生命短暂,创造永恒,像居里夫人在创造中获得永恒的美丽。(5)外在美易逝,内在美恒久,像居里夫人那样追求精神、智慧、理性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材料,完成题目。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①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注]①羔雁之具,羔雁,小羊与雁。“羔雁之具”在这里意为礼聘应酬之物。22.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限6处)23.请写出文中永叔、少游二人的姓名。永叔:____________
少游:_______24.从本段文字看,作者认为诗(特指律诗和绝句)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参考答案:22.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
23.
(1).欧阳修、
(2).秦观
24.作品变成了文人雅士的应酬,内容上缺少真情。【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根据句意:“故五代北宋之诗”译为“所以五代北宋的诗歌”故从其后断开,“佳者绝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译为“好的很少”。故从其后断开。后面译为“诗词兼擅长的如永叔少游”,故从其后断开。虚词“亦”和“以”也是断句标志。故断为: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主要在于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其欧阳修字永叔、秦观字少游。故答案为欧阳修和秦观。【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言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回归文本,根据文本意思,得出答案。本题的要求“从本段文字看,作者认为诗(特指律诗和绝句)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结合文本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可以得出答案:作品变成了文人雅士的应酬,内容上缺少真情。【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几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8、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莳也若子
莳:种植
B、移之官理
理:治理、统治C、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
D、击木而召
木:树9、下列画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虽鸡狗不得宁焉
B、因舍其名;
因以为号焉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D、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而卒以祸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B、本文旨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自然”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D、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11、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译文: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译文:
参考答案:8、D
9、B
10、D11、(1)其他种树的人却不这样。树根拳曲,根土更换,他们种树,培土不是过多,就是不够。(4分)(2)我们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得不到闲暇,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4分)6.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杨璟,合肥人,本儒家子,以管军万户从太祖下集庆,进总管。下常州,进亲军副都指挥使。从下婺州,迁枢密院判官。再从伐汉①,以功擢湖广行省参政,移镇江陵,进攻湖南蛮寇,驻师三江口。复以招讨功,迁行省平章政事。帅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将武昌诸卫军,取广西。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璟击败之,俘获千余人。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再以兵来援,辄遣德兴击败之。遣千户王廷取宝庆,德兴、彬取全州,略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而永州久不下,令裨将分营诸门,筑垒困之,造浮桥西江上,急攻之。祖胜力尽,仰药死。百户夏升约降。璟兵逾城入,遂克永州。进攻靖江不下,璟谓诸将曰:“彼所恃西濠水耳。决其堤岸,破之必矣。”乃遣指挥丘广攻闸口关,杀守堤兵,尽决濠水,筑土堤五道,傅于城。城中犹固守。急攻二月,克之,执平章也儿吉尼。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复移师徇郴州,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未几,诏璟往使于夏②。是时夏主升幼,母彭及诸大臣用事。璟既至,数谕升以祸福,俾从入觐。升集其下共议,而诸大臣方专恣,不利升归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决。璟还,再以书谕升,终不听。逾二年而夏亡。璟迁湖广行省平章。三年大封功臣,封璟营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从汤和伐夏,战于瞿塘,不利。明年充副将军,从邓愈讨定辰、沅蛮寇。再从大将军徐达镇北平,练兵辽东。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国公,谥武信。(《明史·杨璟传》)【注释】①元末陈友谅以南昌为中心建立的割据政权。②元末红巾军西征统帅明玉珍在蜀地建立的割据政权。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B.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C.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D.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败敛兵固守/璟进围之/元兵来援/驻东乡/倚湘水/列七营军/势甚盛。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针对官员而言,一般是升职,但加上“左”或“谪”如“左迁”“迁谪”,即贬官的意思。B.行省,本为元朝总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在各地的派驻机构,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C.裨将,古代军队中副将的通俗称谓,凡军队正职手下的将领均可如此称呼,与牙将相类似。D.谥,文中是给谥号的意思。谥号,就是仅在古代贵族、大臣死后赐予其的含有褒贬意义的称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璟本为儒家子,因军功不断升迁。他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从太祖攻下集庆,晋升为总管,从此因不断建立军功,做到了行省平章事,并率大军征讨广西。B.杨璟征讨广西,异常艰难。杨璟击败了驰援永州的元军援兵,派周德兴击败了全州援军,又派部将分别攻克相关州县,最后击败邓祖胜,攻克永州。C.杨璟攻城有勇有谋,力保百姓。进攻靖江时,守敌负隅顽抗,杨璟指挥军队决濠水,筑土堤,两月克敌;还制止了张彬的屠城,使全城百姓安心。D.杨璟深为朝廷倚重,但做事并非都能成功。他奉旨使夏,劝夏主升归附,没能成功;后来跟从汤和讨伐夏,在瞿塘作战,也以失利而告终。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诸大臣方专恣,不利升归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决。