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1页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2页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3页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4页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阶段检测练习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我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近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替代私家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2.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B.进入面粉厂时可穿鞋底带铁钉的鞋子C.冬天用炭火取暖时关闭门窗 D.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是A.面粉 B.糖 C.粉笔末 D.植物油4.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A.洗洁精 B.食盐水C.白醋 D.自来水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的水越多越好B.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C.不可以利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铁丝燃烧实验中,火柴的作用是增加可燃物7.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惠。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进入未知山洞深处要点火把 D.点燃氢气,提前验纯8.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9.燃烧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B.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0.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质量/g501123反应后质量/g24528XA.x的值是0 B.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4g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11.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杀过程如图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②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C.转化图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D.丙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1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IV中小花变红,实验II、III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I、II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III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稀醋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D.该实验设计是多种因素对比实验13.现有t℃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NO3溶液5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得到15%的KNO3溶液,需要加水50gB.该溶液表示:t℃时,每100g水中溶解了60gKNO3C.与30g50%的KNO3溶液混合,可以得到80g37.5%的KNO3溶液D.若再加15g硝酸钾,可得到65g60%KNO3溶液14.6.4g某物质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7.2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C.R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R的化学式量为1615.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价值。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A.52度的酒表示20℃时100g酒精中含有52g酒精B.某温度下,一定质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氨化钠固体,也不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C.某6%的醋酸(化学式CH3COOH)溶液(只含醋酸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D.镁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氨化镁(Mg3N2)。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可能为18g三、理解与应用(共37分)16.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1)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氮气和__________两种空气中的主要气体,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两种气体_______的不同。(2)干果类食品常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___________隔绝,防止其氧化变质。膨化食品多采用充氮气包装,是利用了氮气____________的性质。(3)下列选项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填序号)。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NO2(4)无用“洋垃圾”直接露天焚烧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其中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5)从空气中制造“面包”。①人工合成尿素: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中氨气和尿素的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②人工合成淀粉: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17.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着“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一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2)图二是微型装置,其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①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挤压左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然后挤压右边滴管并持续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②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讲到镁带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小明对燃烧的条件有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18.燃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石油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将煤液化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该变化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3)液化石油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请写出丁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如果将液化石油气接入到原用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的炉灶中,为了使燃料能充分燃烧,需要把调节空气进入量__________(填“加大”或“缩小”)。(4)天然气、沼气、坑气(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在煤矿中,为了避免矿井瓦斯爆炸,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二氧化碳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①实验一中,向保持平衡的两个纸袋的一个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能观察到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向下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②实验二中,向放置有高低不同燃烧蜡烛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③实验三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④实验四中,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的用途①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多,下列用途中既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涉及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②“温控保鲜”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是利用干冰____________的性质。20.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1)用化学的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会对自然界的碳、氧循环产生影响(2)根据初中化学有关知识并结合查阅资料,总结得到如下图的转化关系。①若甲为单质,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I,则甲为_______________。②转化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③二氧化碳与__________反应,完成转化Ⅲ。④转化Ⅳ中的某个反应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转化IV在解决温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__________。(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写出一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___________。四、实验与探究(共28分)21.小明用食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__mL(填“10”“50”或“100”)。(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3)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22.兴趣小组分别用红磷和铜粉“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图Ⅱ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图I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上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4)图I实验的操作中,氧气没有消耗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氧气没有消耗完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铜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Ⅰ或图Ⅱ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答一点)。2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分别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将实验Ⅱ中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IV、_____________,比较待测数据。