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环境监测与保护手册TOC\o"1-2"\h\u2842第1章绪论 355651.1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 372681.1.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123331.1.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274601.1.3维护生态平衡 4198671.2三农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发展概况 4181591.2.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4103301.2.2监测体系逐步建立 4206321.2.3技术研发与推广取得突破 451991.2.4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 428167第2章农田土壤环境监测 491412.1土壤污染类型与特点 4260712.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 5130252.3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 56817第3章农业水资源保护 669663.1农业水资源污染现状 6175783.1.1农业面源污染 637533.1.2畜禽养殖污染 6178633.1.3农村生活污水污染 6267633.2水资源监测技术与设备 6208833.2.1水质监测技术 6259673.2.2水量监测技术 6133603.2.3水生态监测技术 68643.3农业节水与水资源保护措施 751563.3.1农业节水技术 753283.3.2农业污染源治理 7123083.3.3水资源管理政策 791823.3.4农业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 724431第4章农村空气质量监测 7288994.1农村空气质量问题及成因 754384.1.1农业活动 7282734.1.2生物质燃烧 7242534.1.3农村工业生产 8281894.1.4生活排放 8254434.2空气质量监测方法与设备 832794.2.1监测方法 8231714.2.2监测设备 888184.3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策略 8191224.3.1农业生产优化 8225824.3.2产业结构调整 8188334.3.3生活污染治理 8250214.3.4环境监管与政策支持 826284第5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9309645.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96535.2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9310745.3生态农业模式与发展 97981第6章农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1086086.1农村固体废物分类与特点 10202746.1.1生活废物 10184136.1.2农业生产废物 10145536.1.3农村工业废物 10303196.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10265116.2.1填埋处理 10178496.2.2焚烧处理 10187006.2.3堆肥处理 1036616.2.4生物处理 1058406.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11252536.3.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1175306.3.2生活废物资源化利用 11119506.3.3农村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 1125063第7章农村噪声污染与防治 11204627.1农村噪声污染现状与危害 1159467.1.1现状 11214717.1.2危害 11210567.2噪声污染监测方法 12139137.2.1噪声监测点布设 12142827.2.2监测仪器与设备 1220377.2.3监测方法 12166217.3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12258027.3.1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12274767.3.2源头控制 1297327.3.3传播途径控制 12238097.3.4噪声敏感区域保护 12197317.3.5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1279837.3.6监测与管理 1223953第8章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13289858.1农村生物多样性现状 13171628.2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13316578.3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 132633第9章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13114909.1传统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13127669.1.1地面观测法 1351249.1.2土壤采样分析 14132999.1.3水质监测 14296869.2现代农业环境监测技术 14152759.2.1遥感技术 14224629.2.2无线传感网络 14191079.2.3激光雷达技术 14313699.2.4基因检测技术 14305399.3监测数据管理与处理 14105189.3.1数据收集与传输 14294889.3.2数据存储与管理 14121319.3.3数据处理与分析 15164969.3.4数据可视化 1515563第10章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 153069710.1我国农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51483110.1.1宪法 151995110.1.2法律 151002310.1.3行政法规 151267610.1.4部门规章 15392410.1.5地方性法规 1560710.2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 151490810.2.1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153183110.2.2农业环境保护措施 162531310.3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与培训 161097910.3.1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6651010.3.2农业环境保护培训 16第1章绪论1.1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农业环境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保护与改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农业环境保护旨在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降低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环境保护的意义。1.1.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环境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农业环境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我国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保护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1.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环境保护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有助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增长。1.1.3维护生态平衡农业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相连,农业活动对土壤、水资源、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1.2三农环境监测与保护的发展概况三农环境监测与保护作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各级及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监测体系建设、技术研发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2.1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农业环境保护法》、《全国农业环境保护规划(20142020年)》等,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1.2.2监测体系逐步建立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涵盖了土壤、水资源、大气、生态系统等方面。监测站点布局不断优化,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为农业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1.2.3技术研发与推广取得突破在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研发方面,我国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例如,化肥农药减施、农田残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2.4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环保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到农业环境保护工作中。企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环境保护,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本章至此,末尾不带有总结性话语。)第2章农田土壤环境监测2.1土壤污染类型与特点土壤污染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三大类型。各类污染具有以下特点:(1)化学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农药和化肥污染等。这类污染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特点,对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产品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有害生物等。这类污染具有突发性、传播性和生物富集性等特点,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3)物理污染:主要包括土壤侵蚀、沙尘暴、辐射污染等。这类污染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对土壤环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2.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调查:通过收集农田土壤污染相关资料,了解污染源、污染途径和污染范围,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2)样品采集:按照相关规范,采用随机布点、系统布点等方法,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3)实验室分析:对土壤样品进行化学、生物和物理指标分析,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病原微生物检测等。