(文中画横线句)(2)先是张彬攻南关,为守城者所诟,怒,欲屠其民。(文中画横线句)(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参考答案:4.B5.D6.C7.(1)可这些大臣正专横放纵,认为明升归附明朝没有好处,都坚持说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决定。(2)在此之前张彬攻打南关,被守城的人所辱骂,(他)大怒,想要屠杀城中的百姓。(3)已经(既然)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它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应首先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需要断句部分的大致意思,其次要先易后难,寻找标志性词语、虚词、固定句式等。还应根据句子成分进行断句,确保断后的句子完整、不残缺。“洪武元年春”交待时间,应单独成句。“败”是迎战的结果,后一句“敛兵固守”的主语应是邓祖胜,不应是“败”,故“败”也应单独成句。“援”的意思是“援助”,“驻”的意思是“驻扎”。结合前句,应把“援驻”断开,这两句意为“元兵来援助邓祖胜,元兵驻扎在东乡”。综上,选择B项。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谥号也可以加在皇帝和其他有名望的人身上。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进攻靖江时……还制止了张彬的屠城”错。文中“先是”这个词语说明张彬进攻南关是在进攻靖江之前。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字词:(1)专恣:专横放纵。不利:意动用法,认为不利。持:坚持。(2)先是:在此之前。为……所:表被动,被。诟:辱骂。(3)肆:扩大、扩张。封:边界。阙:侵损;削减。【备注】文言文翻译:杨璟,合肥人,本为儒家子。以管军万户的身份跟随太祖攻下集庆,被晋升为总管。攻下常州,被晋升为亲军副都指挥使。随军攻下婺州,迁升枢密院判官。又随军伐汉,因功提升为湖广行省参政,移守江陵。进攻湖南蛮寇,驻军三江口。又因招降、征讨之功迁升为行省平章政事。率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统领武昌诸卫军,攻取广西。洪武元年春,进攻永州,守将邓祖胜迎战失败,收兵固守。杨璟率军进围永州。元兵来援,驻扎东乡,倚着湘水排列七营,势头极盛。杨璟将其击败,俘获千余人。全州守将平章阿思兰及周文贵又以兵来援,杨璟立即派周德兴将其击败,然后派千户王廷攻取宝庆,周德兴、张彬攻取全州,平定道州、蓝山、桂阳、武冈诸州县。而永州却久攻不下,杨璟便命裨将分别扎营诸门,筑垒围攻,又在西江上搭造浮桥,发动猛攻。邓祖胜精疲力竭,服毒自杀。百户夏升约请投降。杨璟军越城而入,参政张子贤展开巷战,兵溃被捉,于是攻克永州。而征南将军廖永忠、参政朱高祖也自广东攻取梧州,平定浔、贵、郁林。朱亮祖率军前来会合,进攻靖江不下,杨璟对诸将说道:“他们所依赖的是西濠之水。若决其堤岸,必能破之。”于是派遣指挥丘广进攻闸口关,杀死守堤兵,将濠水全部放出,筑起五道土堤,一直连至城墙。城中仍然固守。明军猛攻二个月,攻克,捉住平章也儿吉尼。在此之前,张彬进攻南关,被守城者所骂,大怒,要屠杀城中百姓。杨瞡刚到,立即下令禁止,百姓才得安全。杨璟又移军巡行彬州,降服两江土官黄英岑、伯颜等。不久,杨璟奉诏出使夏。当时夏主明升年幼,其母彭氏及诸大臣掌握大权。杨璟到后,多次向明升晓以祸福,让明升随他入朝觐见太祖。明升召集属下商议。而诸大臣正放纵专横,认为明升归附明朝不利,都坚持说不行,明升也不能做出决定。杨璟回来后,又写信劝说明升,明升始终不听。二年之后,夏亡。杨璟迁升湖广行省平章。三年(1370),太祖大封功臣,封杨璟为营阳侯,年禄一千五百石,并授予世袭凭证。四年,杨璟随汤和伐夏,战于瞿塘,失利。第二年,杨璟为副将军,随邓愈讨平辰、沅蛮寇。又随大将军徐达镇守北平,并练兵辽东。十五年八月,杨璟去世,追封为芮国公,谥号武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①____________。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其次,②______________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③___________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后再夹菜,更不要伸筷过长而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参考答案:①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
②要会使用筷子
③但也不可取位过低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关注语段的主要内容和空格前后的内容。语段主要介绍我国有关筷子的习俗问题。第一个空格所在句子有领起全段的作用,空格前表述的内容是“筷子的习俗流传到现在”,空格后的内容则分别讲了有关筷子的摆放及使用问题,因此,空格处的内容应该是“筷子的摆放和使用要有讲究”。第二个空格,从下文的内容分析,可知空格处应填“要会使用筷子”;第三个空格,从前文的“取位过高”及后文的“容易被认为笨拙”分析,可知空格处应填与“不能取位过低”有关的内容。点睛:这类题目所要求填写的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或是引领下文,或是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本题所填三处内容①总领全段,②处领起下文,③处承接上下文,考生结合语境很容易得出答案。8.下面是某场辩论会决赛部分辩词,请根据提示作答。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做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目标而已。反方二辩: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做红花,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能起作用。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主持人:时间到。下面有请正方二辩提问。正方二辩:奥斯卡金像奖中有一个奖项.是颁发给最佳男女配角的,你们认为他们是红花还是绿叶?反方一辩:是绿叶。正方二辩:为什么你们认为是绿叶呢?反方二辩:他们是出色的绿叶,像雷锋一生都在默默地为人民服务,而去世后一直被人们传颂,他就是绿叶,而不是红花。①双方的辩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方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在“主持人”的话语下面,正反双方均运用了________。(论证方法)参考答案:
(1).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或者人要当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2024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黄金题型】
- 立秋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
- 《材料工程原理绪论》课件
- 《监督培训材料》课件
- 激光打标机打标软件与PLC通信稳定性的研究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2024版
- 云安全隐私保护机制-洞察分析
- 营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洞察分析
- 外观模式可维护性-洞察分析
- 稀有金属国际市场动态-洞察分析
- 仓库班长年终总结
- 组织协调方案及措施
- 2024-2029年中国IP授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2024年湖北省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州市九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原卷版)
- 西方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及其比较
- 游戏方案模板
- 幼儿园大班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测试
- 汽车产品定义 培训课件
- NICU患儿常规监测和护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