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_第1页
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_第2页
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_第3页
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_第4页
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指南TOC\o"1-2"\h\u29910第1章引言 3215661.1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171811.2农业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意义 45414第2章农业生产环节绿色化 4126182.1绿色种植技术 470592.1.1概述 4772.1.2核心技术 521322.2生态农业模式 5109582.2.1概述 5153952.2.2典型模式 5257412.3农药与化肥减量使用 5168952.3.1概述 586462.3.2措施 525997第3章畜禽养殖业绿色化 6201173.1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 675113.1.1废弃物分类与资源化利用 6242453.1.2生物质能源利用 6286993.1.3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 6245993.2生态养殖技术 6300953.2.1种养结合模式 6202393.2.2精准饲养管理 6220843.2.3生态饲料研发与应用 685053.3畜禽疫病防控与绿色用药 729513.3.1疫病防控策略 7256723.3.2绿色用药规范 7264863.3.3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730793第4章水产养殖绿色化 7283294.1生态池塘建设 7269294.1.1生态池塘设计原则 761634.1.2生态池塘构建技术 7188604.2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7279214.2.1病害防治原则 7167724.2.2病害防治措施 847944.3养殖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 8215284.3.1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8202084.3.2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8183654.3.3养殖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管理 828359第5章农产品加工环节绿色化 874285.1节能减排技术 8248825.1.1优化加工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 8156605.1.2推广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9123175.1.3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93485.1.4实施能源管理和监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949585.1.5强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9735.2副产物综合利用 9297315.2.1建立副产物收集、储存和运输体系,保证副产物质量; 9159925.2.2开发新型加工技术,将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9114545.2.3推广副产物在农业、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9320715.2.4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 9286845.3绿色包装与物流 918715.3.1优先选择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减少塑料等难降解材料的使用; 9237455.3.2优化包装设计,降低包装材料消耗,减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933085.3.3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 993085.3.4推广冷链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 9312085.3.5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910909第6章农业产业链管理与优化 9137276.1产业链协同管理 9270476.1.1协同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923226.1.2产业链协同管理模式 921046.1.3产业链协同管理措施 10707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0150046.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10118616.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031456.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措施 10261796.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0243876.3.1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 10307606.3.2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内容 1060746.3.3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1226386.3.4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管理措施 1123939第7章农业市场与消费环节绿色化 11185327.1绿色农产品认证与追溯 11272187.1.1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 11107587.1.2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 11212237.1.3认证与追溯在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广中的作用 11222657.2绿色消费观念普及 11272807.2.1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与教育 11155077.2.2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1170747.2.3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1196807.3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绿色营销 1194347.3.1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1253737.3.2绿色营销策略与实践 12273447.3.3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绿色化发展路径 122897第8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支撑 12178798.1绿色农业技术研发 12318348.1.1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性 12143348.1.2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方向 12294938.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251458.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289658.2.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1397098.3农业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 13166068.3.1农业人才培养 13115198.3.2农业人才素质提升 1331216第9章政策与法规保障 13180679.1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体系 13204709.1.1国家层面 1322659.1.2地方层面 13138839.1.3行业层面 14246759.2农业环境保护法规 14234779.2.1农业环境保护法律 1426389.2.2农业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14130619.2.3农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1463509.3农业补贴与金融支持 1439279.3.1农业补贴政策 1474199.3.2农业金融支持政策 1496029.3.3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基金 1410250第10章国际合作与展望 153143810.1国际农业绿色生产发展趋势 151007710.1.1国际组织政策推动 152234910.1.2先进国家实践 153125010.1.3发展中国家摸索 151630810.2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国际合作 152148910.2.1技术交流与合作 152329610.2.2政策对话与合作 152481410.2.3项目合作与融资 16269110.3未来农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展望 163010510.3.1技术创新驱动 162841910.3.2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161541210.3.3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 16第1章引言1.1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绿色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型技术、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当代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应用,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生态和安全。这既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1.2农业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意义农业产业链绿色转型,是指将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优化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技术体系,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绿色转型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中土地、水资源、肥料、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2)保护生态环境:通过绿色生产,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要素的污染,修复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3)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绿色生产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提高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竞争力。