(4)监测结果评价:根据监测数据,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安全标准,评价土壤污染程度和风险。2.3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采取以下治理与修复技术:(1)化学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土壤固化稳定化、化学淋洗、氧化还原等技术,以降低污染物浓度和生态风险。(2)生物污染治理技术:采用生物降解、生物固化、生物过滤等方法,去除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3)物理污染治理技术:采用覆盖、隔离、换土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物理污染影响。(4)综合修复技术:结合多种治理技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土壤污染的有效修复。(5)农业生态修复技术:通过调整作物布局、优化施肥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措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促进农田土壤环境恢复。第3章农业水资源保护3.1农业水资源污染现状农业水资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水资源污染的现状:3.1.1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膜等过量使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安全。3.1.2畜禽养殖污染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粪便成为农业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大量粪便未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至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病原微生物污染等问题。3.1.3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使得农业水资源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3.2水资源监测技术与设备为了更好地保护农业水资源,需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测。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水资源监测技术与设备:3.2.1水质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包括现场快速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现场快速监测技术主要有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等;实验室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液相色谱等。3.2.2水量监测技术水量监测技术主要包括水位监测、流速监测等。常见设备有水位计、流速仪、超声波流量计等。3.2.3水生态监测技术水生态监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生物监测通过分析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指标,评估水生态状况;遥感监测则利用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大范围水域的生态信息。3.3农业节水与水资源保护措施为保护农业水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3.3.1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3.2农业污染源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等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3.3.3水资源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制定农业水资源保护政策;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证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效率提升。3.3.4农业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促进农业水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第4章农村空气质量监测4.1农村空气质量问题及成因农村空气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颗粒物污染,包括PM10和PM2.5等,其来源主要是农业活动、生物质燃烧和扬尘等;二是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施用、农业机械排放及农村工业生产;三是臭氧污染,主要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四是异味污染,主要由农村养殖业、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引起。以下是农村空气质量问题的具体成因:4.1.1农业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翻耕、播种、收割等环节会产生大量扬尘;同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也会导致空气污染。4.1.2生物质燃烧农村地区大量使用生物质燃料,如秸秆、柴薪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空气质量。4.1.3农村工业生产农村工业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小型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理不当,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4.1.4生活排放农村生活燃料、垃圾焚烧、粪便处理等生活排放,也是农村空气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4.2空气质量监测方法与设备为保证农村空气质量的有效监测,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方法与设备。4.2.1监测方法(1)手动监测: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适用于定期监测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2)自动监测:实时、连续、在线监测,适用于空气质量预警和污染源监管。4.2.2监测设备(1)颗粒物监测设备:如PM10/PM2.5监测仪、激光散射颗粒物计数器等。(2)气体污染物监测设备:如气相色谱仪、紫外光度计、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等。(3)光化学污染监测设备:如臭氧分析仪、氮氧化物分析仪等。4.3农村大气污染治理策略4.3.1农业生产优化(1)推广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2)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如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利用等。4.3.2产业结构调整(1)优化农村工业布局,严格环境准入,淘汰落后产能。(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鼓励清洁生产。4.3.3生活污染治理(1)加强农村生活燃料改造,推广清洁能源。(2)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4.3.4环境监管与政策支持(1)建立健全农村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2)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3)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第5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5.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导致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垃圾随意堆放,影响农村环境质量。(3)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设施投入不足,治理能力有限。(4)生态资源破坏问题。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破坏。5.2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水平。(3)加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4)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提升生态功能。(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5.3生态农业模式与发展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发展生态农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模式。(2)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农业对资源的消耗。(3)发展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4)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第6章农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6.1农村固体废物分类与特点农村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废物、农业生产废物和农村工业废物。各类废物具有以下特点:6.1.1生活废物生活废物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其特点是产生源分散、种类繁多、产量较大、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6.1.2农业生产废物农业生产废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其特点是季节性强、产量大、分布广、处理难度较高。6.1.3农村工业废物农村工业废物主要包括废渣、废液、废气等。其特点是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6.2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针对农村固体废物的特点,采取以下处理技术:6.2.1填埋处理填埋处理适用于无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在填埋过程中,应采取防渗、排水、覆盖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6.2.2焚烧处理焚烧处理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供热等,实现废物资源化。