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泓文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散文的平民化写作黄征辉所谓“平民化”,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所谓平民化,是指一般人都具有了生存发展的权利,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人人平等。写作的平民化,是指关注生活的原生态,关注生命的个性发展,以平等的视角、纪实的手法展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揭示现实生活本质的一种创作趋向。我认为,“散文的平民化写作”,首先,要求作者真心实意地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放低自己的身姿,确立“众生平等”的理念。其次,把平民当作散文中的主人公,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他们的人生况味,与他们心灵相应、同喜同悲。我眼中的“平民”是:普通百姓、小人物、底层人物、边缘人物、中间人物、弱势群体……当然,散文的平民化写作,不能仅仅理解为写小人物、小百姓和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可以为满足和愉悦自己而写作(或曰性情写作)。兴之所至,任意挥洒,书写自己对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思考,抒写自己对人生未来的价值取向等等。其实,我国散文一直就有着“贵族血统”,其源头是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说理散文。“五四运动”以后,散文在语言形式上有了根本改变,出现了从贵族化向小资化的转变,鲁迅先生也竭力倡导文学大众化,但真正描写底层百姓的散文还是没有占据主流地位。广大读者对散文阅读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使散文传播更加小众化。我国散文产生贵族化倾向的原因,不但源于散文的贵族血统、散文传播小众化等,还因为有些散文作者自身就存在浓厚的“小资”情绪和创作审美困惑。散文的在场性要求作者的亲历,但现在的散文作者大都不是普通百姓,回避底层、回避现实,是作者阅历造成的题材缺陷。大批散文作家一窝蜂地去写历史文化,写游记,写名人轶事,对现实生活关注的缺乏,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不错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缺乏真情实感,缺乏艺术质量、缺乏文学品位的。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红孩批评说,“所谓文化大散文,最大之弊病是没人味”。即缺乏最基本的散文所应具有的“真情实感”。最近看到有评论家批评说,余秋雨之后,“文化散文变成了一些人的文化游记、文化撒娇”;“躺在史料的脂肪堆里,把陈芝麻烂谷子秦始皇老奶奶的裹脚布翻腾出来臭大街,目前这种散文还没有丝毫退潮的意思,很多人写得很起劲……”“打工散文”“在场主义散文”等所倡导的散文新思维,都是对散文贵族化的一种“反叛”。散文作者只有以平民化的姿态,将自己真正融入生活,其作品才能克服贵族化倾向,让散文走向大众化、平民化。(节选自《福建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散文的平民化”需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放低自己的身姿,确立“众生平等”的理念。B.“散文的平民化写作”的对象,应该是社会上的普通人,他们不为大众所关注,不为社会所承认,不能体现人生价值。C.所谓“平民化”,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就是指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要求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人人平等。D.散文的平民化写作与散文的贵族化是相对的,之所以至今没有普及化,这都是因为我国散文具有“贵族血统”的缘故。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阐述了“平民化”的概念,之后再引出写作的平民化,结构自然顺畅。B.作者用“首先”和“其次”,鲜明点出了“散文的平民化写作”的基本内涵。C.文章采用并列式的结构方式,先点明论点,之后再将其与“贵族化”相区别。D.文章采用引证法和喻证法,点出文化大散文缺乏“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关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民化的写作,要求在关注生活的原生态,关注生命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能揭示现实生活本质。B.如果要追寻我国散文的源头,那就必须将目光定位于先秦时期的历史散文和诸子说理散文。C.散文要做到平民化,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作者能够关注现实生活,不回避底层生活,不回避生活现实。D.目前所谓的文化大散文,以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为写作素材,缺乏最基本的“真情实感”,都是应该被摒弃的。【答案】1.A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不为社会所承认,不能体现人生价值”错。原文为“我眼中的‘平民’是:普通百姓、小人物、底层人物、边缘人物、中间人物、弱势群体……”“散文的平民化写作,不能仅仅理解为写小人物、小百姓和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并非“不为社会所承认,不能体现人生价值“。C.“所谓‘平民化’,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就是指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错。