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测评:第二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F/13/wKhkGWcCx0yAf5ksAAI2263qLCA094.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测评:第二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F/13/wKhkGWcCx0yAf5ksAAI2263qLCA0942.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测评:第二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F/13/wKhkGWcCx0yAf5ksAAI2263qLCA0943.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测评:第二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F/13/wKhkGWcCx0yAf5ksAAI2263qLCA0944.jpg)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测评:第二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F/13/wKhkGWcCx0yAf5ksAAI2263qLCA09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群落
第一节不同种群组成群落
课后篇巩固提升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哪项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A.考察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群
B.调查某海洋水下多少米没有生物种群分布
C.调查某树林中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关系
D.将驼鹿引进某孤岛多年跟踪发现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H]D
2.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
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
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
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人.甲=乙8.甲>乙
C.甲〈乙D.无法确定
H]B
3.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
之间的功能关系,不同生物体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下列生产实
践中没有体现该原理的是()
A.不同农作物间作B.“四大家鱼”混合放养
C.适时捕捞D.稻田养鱼
H]c
画不同农作物间作、“四大家鱼”混合放养和稻田养鱼体现了对不同生态位的充分利用;适
时捕捞则是对种群数量增长原理的具体应用。
4.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B.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
C.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D.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其群落中不同物种间的关系越复杂
ggA
函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并不是指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A项错误;从赤道
到北极,群落的物种数目随温度降低而减少,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B项正确;不同群落物种数
目不同,物种丰富度不同,C项正确;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群落,物种越多,群落中不同物种间的关
系越复杂,D项正确。
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最基本特征是种群数量特征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物种丰富度有重要作用
H]B
画种群数量特征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A项正确;常绿阔叶林中有多种植物,它们属于多个
种群,B项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项正确;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物种丰
富度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
6.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B.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可能发生激烈的竞争
C.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都是相同的
D.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H]c
解析|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两类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A项正确;
如果两种生物的生态位相同,常常会由于争夺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竞争,B项正确;
不同种的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不同,C项错误;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占有不同的生态位,D
项正确。
7.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广场绿地、某植物园、农用地3
种不同类型样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类群数个体数
样地第1第2第3第1第2第3
层层层层层层
人工
广
场绿
地
某植
物园
农用
11849211321
地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
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
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
H]B
解明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土壤取样器取样调查;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
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油表中可看出,农用地的第1层和第2层土壤中动物个体
数与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的差异较大,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影响;根
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
8.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之间的
功能关系,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研究生态位有助于人们认识群
落中物种间的关系,调节种群密度,使资源利用达到最优。
(1)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在教材中介绍了高斯所做的两种草履
虫竞争关系的实验。这也是有关于生态位重叠的一个经典实验。高斯实验证明:在同一群落
中(填“存在”或“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因为自然界资源通常
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最终重叠的生态
位可能会被所占有。
(2)在自然界中,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持久性重叠的事件是很罕见的。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物种之
间常常通过多种方式减少生态位的重叠,如绿啄木鸟和棣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
后者吃各种昆虫的幼虫,这是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
目昆虫,但前者生活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避免了生态位的重
叠。
(3)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夏天时,森莺和柳莺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
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
存在关系O
■⑴不存在种间竞争优势物种(2)食物不同活动范围不同(3)竞争
解丽(1)高斯实验证明:在同一群落中不存在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的情况。自然界资源通
常是有限的,当两个物种生态位发生重叠时,必然会发生竞争,最终重叠的生态位会被在竞争
中占有优势的物种占有。(2)绿啄木鸟和板鸟虽然都在地面取食,但前者吃蚂蚁,后者吃各种昆
虫的幼虫,这是食物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森莺和柳莺虽然都吃有翅目昆虫,但前者生活
在乔木层,后者生活在灌木层,这是活动范围不同避免了生态位的重叠。(3)夏天时,森莺和柳莺
各有自己的生活区域,彼此互不侵入;冬天时,森莺迁徙离开,柳莺则侵入了森莺生活的区域。这
说明森莺和柳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9.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物种物种物种
123
资源状态
图a
物种物种物种
图b
A.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与图a中3个物种相比,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淘汰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淘汰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与图a中3个物种相比,图b中3个物种共用资源部分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A、D两项
错误,B项正确;对图b分析发现物种2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与物种1、物种3相比最少,因
此若资源有限,图b中物种2有被淘汰的危险,C项错误。
10.下图表示从南极到赤道再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纬度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变小