【分析与讨论】(1)步骤Ⅱ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在上面的表格中,填上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2)步骤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3)小明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实验步骤IV来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请你在上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并说明比较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_。2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实验基本技能,请根据给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择的药品一般为____________。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择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3)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①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下同),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装置应选择的是___________。②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③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两条)五、分析与计算(共5分)25.为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取10g洗净、晾干并研磨成粉末的鸡蛋壳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测得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和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下表(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它成分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也不含有钙元素):【查阅资料】浓盐酸易挥发。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包住鸡蛋壳阻止反应的进行。加入稀盐酸质量/g20406080100烧杯中物质总质量/g29.1248.24X86.48106.04(1)表中X=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对测定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影响的有。(多选,填序号)A.盐酸的质量分数过大 B.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C.鸡蛋壳没有晾干 D.反应时间过短(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阶段检测练习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我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近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替代私家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①保护青山绿水可以净化空气,是我们提倡的;②就地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造成空气中PM2.5含量的升高不能提倡;③近距离出行选择步行替代私家车能减少使用私家车产生的污染物,是我们提倡的;④煤炭燃烧的过程中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可吸入颗粒物,造成PM5的升的升高,所以减少燃煤使用是提倡的;⑤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会增加PM2.5的含量,不能提倡。故选A。2.下列有关安全常识的叙述,正确的是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B.进入面粉厂时可穿鞋底带铁钉的鞋子C.冬天用炭火取暖时关闭门窗 D.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答案】D【解析】【详解】A.高楼发生火灾时,不能从电梯逃生,因为发生火灾时一般会发生停电,再者电梯内易形成烟囱效应,造成窒息,故错误;B.进入面粉厂时不可穿鞋底带铁钉的鞋子,以防产生的火花将面粉颗粒与空气的混合物引爆,故错误;C.冬天用炭火取暖时不能关闭门窗,以防因为空气不足造成炭不充分燃烧产生一氧化碳而使人中毒,故错误;D.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空气(或氧气)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故选D。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糖 C.粉笔末 D.植物油【答案】B【解析】【详解】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不正确;B、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正确;C、粉笔末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C不正确;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4.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A.洗洁精 B.食盐水C.白醋 D.自来水【答案】A【解析】【详解】A、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分散成细小液滴扩散到水中,而被冲洗掉,选项正确;

B、食盐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C、白醋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D、自来水对油污没有洗涤作用,选项错误。

故选A。【点睛】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说明温度没有改变、水分不减少,则不会析出固体;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能使水温降低;正确;C、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D、没有指明温度和同种溶质,无法比较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正确;故选A。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集气瓶中的水越多越好B.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C.不可以利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铁丝燃烧实验中,火柴的作用是增加可燃物【答案】C【解析】【详解】A、集气瓶中的水太多导致集气瓶内氧气的量少,不利于铁丝燃烧,选项错误;B、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选项错误;C、不可以利用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选项正确;D、铁丝燃烧实验中,火柴的作用是燃烧放热,使铁丝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选项错误。故选C。7.危险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给我们敲响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惠。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进入未知山洞深处要点火把 D.点燃氢气,提前验纯【答案】B【解析】【详解】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正确;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易引发爆炸,选项错误;C、进入未知山洞深处要点火把,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深洞内易聚集二氧化碳,通过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确保人身安全,选项正确;D、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发生爆炸,选项正确。故选B。8.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20℃时,甲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故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丙烧杯里的固体硝酸钾已完全溶解,而丁烧杯又加入了25g水,所以可以推断出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20℃时,乙为饱和溶液,乙→丙过程中,加入25g水,固体全部溶解,丙烧杯中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丙为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丙为不饱和溶液,则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D、丙→丁的过程中,溶质不变,溶剂增加,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9.燃烧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B.高压水枪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答案】B【解析】【分析】燃烧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才能燃烧。【详解】A、釜底抽薪是指将可燃物从火堆中移开,故选项说法正确;B、高压水枪灭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将可燃物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错误;C、钻木取火,是利用摩擦生热,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故选项说法正确;D、架空篝火,增加了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加充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0.在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质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W反应前质量/g501123反应后质量/g24528XA.x的值是0 B.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C.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4g【答案】D【解析】【详解】A、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50g-2g=48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5g-1g=44g;生成水的质量是28g-1g=27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W的质量为44g+27g-48g=23g,x的值是0,选项说法正确;B、由A中的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比为44:27,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是W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该反应中物质W含碳元素的质量为,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11.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杀过程如图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②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C.转化图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D.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反应①为ClO2和H2O转化为HClO;反应②为HClO在光照下生成HCl和O2,;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转化②分解成丙、丁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错误;B.由化学式可知,乙为HClO,在光照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故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故B正确;C.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转化过程中共有ClO2、H2O两种氧化物,故C错误;D.丙为HCl,氢元素+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故D错误。故选B。12.