原文为“从社会学的意义上看,所谓平民化,是指一般人都具有了生存发展的权利,在理论和实践领域,人人平等”。D.“这都是因为我国散文具有‘贵族血统’缘故”错。原文为“我国散文产生贵族化倾向的原因,不但源于散文的贵族血统、散文传播小众化等,还因为有些散文作者自身就存在浓厚的“小资”情绪和创作审美困惑”,我国散文具有‘贵族血统’只是原因之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文章采用并列式的结构方式”错。文章采用的是递进式的结构论证,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以历史文化和名人轶事为写作素材,缺乏最基本的‘真情实感’,都是应该被摒弃的”错。原文为“大批散文作家一窝蜂地去写历史文化,写游记,写名人轶事,对现实生活关注的缺乏,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些不错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缺乏真情实感,缺乏艺术质量、缺乏文学品位的”,原文强调的是有一些不错的作品,但大多数是缺乏真情实感。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重返大地之上吴佳骏我从城市回到乡下,最先出来迎接我回乡的是风。这么多年了,风还认识我。它能嗅出我身上的气味——那种带着草香和泥土的气息。我是被风吹着长大的,它熟悉我的脾气和性格,就像我熟知它的体态和呼吸。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风总是和落日连在一起。傍晚时分,我背着背篓,或牵着一头牛,走在山间的小路上。风吹着路边的野草和树叶,沙沙沙的声音,像成千上万只春蚕在啃食桑叶。夕阳像画家的颜料,从远处的天幕上泼下来,形成一幅抽象画。那是自然的大写意,是风雕刻出来的人间杰作。我在风中走着,在大地上走着。我追赶着风,牛追赶着我。风改变了乡间的时间和岁月,也改变了乡村人的日子和憧憬。路边的野花次第开放,黄的、紫的、粉红的……安静而不张扬,却又带着点野性。小时候,我曾将一朵野花,偷偷地放进一个姑娘的书包里,以表达我对她的喜欢;我也曾将一束野花,献给一只死去的麻雀。野花给过我太多情感上的慰藉,和青春期的梦想。蜜蜂是最爱花,也是最懂花的。它们围着花朵翩翩起舞,仿佛几个姑娘,在向意中人诉说心事。嗡嗡嗡的声音,压得很低,生怕过路的行人,偷听到自己的私语。蜜蜂和花朵都是害羞的。太阳红彤彤的,像一枚印在天空的印章。路旁的草叶上,还挂着露珠。那一颗一颗的露珠,晶莹,圆润,蕴藏着季节的秘密。我弯下腰,摘一片草叶,把那露珠滴入自己的眼眶里。顿时,我的眼睛变得清亮起来,似揭去了蒙在我眼睛上的一层荫翳。幼时,我早晨从床上爬起,揉着惺忪的眼,便向屋后的竹林走去,摘一滴竹叶尖上的露珠,放入眼里,周身瞬间就被激活了,慵倦退去,神清气爽,人的气脉一下子与天地接通了。我爷爷一直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视力保养,他称竹叶尖上的露珠为“神水”,说长期用“神水”洗眼,不但明目,还延寿。我爷爷活了七十几岁,眼睛一直很好。他活了一辈子,已把这个世界看清楚、看明白了,也把自己的人生活通透了。认识我的,还有那些树。多年不见,它们都长得茂盛、葳蕤了。树冠像一把把翠绿的伞,罩着地面。干活累了的人,可以到树荫底下歇一歇,或打个盹,缓解身心的疲劳。夏日里,许多鸟儿喜欢来树上筑巢,叽叽喳喳闹翻了天。有时,人从树下走过,听到鸟叫,抬头一看,一泡鸟屎正好砸中额头。生气间,忍不住想骂一句鸟。可话未出口,头顶的鸟儿却唱着欢快的歌,展翅飞远了。留给你的,只有郁闷,只有委屈,只有抱怨,只有酸楚。树的品种很多,有刺槐、麻柳、苦楝树、泡桐树、柏树、李子树、椿芽树……我最喜欢的是李子树,倒不是它有果实可吃,而是因为那洁白的李花。我喜欢李花的素洁、干净。几场风一吹,它就静静地开放了。一点都不张扬,不像桃花那么红艳,招惹是非。我至今保存的一个笔记本上,还有我曾用铅笔勾勒出的一幅李花图,而且,我还给这幅画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夕照李花”。李花开在树上,也开在我的心里。开在树上的花,是短暂的;而开在心上的花,却永不凋零。椿芽树给我的记忆最深。它常常和我母亲的头痛病联系在一起。那时候,母亲经常喊头痛。头一痛,就叫我爬上树去摘椿芽。母亲说,用椿芽炒鸡蛋吃,可以治头痛。母亲也不知道这个偏方是从哪里来的,好像是听奶奶说的,抑或是听外婆说的。总之,我为母亲摘过无数次椿芽,可就是不见她的头痛病好。母亲头痛病严重的时候,就用一张白帕子,死死缠住额头,痛得在床上滚来滚去,汗珠一颗颗往下掉。我见母亲可怜,下午割草的时候,都不忘爬上树为她摘椿芽。好几次,我从树上摔下来,把头磕破了,血水一直朝外流,吓得跟我一块割草的伙伴哇哇大哭。后来,我知道,我为母亲摘回的椿芽,她并不是炒鸡蛋吃的,而是在滚水里汆一下,就强迫自己咽下去了。母亲把家里的那些鸡蛋,统统变成了我和父亲的口粮。树总是跟我的生命达成了一种默契,它们给过我希望,也给过我失望。我曾清楚地记得,在那些暗淡的黄昏,我走进那片树林,坐在铺满落叶的地上,看倦鸟归巢,听风吹树响;看星星如何穿过林梢,送来夜的宁静;听虫鸣怎样从地缝钻出来,带着月光的气息……我的每一次返乡,其实都是返回一棵树的过程。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拟人的手法写由城市返回乡村的细腻感受,并由风唤起童年对乡村的真切美好记忆。B.文章描写野花给予自己的青春期的梦想和情感上的慰藉,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一些隐秘和羞涩。C.文章由风写到花草、露珠写到树,并用较大篇幅来记叙自己与树共处的经历,含蓄批判了城市生活。D.文章语言朴实又不失灵动,描写细致而富有现场感,贴近内心感受,因此显得节奏恰当,有板有眼。5.从文章看,“重返大地之上”集中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每一次返乡,其实都是返回一棵树的过程”?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答案】4.C5.①接触到故乡带着草香和泥土气息的风;②看到路边带着点野性给过我太多情感慰藉和梦想的野花;③遇到草叶上晶莹、圆润,滋润过双眼的露珠;④回到故乡长在大地上滋养过自己身心的树。6.返乡的过程,作者内心变得安稳、宁静、踏实;回归生命本真,朴实无华而又热烈明朗,坚忍执着,充满生命的热爱;感受给予、付出的快乐,感知亲情的伟大,品悟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而这一切,都是作者从树身上得到的,就是一棵树的生命状态,所以说是返回一棵树的过程。