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6《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26《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26《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26《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26《看稻菽千重浪》课件-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标①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②以分析探究引导写作。③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奉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导入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开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请同学们先做一道数学题中国水稻年亩产量是600斤,假设我们每人每天需要0.5斤的水稻作为口粮,那么,一亩水稻一年能养活几口人?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0.5*365=182.5斤600/182.5=3人我国目前人口大约是13亿,水稻种植面积约2.3亿亩,我们每人每天需要0.5斤的水稻作为口粮,请计算水稻的年亩产量到达多少斤才能够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0.5*365=182.5斤182.5*13亿=2372.5亿斤2372.5/2.3=1000斤“民以食为天〞,老百姓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何谈经济建设。所以,谁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谁将无可辩驳地成为名垂青史的功臣。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举国瞩目,这是当时的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二、走近人物:

1、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奉献。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2、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1964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1973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1971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到达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3、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荣誉:

见讲练稿的内容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三、走入文本

如果要为这样一位获得了如此多的殊荣,做出了如此大的奉献的优秀科学家撰写通讯,该从何下笔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通讯的根本常识,作为一名高中生,从读者的角度我们应该知道一篇通讯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从作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明白一篇通讯它“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2、问: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提示:〔1〕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一位老人眯起双眼—走下了稻田),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奉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冲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964年7月5日,------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提示:〔2〕具体、典型的事例①2001年春节刚过,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②1960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1993年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⑥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奉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奉献〕⑦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奉献〕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问: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提示:〔1〕导语——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导语中:“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接着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而导语与后文是总分关系。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导语点明人物、时间、事件,及人物的工作成果、意义。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工作态度、方法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道德操守、准那么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个人理想、志向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赋予文采〕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提示:〔2〕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总结:在当今高速、快捷的生活节奏下,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以其高效的发射速度、广阔的传播面积、新颖的视觉艺术、多级的听觉传导将新闻市场把持,作为处于略势的纸质媒体,如何才能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那就要发扬自己的优点,如通讯,生动性、完整性、深刻性以及尽量的时效性等特点,处于竞争的不败之地。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3、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正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奉献的赞叹。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四、活学活用〔写作练习〕问: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提示: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二点十五分。问:是不是只有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