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第二十八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意味着文学构思可以超越时空,不受任何拘束。王夫之则在《姜斋诗话》中指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即极写大景,如‘阴晴众壑殊’‘乾坤日夜浮’,亦必不逾此限。”这意味着诗人能看多远,诗笔就延伸多远,不能超越视觉的阈限。这两种明显对立的说法,都有不少拥趸,因此诗歌中的距离便成了争议的焦点,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宋代王得臣在《麈史》一书中说:“白傅(白居易)自九江赴忠州,过江夏。有《与卢侍御于黄鹤楼宴罢同望诗》曰:‘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句则美矣,然头陀寺在郡城之东绝顶处,西去大江最远,风涛虽恶,何由及之。”白居易虽然是大诗人,但是王得臣对他写的“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这两句诗颇不以为然。理由是头陀寺在城东绝顶处,距离长江甚远,再大的风浪也不至于把江上的浪花溅到头陀寺去。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评价杜牧《江南春》一诗道:“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认为杜牧诗歌涵盖的“千里”范围非人之听力和目力所能及,所以想当然地认为杜牧诗歌原本是“十里莺啼”,今本作“千里莺啼”,乃“俗人添一撇”所致,于是很鄙夷地说道:“士俗不可医也。”对于杨慎的说辞,何文焕颇不以为然,他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批驳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和杨慎的分歧,既有对诗歌主旨理解的不同,也和诗歌所涉及的距离以及涵盖的范围有关。有道是距离产生美,但是以上几则诗话却充分表明了距离足以产生争议。假如穷根溯源作深层次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争议产生的原因在于以考据的思维和标准评价诗歌。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序里说考据只能断定“已然”,而文学艺术却可以想象“当然”和测度其“所以然”。以考据的尺子来衡量诗歌,难免方枘圆凿,争议自是不可避免。其实,“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是说文学源于实际生活,并不意味着文学不能进行超越时空的书写。尽管文学来源于生活,但文学终究是对生活活能动的反映,可以视通万里、想落天外。而恰恰是诗评家的短视,使得诗歌所涉及的距离成了有争议的话题。(摘编自朱美禄《距离的争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话意思是人们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不受任何时空的拘束与限制。B.王夫之《姜斋诗话》中则认为诗歌构思创作,以人力视觉的极限为度,也就是写目力之所及。C.刘勰与王夫之对立的创作主张,在后世引起广泛争议,使后人在创作中非此即彼或莫衷一是。D.宋代王得臣在(塵史)一书中认为,虽然白居易是大诗人,但他的诗句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刘勰王夫之的诗话引出论题,然后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最后两段概括分析“争议”的原因。B.文章第二、第三两段均以大量篇幅论证诗歌所涉及的距离的问题,表明这一问题历来受到诗评家高度关注。C.文章引用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的话表明了文学艺术不能简单用考据的思维和标准来进行评价的观点。D.文章前三段运用了例证、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分析论述,使得论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白居易诗中的“头陀寺”建在长江边,那么王得臣就不会认为他的诗歌有不实之嫌了。B.何文焕认为杜牧的《江南春》—诗如果按照杨慎“目之所见”的主张修改,就会境界全无。C.如果诗歌创作都以“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标准来进行,诗人就写不出脍炙人口的诗作。D.诗歌所涉及的距离引起争议,源于诗评家过于重视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却忽略了髙于生活。参考答案:1.B
2.D
3.C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诗歌创作”于文无据,文中是“文学构思”;C项,文章意思是对两种观点“莫衷一是”,而不是“在创作中”;D项,“他的诗句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属无中生有。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和作用。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文章前三段的论述中无“比喻论证”。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诗人就写不出脍炙人口的诗作”的说法过于绝对。2.阅读下面小说,回答其后小题。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我倒有点迷了头,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难道由——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很和气的。我希望他说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因为果然如此,那么中国火车一定已经是无轨的,可以随便走走;那多么自由!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假如不是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正忙着给客人搬东西,找铺位。可是听见这么紧急的一声喊,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一开车,马上就给您铺好。”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马裤先生大概是已经承认毯子可以迟一下,可是枕头总该先拿来。
“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以免快转又吓个跟头。转好了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刚坐下,“茶房!”茶房还是没来。看着自己的磕膝,脸往下沉,沉到最长的限度,手指一挖鼻孔,脸好似刷的一下又纵回去了。然后,“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
“你呢?”我问。
“二等。这是二等。二等有卧铺。快开车了吧?茶房!”我拿起报纸来。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两个上铺都被他占了。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
我没言语。原来我误会了:他是善意,因为他跟着说,“可恶的茶房,怎么不给你搬行李?”