【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含蓄批判了城市生活”错误,作者表达的是重返大地之上的喜悦,表达对故乡、大地的依恋与热爱,没有批判城市生活的意思,选项过度解读。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我从城市回到乡下,最先出来迎接我回乡的是风。这么多年了,风还认识我。它能嗅出我身上的气味——那种带着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可概括出,接触到故乡带着草香和泥土气息的风;结合“路边的野花次第开放,黄的、紫的、粉红的……安静而不张扬,却又带着点野性……野花给过我太多情感上的慰藉,和青春期的梦想”可概括出,看到路边带着点野性给过我太多情感慰藉的野花;结合“太阳红彤彤的,像一枚印在天空的印章。路旁的草叶上,还挂着露珠。那一颗一颗的露珠,晶莹,圆润,蕴藏着季节的秘密”“摘一滴竹叶尖上的露珠,放入眼里,周身瞬间就被激活了,慵倦退去,神清气爽,人的气脉一下子与天地接通了”可概括出,遇到草叶上晶莹、圆润,滋润双眼的露珠;结合“认识我的,还有那些树。多年不见,它们都长得茂盛、葳蕤了。树冠像一把把翠绿的伞,罩着地面。干活累了的人,可以到树荫底下歇一歇,或打个盹”“我最喜欢的是李子树”“椿芽树给我的记忆最深”可概括出,回到故乡长在大地上滋养过自己身心的树。【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那些树。多年不见,它们都长得茂盛、葳蕤了。树冠像一把把翠绿的伞,罩着地面。干活累了的人,可以到树荫底下歇一歇,或打个盹,缓解身心的疲劳,许多鸟儿喜欢来树上筑巢”,大树活得茂盛坦荡,并惠及别的生命;“那洁白的李花。我喜欢李花的素洁、干净。几场风一吹,它就静静地开放了。一点都不张扬,不像桃花那么红艳,招惹是非。而开在心上的花,却永不凋零”,树花纯洁、朴素,开的绚烂而低调,给人希望与启迪;“椿芽树给我的记忆最深。它常常和我母亲的头痛病联系在一起”“我为母亲摘回的椿芽,她并不是炒鸡蛋吃的,而是在滚水里汆一下,就强迫自己咽下去了。母亲把家里的那些鸡蛋,统统变成了我和父亲的口粮。树总是跟我的生命达成了一种默契,它们给过我希望,也给过我失望。我曾清楚地记得,在那些暗淡的黄昏,我走进那片树林,坐在铺满落叶的地上,看倦鸟归巢……”,椿芽治过母亲的病,并且让作者看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一如大树;在树林中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滋味,探寻活着的真正意义。树扎根在故乡的大地上,活得明媚而安稳、执着,滋养着作者的身心。回到故乡,看到大树,回忆过去种种,作者内心宁静而踏实,又回到了生命的本真,返回了一棵树。(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农村产业融合是产业组织方式和形态的重要突破和创新,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技术、市场和要素条件的深刻变化和交互影响,正在集聚和催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营造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的良好生态,乃题中应有之义。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创设有利于要素跨界配置的制度条件。健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农村要素市场,引导农村产权有序流转交易。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加快数据整合共享和有序开放,深化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强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主体带动,构建类型多元、活力迸发的融合主体。建设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产业融合服务方式,提升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涂圣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大着力点》材料二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现代农业成为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美国农业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产率在世界居于前列。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已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农场经营规模大,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全部实行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美国现代农业是高度融合的产业化体系。美国现代农业涉及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学科门类,将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是多学科、多部门的系统化综合体。《蒋伟涛:乡村振兴战略到底振兴了什么?》材料四根本上讲,乡村振兴是全新战略理念下的创新型发展,需要选择新思路、启用新方法,下述四个方面是特别需要重视和有效防范的“不可为”:一是防范以过度行政化的方式追求政绩化的乡村振兴。要防止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来下指标、定任务,甚至超越现实基础,不充分考虑区域差距和差异的现实约束,人为提档加速,追求短期速效。二是防止过度形式化。防止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重物不重人的偏向,要把维护农民和农村社区基本权益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而非只把建房修路放在突出位置。