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级二部高二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前期中宗、睿宗年间盛行的“墨敕斜封官”,即由皇帝直接敕封,而未经过中书省“宣署申覆”(拟定并盖印)及门下省复审与吏部铨选。由于这类官员告身(任命状)是斜着从侧门交付中书省执行,且其上所书“敕”字用墨笔(与中书省黄纸朱笔正封的敕命不一样),故得名。对此的认识是A.三省分权体制取代皇权专制B.皇帝突破制度约束以打击藩镇势力C.当时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D.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运行程序违制2.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行省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B.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D.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3.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领导体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会都、按议”,再申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特别是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再由都司出兵。据此可知,明初“三司”体制A.提高了中央与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B.颠覆了传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C.形成纵横交错的地方治理网络体系D.对地方行政运作带来双重影响4.1215年,大贵族、骑士和市民在斯坦福集会,并向伦敦武装进军。在强大的压力下,经过坎特伯雷大主教朗顿的斡旋,约翰王与贵族签订了《大宪章》。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妥协性质B.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C.体现了国王专制统治的建立D.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5.万历新政十年间,张居正主持国政,推行一系列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整顿和改革措施。《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张居正的这些举措A.对专制皇权构成了威胁B.削弱中央和地方的守旧势力C.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对制约相权起到一定的作用6.《宋史》记载,在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55.12%。这一现象有助于A.放松对社会的控制B.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完善科举选官程序D.改变传统政治结构7.明朝自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南北卷制度A.凸显了维护政治稳定意图B.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平性C.革除了八股取士的局限性D.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需求8.在明清的戏剧和小说中,常有清廉而有魄力的“八府巡按”手持尚方宝剑,代表皇帝巡视地方,惩治贪官,帮助百姓昭雪。但古代官制中并不存在这一官职名称,下列官职可能是八府巡按原型的是A.六科给事中B.枢密院枢密使C.提刑按察使D.都察院监察御史9.18世纪初,英国禁止新成立的税务局官员参加议会活动,后来又规定凡是接受皇家俸禄或国王任命的官员,除各部大臣外,不得成为议会下院议员。这些规定A.避免了营私舞弊现象出现B.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C.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D.推动了两官分途制度确立10.西汉中期以后,经义决狱和引经注律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经义决狱是指直接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大义作为判案依据,无论立法、司法都要求“应经合义”;引经注律是指儒学大师依据儒家经典为律法作注。这些手段使A.儒家经义法典化B.国家法律体系化C.儒学地位边缘化D.法律程序规范化11.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开元判集》【伯2593号】《朝祥暮歌判》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A.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B.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12.《北魏律》最早规定“存留养亲”制度,即“诸犯死,若祖父母,父母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存留养亲”制度的规定A.根植于儒家的孝道观念B.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道路C.标志着礼法合一的完成D.破坏了法律公平公正原则13.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有着规范的仪式要求,封臣必须向自己的封君行臣服礼,褪下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脱帽下跪,然后将自己的手放到封君的手中,以示臣服。但如果得不到封君的善待,封臣可自行离开。这体现出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A.具有契约关系的特征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使封建国家主权分散D.封君具有绝对权力14.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载:“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故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唐政府如此做法的目的是A.繁荣诗歌艺术B.改革选官制度C.打击门阀政治D.发扬光大儒学15.1912年初,为普及女子的政治学识,培养女子政治能力,中国某些女校专门开设“法政女子课程”,在上海,还出现女子创办的学校如“女子法政学堂”,专为议院成立、女子参政储备法政知识。此种现象折射出该时期A.民主革命运动推动社会变迁B.妇女参政推动政党政治建立C.学堂选官符合女子参政需要D.法政知识成为女性教育核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做了如下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符合一项即可)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符合一项即无)◎工农商及其他企业机关和组织的雇佣者、独立劳动者和一切不剥削他人的劳动者及他们的家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海军、陆军、空军中服役的军人◎以上两种人民中现时不能工作或失业的人
◎剥削他人的劳动力者(包括富农在内)◎靠土地、资本的盈利为生,而自己不劳动者◎商人资本家的代理人、中间人及买办◎各种宗教的传教士、牧师、僧侣、道士、风水阴阳先生及一切以传教为职业的人◎国民党及其他反动政府下的警察、侦探、宪兵、官僚、军阀及参加反对工农利益的反动派◎神经病患者及经法庭判决有罪,而在服刑期间者注:居住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土内的居民,凡年满16岁,不分男女、宗教、民族,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摘编自张秀芬等《中国共产党建政史》材料二在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经历了由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由工农苏维埃变为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1936年1月15日,西北办事处颁布了《西北苏维埃选举法》,规定:一切精神劳动者(如医生、著作家、教员)都有选举权;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摘编自贺永泰《承前启后的转变与过渡——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1935年—1937年9月)》材料三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区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维埃选举法的调整变化并说明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解放区调整选举法的背景。(4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8分)18.(10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呈现出不同的命名特征,有着不同的“高频词”。下表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高频词统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9—1956年党报党刊名称高频词时期高频词①“抗战”“大众”“群众”“抗日”“救国”②“红误”“红色”“工人”“青年”“斗争”③“青年”“工人”“农民”“学生”②“日报”“生活”“新儿童”“红领巾”⑤“解放”“人民”“群众”“新华”“民主”——摘编自潘祥辉、王学敏《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1919—195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10分)19.(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某班围绕“北宋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展示如下材料:组别材料甲组宋代实行朝廷、府州、县三级政制,在朝廷与府、州间设“路”,作为行政监察区。“以天下之治寄於守令,守令之众朝廷不能尽知,其要:寄於监司”。——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4等乙组太祖周知其弊………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摘自《宋史·食货志》丙组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被称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厢军作为地方军,虽间或出戍外地,但很少进行军事训练,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因而也称“役兵”。——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丁组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北宋)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摘自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1)分别指出甲乙丙三组材料从什么方面进行研究?(3分)(2)运用甲乙丙三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丁组的结论。(13分)2023级二部高二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BDACDADDA题号1112131415答案BAACA16.【答案】(1)特点:立法推动民主建设;工农专政色彩显著;民主选举范围广泛;保障妇女权利(提倡男女平等);服务政权巩固。(5分)(2)调整变化:选举权由工农专享调整为工农阶层、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不计出身,扩大了民主选举范围。(2分)影响:团结了根据地的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调动各阶级生产和抗日积极性;推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为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4分)(3)背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共积极探索人民民主政权建设。(2分);人民解放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1分);三大战役相继胜利,东北解放。(1分)。17.【答案】(1)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世家大族的选官特权(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寒门庶族地主参政。(6分,答出3点即可)(2)主要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6分)特点:考试录用;政治中立;常任。(2分,答出2点即可)18.【答案】①“抗战”“大众”“群众”“抗日”“救国”这些高频词明显与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相符,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主题。(2分)②“红军”“红色”“工人”“青年”“斗争”这些词汇与土地革命时期的特点相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进行武装斗争的历史。(2分)③“青年”“工人”“农民”“学生”这些词汇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特点相符,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动员各阶层群众参加革命的情况。(2分)④“日报”“生活”“新儿童”“红领巾”这些词汇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特点相符,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报党刊关注人民生活和青少年教育的主题。(2分)⑤“解放”“人民”“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