我非说话不可了:“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这回该轮着我了,“呕?!”我心里说,“幸而是如此,不然的话,把四只皮箱也搬进来,还有睡觉的地方啊?!”
我对面的铺位也来了客人,他也没有行李,除了手中提着个扁皮夹。
“呕?!”马裤先生又出了声,“早知道你们都没行李,那口棺材也可以不另起票了!”
我决定了。下次旅行一定带行李;真要陪着棺材睡一夜,谁受得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顿时想起买报,“茶房!”
茶房没有来。我把我的报赠给他;我的耳鼓出的主意。
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用我的报纸盖上脸,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茶房拿来两壶热茶。我和对面的客人——一位四十来岁平平无奇的人,脸上的肉还可观——吃茶闲扯。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上面的雷声响亮。
“这不是两壶?”茶房指着小桌说。
“上边另要一壶!”
“好吧!”茶房退出去。
“茶房!”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茶房!”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拿毯子,拿枕头,打手巾把,拿——”似乎没想起拿什么好。
“先生,您等一等。天津还上客人呢;过了天津我们一总收拾,也耽误不了您睡觉!”
茶房一气说完,扭头就走,好像永远不再想回来。
待了会儿,开水到了,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可是匀调,继续不断,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开水,先生!”
“茶房!”
“就在这儿;开水!”
“拿手纸!”
“厕所里有。”
“茶房!厕所在哪边?”
“哪边都有。”
“茶房!”
“回头见。”
“茶房!茶房!!茶房!!”
没有应声。
“呼——呼呼——呼”又睡了。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醒了,对着壶嘴喝了一气水。又在我头上击打靴底。穿上靴子,溜下来,食指挖了鼻孔一下,看了看外面。“茶房!”
恰巧茶房在门前经过。
“拿毯子!”
“毯子就来。”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看看脚行的号衣,更没作用。
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睡不着是当然的,我早已看清,除非有一对“避呼耳套”当然不能睡着。可怜的是别屋的人,他们并没预备来熬夜,可是在这种带钩的呼声下,还只好是白瞪眼一夜。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车在此处停半点钟,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小题1】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小题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3分)
【小题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小题4】这篇小说重点阐释了人性的弱点。请结合文章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不少于150字)(8分)参考答案:【小题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国产影视剧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妖魔”横行。电视剧《花千骨》以平均收视2.213%的骄人成绩,打破了由《古剑奇谭》所引领的仙侠剧的收视纪录。而电影《捉妖记》也刷新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纪录。无论是《花千骨》、《古剑奇谭》,还是更早的《仙剑奇侠传》,这些明显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标识的影视剧作品以其奇幻的故事、游戏元素的应用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中国自古就有神话志怪的文学传统,观众接受起来难度不大。尤其被一系列婆媳剧、家庭剧、抗日神剧轰炸后,观众急需新鲜的题材和类型。随着观众的低龄化,影视剧制造者也越来越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虽然表面充满了妖魔鬼怪,但这类作品走的还是《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的路子——借妖魔鬼怪写人性。魔幻类影视作品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上看似逃避现实的沉重,在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但在主题的处理上,无论是自我救赎的成长类主题设置,还是跨越族群的仙与人、鬼与人、妖与人的儿女情长的情感表达,抑或是舍小我,拯救众生的宏大概念的设定都以其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和情感处理来揭露人性。魔、妖夸张化和脸谱化的形象处理,直指人内心不断膨胀扩张的欲念,而由妖、魔恢复成人需要的是爱的指引和人性的回归。无论是妖魔被刻意放大的“恶”的形象,还是神、仙所代表的至高的道德境界,人性的描绘在这些似人非人的形象中都被刻意放大了。在这里,虽是神是仙是妖是魔,但神、仙、妖、魔亦有人性人情,亦有七情六欲,人性的力量足以超越一切,也足以毁灭一切,善恶存在一念间,全在于心。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所带来的心里沉重和社会反思不同,魔幻题材影视剧的故事结局总是善恶有报,正义战胜邪恶,真实的情感、信仰的力量最终拯救一切,观众在观看结束后得以完成其惩恶扬善的情绪释放。因此,好的魔幻类影视作品的内核,应该是“魔幻+现实”,以魔幻之皮相彰显现实之精神,其异域氛围的营造、奇幻冒险情节的设定、武侠动作的设计、各种神秘元素的应用都应着眼于激发观众的想象力。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创作者让本该成为观众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这也是魔幻类作品饱受诟病的地方。因此,一些魔幻题材的影视剧因其粗制滥造的视效制作、漂浮空泛的故事结构、脱离现实的情节设计、流于表面的角色表演以及对于原作的肆意篡改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叫座不叫好。诚然,这样一些魔幻、仙侠类影视作品以其天生的受众优势以及特有的类型优势,无论是在前期宣传上还是在对受众号召力上都占得先机,可以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及票房成绩当这种“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榨干了观众对这一类型、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兴趣之后,其又该何去何从?