(4)促进农民增收:绿色转型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5)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绿色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6)应对气候变化: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通过农业产业链绿色转型,我国农业将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的转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第2章农业生产环节绿色化2.1绿色种植技术2.1.1概述绿色种植技术是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采用一系列科学、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1.2核心技术(1)土壤改良技术:采用生物有机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2)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用水。2.2生态农业模式2.2.1概述生态农业模式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2.2.2典型模式(1)稻田养鱼模式:在稻田中养殖鱼类,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作为肥料,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2)果畜结合模式:在果园内养殖家禽、家畜,实现粪便资源化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3)设施农业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模式:利用设施农业空间,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降低生产成本。2.3农药与化肥减量使用2.3.1概述农药与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与化肥减量使用是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3.2措施(1)优化施肥结构: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2)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精准施药技术:采用无人机、大型施药机械等设备,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残留。通过以上措施,农业生产环节绿色化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3章畜禽养殖业绿色化3.1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供优质动物源性食品的同时也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为实现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化发展,必须重视并有效处理这些废弃物。3.1.1废弃物分类与资源化利用针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尿液、病死动物及养殖废水等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3.1.2生物质能源利用采用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处理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如沼气、有机肥等,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3.1.3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对畜禽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3.2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养殖技术是实现畜禽养殖业绿色化的重要手段,旨在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产品质量。3.2.1种养结合模式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实现资源互补与循环利用,如稻渔共生、林下养殖等模式。3.2.2精准饲养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等手段,实现畜禽饲养的精细化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废弃物产生。3.2.3生态饲料研发与应用研发绿色、环保的生态饲料,降低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动物福利。3.3畜禽疫病防控与绿色用药疫病防控和绿色用药是保障畜禽养殖业绿色化发展的重要环节。3.3.1疫病防控策略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生物安全水平。3.3.2绿色用药规范推广绿色、安全、高效的兽药,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减少药物残留和抗药性产生。3.3.3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兽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兽医人员素质,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和绿色用药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推动畜禽养殖业绿色化进程,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第4章水产养殖绿色化4.1生态池塘建设4.1.1生态池塘设计原则生态池塘是水产养殖绿色化的基础,其设计应遵循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水质自净及循环利用原则。在选址、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形、水文、气候等因素,保证养殖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4.1.2生态池塘构建技术(1)池塘形状与面积:根据养殖需求及地形条件,合理确定池塘形状与面积,以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水质管理。(2)池塘深度:控制池塘适宜深度,以满足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及水质自净需求。(3)水生植物配置:选择具有水质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合理配置种类与密度,提高池塘生态系统稳定性。(4)底质改良:采用生物底改技术,提高底质通透性,促进底栖生物生长,降低病害发生。4.2水产养殖病害防治4.2.1病害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养殖环境、养殖品种、养殖管理等方面,降低病害发生风险。4.2.2病害防治措施(1)养殖环境优化:保持池塘生态平衡,提高水质,为养殖对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2)品种选育:选择抗病性强、生长快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3)养殖管理:严格执行养殖操作规程,合理投喂、分塘、疏养,降低养殖密度。(4)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制剂,防治水产养殖病害。4.3养殖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4.3.1养殖尾水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尾水中的悬浮物、残饵等杂质。(2)化学处理:利用化学药剂,对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进行降解。(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制剂,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4.3.2养殖尾水循环利用(1)尾水回用:经过处理后的尾水,可回用于养殖池塘,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2)尾水灌溉: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农田灌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尾水资源化利用:开展养殖尾水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4.3.3养殖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管理建立健全养殖尾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管理制度,加强监测与监管,保证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同时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资源利用效率。第5章农产品加工环节绿色化5.1节能减排技术农产品加工环节在绿色化进程中,首先应关注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以下是相关措施:5.1.1优化加工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5.1.2推广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率;5.1.3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能源消耗;5.1.4实施能源管理和监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5.1.5强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5.2副产物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应加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5.2.1建立副产物收集、储存和运输体系,保证副产物质量;5.2.2开发新型加工技术,将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5.2.3推广副产物在农业、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5.2.4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益。5.3绿色包装与物流绿色包装与物流是农产品加工环节绿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相关措施:5.3.1优先选择环保、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减少塑料等难降解材料的使用;5.3.2优化包装设计,降低包装材料消耗,减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5.3.3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排放;5.3.4推广冷链物流技术,保证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5.3.5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农产品加工环节的绿色化,为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6章农业产业链管理与优化6.1产业链协同管理6.1.1协同管理的概念与内涵产业链协同管理是指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协调与优化,提高整体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农业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其内涵包括信息共享、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方面。6.1.2产业链协同管理模式(1)垂直协同: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实现产业链一体化;(2)水平协同:同一环节的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共享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3)跨产业链协同:不同产业链的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6.1.3产业链协同管理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2)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管理体系,提高协同效率;(3)加强产业链协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4)强化产业链协同人才培养,提高协同管理水平。