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祭孔大典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祭孔大典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表达了“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它所阐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将对中国乃至华人世界的文化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1.下列选项中关于“祭孔大典”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孔大典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主要在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B.祭孔大典是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C.祭孔大典历经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D.祭孔大典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表演紧紧围绕“礼”而进行。2.下列对历代祭孔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汉高祖用“太牢"祭祀孔子,祭孔活动逐步升级。B.祭祀孔子的活动升格为国之大典,是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以后开始的。C.清代,祭祀孔子最为隆重盛大,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D.民国政府对祭孔的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明令全国各地都要祭孔。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达到了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B.中国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都对孔子进行过祭祀。C.祭孔大典用艺术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的“礼”的涵义。D.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祭孔大典”,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参考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C.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2.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B

2.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②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③结构上,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3.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本题中,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没有此意。【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考查段落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先找到前三个自然段,内容上写了……,表现了……;然后再看这一内容与标题和下文的关系。前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听闻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后怀抱巨石自沉汨罗而死的事件,交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这一内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标题“端午的阳光”,引发下文有关端午节的感想。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然后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接着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比如本题所涉及的段落是文章“前三段”,属于开头的文字,所以对于结构上的作用,主要从与标题的照应和对下文的引出等方面作答。【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标题设题,考查标题的含义。题干已经明确“几重含义”,说明答案不止一点,同时应分点作答。“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由此可以知道“端午的阳光”表层意是指此时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见证了此刻的历史。“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端午的阳光”又指“屈原的精神光芒”。“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端午的阳光”更是指端午节的文化意义对后人的影响。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0—34题。遗失的夏天

季晓燕日子是冒着烟的草绳儿,断断续续冒着闷烟,终于“訇”地蹿起一团火,一路烧下去了。蝉鸣大噪。上午十点往后的阳光是完全煮沸的糖浆,流到哪儿粘到哪儿,流到哪儿烧到哪儿,滋滋地冒着滚烫的泡泡。只有蝉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样的满心欢喜。每一只蝉开始迎来生命中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在它们挣开一层盔甲似的外衣奋力鸣叫的时候,是绝不会想到之前在地下某个黑暗中长达几年的潜伏,也忘了地面到枝权间一段漫长的旅程。若不是那样,大概会保持沉默,失去歌唱的勇气。现在它们蹲伏在村庄的每一棵树上,每个枝权间,只要不觉察到来自外界的危险,是可以长时间一动不动地趴在同一个地方的。孩子从树下过,最初的吸引已过去。现在他们感兴趣的是树下的壳,一百个知了壳一毛钱。最初只有一个孩子在寻找,后来所有的孩子都出动了,拎着尽可能大的蛇皮袋子。没有人愿意妥协一下带小一点的物件。这个看上去似乎永远装不满的家伙,盛着他们一整个夏天的计划。一开始他还记着每天的成绩,想着夏天结束后可能会换来的新玩意儿,后来就不管不顾了。他的知了壳是那么漂亮,有些甚至完美——主人早已爬出去,壳还紧紧贴在树干上,像是随时要上到顶端。拿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拨下来,放手心上,从哪个角度看它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自然和警惕,让人怀疑下一秒里就要振翅而去了。只是背上的一条缝泄露了内部空空如也的秘密。向着阳光的壳散发着淡褐色而透明的光泽。孩子长久把玩着,舍不得把它扔进蛇皮袋子,怕被其他缺胳膊断腿裂了胸膛的压坏了,怕一扔进去就再也寻不着了,他把它小心地放置进随身带着的玻璃瓶里。整个夏天,孩子踩着一段段阳光,从一片小树丛赶往另一片树丛,在每一块树阴下忙碌地穿梭,紧抿双唇,目光敏锐地在树上树下反复搜索,在大自然千百个平庸的作品中寻找着屈指可数的艺术品。这种纯粹的热爱和因之而产生的最初的事业心,是日后某个偶然的机会里还会想起,但再难达到的。二十年前的白雁桥是个小小的森林,如果你能上升到空中并由那儿俯瞰的话。偶尔露出一角或片瓦只砖的房屋像是架在树权间鸟巢般显出小巧而沉默的顺从。整片森林则显出更大的沉默和沉默的温情深邃。当然没有人能上升到那样的高度,所以在后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白雁桥人渐渐拓宽了居住和活动领域,大片的树丛迅速后退,退成了背景,偶尔留在院落里的一两棵成了孤零零的盆景。蝉不愿爬上盆景。可以想象,从此有多少蝉要在原本就漫长的旅程上再加上漫长的一段,才有可能找到它们的森林。我怀疑现在白雁桥的地面下是否还会有蝉。总之,交响乐一般的蝉鸣逐渐退出了白雁桥的舞台,一去不复返。现在你听到的是二十年前的蝉鸣。即便是别人工作过的树下,过一两天再去还是会有收获——每天都会有新的生命从坚忍的黑暗里上升到生命的最顶端。“惠蛄不知春秋”是庄子的感慨,没有认真听过蝉鸣的人是不会知道“惠蛄之春秋”的。这原本丑陋的东西就要为自己的丑陋高歌了,谁也阻止不了。偶尔的一个在齐鸣中忽然把声音拔到最高,沿着树木天空直往上蹿,一副不蹿到云霄不能停下的架势。它们声势浩大的高歌把简单的发音组合成长长短短无数的可能,丰富之极,庞大之极,只有孩子深谙其中的奥妙。有一天,他也会像别人那样不例外地把这小东西归结为只会发出“知——了”声的烦人家伙,那是他长大了。现在趁着他还没长大,一树树的蝉为他作着最后的演出。间隙,整个世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深远的寂静和辽阔。短暂的休息后演出再次开始,超出上次,繁华空前。它们极尽可能地歌唱着,不担心会吵醒更多的耳朵,那些耳朵已躲进正午慵懒的睡梦里。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如此凄凉的意境是不属于白雁桥的。入夜,村庄一点点陷入黑暗,直到月亮完全升起才交付出全部影子。各家先后搬出圆圆的大澡盆,随便搁院里哪棵树下,冲上半盆水,孩子笑着叫着跳进来了,然后是大人。这时候,如果有人偶尔走过,懂得隔着树自然地和主人说话招呼。蝉在树上也懂得享受这段时光,和着人的笑声和低语悠长地鸣叫。自然所赐予的,无论是什么,此时此刻都不曾得到一丝一毫的破坏和浪费。白雁桥的夏夜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式的悠然恬静。收购的日子来了,各家的孩子枕着蝉鸣度过了一个极其难熬的夜晚,几次起床,打开袋子看了又看,明天它们就要和别人家的混在一起,都属于那个大手大脚毫不在乎的中年人了。玻璃瓶里的绝不会交给他的,那么留下来?明年也许还会有更好的吧?蝉为什么不叫唤了,它们也累了吗?噢,睡吧,月亮怎么那么亮……村庄从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改变自己,树上树下的演出接近尾声。除了几个留恋舞台的,或赶来已晚的偶尔唱两声,到收工的时候了。日子是烧完的草绳儿,剩一段焦黑。凉风吹过,灰烬也很快散去。