无论是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应当具备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管收视率有多高,影视剧创作者都应当具有对于现实主义的清醒认识,而不是迷失在赶时髦的大潮中。须知,能够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千骨》《捉妖记》《仙剑奇侠传》等影视剧作品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它们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等鲜明特点。B.魔幻题材影视作品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它们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C.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以揭露人性为主题,但是在故事背景设置上,它们都以在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来逃避现实的沉重。D.《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都是表面写妖魔鬼怪,实际是写人性;同样,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借鉴了这一创作手法。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观众接受神话志怪的难度小,对抗日神剧等的观赏疲劳以及影视剧制作者能够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等是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风行的重要原因。B.一些魔幻题材影视作品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是因为观众把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C.一部优秀的魔幻题材影视作品应该以魔幻之皮相彰显现实之精神,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还应具备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D.一般来说,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会给观众带来心理沉重感,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的反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有众多的神、仙、妖、魔,它们也有人性人情,也有七情六欲,但对人性的描绘在作品中被刻意放大了。B.观众看完魔幻影视剧后能够释放惩恶扬善的情绪,与这类影视剧善恶有报,正义战胜邪恶,真实的情感、信仰的力量最终拯救一切的美好结局密不可分。C.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不关注收视率及票房成绩的影视剧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D.一些魔幻、仙侠类影视作品虽然有天生的受众优势和特有的类型优势,但如果其创作者“竭泽而渔”,这类作品也会逐步失去市场。参考答案:1.C
2.B
3.C1.试题分析:D.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以揭露人性为主题,但是在故事背景设置上,它们都以在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来逃避现实的沉重。原文——魔幻类影视作品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上看似逃避现实的沉重,在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但在主题的处理上,无论是自我救赎的成长类主题设置。选项说逃避现实的沉重错误。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2.试题分析:原文“一些魔幻题材的影视剧因其粗制滥造的视效制作、漂浮空泛的故事结构、脱离现实的情节设计、流于表面的角色表演以及对于原作的肆意篡改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叫座不叫好。”D.一些魔幻题材影视作品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是因为观众把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强加因果。3.试题分析:原文“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管收视率有多高,影视剧创作者都应当具有对于现实主义的清醒认识,而不是迷失在赶时髦的大潮中。须知,能够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D.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不关注收视率及票房成绩的影视剧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以偏概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世为著姓。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若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陀,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陀亦不敢为恨。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彦谦居家,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
(节选自《隋书·房彦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兄彦询,雅有清鉴 雅:平素B.雅有词辩,风概高人
高:超出C.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固:坚持D.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