6.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2.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6.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1)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如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等;(2)有机肥制备技术:如堆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3)生物质材料制备技术:如生物质塑料、生物质纤维等;(4)废弃物饲料化利用技术:如青贮、发酵等。6.2.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措施(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完善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体系;(3)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4)建立健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监管制度。6.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6.3.1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有助于掌握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为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6.3.2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内容(1)土壤环境监测:包括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污染等;(2)水资源监测:包括水质、水量、水生态等;(3)大气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温室气体排放等;(4)生物多样性监测: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6.3.3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方法(1)单一指标评价:如土壤质量指数、水质指数等;(2)综合指数评价:如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绿色发展指数等;(3)生态风险评估:对农业生态环境潜在风险进行评估。6.3.4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2)加强监测与评价技术研发,提高监测与评价水平;(3)制定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4)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结果的应用力度,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业市场与消费环节绿色化7.1绿色农产品认证与追溯绿色农产品认证是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绿色生产标准的重要手段。本章首先阐述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包括认证的类别、流程及管理。分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构建,强调其在保障农产品绿色属性中的作用。追溯体系通过记录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7.1.1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7.1.2农产品追溯体系构建7.1.3认证与追溯在绿色农产品市场推广中的作用7.2绿色消费观念普及绿色消费观念的普及对于推动农业市场与消费环节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推广绿色消费观念:7.2.1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与教育7.2.2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7.2.3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7.3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绿色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绿色营销是推动农业市场与消费环节绿色化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探讨以下内容:7.3.1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7.3.2绿色营销策略与实践7.3.3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绿色化发展路径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本章旨在为农业市场与消费环节的绿色化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第8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支撑8.1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绿色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性及方向。8.1.1绿色农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性绿色农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对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1.2绿色农业技术研发方向(1)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发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生物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农作物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新品种的培育。(4)信息技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遥感等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8.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8.2.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提高成果转化效率。(2)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与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接,促进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主体转化成果的积极性。8.2.2农业科技成果推广(1)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提高推广效果。(2)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素质。(3)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方式,结合线上线下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覆盖率。8.3农业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农业人才培养与素质提升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对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3.1农业人才培养(1)加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2)加大农业人才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3)引导和鼓励农业人才创新创业,激发人才活力。8.3.2农业人才素质提升(1)提高农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研发。(2)加强农业人才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绿色农业生产。(3)提升农业人才管理水平,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第9章政策与法规保障9.1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体系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体系是我国推动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节主要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行业层面,对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体系进行梳理和分析。9.1.1国家层面国家层面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这些政策明确了农业绿色生产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提供了宏观指导。9.1.2地方层面地方层面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例如,各省份根据自身农业发展特点,制定农业绿色生产实施方案,推动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9.1.3行业层面行业层面农业绿色生产政策主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具体领域。这些政策针对不同领域的绿色生产技术、标准、规范等进行制定,为农业产业链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持。9.2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是保障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2.1农业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对农业环境保护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9.2.2农业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农药管理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行政法规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规定,包括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农业废弃物处理等。9.2.3农业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农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农业环境保护的监管职责和执法手段。9.3农业补贴与金融支持农业补贴与金融支持政策是推动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3.1农业补贴政策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生产性补贴、收入性补贴和生态性补贴。生产性补贴和收入性补贴有助于提高农民绿色生产的积极性,生态性补贴则直接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9.3.2农业金融支持政策农业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贷款贴息、担保、保险等多种形式。通过金融手段,降低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