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方案TOC\o"1-2"\h\u3865第1章绿色建筑发展概述 3255041.1绿色建筑理念与内涵 3295631.2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 4321371.2.1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4196281.2.2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422521.2.3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417287第2章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5171412.1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 5325052.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51142.1.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 5282002.2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5221642.2.1国家标准 5125072.2.2行业标准 5119872.2.3地方标准 5307682.2.4企业标准 621821第3章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 6189063.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6253843.1.1设计原则 688323.1.2设计方法 6124473.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661403.2.1评价目的 726033.2.2评价指标 7252123.2.3评价方法 756003.2.4评价等级 711229第4章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 7270964.1节能建筑材料 7160604.1.1高功能保温材料 7101164.1.2高效节能门窗 7151064.1.3高效节能墙体材料 8190614.2建筑节能设计 8256044.2.1优化建筑朝向和体型 837294.2.2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 8318514.2.3建筑遮阳与自然通风 8124964.3节能运行与维护 816554.3.1建筑能耗监测与评估 899684.3.2建筑设备节能优化 8131594.3.3建筑维护结构节能 835284.3.4建筑用能管理制度 825351第5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9192235.1太阳能热水系统 9237255.1.1概述 918065.1.2系统原理 9300005.1.3应用案例 97415.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9127115.2.1概述 9156615.2.2系统原理 9135425.2.3应用案例 966055.3地源热泵技术 9302255.3.1概述 9130005.3.2系统原理 9288765.3.3应用案例 1024631第6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 10173476.1雨水收集与利用 10146276.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63106.1.2雨水利用方式 1072036.1.3雨水处理技术 10186356.2中水处理与回用 1015106.2.1中水来源与分类 1030896.2.2中水处理技术 11279206.2.3中水回用途径 1111199第7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22045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1167547.1.1建筑废弃物分类 11100127.1.2建筑废弃物处理 1226427.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170267.2.1破碎与筛分技术 12228287.2.2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12269887.2.3金属回收利用技术 12179567.2.4木材回收利用技术 12104957.2.5建筑废弃物制备新型材料技术 12289507.2.6建筑废弃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1229646第8章绿色生态景观设计 1350878.1绿色生态景观理念 13203358.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195008.1.2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统一 13326698.1.3全过程管理与动态维护 131278.2生态景观设计方法与案例 1391258.2.1方法概述 1388368.2.2案例分析 138166第9章健康室内环境营造 14248179.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14155359.1.1空气质量标准与要求 14116529.1.2污染源控制 14278489.1.3通风换气设计 15245449.1.4空气净化技术 153479.2室内环境舒适性设计 15174919.2.1温湿度控制 15322899.2.2声环境设计 1576289.2.3光环境设计 1561399.2.4室内色彩与材质 1573099.2.5人体工程学设计 15310799.2.6绿色植物配置 155980第10章绿色建筑与社区发展规划 1587010.1绿色建筑与社区发展策略 1582710.1.1确立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161403510.1.2制定绿色建筑政策与标准 161790910.1.3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 16441510.1.4加强绿色建筑宣传教育 16870610.2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161683710.2.1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 161191510.2.2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163212210.2.3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16937010.2.4促进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61443610.3绿色建筑产业政策与推广途径 162117510.3.1完善绿色建筑产业政策 162844310.3.2推广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172112210.3.3加强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72010010.3.4拓展绿色建筑融资渠道 171434610.3.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1章绿色建筑发展概述1.1绿色建筑理念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以人为本的原则,以降低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建筑理念。绿色建筑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降耗:通过优化建筑设计、选用高功能建筑材料、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生态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降低建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高生物多样性。(3)以人为本:关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与舒适,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采光、通风、声环境等。(4)经济高效: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筑成本,提高投资效益。(5)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等全过程,实施绿色管理,降低环境影响。1.2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趋势1.2.1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和标准,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2)绿色建筑市场逐渐扩大。