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IV中小花变红,实验II、III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I、II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III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稀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该实验设计是多种因素对比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I可得出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详解】A、实验I中的醋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实验II中的水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此实验I、II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不符合题意;B、实验Ⅲ瓶中只有二氧化碳,但是小花未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小花变红,不符合题意;C、由分析可得,上述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和稀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由分析可得,该实验设计是多种因素对比实验,不符合题意。故选C。13.现有t℃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KNO3溶液5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要得到15%的KNO3溶液,需要加水50gB.该溶液表示:t℃时,每100g水中溶解了60gKNO3C.与30g50%的KNO3溶液混合,可以得到80g37.5%的KNO3溶液D.若再加15g硝酸钾,可得到65g60%KNO3溶液【答案】AC【解析】【详解】A、设要得到15%的KNO3溶液,需要加水x,则,x=50g,则需要加水质量为50g,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溶液表示:t℃时,每100g溶液中溶解了30gKNO3,故选项说法错误;C、与30g50%的KN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正确;D、若再加15g硝酸钾,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5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14.6.4g某物质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7.2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C.R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D.R的化学式量为16【答案】BC【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中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故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和为:2.4g+0.8g=3.2g<6.4g,与物质R的质量相等,因此说明物质R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R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不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故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R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R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6,所以R的化学式量不可能为16,故D不正确。故选BC。15.定量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价值。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A.52度的酒表示20℃时100g酒精中含有52g酒精B.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氨化钠固体,也不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C.某6%的醋酸(化学式CH3COOH)溶液(只含醋酸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D.镁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氨化镁(Mg3N2)。12g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可能为18g【答案】D【解析】【详解】A、52度的酒表示酒精的体积分数是52%,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某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氨化钠固体,但是能继续溶解一定质量的氯化钾,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某6%的醋酸(化学式CH3COOH)溶液(只含醋酸和水)中,设醋酸溶液一共为100g,则醋酸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则醋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镁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氨化镁(Mg3N2)。12g镁在空气中燃烧,镁若全部转化为氮化镁,则氮化镁的质量为:,若全部转化为氧化镁,则氧化镁的质量为:,故生成物的质量在16.7g~20g之间,故生成物的质量可能为18g,故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三、理解与应用(共37分)16.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1)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氮气和__________两种空气中的主要气体,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两种气体_______的不同。(2)干果类食品常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___________隔绝,防止其氧化变质。膨化食品多采用充氮气包装,是利用了氮气____________的性质。(3)下列选项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填序号)。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NO2(4)无用“洋垃圾”直接露天焚烧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其中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5)从空气中制造“面包”。①人工合成尿素: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中氨气和尿素的分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②人工合成淀粉: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氧气②.沸点(2)①.氧气②.化学性质稳定(3)AD(4)CO(5)①.2:1②.氢元素【解析】【小问1详解】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氮气和氧气两种空气中主要气体,其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两种气体沸点不同,在加热时可先后挥发而分离;【小问2详解】干果类食品常用真空包装,目的是将食品与空气(氧气)隔绝,防止其氧化变质。膨化食品多采用充氮气包装,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小问3详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形成酸雨,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是空气中固有的成分,不是污染物;【小问4详解】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引起中毒;【小问5详解】①人工合成尿素: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反应中氨气和尿素的分子数目之比为2:1;②人工合成淀粉: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氢元素。17.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围绕着“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图一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2)图二是微型装置,其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①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挤压左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然后挤压右边滴管并持续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②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讲到镁带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小明对燃烧的条件有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答案】①.火柴头的着火点要低于火柴梗的着火点②.白磷、红磷均不燃烧③.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④.节约药品⑤.不污染环境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解析】【详解】(1)图一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火柴头的着火点要低于火柴梗的着火点;(2)①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挤压左边滴管,盐酸与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由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并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白磷、红磷均不燃烧。然后挤压右边滴管并持续微热燃烧管,实验现象是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由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支持燃烧,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②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不污染环境(有尾气处理);③实验结束后,小明想到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讲到镁带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由此,小明对燃烧的条件有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18.燃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石油古称“洧水”,《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石油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将煤液化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该变化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3)液化石油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请写出丁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如果将液化石油气接入到原用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的炉灶中,为了使燃料能充分燃烧,需要把调节空气进入量__________(填“加大”或“缩小”)。(4)天然气、沼气、坑气(瓦斯)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在煤矿中,为了避免矿井瓦斯爆炸,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可再生(2)①.化学②.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①.②.加大(4)①.避免明火②.加强通风【解析】【小问1详解】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小问2详解】将煤液化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物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煤液化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蜂窝煤被加工成多孔形状的目的是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小问3详解】丁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