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
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
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
H]c
画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
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11.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于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其丰富,被看作是生态系统变化的
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国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
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寄生
群线虫
土层腐食线虫食细菌线虫
落属线虫
深[条・(100g[条000g
类丰富[条・(100g
度/cm
型度干土尸]干土尸]
干土尸]
碱0-10931512
蓬
19
群10-2014210
落
楼0-10891928
柳
18
群10〜2021015
落
白0~105989271
芋
24
群10〜2016397
落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
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
选择地点。
(2)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腐食线虫和表中线虫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现为“表
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
布在cm土层;②层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群落土壤线虫的丰富度最高。
答阑⑴土壤取样器随机(2)食细菌(3)植物寄生0~10深(4)白茅
解析(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动物时,常采用土壤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
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cm、10~20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随机选择地
点。(2)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细菌,因此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使腐食线虫和食细菌
线虫数量明显增多。(3)由题表可知表中三个群落的植物寄生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
养类型的线虫都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有机质积累较少。(4)根据表中数
据分析,白茅群落土壤线虫的丰富度最高。
第二章群落
第二节群落具有垂直、水平和时间结构
第三节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
课后篇巩固提升
必备知识基础练
L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群落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
D.动物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H]D
2.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无关
B.时间结构的改变与季节变化有关
C.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D.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H]A
解丽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如光照、湿度等有关。
3.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大,绿色深,有利于在弱光条件下生存
B.草原中很多动物善于奔跑,有利于其躲避天敌和获得食物
C.沙漠里的植物和动物结构发生了特化,有利于适应缺水的环境
D.草原群落不会随季节发生变化
H]D
画阴生植物叶绿体大,绿色深,有利于在弱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草原
中很多动物善于奔跑,这提高了它们躲避天敌的能力,扩大了食物来源;沙漠里的植物和动物
能够适应缺水的环境,是因为其具有一些保水的特化结构;草原生物群落季节性变化非常明
显。
4.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呈斑块状或镶嵌性分布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葬等分层分布
H]c
解丽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时间结构,A项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的植
物呈斑块状和镶嵌性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不符合题意;田间的玉米为一个种群,
不能体现群落特征,C项符合题意;森林里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葬等分层分布体现群
落的垂直结构,D项不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与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季节变化明显
B.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通常是均匀的
C.苔原群落没有树木生长不存在垂直结构
D.北方针叶林群落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大的森林群落
H]A
画温带地区的草原和森林季节变化明显,A项正确;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大
都呈镶嵌性和斑块状分布,B项错误;苔原群落也有垂直结构,C项错误;北方针叶林在地球上
的覆盖面积仅次于热带雨林群落,D项错误。
6.天山山脉沿东西横贯我国新疆中部,很多山峰高度超过4000m。从天山北麓的奎屯登山,
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可以看到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天山各种群落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相同物种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
B.从山脚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是由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的
D.从山脚到山顶不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H]D
解丽群落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所有个体的天然群聚,A项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的植
被类型的差异,包括了多个垂直带的不同的群落,因此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物种组成和外貌,B项
错误;从山脚到山顶群落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温度的不同导致的,C项错误;从山脚到山顶不
同群落中的生物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D项正确。
7.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群落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群落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H]B
解画草原群落和森林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水平结构与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
有关,如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强弱、湿度的大小等;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
落垂直结构;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群落的水平结
构。
8.下列关于生态学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
B.“稻一藕一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
C.依据年龄结构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ggB
廨桶三峡水库可以减轻长江洪水给中下游地区带来的破坏,属于生态系统水平,A项不符合题
意;“稻一藕一鱼”立体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的有限空间,属于群落水平,B项符合题意;依据年
龄结构预测草原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属于种群水平,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
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水平,D项不符合题意。
9.如图为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高度/m高度/m
光强百分比
A.分层现象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利用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品种
H]c
画植物的分层现象有利于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项正确;决
定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此外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B项正确;一块
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而非一个群落,C项错误;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合理搭配种植品种,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项正确。
10.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从上到下可以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其中树冠层对森林群落其他部分的结构影响最大。如果树冠层比较稀疏,就会有更多的阳光
