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第4章测评(B)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使取食它的害虫体
内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并最终死亡。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定中,不
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
酶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
消化酶
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
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
而患病
答案:D
解析: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它不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细胞,
更不可能在人体细胞中得到表达。
2.下列有关人类基因序列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基因组极其丰富,人类基因专利化推动人类基因科学研究
B.人类基因序列的主要用途是生产基因工程产品、分析病理、治疗疾病
C.人类基因组计划为重要功能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克隆奠定基础
D.利用人类基因资源生产的基因工程产品同样存在安全问题
答案:A
解析:人类基因组只有一套,人类基因专利化,势必引发残酷的基因资源大战。
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符合我国政府立场的是()
A.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
B.禁止任何形式的生殖性克隆人实验
C.应严格监管,防止用于危害人类生存的活动
D.应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人类基因不存在负面影响
答案:D
解析: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任何科学进步都有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转基因技术也
是这样,转基因农作物对于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性
问题,A项正确;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项正确;转基因技术如
果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生物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应该严加监管和控制,C项正
确;应用基因检测技术应该保护个人遗传信息隐私权,否则就会带来负面影响,D项错
i天o
4.炭疽杆菌的致病性主要与荚膜和毒素有关,荚膜可以增强细菌抗吞噬能力,使之易于扩
散,引起感染乃至败血症。炭疽杆菌产生的毒素有水肿毒素和致死毒素两种,直接损伤微
血管内皮细胞,增强微血管通透性,损害肾功能,干扰糖代谢,血液呈高凝状态,可导致机体
死亡。有科学家将该菌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破坏,该菌仍能产生肉毒素。下列有关炭
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炭疽杆菌合成的肉毒素属于有机物
B.控制肉毒素合成的基因位于炭疽杆菌的拟核中
C.如将炭疽杆菌用于军事战争,则属于生物武器
D.将蜡状杆菌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需要通过转基因技术
答案:B
解析:炭疽杆菌属于细菌,其大型环状DNA分子就位于拟核内。根据题意,将大型环状
DNA分子破坏后仍能合成肉毒素,表明是质粒DNA在起作用。
5.人们培育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物种的多样性
B.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
C.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D.加快作物的进化过程
答案:C
6.面对转基因技术的利弊,正确的做法是()
A.坚决抵制转基因生物
B.不加区分,全盘接受
C.应停止有关的实验
D.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答案:D
7.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答案:B
解析:为了防止在杂交过程中转基因农作物将某些基因传递到近缘物种,应将其与传统农
业种植区隔离,A项正确;动物食入转基因植物后,其消化系统能将植物基因分解成小分
子物质,基因不能转入动物体细胞中,B项错误;转基因生物的花粉可能将某些基因传递
到一些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从而影响到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C项正确;某些微生
物能侵入到转基因植物的根系,目的基因有可能扩散到这些根际微生物中,D项正确。
8.下列有关治疗性克隆和“设计试管婴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治疗性克隆的核心技术是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
B.“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不适合的胚胎的处理问题
C.治疗性克隆将解决临床上存在的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问
题
D.治疗性克隆和“设计试管婴儿”的技术流程相同
答案:D
解析:治疗性克隆是用胚胎干细胞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培养出各种组织、器官等以用
于疾病治疗、器官移植等,属于细胞工程范畴,而“设计试管婴儿”属于胚胎工程范畴,两
者技术流程有较大区别。
9.实验人员将一段外源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与丝状支原体(一种原核生物)的
DNA进行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新的生命”。该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
殖。下列有关该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技术可以制造某些微生物,用于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等
B.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人造生命进入自然界并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C.人造生命扩散到自然界,有可能造成环境安全性问题
D.此项技术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从而危及人类安全
答案:B
解析:外源DNA与丝状支原体DNA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形成的新生命为转基因大肠
杆菌。转基因大肠杆菌与丝状支原体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大肠杆菌与转基因大肠杆菌间
不存在生殖隔离。
10.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统称。超级细菌一直存在并且
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而不断地进化。这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很强
的耐药性。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超级细菌的耐药基因是菌体通过染色体变异从其他细菌获得的
C.人类滥用抗生素对细菌中具有耐药性状的菌体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受抗生素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菌体有更多的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
项正确;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项错误;变异
是不定向的,菌群中原本就存在着耐药性和不耐药性的个体,抗生素的使用对菌群中耐药
性的个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使其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通过遗传将耐药性基因传递
