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_第1页
三农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_第2页
三农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_第3页
三农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_第4页
三农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贷款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TOC\o"1-2"\h\u2041第1章总则 4122981.1贷款目的与原则 410781.2适用范围与对象 46151第2章贷款申请与审查 528882.1贷款申请条件 5180102.1.1农户、农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贷款申请人(以下统称“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5132682.2贷款申请材料 6142802.2.1借款人申请三农贷款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634462.3贷款审查程序 6214372.3.1贷款申请受理 6100212.3.2贷款审查 614492.3.3贷款审批 6157692.3.4贷后管理 616962第3章贷款额度、期限与利率 6312423.1贷款额度 6245313.1.1农户贷款额度应根据借款人实际生产经营需要、还款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超过借款人家庭年净收入的3倍。 6112043.1.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额度应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生产周期、资金需求、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超过借款人上年度销售收入的50%。 787033.1.3农村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应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资金需求、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0%。 7315763.2贷款期限 773283.2.1农户贷款期限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 7195823.2.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期限应根据借款人经营项目的生产周期、销售周期、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5年。 7283373.2.3农村小微企业贷款期限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资金周转速度、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 7276203.3贷款利率 775153.3.1农村贷款利率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并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贷款风险等因素进行适当浮动。 7205953.3.2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实行优惠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7226903.3.3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保证贷款利率水平公平、合理。 7132773.3.4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披露贷款利率相关信息,提高贷款利率透明度,保障借款人权益。 732327第4章贷款担保 793224.1担保条件 753284.1.1贷款申请人须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担保,以保障贷款本息的安全。 76074.1.2担保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720184.1.3担保人须承诺在贷款申请人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时,按照约定承担担保责任。 8116394.2担保方式 8307954.2.1以下担保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828844.2.2贷款担保的具体方式由贷款人与担保人协商确定,并签订书面担保合同。 8177704.3担保评估与登记 854904.3.1贷款人应对担保财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的依据。 8253114.3.2贷款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担保财产进行登记,保证担保权益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8223344.3.3贷款人应建立健全担保财产评估和登记制度,保证担保财产价值公允、权益明确。 8257614.3.4贷款人应定期对担保财产进行审查,对可能影响担保权益的因素进行排查,保证贷款担保的安全。 815271第5章贷款发放与使用 8156035.1贷款发放条件 8230755.1.1申请三农贷款的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8171025.2贷款发放程序 976315.2.1借款人向银行提交三农贷款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932495.2.2银行对借款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9172875.2.3银行根据审核结果,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明确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内容。 9192045.2.4银行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将贷款发放至借款人指定的账户。 9197765.3贷款用途管理 9262155.3.1借款人应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得挪作他用。 9157605.3.2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用途的监管,保证贷款资金用于以下方面: 924705.3.3借款人如需变更贷款用途,应向银行提出申请,经银行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 9175045.3.4银行应建立健全贷款用途跟踪检查制度,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保证贷款资金合规使用。 10154055.3.5借款人应积极配合银行的贷款用途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或阻挠。 103590第6章贷款还款与展期 1064436.1还款方式与期限 10123836.1.1还款方式 10206816.1.2还款期限 10198826.2展期条件与程序 10194876.2.1展期条件 108066.2.2展期程序 10209436.3逾期贷款管理 11106976.3.1逾期贷款的催收 11144426.3.2逾期贷款的罚息 11249706.3.3逾期贷款的诉讼 1123821第7章风险管理 11256167.1贷款风险识别 1120057.1.1风险识别原则 11168387.1.2风险识别内容 11299897.2贷款风险评价 1111867.2.1风险评价方法 11127467.2.2风险评价流程 12200087.2.3风险评价内容 12106207.3风险防范与控制 12292887.3.1风险防范措施 126037.3.2风险控制手段 1224586第8章监督与检查 12300358.1监督管理部门 12260248.1.1负责三农贷款监督管理的部门为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三农贷款业务的日常监督和检查。 