照射到森林的下木层,下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会发育得更好。
(1)森林从上到下分布的不同植物,形成了群落的结构,这种结构显著地提高了群落
利用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分层结构,为动物提供了多样
的,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白居易的《草》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了在离道路远近不同的地方的植物分布
和种类不同,说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
构。
■(1)垂直光能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斑块状或镶嵌性
解丽(1)森林从上到下分布着不同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地提高了群落
利用光能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这种分层结构,为动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空间和
食物条件,因此动物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2)古诗中描述了不同地段的植物分布和种
类不同,说明群落具有水平结构,由于土壤、地形、风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生物的水平分布,
植物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状或镶嵌性分布。
B级关键能力提升练
1L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
C.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
■A
朝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
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B项正确;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项正确;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D项正确。
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各有特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树栖攀缘生活的动物特别多
B.草原上植物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和菊科植物组成
C.荒漠植株间隔大,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不利于根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
D.热带雨林中的乔木一般都高大挺直,分枝少,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H]c
画热带雨林乔木茂盛,藤本植物多,树栖攀缘生活的动物特别多,A项正确;禾本科植物、豆
科植物和菊科植物适应草原干旱的环境,草原上植物几乎完全由禾本科植物、豆科植物和菊
科植物组成,B项正确;荒漠植株间隔大,根系分布广,有利于根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竞争和充分
利用水分,也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C项错误;热带雨林中的乔木一般都高大挺直,分枝少,有利
于竞争阳光,D项正确。
13.对某湿地公园潮间带互花米草滩涂和自然滩涂两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情况
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垂直深度/cm
A.两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不同动物分布在不同泥层深度,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C.两种滩涂均在0~5cm层物种最多,在20-25cm层物种最少
D.互花米草的入侵没有改变群落的结构
H]D
画图中显示两种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项正确油分析可知,不同动物
分布在不同泥层深度,有利于对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B项正确;由图可知,两种滩涂均在
0~5cm层物种最多,在20~25cm层物种最少,C项正确;互花米草入侵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的垂
直分布情况有所改变,说明互花米草引入改变了群落的结构,D项错误。
14.草原是一种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形态,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天然草原区可分
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热带草原通常位于沙漠和热带森林之间,温带草原通常位于沙
漠和温带森林之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群落形成的原因
是O
(2)天然草原区可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的依据是。
(3)决定草原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是等。
(4)草原群落中植物叶片狭长,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这种结构的作用
是。
国嵬(1)降水量少,草本植物受影响小,而木本植物无法广泛生长(2)干旱的程度(3)土壤中
的水分和无机盐(4)减少蒸腾,保持水分
15.下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鸟类丰富度平均种群密
群落类型
/种度
次生杂木林5511.51
灌木丛5116.36
农田213.94
人工马尾松
2314.39
林
(1)次生杂木林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结构。
(2)表中数据表明,4种群落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群落中鸟类丰富度最低的原因
是;灌木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木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
的。
(3)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
相(1)水平(2)食物种类少食物和栖息空间(3)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解明(1)次生杂木林中的生物分布具有镶嵌现象,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2)表中数据表明,4
种群落中鸟类丰富度差别较大,农田中鸟类丰富度最低的原因是植物种类单一,食物种类少;
灌木丛的鸟类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说明灌木丛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3)决定麻雀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第二章群落
第四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
课后篇巩固提升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L下列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形成次生林的森林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恢复演替
C.从火山岩开始到森林的演替
D.从废弃的果园到森林的演替
H]c
解明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在沙丘、冰川泥、火山岩等地方开始的演替为初
生演替。
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变
B.演替过程中各种群一定不断进化
C.演替的方向受人类活动影响
D.演替使该地区对各种群的容纳量增大
H]c
而演替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A项
错误;演替过程中各种群不一定进化,B项错误;演替的方向受人类活动影响,C项正确;演替使
该地区对某些种群的容纳量增大,D项错误。
3.下列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是()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辞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
H]A
画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苔葬是群落自然演替的结果;“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化工厂
污水的排放““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4.在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苔辞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A.苔薛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质增多
B.苔辞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C.苔辞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D.苔辞比地衣需要的有机质少,更适合在裸岩上生存
H]c
画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使土壤颗粒和
有机质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葬才能生长起来。因为苔葬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
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
5.下列有关顶极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极度缺水的环境不能形成顶极群落
B.冻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不是顶极群落
C.北温带落叶阔叶林,虽然一年四季都不相同,但它是顶极群落
D.弃耕的农田第一年长出许多杂草,是顶极群落
H]c
解丽顶极群落是指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达到最终平衡状态时的群落,在极端缺水的条
件下,也能形成顶极群落如荒漠,A项错误;冻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也是顶极群落,B项
错误;北温带落叶阔叶林,虽然一年四季外貌不同,但它是顶极群落,C项正确;弃耕的农田第一
年长出许多杂草,还能进一步演替,不是顶极群落,D项错误。
6.