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和面积逐年增长,绿色建筑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技术创新取得突破。在绿色建筑领域,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4)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绿色建筑产业链逐渐完善,涵盖设计、施工、运营、咨询服务等环节。1.2.2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在国际上,绿色建筑发展较早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区。这些国家在绿色建筑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政策支持:许多国家通过立法、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绿色建筑发展。(2)技术创新: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领域拥有一系列先进技术,如高效节能建筑材料、建筑节能设计等。(3)市场成熟:国外绿色建筑市场已相对成熟,绿色建筑项目数量和比例逐年上升。1.2.3绿色建筑发展趋势(1)绿色建筑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未来绿色建筑标准将更加严格,对建筑功能要求更高。(2)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化等技术的突破,将推动绿色建筑向更高水平发展。(3)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绿色建筑发展将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的背景下,国际间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将不断加强。第2章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2.1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2.1.1国家层面政策法规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前行。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2.1.2地方层面政策法规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例如,《北京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等地方法规和规章,旨在细化国家政策,推动本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2.2绿色建筑标准体系2.2.1国家标准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以国家标准为核心,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016)等。这些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2.2.2行业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各行业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相关行业标准,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等,以满足不同类型建筑的绿色需求。2.2.3地方标准各地区根据本地的气候、经济、文化等条件,制定了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例如,《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37/T5097)、《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50/T5037)等,这些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2.4企业标准部分企业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绿色建筑企业标准,为企业内部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评价等工作提供指导。通过以上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的建立,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已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为推动绿色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3章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价3.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3.1.1设计原则绿色建筑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使用者需求,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2)尊重自然,保护生态,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3)高效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4)创新技术应用,提高建筑功能,延长建筑寿命;(5)注重地域特色,适应气候条件,营造舒适宜人的建筑环境。3.1.2设计方法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包括:(1)生态规划:结合地形地貌、水资源、植被等因素,进行生态分区和景观设计;(2)被动式设计:利用自然采光、通风、遮阳等手段,降低建筑能耗;(3)能源优化:运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能源系统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绿色建材:选用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5)水资源利用: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6)室内环境质量: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等方面,提高居住舒适度。3.2绿色建筑评价体系3.2.1评价目的绿色建筑评价旨在评估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的环境功能,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行业整体水平。3.2.2评价指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包括以下指标:(1)节能:建筑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等;(2)环保:建筑材料环保功能、施工过程污染控制等;(3)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等;(4)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率等;(5)生态环境:绿化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6)经济与社会:投资回报、运营成本、使用者满意度等。3.2.3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包括:(1)预评价:在设计阶段进行,评估设计方案的环境功能;(2)实评价:在建筑竣工后进行,评估建筑实际运行效果;(3)综合评价: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运用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对建筑绿色功能进行综合评定。3.2.4评价等级绿色建筑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评价结果作为建筑项目绿色功能的重要依据,对建筑行业及相关产业具有指导作用。第4章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4.1节能建筑材料4.1.1高功能保温材料高功能保温材料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选用具有良好保温功能、耐久性、防火功能和环保功能的保温材料。常见的保温材料包括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和聚氨酯泡沫等。4.1.2高效节能门窗门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采用高效的节能门窗是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关键。应推广使用断热桥铝合金、塑钢、木材等节能门窗材料,以及双层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玻璃。