6.2.3堆肥处理堆肥处理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废物,如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通过微生物分解,将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6.2.4生物处理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昆虫等生物对废物进行分解、转化,实现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6.3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6.3.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作物秸秆:可用于生物质发电、生物质颗粒燃料、有机肥等。(2)畜禽粪便:可用于有机肥、生物质能源等。(3)农膜:通过再生利用、降解膜等技术,实现资源化利用。6.3.2生活废物资源化利用(1)废纸:回收利用,生产再生纸。(2)废塑料:再生利用,生产塑料制品。(3)废玻璃:回收利用,生产玻璃制品。(4)废金属:回收利用,生产金属制品。6.3.3农村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1)废渣:用于建筑材料、道路铺设等。(2)废液: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3)废气: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或回收利用。通过以上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7章农村噪声污染与防治7.1农村噪声污染现状与危害7.1.1现状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社会活动和农业机械等方面。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环境噪声污染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噪声污染问题已对农民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7.1.2危害农村噪声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诸多危害。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伤、睡眠质量下降、心理疾病等问题。噪声污染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如干扰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噪声污染还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7.2噪声污染监测方法7.2.1噪声监测点布设根据农村地区噪声污染特点,科学合理地布设噪声监测点。监测点应涵盖交通干道、工业集中区、居住区、学校、医院等不同功能区域。7.2.2监测仪器与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噪声监测仪器与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定。7.2.3监测方法采用等效声级(Leq)、最大声级(Lmax)和噪声频谱分析等参数进行监测。同时对噪声污染源进行识别和排查,以便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7.3噪声污染治理措施7.3.1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完善农村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噪声污染源的监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噪声排放。7.3.2源头控制对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噪声污染源进行治理,推广低噪声设备,提高噪声污染源控制技术水平。7.3.3传播途径控制采用声学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传播过程中的影响。例如,在公路、铁路两侧设置声屏障,对建筑物进行隔音处理。7.3.4噪声敏感区域保护加强对农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区域的保护,保证其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7.3.5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加强农村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7.3.6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噪声监测与管理体系,加强对噪声污染源的监管,及时发觉和处理噪声污染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噪声污染防治的精细化水平。第8章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8.1农村生物多样性现状农村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农村地区内,包括农作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我国农村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水平,但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农业生物多样性受到农业生产方式、品种改良、化学农药使用等因素的威胁;另,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8.2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为了保护农村生物多样性,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2)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3)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变化趋势。(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保护关键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5)推广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6)加强生物安全监管,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8.3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是相辅相成的,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利用和保护:(1)保护地方品种和传统农作物,提高遗传多样性。(2)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组分和多样性。(3)推广间作、套作、轮作等耕作制度,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4)利用农作物残体和副产品,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循环农业。(5)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6)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实现农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第9章农业环境监测技术9.1传统农业环境监测技术9.1.1地面观测法传统农业环境监测技术以地面观测法为主,通过人工或半自动化设备对农业环境因素进行定期观测。包括气温、降水、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的测量。9.1.2土壤采样分析对土壤进行采样,通过实验室分析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有机质、氮、磷、钾等含量,评估土壤肥力和健康状况。9.1.3水质监测对农田灌溉水及附近水源进行采样分析,监测水质中的污染物、重金属及微生物含量,保证农业用水安全。9.2现代农业环境监测技术9.2.1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获取大范围农业环境信息,对农田土壤湿度、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9.2.2无线传感网络通过部署在农田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环境数据,如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养分等,实现农业环境的动态监测。9.2.3激光雷达技术利用激光雷达对农田作物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作物生长状况、生物量估算等信息,为农业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9.2.4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对农田土壤微生物、作物基因进行检测,了解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9.3监测数据管理与处理9.3.1数据收集与传输采用标准化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将农业环境监测数据实时或定期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9.3.2数据存储与管理构建农业环境监测数据库,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保证数据安全与高效利用。9.3.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现代数据处理方法,如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9.3.4数据可视化通过数据可视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设计 第5章 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学习课件
- 《祝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布制灯罩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花卉养护与花店售后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与甜品店老板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旅游景区委托经营管理公司协议
- 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二零二五年度南宁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聘用协议书
- 2025年度服装企业环保材料研发与应用用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施工安全文明施工风险评估协议
- 2025年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大学生安全教育》(统编版)课件 第二章 人身安全
- 近岸海上柔性光伏支架结构研究
- 2025年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InDesign实例教程(InDesign 2020)(电子活页微课版)课件 第1章 InDesign 2020入门知识
- 驼鸟养殖生态旅游项目策划书方案模版(4篇)
- 会展服务与管理课件
- 安全风险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 护理中级竞聘报告
- 《肩袖损伤护理》课件
- 维修保养协议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