亢礼:高声论礼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房彦谦有操守的一组是(3分)()①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②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③刺史惮之,皆为之拜④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⑤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⑥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A.①②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彦谦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让继母先品尝。B.房彦谦为官惠民,深受百姓爱戴,就连当时的大文豪内史侍郎薛道衡,也对他特别地尊敬。C.房彦谦为人正直,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D.房彦谦虽然身居高官,但平时勤俭朴素,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答案D
解析:亢礼:以平等礼节相待。5答案C
解析:①③⑥与“有操守”无关。6答案A
解析:“自己不先吃”是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7答案:(1)遇到近亲丧事,服丧期间必定不尝荤腥完成大礼,宗族内把他作为值得学习的榜样。(期功1分,终1分,则1分,句子通顺1分)(2)于是辞官隐居,就在蒙山下建了房子,来追求自己的志向。(结构1分,以1分,句子通顺1分)(3)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弹射1分,曾1分,句子通顺1分)参考译文: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世世代代是著名姓氏。彦谦年幼丧父,还不认识父亲,由母亲的兄弟(舅舅)所抚养。长兄彦询,很有眼光,认为彦谦天性聪颖悟性高,对他很是看重,亲自教他读书。七岁时,能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有特异才能。十五岁,过继给叔父子贞,事奉继母,超过了他的生母,子贞哀怜他,抚养得很好。后来继母去世时,他多日不吃不喝。事奉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心尽力,每年四季的山珍水果,自己不先吃。遇到近亲丧事,服丧期间必定不尝荤腥,宗族内把他作为值得学习的榜样。其后从师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于是广泛涉猎“五经”,谈吐非凡,风采气概高于常人。年十八,恰好广宁王孝珩担任齐州刺史,征召他做主簿。当时官场纪律松弛,州郡的官员,多数人尤其放纵松懈,等到彦谦任职,清简守法,州郡官员规规矩矩,没有谁不敬重他不怕他。等到高祖登基后,于是在乡间优游自得,发誓不再做官。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坚持推荐他出山,不得已而答应了。吏部尚书卢恺一看见后就很重视他,提拔他做承奉郎,不久升迁为监察御史。因为任职期满,改任长葛县令,很有政绩和教化,百姓称他为慈父。仁寿年间,皇上叫持节使者检查州县工作,考察县级领导的才能与否,认为彦谦的才能是天下第一,提拔为若州司马。县里的官员百姓都号哭着说:“房司马(明府:汉魏以后对太守的尊称)将要离任了,我们这些人怎么活呢!”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豪,地位显赫、名声极大,与他交结的人,都是海内名人。他很看重彦谦的为人,并且对他特别地友好尊敬。彦谦知朝纲不振,于是辞官隐居,就在蒙山下建了房子,来追求自己的志向。恰逢朝廷设置司隶官,大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认为彦谦公正廉洁名气大,众望所归,征召他授职为司隶刺史。彦谦也慷慨激昂,有清理乱世的志向,凡是他所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彦谦弹劾他人时,被弹劾者竟然没有怨言。司隶别驾刘陀,欺上侮下,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刺史怕他,都对他行“拜”礼。唯彦谦固守心志不屈不挠,只以平等礼节相待,作长揖而已,有识之士肯定他的做法。刘陀也不敢怨恨他。其后隋朝朝政渐渐混乱,官员没有不改变节操的。彦谦坚守正道,意志专一,坚定独立不移其志,被当权者所嫉妒,贬为泾阳县令。不久,死于任上,当时年龄六十九岁。彦谦在家中,所得俸禄,都拿来周济亲友,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日常开销,务必保持朴素勤俭作风。彦谦自小到大,一言一行,未尝谋及私利,虽然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现象,却怡然自得。尝悠闲舒缓地独自笑着对他的儿子玄龄曰:“人家都因官俸而富,我偏偏以官贫。留给子孙的财产,就只有清白了。”所写的文章,博大闲雅,深得古人的情致。还擅长草书隶书,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宝一样地玩赏。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14分)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私养钱②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终日力战,用命前驱,斩首捕虏上功③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④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五,有删改)【注】①阃:外城之门;
②私养钱:私人赡养家属的俸钱;
③上功:呈报功劳;
④首虏:砍下的首级和俘虏。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谢:感谢B.召唐,让曰
让:责备C.文吏以法绳之
绳:制裁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犯……罪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岂忧匈奴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B.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矣D.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匈奴为患,孝文帝希望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来辅佐自己,但冯唐认为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难以得到孝文皇帝的重用。B.魏尚因故意虚报军功而被责罚,冯唐认为皇帝刻薄寡恩。孝文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派冯唐前去赦免了魏尚,恢复了他云中太守的职位。C.冯唐的直言不讳令孝文帝很没有面子,盛怒之后的孝文帝还是虚心向冯唐请教诸如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不能得到自己重用的原因。D.冯唐以对比的方式,以李牧前后不同的遭遇说明帝王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帮助自己建立功勋和霸业。ks5u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2分)