给后代,C、D两项正确。
11.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
面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
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应用的产物
B.转基因作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及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
C.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
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答案:B
解析:转基因技术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的成功培育是转基因技术的丰硕成果之
一,A项正确;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
来灾难,面对转基因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该理性看待,做到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
食,B项错误;在科学研究中应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
施,C项正确;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
效控制,D项正确。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在胚胎和个体发育中,细胞质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用②限
制性内切核酸酶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昔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割点将相应碱基之间的氢
键断开,从而使DNA分子切断③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生产基因疫苗时,为减少
排斥反应,通常用人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④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通过花粉的传
播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可能打破生态平衡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牛合成人的白
蛋白,该技术将导致定向变异⑥胚胎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
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⑦种植转基因抗虫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A.3项B.4项
C.5项D.6项
答案:A
解析:限制酶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②错误;基因疫苗生产的是DNA,不存在免
疫排斥反应,不需要人体细胞作为受体细胞,③错误;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原
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⑥错误;种植转基因抗虫植物会增加昆虫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
⑦错误。
1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转基因食品,其中的基因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B.严格筛选目的基因和控制目的基因的表达部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C.食用转基因大米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D.利用转基因抗除草剂植物生产的食品会导致人患癌症
答案:B
解析:食用转基因食品,其中的基因会被消化分解,不会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A项错误;严
格筛选目的基因和控制目的基因的表达部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B项正
确;食用转基因大米不一定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C项错误;抗除草剂植物生产的食品
不一定会导致人患癌症,D项错误。
1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C.转基因植物的果实中含有的毒蛋白或致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D.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在今后有可能得到解决
答案:B
解析:重组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造成环境安全问题,A项正
确;种植抗虫棉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但转基因植物可能会与野生植物杂交,
造成基因污染,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威胁,B项错误;转基因植物的果实中含
有的毒蛋白或致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C项正确;随着科学水平的提
高,转基因生物存在的潜在风险有可能会得到解决,D项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
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现代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下列说法
正确的有()
A.为了减少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的危害,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应大胆创新,慎重推
广
B.生物武器就是具有生命体征又有杀伤性的武器
C.我国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
D.“设计试管婴儿”与普通试管婴儿的最大区别是移植前需要进行遗传诊断
答案:ACD
解析: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等,可以是有致病性的生物体本身,
也可以是生物产生的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16.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B.若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C.生殖性克隆人是对人类尊严的侵犯
D.我国反对使用生物武器,但为了震慑作用可以生产并保存部分生物武器
答案:AC
解析:基因工程利用的基因通常都是来源于自然界的,但转基因植物依然存在安全性问
题,B项错误;我国加入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
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设备的扩散,D项错误。
17.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培育三倍体转基因鱼可以防止转入的基因在同种个体中扩散
B.利用试管婴儿技术选择性别可以用来控制我国性别比例不平衡的问题
C.我国发酵工程所利用的微生物大多来自基因工程
D.传统乙酸发酵中使用的醋酸菌是经过基因改造的
答案:AC
解析:三倍体高度不育,培育三倍体转基因鱼可以防止外源基因在同种个体中扩散,A项
正确;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来解决不孕不育问题,不能用于控制性别,B项错误;为提高发
酵效率,我国发酵工程利用的微生物大多都是通过基因工程制造的工程菌,C项正确;传
统乙酸发酵利用的是野生型醋酸菌,没经过基因改造,D项错误。
18"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入前,可以通过诊断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胚胎植入母体子宫
B.针对女方是血友病患者,而男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女胎植入母体子
宫