1247438.1.2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农贷款业务进行现场检查,保证贷款资金合规使用,防范信贷风险。 1399888.1.3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三农贷款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1367088.2贷款检查内容与方法 13268428.2.1贷款检查内容: 1355608.2.2贷款检查方法: 13205768.3违规行为处理 13311208.3.1对在三农贷款业务中发觉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13234798.3.2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监督管理部门应通报全社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纪政纪处分。 1383358.3.3监督管理部门应将处理结果报告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并通报相关部门。同时将处理结果作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年度考核的依据。 1312710第9章信息披露与保密 13114109.1信息披露要求 14196849.1.1贷款人应当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按照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三农贷款相关信息。 14169859.1.2贷款人应披露以下内容: 144229.1.3贷款人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开披露上述信息,同时通过其他适当方式,如网站、公告等,保证借款人及相关当事人充分了解。 14153399.2信息保密与共享 14243299.2.1贷款人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对借款人及其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予以保密。 1442509.2.2贷款人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获取的信息,未经借款人及相关当事人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4146159.2.3贷款人应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与其他金融机构、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防范信贷风险。信息共享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477469.2.4贷款人应与信息共享方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保证信息共享过程合规、安全。 14205599.2.5贷款人应建立信息共享风险评估机制,对共享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防范信息共享带来的潜在风险。 1423852第10章附则 141394210.1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 151232910.2条例的修改与废除 152529210.2.1农业银行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对本办法进行修订或废除。 15675210.2.2修订后的办法经农业银行审批通过后,应及时予以公告,自公告发布之日起生效。 151462410.2.3废除本办法时,应提前公告,并明确替代的管理办法或规定。 151244510.3生效时间与适用范围 15879510.3.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原有关三农贷款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15260910.3.2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银行开展的三农贷款业务活动。 15267410.3.3本办法所称“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本办法涉及的具体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农业生产经营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民消费贷款等。具体业务种类及操作细则,由农业银行另行制定并公告。 15第1章总则1.1贷款目的与原则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三农贷款管理,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制定本办法。三农贷款旨在发挥金融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遵循以下原则:(一)政策引导原则。紧密围绕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三农工作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二)风险可控原则。强化三农贷款风险管理,保证贷款安全,切实维护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三)公平竞争原则。遵循市场规律,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贷款环境,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三农贷款业务。(四)创新发展原则。鼓励金融机构根据三农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1.2适用范围与对象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开展三农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贷款用途。三农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以下领域:(1)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农业生产领域;(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农村发展领域;(3)农民创业、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农民生活领域。(二)贷款对象。三农贷款对象主要包括:(1)具备一定生产经营能力的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2)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农业产业链相关主体;(3)农村小微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公益事业组织等农村经济组织。(三)贷款条件。借款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依法设立并具备贷款资格的企业、农村经济组织;(2)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3)具备还款能力,提供符合贷款人要求的担保措施;(4)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第2章贷款申请与审查2.1贷款申请条件2.1.1农户、农村企业、农村经济组织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贷款申请人(以下统称“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依法设立并具备贷款资格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持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具备农村户籍或者在农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具备良好的信用记录,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四)具备还款能力和担保能力,提供符合要求的担保措施;(五)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六)其他应具备的条件。