三是防范过度产业化。要防止在乡村所有领域无所不在地进行产业覆盖,特别是在新村建设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新村聚居点最重要的功能应是生态宜居,并非所有的村落改造提升都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度假等乡村旅游产业,一旦供过于求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利益损失。四是防范过度外部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振兴是一个开放性过程,不能完全依靠乡村内部有限的自我积累,也不可能单单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引入城市社会资本是一个重要选项。大量实践证明,合理吸引城市资本进入乡村发展领域具有巨大资源激活效应。但城市资本的进入应当有门槛、受管控,如果无条件和无限制地引入城市资本,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农村稀缺的土地和生态资源可能再次被剥夺,这种乡村振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必然会受到挑战。《郭晓鸣: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做法“不可为”》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中国技术、市场和要素条件的深刻变化和交互影响,便催生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B.网络大数据在推进农业发展的征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对大数据的整合更为重要。C.因为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全部实行机械化标准作业,使得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D.乡村振兴需要来自各方面力量的支持,这其中既有乡村的自我积累,又有政府财政投入,还需社会资本的加入。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要分多步进行,其中重要的三个时间点是:2020年、2035年、2050年。B.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早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这也使得美国成为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C.美国现代农业涉及多门学科门类,将多项产业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套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D.乡村振兴既需要城市资本的进入,同时也必须对进入的资本进行必要的管控,否则会对农村生态资源构成威胁。9.在振兴乡村的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需要尤其注意的?请分条概括。【答案】7.C8.A9.①要防范以过度行政化的方式追求政绩化的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区域差距和差异的现实约束;②要防止过度形式化,要重人而不是重物,要把维护农民和农村社区基本权益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③要防范过度产业化,并非所有的村落改造提升都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度假等乡村旅游产业;④要防范过度外部化,城市资本的进入应当有门槛、受管控。【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因为……使得”强加因果,以偏概全,原文“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农场经营规模大,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高,全部实行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注意“生产效率高”的原因不只是“依靠家庭农场”。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这也使得”强加关系,原文“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早在19世纪60年代,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农业就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原文没有说美国成为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因为“是世界上农业最早步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C.“从而形成了一套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曲解文意,原文是“形成了一套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化体系”,选项将“产前、产中、产后”去掉,使得“紧密结合”的对象及含义改变;D.“否则会对农村生态资源构成威胁”说法绝对,原文“如果无条件和无限制地引入城市资本,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农村稀缺的土地和生态资源可能再次被剥夺”是“可能”。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一是防范以过度行政化的方式追求政绩化的乡村振兴。要防止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来下指标、定任务,甚至超越现实基础,不充分考虑区域差距和差异的现实约束,人为提档加速,追求短期速效”可知,要防范以过度行政化的方式追求政绩化的乡村振兴,要充分考虑区域差距和差异的现实约束;由“二是防止过度形式化。