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从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比较可以看出,若是2个甲烷分子燃烧,则需要4个氧分子,而2个丁烷分子燃烧需要13个氧分子,故需要的空气量加大,故为了使燃料能充分燃烧,需要把调节空气进入量加大。

【小问4详解】为了避免矿井瓦斯爆炸,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有严禁烟火、通风良好等。19.二氧化碳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①实验一中,向保持平衡的两个纸袋的一个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能观察到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向下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②实验二中,向放置有高低不同燃烧蜡烛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③实验三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④实验四中,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的用途①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多,下列用途中既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涉及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②“温控保鲜”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是利用干冰____________的性质。【答案】(1)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③.试管中上升一段液柱,溶液变红④.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且矿泉水瓶变瘪(2)①.BD##DB②.升华吸收热量【解析】【小问1详解】①实验一中,向保持平衡的两个纸袋的一个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能观察到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向下沉,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实验二中,向放置有高低不同燃烧蜡烛的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③实验三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上升一段液柱,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将液态压入试管内,故试管中上升一段液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④实验四中,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且矿泉水瓶变瘪,神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变小,矿泉水瓶变瘪;【小问2详解】①A、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该过程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制汽水,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过程中需要光合作用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是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是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BD;②“温控保鲜”通过降低温度,达到食品保鲜的目的。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20.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1)用化学的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B.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且化合价不变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D.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会对自然界的碳、氧循环产生影响(2)根据初中化学有关知识并结合查阅资料,总结得到如下图的转化关系。①若甲为单质,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完成转化I,则甲为_______________。②转化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③二氧化碳与__________反应,完成转化Ⅲ。④转化Ⅳ中的某个反应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和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转化IV在解决温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__________。(3)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写出一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___________。【答案】(1)B(2)①.氧气##O2②.③.C(或焦炭、木炭等)④.3:22⑤.解决化石燃料短缺问题(3)不用一次性木质筷子等合理答案【解析】【小问1详解】A、人每时每刻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不符合题意;B、碳、氧循环过程中,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氧元素的化合价由零价变为-2价,符合题意;C、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不符合题意D、绿色植物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森林的大面积砍伐会对自然界的碳、氧循环产生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问2详解】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所以甲是单质氧气;②、转化Ⅱ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③、二氧化碳与碳单质(如焦炭、木炭等)高温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一氧化碳,完成转化Ⅲ;④、转化Ⅳ中的某个反应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3×2)∶(1×44)=3∶22;转化IV在解决温室效应的同时,还能够解决化石燃料短缺问题。【小问3详解】“低碳”生活可以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考虑。如不用一次性木质筷子,乘坐公交出行等。四、实验与探究(共28分)21.小明用食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量水时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___mL(填“10”“50”或“100”)。(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3)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步骤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答案】(1)①.7.5②.50(2)漏斗(3)①.继续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②.大于【解析】【小问1详解】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时,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5%=7.5g,所需水的质量为50g-7.5g=42.5g,则应选择50mL的量筒。【小问2详解】用固体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过程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需要的仪器有天平、钥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其中不需要漏斗。【小问3详解】称量氯化钠时如果发现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少,则应继续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少,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5%。22.兴趣小组分别用红磷和铜粉“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图Ⅱ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利用图I装置进行实验,在实验加热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上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4)图I实验的操作中,氧气没有消耗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氧气没有消耗完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铜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Ⅰ或图Ⅱ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答一点)。【答案】(1)调节气压,使氧气充分反应(2)③①②④(3)1(4)①.铜粉不足②.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5)生成物是固体(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加热过程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需要系上气体来平衡气压,同时也可以使氧气充分反应,故填写:调节气压,使氧气充分反应;【小问2详解】按仪器的组装→装药品并固定→点燃酒精灯加热→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得出结论,所以实验操作顺序应是③①②④,故填写:③①②④;【小问3详解】根据题干,图Ⅱ选用容积为35mL的试管,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消耗约空气的体积的,因此消耗的气体体积为,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故填写:1;【小问4详解】图I实验的操作中,注意要控制铜粉过量,反复推拉注射器等,可以消耗完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减少误差,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理论值,氧气没有消耗完的原因可能有铜粉不足、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等,故填写:铜粉不足、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小问5详解】用图Ⅰ或图Ⅱ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等,故填写:生成物是固体(合理即可)。【点睛】本题难度较大,突破口是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2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参与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分别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IV、_____________,比较待测数据。【分析与讨论】(1)步骤Ⅱ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请你在上面的表格中,填上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2)步骤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3)小明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实验步骤IV来比较氧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请你在上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并说明比较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_。【答案】①.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均复燃③.分别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④.验证氧化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⑤.生成等体积的氧气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生成氧气的体积【解析】【详解】分析与讨论:(1)步骤Ⅱ的实验目的是证明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