30.作者说“只有蝉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样的满心欢喜”,结合文章看,蝉和孩子各为什么而满心欢喜?(4分)31.文中加点的“最初的吸引”和“最初的事业心”分别指什么?(4分)32.“惠蛄不知春秋”和“惠蛄之春秋”两处“春秋”各是什么意思?(4分)33.本文以《遗失的夏天》为题目,回忆了二十年前白雁桥的夏天。结合全文看,作者“遗失”了什么?(7分)34.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两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分)参考答案:30.(共4分)蝉:因为迎来生命中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而欢喜。(2分)孩子:因为去实现“一整个夏天的计划”——寻找知了壳换钱买新玩意儿而欢喜,也因为能珍藏漂亮的知了壳而欢喜。(2分)31.(共4分)“最初的吸引”指由于发现蝉而产生的盎然兴趣;(2分)“最初的事业心”指由于寻蝉蜕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精神。(2分)32.(共4分)“惠蛄不知春秋”中,“春秋”指春季和秋季,表示一整年;(2分)“惠咕之春秋”中,“春秋”指岁月或生命。(2分)33.(共7分)①清贫但快乐的童年时光;②满是森林的可爱家园;③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④带给人无限快乐的蝉鸣;⑤单纯而执着的渴望与期待;⑥大自然的无限赐予。(答出一点给2分,全部答对得7分)34.(共8分)特点: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修辞(2分),形象地写出了童年岁月充满激情和时光短暂的特点。(2分)作用:在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分)在情感上,表现了对一去不返的童年岁月的留恋与惋伤。(2分)(本题如有其他答法,可酌情赋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洛中豪士康軿乾符中,洛中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恣陈锦衣玉食,不以充诎为戒。饮馔华鲜,极口腹之欲。有李使君出牧罢归,居止亦在东洛。深感其家恩旧,欲召诸子从容。有寺僧圣刚者,常所来往,李因以具.宴为说。僧曰:“每见其饮食,穷极水陆滋味,常馔必以炭炊,往往不惬其意。此乃骄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不可致,止于精洁修办小筵,未为难事。”于是广求珍异,俾妻孥亲为调鼎,备陈绮席雕盘,选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俨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箸。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实而已。及至水餐,俱致一匙于口,然相眄良久,咸若餐茶食蘖。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饪为谢。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僧曰:“某前者所说,岂谬哉!”因造其门,以问之曰:“李使君特备一筵,肴馔可为丰洁,何不略领其意?”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其法。”僧曰:“他物纵不可食,炭炊之饭,又嫌何事?”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火,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于餐啖。”僧抚掌大笑曰:“此则非贫道所知也。”及.大寇陷洛,财产剽掠俱尽。昆仲数人与圣刚同时窜避,潜伏山谷,不食者三日。贼锋稍远,徒.步将往河桥。道中小店始开,以脱粟为餐而卖。僧囊中有钱数文,买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粱肉之美不如。僧笑而谓曰:“此非炼炭所炊,不知可与诸郎君吃否?”但低首惭靦,无复词对。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其此之谓乎?是以圣人量.腹而食,贤者戒于奢逸。(选自《剧谈录》,有删节)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李因以具宴为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及大寇陷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徒步将往河桥/日与其徒上高山D.是以圣人量腹而食/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勋荫:凭自己立功得到官爵。古代官吏选拔有世袭、纳赀、荐举、勋荫等方式。B.昆仲:称人兄弟的敬词。昆为兄,仲为弟。另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C.粱肉:以粱为饭,以肉为肴,指精美的膳食。如“食必粱肉,衣必文绣”。D.失饪:烹调生熟失宜。《论语·乡党》有“失饪不食,不时不食”的记载。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日,复睹圣刚,备述诸子情貌。(2)古人云:“膏粱之性难正。”其此之谓乎?9.简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贵子弟“难于餐啖”的原因。参考答案:6.D