C.针对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而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
入母体子宫
D.该技术是为了不生出患病孩子,因此不需要考虑性别
答案:D
解析:有些伴性遗传病在男女中发病的情况不同,可以据此设计试管婴儿的性别,生出正
常的孩子。
19.将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
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基因烟草的获得属于细胞工程
B.转基因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体内产生了抗病毒干扰素
C.不同生物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D.利用该技术改良的烟草品种,是绝对安全的
答案:BC
解析:转基因烟草的获得属于基因工程,不是细胞工程,A项错误;转基因烟草具有了抗病
毒能力,说明转入的基因在烟草细胞内表达出抗病毒干扰素,B项正确;利用基因工程技
术转入的基因之所以能够表达,是因为人与其他生物的基因都是由脱氧核苛酸组成的,并
且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项正确;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良植物品种,但也存在潜
在安全性问题,D项错误。
20.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转入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使作物其他基因的表达受到影响
B.被转移的基因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人们已经对它们研究得相当透彻,绝对不会引起安全
性问题
C.在转基因操作过程中,必须用到工具酶
D.转基因技术成果已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
作用
答案:B
解析:转入的外源基因可能会影响作物其他基因的正常表达。在转基因操作过程中,需要
用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转基因技术成果在农业和医药上发挥了极大的
作用,但基因的许多影响是不容易控制的,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
21.(12分)近年来,有关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健康的争论不绝于耳。例如,科学家将转Bt
毒蛋白基因(苏云金芽抱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芭菜上,喂食黑脉金
斑蝶,4天后黑脉金斑蝶的死亡率达44%,而对照组无一死亡,研究者认为该转基因玉米对
非靶生物有毒。
(1)目前没有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实例,据此有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试分析原
因。
(2)自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用生物技术改造农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飞快。试分析转基
因产品的优势。
(3)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会造成基因污染,危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1)①转基因食物被煮熟之后,细胞就被破坏了,进入人的消化系统后,基因被消化成
小分子物质而失去遗传作用;②我们所食用的非转基因农作物是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人
们食用后并未影响健康,转基因农作物仅是在非转基因农作物基因组中加入一两个对人
类无害的已知性状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农作物新品种,因此转基因食品也不会影响人类
健康。(只要合理即可)
(2)①可缩短育种时间;②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③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
(3)转基因生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可能会通过杂交在环境中传播,可能会由此产生超级杂
草、超级害虫以及其他超级动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只要合理即可)
22.(12分)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其病原
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昆虫等。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传染途径包括皮肤接触、肠道及呼
吸传染,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常因急性出血性脑膜炎而突然休克,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
死亡。
材料2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主要以鼠蚤为媒介传播。带菌的鼠蚤通过叮咬人体
皮肤引起腺鼠疫,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胀,继而发生坏死和脓肿,发展为败血症。在鼠疫
流行高峰期,通过呼吸道感染,可以引起原发性肺鼠疫,肺鼠疫患者往往因休克、心力衰
竭而死亡。
材料3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
染病。霍乱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剧烈腹泻、呕吐,造成病人脱水、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导
致死亡。
材料4据报道,有的国家在痘病毒的基础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已经研制出了新型的鼠痘
病毒,这种病毒一旦用于战争,将给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
(1)材料中的这些传染病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析导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对人类的潜在威胁。
(3)请解释材料4中这种鼠痘病毒给人类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材料中的传染病发病快、致死率高、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2)导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能使人患病,甚至死亡。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使病
原微生物的抗性增强,使人类更加难以控制。
(3)①新型的鼠痘病毒是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种病原体,人们没有对该病毒的抵抗
力,会导致大批感染者突然患病;②该病毒是新型病毒,人们目前还没找到相应的治疗该
病毒的药物,会导致感染者大量死亡。(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从所给材料可总结出传染病均具有发病快、致死率高、传播速率快、传播范围广
等特点。传染病的致死性和传染性是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材料4中,新型的鼠痘病毒是
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种病原体,人们没有对该病毒的抵抗力,会导致大批感染者突然
患病;由于该病毒是新型病毒,人们目前还没找到相应的治疗该病毒的药物,会导致感染
者大量死亡。
23.(13分)克隆羊多莉的问世,很快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其中关于“治疗性克隆”的
伦理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正常
(1)A过程表示,是目前实现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主要
操作是以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由①细胞提供细胞质,进行人工重组。
(2)经B过程得到的结构中,(填序号)是未分化的细胞,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是胚胎
干细胞。
(3)对于“治疗性克隆”仍然存在许多争论,有一男子患有白血病,医生利用其出生时保留的
脐带血进行治疗后,该男子康复。你认为这种做法符合伦理道德吗?为什么?