2.2贷款申请材料2.2.1借款人申请三农贷款时,需提交以下材料:(一)三农贷款申请书;(二)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明;(三)借款人信用报告;(四)借款人还款能力证明材料;(五)贷款用途证明材料;(六)担保措施相关材料;(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2.3贷款审查程序2.3.1贷款申请受理(一)借款人向贷款机构提交贷款申请及有关材料;(二)贷款机构对借款人提交的申请及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予以受理。2.3.2贷款审查(一)贷款机构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措施等进行审查;(二)贷款机构对贷款用途、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等进行评估;(三)贷款机构根据审查结果,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批。2.3.3贷款审批(一)贷款机构对审查通过的贷款申请进行审批;(二)审批通过后,贷款机构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三)贷款机构按照合同约定,发放贷款。2.3.4贷后管理贷款机构应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保证贷款用于合法、合规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发觉并防范信贷风险。第3章贷款额度、期限与利率3.1贷款额度3.1.1农户贷款额度应根据借款人实际生产经营需要、还款能力、信用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超过借款人家庭年净收入的3倍。3.1.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额度应根据借款人经营规模、生产周期、资金需求、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超过借款人上年度销售收入的50%。3.1.3农村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应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资金需求、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原则上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0%。3.2贷款期限3.2.1农户贷款期限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0年。3.2.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期限应根据借款人经营项目的生产周期、销售周期、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15年。3.2.3农村小微企业贷款期限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资金周转速度、还款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3.3贷款利率3.3.1农村贷款利率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并根据借款人信用状况、贷款风险等因素进行适当浮动。3.3.2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实行优惠利率,降低融资成本。3.3.3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保证贷款利率水平公平、合理。3.3.4农村金融机构应充分披露贷款利率相关信息,提高贷款利率透明度,保障借款人权益。第4章贷款担保4.1担保条件4.1.1贷款申请人须提供具备法律效力的担保,以保障贷款本息的安全。4.1.2担保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2)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信用记录;(3)具备履行担保责任的能力;(4)担保人提供的担保财产应符合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4.1.3担保人须承诺在贷款申请人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时,按照约定承担担保责任。4.2担保方式4.2.1以下担保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1)保证担保:担保人承诺在贷款申请人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时,按照约定承担还款责任;(2)抵押担保:担保人将依法拥有的房产、土地等不动产或动产设定为贷款的担保物;(3)质押担保:担保人将依法拥有的股权、存单、有价证券等财产权利设定为贷款的担保物;(4)留置担保:贷款人在贷款申请人的财产中占有一定价值的物品,作为贷款的担保物;(5)其他法律法规允许的担保方式。4.2.2贷款担保的具体方式由贷款人与担保人协商确定,并签订书面担保合同。4.3担保评估与登记4.3.1贷款人应对担保财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确定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的依据。4.3.2贷款人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担保财产进行登记,保证担保权益的合法性和有效性。4.3.3贷款人应建立健全担保财产评估和登记制度,保证担保财产价值公允、权益明确。4.3.4贷款人应定期对担保财产进行审查,对可能影响担保权益的因素进行排查,保证贷款担保的安全。第5章贷款发放与使用5.1贷款发放条件5.1.1申请三农贷款的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依法设立并具备贷款资格的其他组织;(二)持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及婚姻状况证明;(三)具备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还款能力;(四)提供符合贷款用途的担保或者符合贷款政策的信用贷款条件;(五)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无未结清的债务纠纷;(六)其他银行要求的相关条件。5.2贷款发放程序5.2.1借款人向银行提交三农贷款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一)贷款申请表;(二)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及婚姻状况证明;(三)收入证明;(四)贷款用途证明;(五)担保材料或者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证明;(六)其他银行要求的相关材料。5.2.2银行对借款人的申请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一)借款人资格及信用状况;(二)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规定;(三)担保的合法性、有效性及足值性;(四)其他影响贷款审批的因素。5.2.3银行根据审核结果,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明确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内容。5.2.4银行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将贷款发放至借款人指定的账户。5.3贷款用途管理5.3.1借款人应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不得挪作他用。