7.A

8.(1)第二天,(李使君)又见到僧人圣刚,详细地告诉了他这几个兄弟昨天宴席上的情形(表现)。(2)古人说:“纨绔子弟的品性(性行)是难以匡正的。”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9.李使君家肴馔烧烤调味都不得方法;他家炭没有经过炼烧,饭难以下咽;富贵子弟从小生活奢靡,极尽享乐,体会不到艰难。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两个“量”意思都是“估量”。A项,“李因以具宴为说”,“具”与“宴”搭配,“具宴”即“设宴”“备办宴席”,“具”应解释为“备办”,是动词;“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修饰“言”,应解释为“详尽”。B项,“及大寇陷洛”,“及”,意思是“等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动词,“比得上”。C项,“徒步将往河桥”,“徒”,步行;“日与其徒上高山”,“徒”,名词,随从。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如本题中的两个“具”,前者放在名词的前面,应为动词;后者放在动词前,应是修饰动词,此处是状语。7.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勋荫:凭自己立功得到官爵”错误,“勋荫”应指子孙凭借先辈功业而得到官爵。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明日”,古今异义,第二天;“复睹”前面省略主语“李使君”,“复”,又,“睹”,看到,见到;“备”,详细;“情貌”,情形,表现。第二句中,“膏粱”,指纨绔子弟;“正”,匡正;“其”,语气词,表猜测语气,大概;“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乎”,译为“说的就是这个吧”。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简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贵子弟‘难于餐啖’的原因”。首先找到设题的区域,文章第一段写李使君设宴,但这些豪贵子弟难于餐啖,第二段李使君把这一情况告诉僧人圣刚,圣刚向诸子询问原因,诸子说“燔、炙、煎、和,未得其法”,意思是烧烤调味都不得方法;“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馔,先烧令熟,谓之炼火,方可入爨。不然,犹有烟气。李使君宅炭不经炼,是以难于餐啖”,意思是“上人你不知道,凡是用炭烧饭,必须先将炭烧熟,这叫炼火,这样才能用来烧饭。不这样的话,烧出来的饭会有炭烟气的。李使君家的炭没有经过炼烧,因此难以下食”。由诸子的言语可以看出这些富贵子弟从小生活奢靡,极尽享乐,体会不到艰难,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参考译文:唐僖宗乾符年间,洛阳有大官僚的子弟,凭借先世的功业做官,生活物品精良充足,放纵地享用华丽的服装、精美的食物,不把物盛则衰的道理作为警戒。(他们的)酒食精致鲜美,想尽办法满足口腹的欲望。有位李使君从州府任上免官回来,他家也在东都洛阳。(李使君)非常感激这大官僚家旧日的恩情,想设宴将他家的几位儿子请来畅叙一番。有个僧人叫圣刚,经常出入李使君家。李使君把准备宴席这事对他说。圣刚说:“每次看见他们进餐,总是罗列尽了水里的、陆上的各种珍美食物,而且平常饭菜都必用炭烧,这样还往往不满意。这是骄奢淫逸成性了,你邀请他们来,行吗?”李使君回答说:“如果要吃朱象髓、白猩唇,我恐怕弄不到。至于置办精致洁净的小宴席,也不算难事。”于是,李使君四处搜罗珍奇食物,让妻子儿女亲自动手烹调,布置齐全华丽的席位、雕刻精美的器皿,选定好日期请他们来。几兄弟依次入座,态度骄慢矜持,面若冰霜。每道菜上来后,竟不动一筷。主人请让再三,只是吃一点干鲜水果而已。待到饭来,都只用匙舀一下放入口中,然后互相对视了许久,样子都像吃了苦茶、黄檗。李使君不知道什么原因,只得用烹调不好的话道歉。第二天,(李使君)又见到僧人圣刚,详细地告诉了他这几个兄弟昨天宴席上的情形(表现)。圣刚问:“我从前说的话不错吧。”于是圣刚来到大官僚家中,问几位兄弟:“李使君特意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可谓丰盛洁净,你们为什么不稍稍领受一下他的情意呢?”