(4)如果进行生殖性克隆,则不需要进行定向诱导,但必须进行,使得胚
胎能正常发育成完整个体,该操作一般在阶段进行。
答案:(1)体细胞核移植(次级)卵母
⑵④
(3)符合。因为脐带血是身外之物,属于废物利用,符合伦理道德
(4)胚胎移植桑意胚或囊胚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表示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2)内细胞团是未分化的细胞。
(3)我国坚决反对生殖性克隆人,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符合伦理道德,特别是
用脐带血(并非使用胚胎)进行治疗。(4)生殖性克隆不对囊胚或桑其胚进行定向的诱导
分化,而是通过胚胎移植技术将其转移到其他母体内使胚胎继续发育,直至发育成完整的
个体。
24.(9分)叶绿体基因工程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叶绿体中的一项工程技术,在基础研究、遗
传改良以及生物反应器研究等方面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叶绿体基因工程常将含有外源基因的质粒包裹在金粉上,通过轰击进入叶绿体中,从
而实现目的基因的导入。叶绿体基因组分为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叶绿体中基因间隔区
序列通常被作为插入位点,其目的是。检测目的
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可用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常
用。
(2)烟草对奇霉素(一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质粒上的奇霉素
抗性基因可作为,其作用是;用于筛选
和培养的培养基中应加入o
(3)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叶绿体基因工程能防止细胞质内的蛋白酶对目标蛋白的消化
作用,其原因是;
同时,由于,不会造成基因污染,一定程
度上提高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答案:⑴避免外源基因插入后对叶绿体内源基因的表达造成影响PCR抗原一抗体杂
交技术
(2)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奇霉素
(3)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川各表达的蛋白质束缚在叶绿体内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传播扩散
解析:(1)叶绿体基因组分为基因区和基因间隔区,为了避免外源基因插入后对叶绿体内
源基因的表达造成影响,常选择基因间隔区序列作为插入位点。可以用PCR技术检测目
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2)烟草对奇霉素具
有较强的敏感性,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质粒上的奇霉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以便
于目的基因的筛选和鉴定;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奇霉素用于筛选和培养含目的基因的受
体细胞。(3)与细胞核基因工程相比,叶绿体基因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中,叶绿体
具有双层膜,将表达的蛋白质束缚在叶绿体内,能防止细胞质内的蛋白酶对目标蛋白的消
化作用;由于外源基因不会随花粉传播扩散,不会造成基因污染。
25.(8分)薄荷可产生蛇虫报警信息素E0F,用于驱散蛎虫并吸引蝇虫的天敌。普通农作
物小麦不能产生E(3F,但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制备含E0F合成酶基因的转基因抗蛎小麦。
(1)提取薄荷细胞中的E0F相关RNA来获取目的基因的大致程序是o
⑵研究者利用4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图1)和质粒(图2),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
切割位点(用人表示)如图所示。将酶切后的产物连接时,与质粒切点③处相连接的是目的
基因的切点,与质粒切点④处相连接的是目的基因的切点。(填序号)
…ATGCA'T…
…「ACGTA…
件I②
①Sa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创空间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长宁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建设批后管理办法
- 林权评估管理办法
- 建立队籍管理办法
- 律所收费管理办法
- 律师登记管理办法
- 2024年陕西省大荔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林业苗木管理办法
- 征信认证管理办法
- 地表水体长度和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 工程项目档案试题
- 银行账户基本信息表
- GB/T 33213-2016无损检测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应力监测方法
- GB/T 2652-1989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 GB/T 24824-2009普通照明用LED模块测试方法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
- 养老护理员实操考核标准
- 2022年临沂科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动物医院-危重病例协议书
- 贵州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23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