5.3.2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用途的监管,保证贷款资金用于以下方面:(一)农业生产;(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四)其他符合国家三农政策的领域。5.3.3借款人如需变更贷款用途,应向银行提出申请,经银行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5.3.4银行应建立健全贷款用途跟踪检查制度,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保证贷款资金合规使用。5.3.5借款人应积极配合银行的贷款用途检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绝或阻挠。第6章贷款还款与展期6.1还款方式与期限6.1.1还款方式(1)等额本息还款法:借款人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每期偿还相同金额的款项,包括部分本金和当期利息。(2)等额本金还款法:借款人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每期偿还相同金额的本金,利息随剩余本金减少而递减。(3)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法: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偿还全部本金和利息。6.1.2还款期限(1)短期贷款:不超过1年(含1年)。(2)中长期贷款:1年以上,具体期限根据贷款用途、借款人还款能力和风险控制等因素确定。6.2展期条件与程序6.2.1展期条件(1)借款人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2)借款人因特殊情况导致贷款到期无法偿还,需申请展期。(3)贷款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商行信贷政策。(4)贷款展期后,不得影响农商行业务的正常经营。6.2.2展期程序(1)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前向农商行提出书面展期申请,并说明展期原因。(2)农商行对借款人的展期申请进行审核,并在贷款到期前作出是否同意展期的决定。(3)若农商行同意展期,双方签订贷款展期协议,明确展期期限、利率等相关事项。(4)贷款展期后,农商行应按照相关规定重新办理担保手续。6.3逾期贷款管理6.3.1逾期贷款的催收(1)贷款逾期后,农商行应采取电话、短信、上门等方式及时催收。(2)对于逾期贷款,农商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增加还款频率、调整还款计划等。6.3.2逾期贷款的罚息(1)贷款逾期后,借款人需按照约定的罚息利率支付逾期利息。(2)罚息的计算方式为:逾期本金×罚息利率×逾期天数。6.3.3逾期贷款的诉讼对于严重逾期且无法通过协商解决还款问题的贷款,农商行可依法采取诉讼等手段进行追偿。第7章风险管理7.1贷款风险识别7.1.1风险识别原则遵循全面性、及时性、客观性和前瞻性原则,对三农贷款业务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7.1.2风险识别内容(1)信用风险: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用状况等方面的风险;(2)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政策调整等因素对贷款偿还的影响;(3)操作风险:贷款业务操作过程中因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人员操作等原因导致的风险;(4)法律风险:法律法规、合同条款等方面可能对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5)其他风险:如道德风险、恐怖袭击、社会稳定等。7.2贷款风险评价7.2.1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价。7.2.2风险评价流程(1)收集与风险相关的信息;(2)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潜在损失;(3)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等级;(4)制定风险应对措施。7.2.3风险评价内容(1)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2)贷款担保措施的有效性;(3)贷款资金用途的合规性;(4)贷款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5)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性和完整性;(6)其他可能影响贷款风险的因素。7.3风险防范与控制7.3.1风险防范措施(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操作流程;(2)加强借款人信用调查,严格贷款审批程序;(3)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处理风险隐患;(4)加强贷款资金监管,保证贷款资金合规使用;(5)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培训。7.3.2风险控制手段(1)实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控制措施;(2)建立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合理分配风险责任;(3)完善贷款担保措施,降低信用风险;(4)加强风险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风险事件;(5)建立健全风险应对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第8章监督与检查8.1监督管理部门8.1.1负责三农贷款监督管理的部门为各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三农贷款业务的日常监督和检查。8.1.2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三农贷款业务进行现场检查,保证贷款资金合规使用,防范信贷风险。8.1.3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及时处理三农贷款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8.2贷款检查内容与方法8.2.1贷款检查内容:(1)贷款资金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益性;(2)贷款审批、发放、使用、回收等环节的操作合规性;(3)贷款风险分类、拨备计提、坏账核销等情况;(4)贷款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5)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8.2.2贷款检查方法:(1)现场检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核实贷款项目等方式,对贷款业务进行全面检查;(2)非现场检查:通过数据分析、报表审查等方式,对贷款业务进行监督;(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贷款业务风险监测和分析。8.3违规行为处理8.3.1对在三农贷款业务中发觉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1)责令改正;(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4)暂停或取消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资格;(5)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8.3.2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监督管理部门应通报全社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纪政纪处分。8.3.3监督管理部门应将处理结果报告上级监督管理部门,并通报相关部门。同时将处理结果作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年度考核的依据。第9章信息披露与保密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