防止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重物不重人的偏向,要把维护农民和农村社区基本权益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而非只把建房修路放在突出位置”可知,要防止过度形式化,要重人而不是重物,要把维护农民和农村社区基本权益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求;由“三是防范过度产业化。要防止在乡村所有领域无所不在地进行产业覆盖,特别是在新村建设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新村聚居点最重要的功能应是生态宜居,并非所有的村落改造提升都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度假等乡村旅游产业,一旦供过于求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利益损失”可知,要防范过度产业化,并非所有的村落改造提升都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度假等乡村旅游产业;由“四是防范过度外部化……城市资本的进入应当有门槛、受管控,如果无条件和无限制地引入城市资本,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农村稀缺的土地和生态资源可能再次被剥夺,这种乡村振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必然会受到挑战”可知,要防范过度外部化,城市资本的进入应当有门槛、受管控。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拡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选自《宋史》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B.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C.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D.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B.赐第:赏赐的宅第,功臣常因有功而受到皇帝的赏赐。C.枭首以徇:砍头悬挂示众。徇,对外宣示。D.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任颛在陕西铸造康定大铜钱时,担心铸造铜钱,坏掉五枚铸造一枚,以一个当十个,违犯禁令的人就会增多。B.在与西夏使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任颛能够坚持正义,对西夏使者进行说服,并提出了设置两国贸易市场的主张。C.任颛担任谅祚的册礼使,他采集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等重要地方,写成《治戎精要》三篇进献皇帝。D.任颛因及时清除潭州侬贼内应而受到赏赐。主政渭州的时候,因以低价购买死去的商人的明珠,被朝廷降为待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2)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答案】10.C11.B12.D13.(1)仁宗记得任颛曾经折服过西夏的使者,再次派遣他陪伴使者。任颛问杨守素元昊死的原因,杨守素不能回答,直到回去,不敢放肆。(2)当时四路都上告西夏侵犯边境,唯独渭州没有边警奏报,朝廷怀疑任颛在边境上侦察不严密,任颛极力说没有忧虑,皇帝派人去察看,确实如此。【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西夏再一次派遣使者来要求自主买卖,且要求允许青盐流通,增加宋每年对西夏的赏赐。皇帝下诏准许设置榷场专卖盐,这些提议大多出于任颛。“遣使来”是兼语句,“使”既是“遣”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B;“其议多颛所发”为完整的主谓结构,中间不应断开,可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赐第:赏赐的宅第,功臣常因有功而受到皇帝的赏赐”错。文中“赐第”中的“第”表示进士及第,而不是大宅子。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主政渭州的时候,因以低价购买死去的商人的明珠”错。原文“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意思是因为在潭州时贱买死去商人的珠宝。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屈”,使动用法,使……屈,折服;“押伴”,陪伴客使;“所以”,……的原因;“讫”,通“迄”,到。(2)“闻”,上告;“虞”,忧虑;“觇”,察看;“信”,确实。参考译文: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考中进士,得到同学究出身。官至卫尉丞,献上他的文章,于是赐给他进士及第,提拔为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任颛说:“毁五个钱铸成一个,而一个钱可以当十个钱用,恐怕犯禁私自铸钱的人会很多。”最后果然像他说的那样。西夏人求和,派遣使者要求十一件事,甚至要去掉称臣而称子。任颛负责陪伴使者,对这一切都晓以大义,令使者无辞对答而去。西夏再一次派遣使者来要求自主买卖,且要求允许青盐流通,增加宋每年对西夏的赏赐。皇帝下诏准许设置榷场专卖盐,这些提议大多出于任颛。任颛出京任京西转运使,到京城上奏账目。西夏国主元昊被部下杀了,派遣杨守素来报丧。杨守素,就是当初给元昊出主意不称臣、交还赏赐的符节的人,仁宗记得任颛曾经折服过西夏的使者,再次派遣他陪伴使者。任颛问杨守素元昊死的原因,杨守素不能回答,直到回去,不敢放肆。任颛改任凤翔府知府。皇帝对宰辅大臣说,任颛应该留在朝廷以备委派任务,于是留任判三司凭由司。委派为赴西夏册封谅祚为国主的使者,他收集西夏的风土物产、山川、道里、出入攻取的险要情况,作《治戎精要》三篇上秦。