4.1.3高效节能墙体材料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节能墙体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应大力推广轻质混凝土、加气混凝土、烧结页岩空心砖等节能墙体材料。4.2建筑节能设计4.2.1优化建筑朝向和体型建筑朝向和体型对建筑能耗有显著影响。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建筑朝向、体型系数和窗墙比,以降低建筑能耗。4.2.2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节能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地源热泵等技术,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4.2.3建筑遮阳与自然通风合理设计建筑遮阳和自然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应采用外遮阳、内遮阳、绿化遮阳等措施,以及利用建筑布局和地形条件实现自然通风。4.3节能运行与维护4.3.1建筑能耗监测与评估建立建筑能耗监测与评估体系,对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能耗数据,找出节能潜力,为节能运行提供依据。4.3.2建筑设备节能优化对建筑设备进行节能优化,包括供暖、空调、照明等系统。采用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4.3.3建筑维护结构节能加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气密性等功能,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围护结构,保证其节能效果。4.3.4建筑用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用能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指标,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提高建筑使用者和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第5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5.1太阳能热水系统5.1.1概述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将水加热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5.1.2系统原理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管道、控制器等组成。通过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温升高,从而实现热水供应。5.1.3应用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建筑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实例,总结其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5.2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5.2.1概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产生电能的装置。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助于提高建筑能源自给率,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5.2.2系统原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光伏电池、逆变器、支架、电缆等组成。光伏电池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建筑供电。5.2.3应用案例介绍我国建筑领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5.3地源热泵技术5.3.1概述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恒定的温度,通过热泵系统实现冬暖夏凉的空调效果。在建筑中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5.3.2系统原理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下换热器、热泵机组、末端设备等组成。在冬季,热泵机组从地下吸取热量,为建筑供暖;在夏季,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实现制冷。5.3.3应用案例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建筑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实例,探讨其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本章完)第6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6.1雨水收集与利用6.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绿色建筑应充分考虑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在建筑设计阶段,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降雨量、建筑用途等因素,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系统应包括收集面、输送管道、存储设施等组成部分,保证雨水收集的高效与便捷。6.1.2雨水利用方式收集的雨水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绿化用水:雨水用于浇灌绿地、补偿地下水等,减少自来水使用;(2)生活杂用水:雨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清洗道路等非饮用水用途;(3)景观水体补给:雨水可用于补充建筑周边的景观水体,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4)冷却用水:雨水可作为冷却塔的补充水源,降低能源消耗。6.1.3雨水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用途,雨水需经过相应处理,保证水质满足使用要求。常用处理技术包括:(1)物理处理: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杂质;(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药剂,去除雨水中的有害物质;(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6.2中水处理与回用6.2.1中水来源与分类中水主要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冷却水、泳池排水等,根据来源和水质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灰水:主要来源于洗涤、洗澡等生活排水;(2)黑水:来源于厕所排水;(3)杂排水:来源于冷却水、泳池排水等。6.2.2中水处理技术针对不同类别的中水,采用相应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1)物理化学处理:通过沉淀、过滤、消毒等方法,去除中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等污染物;(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中水中的有机污染物;(3)高级氧化处理:采用臭氧、紫外光等高级氧化技术,进一步去除中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6.2.3中水回用途径处理后的中水可应用于以下方面:(1)绿化用水:用于浇灌绿地、补偿地下水等;(2)生活杂用水:用于冲洗厕所、清洗道路等非饮用水用途;(3)工业用水:用于冷却水补充、生产工艺用水等;(4)景观水体补给:用于补充建筑周边的景观水体。通过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对自来水的依赖,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第7章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建筑废弃物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拆除、维修及翻新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为实现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目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科学分类与处理。