参考答案:171819ACB20(1)(朝廷)委派任用(或任务)并要求他胜利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够竭尽他的才智能力。在这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天下。(3分)(2)因此军队被打败士卒溃逃,被秦擒获消灭。(2分)
略6.古诗文阅读(12分)循吏列传(节录)(序)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预贾①。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②,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石奢者,楚昭王相也。竖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节录自《史记·列传五十九》)注释:①不预贾,指临时评定货物贵贱,不豫先定高价。②尺籍,军队里士兵们的记功板,后指军籍。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循吏列传
循吏:循循善诱的官吏B.政缓禁止
禁止:制止,不许可C.班白不提挈
班白:生病忧愁的人D.以高弟为鲁相 高弟:才华优异而品评的等次高,“弟”同“第”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法令所以导民也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以嗜鱼,故不受也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相追之,乃其父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子其治事矣
(公曰:)“吾其还也。”11以下材料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侧面说明四位循吏“奉法循理”的一组是(
)(3分)①吏无奸邪,盗贼不起;②百官自正;③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④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⑤门不夜关,道不拾遗;⑥(石奢)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作者观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孙叔敖担任楚相后,教化百姓,善于疏导,使上下和睦合作,社会风气良好。为发展经济,他还在秋冬农季节劝勉鼓励百姓上山采伐竹木,以便春夏趁溪流涨水时将竹木漂运出山。B.子产在郑国为相26年,政绩显著,很得民心。他死之时,青壮年都放声大哭,连老人们的儿女也都痛哭不已。C.公仪休喜欢吃鱼,但不接受他人馈送。很说得好,现在我做相能以俸禄买到鱼吃,如果受贿而免除职务,那谁还会给我送鱼呢?D.《史记》首次为“循吏”立传(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大都设“循吏”一目),寄托了作者提倡民主政治和执法爱民、反对吏治腐败的理想。
翻译、古诗词欣赏、默写。(23分)13.将上段文言文材料(序)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4分)译文:
(2)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4分)译文:
参考答案:9D(A遵奉法理的官吏,文中有“奉职循理”“奉法循理”等暗示;B有禁令就停止;C头发花白的老人)
10.A(分别为“用来……的手段”和“……原因”;B均表原因;C均表转折,出乎意料:竟,却;D均表委婉,婉商:还是)
11.C
12.B(“老人儿啼”理解不当,“儿”当作状语,“像小孩子那样”。案:C项理解对,“今受鱼而免”中“今”译为“如果”“假若”)13(8分)(1)(4分)良善的百姓会感到敬畏谨慎而能洁身自好,是因为官吏没有胡作非为。(翻译成判断句并提示原因,句子通顺3分;重点词语:“乱”1分)(2)(4分)(官吏)奉公尽职,按照法律办事,同样可以治理好国家,何必用威猛严峻的手段(对待百姓)呢?(注意译出反问语气,句子通顺3分;重点词语:奉、治1分)。文言文翻译:太史公说:“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刑罚用以阻止民众作恶。文法与刑律不完备时,善良的百姓依然心存戒惧地自我约束修身,是因为居官者行为端正不曾违乱纲纪。只要官吏奉公尽职按原则行事,就可以用它做榜样治理好天下,为什么非用严刑峻法不可呢?孙叔敖是楚国的隐者。国相虞丘把他举荐给楚庄王,想让他接替自己职务。孙叔敖为官三月就升任国相,他施政教民,使得官民之间和睦同心,风俗十分淳美。他执政宽缓不苛却有禁必止,官吏不做邪恶伪诈之事,民间也无盗贼发生。秋冬两季他鼓励人们进山采伐林木,春夏时便借上涨的河水把木材运出山外。百姓各有便利的谋生之路,都生活得很安乐。庄王认为楚国原有的钱币太轻,就下令把小钱改铸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纷纷放弃了自己的本业。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国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乱了,老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做买卖,秩序很不稳定。”孙叔敖问:“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市令回答:“已经有三个月。”孙叔敖说:“不必多言,我现在就设法让市场恢复原状。”五天后,他上朝向庄王劝谏说:“先前更改钱币,是认为旧币太轻了。现在市令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旧币制。”庄王同意了,颁布命令才三天,市场就回复了原貌。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楚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驾马,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国相孙叔敖说:“政令屡出,使百姓无所适从,这不好。如果您一定想把车改高,臣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乘车人都是有身分的君子,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了。”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上行下效,老百姓都自动把坐的车子造高了。这就是孙叔敖不用下令管束百姓就自然顺从了他的教化,身边的人亲眼看到他的言行便仿效他,离得远的人观望四周人们的变化也跟着效法他。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昏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二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简答题。(4分)(1)简述《复活》中卡秋莎与西蒙斯的爱情。(2)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参考答案:(1)简述《复活》中卡秋莎与西蒙斯的爱情。