几位兄弟回答说:“烧烤调味都不得方法。”圣刚说:“即使其它的菜都不好吃,用炭烧的饭,又嫌什么呢?”几位兄弟说:“上人你不知道,凡是用炭烧饭,必须先将炭烧熟,这叫炼火,这样才能用来烧饭。不这样的话,烧出来的饭会有炭烟气的。李使君家的炭没有经过炼烧,因此难以下食。”圣刚僧人拍掌大笑道:“这些都是贫僧不知道的啊!”到黄巢率领军队攻占了洛阳。(大官僚的)家财被抢掠一空。兄弟几位和圣刚一同逃出洛阳避难,潜藏在深山中,有三天没吃到一点东西。等到黄巢的部队渐渐远去,他们就打算步行去河桥。途中遇到一家小饭店刚刚开业,用只脱去皮壳的糙米做成饭卖给顾客。圣刚兜里还有几文钱,买了些糙米饭盛在一只土钵中,跟这几位兄弟一块儿吃。他们肚子饿得特别厉害,吃着这样的糙米饭,觉得过去吃过的美味佳肴都没有它好吃。圣刚笑着问几位兄弟:“这糙米饭不是用炼炭烧的,不知道能不能给几位郎君吃呀?”(他们)只是羞愧地低下了头,再也没话回答。古人说:“纨绔子弟的品性是难以匡正的。”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因此圣人估量自己肚子的容量而吃饭,贤士会戒除掉奢侈逸乐。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表:上表

B.咸安公主降回纥降:招降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息:儿子

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暴:揭发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峘、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5分)参考答案:1.B(下嫁)2.A3.D(“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误,而且这不是“严于律己”的表现。)4(1)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赞美他。(“盗”“荐”“褐衣”“杀”各1分,句意1分)(2)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私赍”“规”“然”“堪”各1分,句意1分)翻译: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宝应年间,朝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们赞美他。试任江夏尉,协助各节度使府,升任太子舍人。由于母丧免官,从墓地中长出一株灵芝。建中初年,升任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上表让赵憬担任自己的副使。李承去世,于是赵憬代替他。后来被召回京城,他闭门不与人交往。李泌推荐他,在殿中回答皇帝问话,对答明了清楚,通晓古今,德宗很高兴,授予给事中一职。

贞元年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皇帝下诏令关播为使臣,并命赵憬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做副使。从前使者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于是就任命他。年终时考核官员请示,请按至德旧例考核政绩优劣,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证,因为贪污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校考使刘滋认为赵憬知道自己的过错,更提高了他的考核等级。

窦参执掌政权,想要把赵憬贬为刺史,皇帝不答应。窦参被罢免后,赵憬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一同辅政。陆贽在裁决政事时很少谦让,又将赵憬改为门下侍郎,赵憬因此内心不平。自称不能胜任官职,多次称病。当时杜黄裳遭到宦官的诋毁,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诬陷排斥,形势很危险,赵憬救助他们,为其辩解,后来全部获免。当初,陆贽约好赵憬一起除掉裴延龄,等到奏对时,陆贽极力陈说裴延龄的邪恶,皇帝变了脸色,赵憬不帮他说话,于是罢免了陆贽,赵憬于是开始执掌政权。