任颛进升直史馆,升为河东转运使,皇帝曾经把宫中库藏金帛赏赐给河北,又想赏赐给河东,任颛辞谢说:“受委任来掌管财用,而先有请求,不敢受任,”任颛每次视察所辖区域,一定要选择贤能的部下一名和他一起去,凡事都和此人商议,从来不带胥吏们随行,百姓都乐于接受他的治理。入京任盐铁副使,升为天章阁待制。依智高侵犯岭外,朝廷派任颛任潭州知州。宣抚司因为宣毅卒有功,发檄文补他为军校,任颛观察他脸色有变动,说:“此人必有别的心思。”抓了他审讯,此人承认是给依智高做内应的。搜他的家,得到他所记录的潭州情况颇为详细,就把此人斩首示众。皇帝下诏褒奖,赏赐银五百两,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渭州知州。因为在潭州时贱买死去商人的珠宝,降为待制。当时四路都上告西夏侵犯边境,唯独渭州没有边警奏报,朝廷怀疑任颛在边境上侦察不严密,任颛极力说没有忧虑,皇帝派人去察看,确实如此。于是恢复龙图阁直学士,改为徐州,以太子宾客告老退休。积累资历得官至户部侍郎,去世,享年七十八岁。选自《宋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将赴京答李纾赠别独孤及胶漆常投分,荆蛮各倦游。帝乡今独往,沟水便分流。甘作远行客,深惭不系舟。思君带将缓,岂直日三秋。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首诗时空跨度大,既追忆别前的相聚,也写别时的怅惘,还写了别后的思念。B.以“胶漆”两种黏结之物比喻诗人与朋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难舍难分。C.第一联“常”“各”二字写聚少离多,天各一方,道尽颠沛漂泊的人生之苦。D.沟水分流,既写眼前的实景,又表达出二人将要分别,可谓景语即情语。15.本诗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思君”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答案】14.A15.①直抒胸臆。因思君而衣带渐快人憔悴,直接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②用典。“日三秋”语出《诗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一句,用“岂直(止)”一词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重与浓烈。③虚写。想象离别后思君情景,拓宽了诗歌意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追忆别前的相聚”错。诗歌首联写了别时的怅惘,后面内容写出别后对友人的思念,诗中没有写“追忆别前的相聚”。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思君带将缓”直接写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因为思念而消瘦了容颜,衣带渐宽,这是直接抒情。②“岂直日三秋”化用了《诗经》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兮”的诗句,是用典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感情。用“岂直(止)”一词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深重与浓烈。③总体上来说,这两句是写诗人和朋友分别后想象自己如何思念朋友的,是虚写,拓宽了诗歌意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岳阳楼记》中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________,_________”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答案】①.书生意气②.挥斥方遒③.浮光跃金④.静影沉璧⑤.俶尔远逝⑥.往来翕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遒”“璧”“俶”“翕”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文化与文艺生存发展形态。基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新型文艺样式不断涌现,数码艺术、闪客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层出不穷,艺术新观念与新概念也如①,令人目不暇接。文艺创作的网络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催生了创作理念与惯例。与传统文艺创作“两句三年得”的②精神相比,“快些,再快些”成为网络创作与传播成功的要诀。对于包括文艺创作在内的精神产品生产而言,信息过载有时甚至比信息缺失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海量信息泥沙俱下,③的新作品新产品轮番轰炸,有意无意地模糊了判断标准,甚至导致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的假冒伪劣之作趁机大行其道,某些调侃崇高、消费历史、戏说经典的所谓“创作”也④。读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通读作品,不少人只是浏览一下标题而已。面对这种情形,(),加大推销力度,甚至空有噱头,弃文艺产品的实质内容于不顾。如此一来,信息过载与作品粗制滥造互为因果,长久下去必将破坏文艺生态,给受众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容小觑。17.文中的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文艺创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颠覆了创作理念与惯例。B.网络文艺兴起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改写了创作理念与惯例。C.网络文艺创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改写了创作理念与惯例。D.网络兴起的文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催生了创作理念与惯例。