经过涅赫柳多夫的疏通,卡秋莎被调到政治犯中,遇到了西蒙斯。西蒙斯因为纯粹喜欢她而爱她,这使她大受震动。她努力做个好人,他们感到彼此休戚相关,两颗心开始更加接近。并且为了涅赫柳多夫的幸福,她最终选择了西蒙斯。(2)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蕙芳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8.仿照上一个分句补写下一个分句,要求:上下分句结构相似,语义相关,且下一个分句比上一个分句在语义上更深一层。(6分)①相较于熟人的交往,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②你一旦决定要让自己跑12公里,那么此后,任何少于12公里的跑步都成了糟糕的表现;
。参考答案:①示例:相较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日常举手投足的审美,更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②示例:你一旦形成了一种成功的新行为,那么其他任何没有如此成功的行为都将会是平庸的。9.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6月15日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大厅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学校教务处2018年6月10日参考答案:①“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改为“邀请”。③删掉“抛砖引玉”。④“拜托”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应用和语言表达得体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审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语段,根据语句的含义推断用词不当的地方,作答时要结合通知的格式以及语言得体的相关知识。本题要求“通知在格式、表达上有六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格式上落款有一不当之处,应该把署名“学校教务处”放在上一行,日期“2018年12月18日”放在下一行。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牵涉:牵扯,涉及;关系到;根据语境“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可知用“牵涉”说节日,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包括”;应邀:受到别人的邀请;根据语境,我们是邀请老师,而不是受到别人的邀请,所以“应邀”使用对象不当,可改为“邀请”;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辞,用于自己,通知中“他将抛砖引玉”,谦敬失当,可删掉;拜托:敬辞,指委托别人办某事;通知中“拜托同学们”,对象是同学们,敬辞“拜托”使用不得体,用词程度过重,可改为“希望”;莅临:指贵宾来到、来临,所指范围小,尊敬程度重,是敬辞。通知是要求同学们的,所以敬辞“莅临”使用不得体,可改为“到达”。【点睛】通知是应用文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周知性、时效性。通知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组成。1、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通知的主要内容。2、称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内容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4、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上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在中国逐渐主导中国文艺批评的权威,掌握了很大程度上中国文艺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话语实践。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此类批评,(
),是明显的逻辑缪误。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
,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界功利的驱使下失去了真诚。有的为了市场需要,
,,捕风捉影,哗众取宠。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这类文艺批评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从作品中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个体农场经营合同范本
- 包料装修合同范本
- 人流手术合同范本
- 2024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钦州市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台州温岭市中医院招聘员工笔试真题
- 出售隔断酒柜合同范本
- 个人房屋担保合同范本
- 光伏清洗施工合同范例
- 2024年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招聘教师考试真题
- 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 浅析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论文
- 路缘石安装一级安全交底
- 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培训夯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PPT教学课件
- 2023年山东省春季高校招生考试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
- 世界著名童话故事英文绘本故事丑小鸭
- 绿色简约墙体商务风PPT模板
- LS/T 1226-2022粮库智能通风控制系统
- GB/T 4927-2008啤酒
- GB/T 462-2003纸和纸板水分的测定
- QC演示:提高检查井周边密实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