以下是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及处理方法:7.1.1建筑废弃物分类(1)土石方类:包括挖掘、填埋、堆放等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2)混凝土类:包括废弃混凝土、混凝土制品等。(3)金属类:包括废钢筋、废铁丝、废钢板等。(4)木材类:包括废旧木材、木制品等。(5)砌体类:包括废砖、废砌块等。(6)装饰装修类:包括废弃瓷砖、涂料、板材等。(7)其他类:包括废弃物料、垃圾等。7.1.2建筑废弃物处理(1)物理处理:通过筛选、破碎、分选等方法对建筑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实现废弃物减量化。(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对特定类型的废弃物进行处理,如废木材的防腐、防虫处理等。(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技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如堆肥等。(4)固化处理:将废弃物与固化剂混合,提高其稳定性和强度,降低环境污染。7.2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为实现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我国积极研发并推广以下技术:7.2.1破碎与筛分技术破碎与筛分技术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基础,通过该技术将废弃物进行细化,为后续利用提供原料。7.2.2再生骨料制备技术将废弃混凝土、砖块等经过破碎、筛分、清洗等工序,制备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7.2.3金属回收利用技术采用磁选、涡电流分选等方法,对废钢筋、废铁丝等金属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7.2.4木材回收利用技术通过对废旧木材进行切割、拼接、热压等处理,制备成木地板、家具等。7.2.5建筑废弃物制备新型材料技术利用废弃物制备新型建筑材料,如废瓷砖制备陶瓷透水砖、废塑料制备保温材料等。7.2.6建筑废弃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将废弃物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废弃物的大宗利用。通过以上技术手段,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第8章绿色生态景观设计8.1绿色生态景观理念8.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态景观设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8.1.2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统一绿色生态景观设计注重生态功能与美学价值的统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景观布局和植物配置,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8.1.3全过程管理与动态维护绿色生态景观设计强调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维护,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全方位考虑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保证景观效果的长期稳定。8.2生态景观设计方法与案例8.2.1方法概述(1)生态分析与评估: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估,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2)生态规划与设计:结合生态分析与评估结果,制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资源利用等。(3)生态工程技术应用:运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如人工湿地、生态护坡、透水铺装等,提高生态景观的生态效益。8.2.2案例分析(1)某城市新区生态景观设计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城市新区,占地面积约为100公顷,周边为居住区和商业区。设计理念:以“绿色、生态、人文”为主题,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的生态景观。设计方法:①生态分析与评估: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估,确定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和方向。②生态规划与设计:采用“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构建生态网络,提高生物多样性;合理配置植物,提高生态效益。③生态工程技术应用:运用人工湿地、生态护坡等技术,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某城市公园生态景观改造项目概况:该项目为城市中心公园,占地面积约为60公顷,现状景观效果较差,需要进行生态景观改造。设计理念:以“恢复生态、提升品质、服务市民”为目标,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美观舒适的公园绿地。设计方法:①生态分析与评估:分析现状公园生态问题,确定生态景观改造的重点和方向。②生态规划与设计:优化公园空间布局,增加生态斑块和廊道,提高生物多样性;调整植物配置,提高生态效益。③生态工程技术应用:采用透水铺装、生态停车场等技术,改善公园水质和土壤环境,提高雨水利用率。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绿色生态景观设计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高生态效益和美学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项目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生态工程技术,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景观。第9章健康室内环境营造9.1室内空气质量控制9.1.1空气质量标准与要求为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本节主要阐述室内空气质量的标准与要求,包括污染物浓度限值、室内新风量、空气流通等关键指标。9.1.2污染源控制分析室内污染源,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选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装修材料、家具及室内装饰品,降低室内污染物的释放。9.1.3通风换气设计介绍室内通风换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设计要求,以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需求。9.1.4空气净化技术综述常用空气净化技术的原理和效果,如过滤、吸附、光催化、负离子等,为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9.2室内环境舒适性设计9.2.1温湿度控制分析室内温湿度对舒适性的影响,提出合理的温湿度控制策略,包括供暖、制冷、除湿等措施。9.2.2声环境设计针对室内噪声问题,提出声环境设计原则和措施,包括吸声、隔声、降噪等,以营造宁静舒适的室内环境。9.2.3光环境设计阐述室内光环境设计的重要性,提出合理的光照设计标准和方法,包括自然光利用、人工照明设计等,以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9.2.4室内色彩与材质分析室内色彩和材质对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提供室内色彩搭配和材质选择的原则,以创造和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枣树种植及果实质量检测与认证合同(04版)
- 公司个人股份转让协议书
- 旅游景区文创产品设计与销售合同2024
- 《商务战略》课件
- 美术课件导入
- 简单零星工程合同范本2024年度版
- 病案整改报告范文大全
- 联合体施工合同范本
- 货运线路承包合同模板范本
- 圣诞节幼儿教育课件
- 广开(含解析)《形式与政策》你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决定》中提出怎样的改革举措
- 2024年共青团团课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人工智能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高二6班期中家长会课件
- 《感测技术基础》习题解答
- 故障录波器技术规范书
- 环科水处理生物除臭技术方案
- 学校食堂资产负债表、盈亏表
- 集团化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 正村一中反恐防暴隐患台账
-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