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些作家、艺术家、商家为博“眼球”B.想博“眼球”的一些作家、艺术家、商家C.为了一些作家、艺术家、商家博“眼球”D.一些作家、艺术家、商家好博“眼球”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过江之鲫精益求精良莠不齐浑水摸鱼B.过江之鲫一丝不苟参差不齐趁火打劫C.趋之如鹜一丝不苟良莠不齐趁火打劫D.趋之若鹜精益求精参差不齐浑水摸鱼【答案】17C18.A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的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文中与“传统文艺创作”做对比的,故陈述对象应将“文艺创作的网络兴起”改为“网络文艺创作的兴起”;二是搭配不当,应将“改写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催生了创作理念与惯例”改为“颠覆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改写了创作理念与惯例”。故文中的划横线句子可修改为:网络文艺创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艺术生产模式,改写了创作理念与惯例。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结合后文可知,此处陈述对象应为“一些作家、艺术家、商家”,可排除C;结合前文“面对这种情形”可知,下文应为“陈述对象怎样”,可排除B;后文“加大推销力度,甚至空有噱头,弃文艺产品的实质内容于不顾”的目的为“博‘眼球’”,A“为博‘眼球’”为目的状语,更能突出其目的性;D“好博‘眼球’”为谓语部分,只是一般的陈述,在突出其目的性上语气较弱,可排除D。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第①处,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蜂拥着竞相赶上前去。为贬义词。过江之鲫:比喻赶时髦的人很多。因“趋之若鹜”为贬义词,不合语境,故此处应选用“过江之鲫”。第②处,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一丝不苟:形容办事态度很认真。这里前面说到“两句三年得”,这是一种追求更好的做法,故此处应选用“精益求精”。第③处,良莠不齐:比喻好坏优劣的都有。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这里形容这些新作品新产品当中有质量好的,也有不好的,故此处应选用“良莠不齐”。第④处,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趁火打劫:比喻趁人之危捞取好处或趁机坑害别人。这里强调某些调侃崇高、消费历史、戏说经典的所谓“创作”也乘着混乱想要捞取利益,故此处应选用“浑水摸鱼”。故选A。20.下面四个话语情境都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情境一: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晁盖送给捕头雷横十两银子,雷横一边接过银子一边说:“多谢晁大哥,那我就笑纳了。情境二: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来:“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滨河游因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情境四:电台新闻广播稿:“5日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答案】①“笑纳”改为“收下”;②“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③“光顾”改为“游览”;④“可望”改为“有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其次熟悉命题规律,比如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谦敬词等等;最后,结合语境进行判断和修改。对于本题,仔细观察题干,题中所给的四个情境中都有词语使用不当,表达不得体的地方。(1)中的“笑纳”指请别人收下自己的东西,是谦词,应改为“收下”。(2)中“乔迁新居”指对别人搬家的祝贺,不能用于说自己,应改为“搬新家”。(3)中“光顾”多用于商业场合,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云南省玉溪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山西省运城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新闻大纲与说明》课件
-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开题相关表格
- 2024年基础地质勘查服务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5年电子控制四轮驱动装置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2025年气体管道运输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正式版)QB∕T 8049-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微压富氧舱
- 粤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越努力越幸运商务红色工作汇报PPT模板
- (完整版)外科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后习题和答案(陈杰)
- 医用红外热像仪
- 藏历新年ppt模版课件
- 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
- 沪教牛津版小学四年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智能净水器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