赵憬精通治国之道,常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用贤才、节约开支、减轻赋税、宽缓刑罚,恳切地向天子陈说这些。又陈述前朝的得失、今朝的变化,进献《审官六议》。皇帝都同意了,并下诏褒奖。辅佐朝政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他的儿子呈上去世前留下的奏章草稿,皇帝悼念怜惜他。赠太子太傅,谧号为贞宪。

赵憬生性清廉节俭,位至宰相,而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儒学先生之家的。得到俸禄,先修建家庙,而始终不置办家产。他镇守湖南时,令孤峘、崔儆都在辖区内担任刺史,不遵守法度,赵憬依法批评处置他们,他们都派遣门客到朝廷揭发赵憬的过失。等到他担任宰相,又将崔儆从大理卿提拔为尚书右丞,令孤峘正被贬任衢州别驾,赵憬又引荐他为吉州刺史,人们都认为赵憬为人贤能。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西门豹治邺司马迁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聘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从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史记·滑稽列传》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B.行数十里乃没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幸来告语之

D.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9.下列全都表现西门豹在除害中善于斗争的一项是①问之民所疾苦

②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③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④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⑤西门豹簪笔磬折

⑥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大量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情节,揭示矛盾,表现了人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聪明才智。B.文章通过调查、除害、兴利三个情节的展示,刻画了一位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官吏形象。C.西门豹设计破除迷信,并发民凿渠,大力兴修水利,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积极响应,邺地重又繁荣起来。D.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比如调查访问,掌握事实详写,如何筹划、定计,就略写;斗智除害写得比较详细,而兴修水利则写得比较简略。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5分)答:②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凡投三弟子。(5分)答:③其人家有好女者……以故多持女远逃亡。(3分)答参考答案:8.B.(A都是介词,解释:因为;C都是代词,解释:我;D都是代词,解释:这B都是副词,前者解释:才,后者解释:竟、反而;)9.B(①是问苦尚未涉及斗争②是除害的第一步,妙在不露声色③一般叙事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⑤故作姿态,巧于惩恶⑥斗争的结果)10.C.当地百姓一开始并不积极响应,而是“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11.①答:这个女孩不美,烦劳大巫婆替(我)到河中报告河神,需要调换一个漂亮女孩,后天送她来。(是

好为

句意各一分)②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总共抛了三个弟子。(有顷

省略何

凡各一分)③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

(其

定语后置

以故各一分)参考译文: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苦于给河伯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本地民穷财尽。”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户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说‘这女子合适作河伯的媳妇’。马上下聘礼娶去。给她洗澡洗头,给她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并为此在河边上给她做好供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赤黄色和大红色的绸帐,这个女子就住在那里面,给她备办牛肉酒食。这样经过十几天,大家又一起装饰点缀好那个象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然后把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担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们去,因此大多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也因为这个缘故,城里越来越空荡无人,以致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从开始以来已经很长久了。老百姓中间流传的俗语有‘假如不给河伯娶媳妇,就会大水泛滥,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说法。”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好。”

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与长老相会。三老、官员、有钱有势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会集在此,看热闹来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个女巫是个老婆子,已经七十岁。跟着来的女弟子有十来个人,都身穿丝绸的单衣,站在老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过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西门豹插着笔,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豪长到河里去催他们。这些人都吓得在地上叩头,而且把头都叩破了,额头上的血流了一地,脸色象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了,暂且留下来再等他们一会儿。”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邺县的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惊恐,从此以后,不敢再提起为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春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分野,各民族交往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走上了封建制.B.《左传》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但是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代散文的典范.C.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书籍,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任鲁国史官时尽职尽责,被当时人所崇拜.D.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参考答案:D【考点】病句辨析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解答】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道路”;B项,不合逻辑,转折关系关联词使用不当,此处应是并列关系.将“虽然”改为“不仅”,将“但是”删去;C项,句式杂糅,“被当时人所崇拜”句式杂糅,要么是“被”崇拜,要么是“为当时人所崇拜”,可删去“所”或将“被”改成“为”;D项正确;故选:D8.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孙权引十万大军,来攻合肥。曹军守将张辽派李典在逍遥津北埋伏。吴军行军至此果遇埋伏,孙权欲渡小师桥,桥已被张辽所断。孙权无奈,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