右图表示两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可表示发生特大火灾,原有生物彻底灭绝
B.b处可表示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岩
C.甲、乙演替的起点均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
D.如果时间允许,甲、乙都会形成森林
H]B
解画由题图分析可知,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群落在a处遭受破坏后物种丰富度
并未降到0,即原有生物没有彻底灭绝;而群落在b处遭受破坏后物种丰富度降为0,即原有生
物彻底灭绝力处可表示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岩;初生演替的起点不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群落演
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气候等条件。
7.密执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却后暴露出来的极端干燥的一片区域,在经历大约一千年的演替后,
最终发展成为稳定的山毛棒一械树林群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山毛棒一械树林群落区别于草本植物阶段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B.沙丘演替为山毛棒一械树林的过程中群落结构复杂程度增强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被另一个群落的物种替代的过程
D.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的主要原因是减少种间竞争
H]c
解丽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依据是群落的物种组成,A项正确;沙丘演替为山毛棒一臧树林的过
程中,物种的数目增多,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加复杂,B项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C项错误;由于森林中同一位置的食物是有限的,为了减少
种间竞争,食性相同的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的不同位置,D项正确。
8.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进行衡量。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
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
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
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
H]c
画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并不都是形成森林,演替形成的顶极群落类型取决于平均温度和年
降雨量等气候条件,A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总体趋向于慢慢增加,直至达到顶
极群落,B项错误;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使
一些种群的K值上升,也可能使一些种群的K值下降,D项错误。
9.下列有关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可以对群落演替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B.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C.种间关系会影响群落演替,种内关系则不会影响群落演替
D.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环境变化也是影响演替的重要条件
H]c
画人类可以对群落演替起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使之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A
项正确;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会使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群落的
演替,B项正确;生物群落的演替往往是群落内部关系(包括种内和种间关系)与外界环境综合
作用的结果,C项错误;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即内因是群落演替的决定
因素,群落之外的条件如气候、自然灾害等也是影响演替的重要条件,D项正确。
10.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下图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
的调查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垂直分层
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H]c
画据图分析,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项正确;该地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
断增加,B项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
结构,C项错误;该地区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项正
确。
11.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已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
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目前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
最重要措施之一。
(1)通过人为因素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
的o
(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过程属于演替。短期封
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若实施中期封禁,请预测植被的恢复状
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期封禁后,物种的丰富度(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封禁后群落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
著提高了,还为动物创造
了O
■(1)方向和速度(2)次生植物种类继续增多、植被覆盖率继续提高、植被的保持水土
功能进一步增强(3)增加(4)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
物条件
朝(1)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的恢复过程属于
次生演替。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若实施中期封禁,则植物种类继续增多、
植被覆盖率继续提高、植被的保持水土功能进一步增强。(3)中期封禁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
种的丰富度增加。(4)封禁后群落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
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还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
空间和食物条件。
B级
12.进展演替指群落向结构复杂化的方向进行的演替,逆行演替则指群落向结构简单化的方向
进行的演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分别是森林和荒漠
B.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
C.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属于逆行演替
D.两种演替过程中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都会增强
ggB
朝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的终点不一定分别是森林和荒漠,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与平均温度
和年降雨量有关,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人类的行为可加速或减慢进展演替和逆行演替,B项正确;初生演替是指从完全没有植被,并
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初生演替属于进展演替,而次生演替不一
定属于逆行演替,也可以为进展演替,C项错误;进展演替群落结构复杂化,群落抵抗外界干扰
的能力会增强,而逆行演替群落结构简单化,因此群落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会减弱,D项错误。
13.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
山育林的措施。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
段,其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c点之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一定是乔木
B.图中a^b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图中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
H]c
画c点之后,该群落如果能演替为森林阶段,则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是乔木,若山坡水
资源短缺,可能不会演替为森林阶段,A项错误。图中4—6阶段,物种②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
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项错误。图中6一c阶段,因为物种③成为优势种群,对原来的物
种②和①遮光较多,而物种②比物种①种群密度高,说明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C
项正确。图中O—a阶段,群落仍然存在分层现象,D项错误。
14.如图是某群落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TS时间内该群落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点和T点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点之前和T点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H]D
解析点种群类型数量不为0,有生物等条件存在,所以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
替;R—S时间内,该群落中种群类型数量急剧下降,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遭到严重自然灾
害;由图可知,R点和T点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这期间群落发生了演替,生物种类可能发生
了改变,所以R点和T点时的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R点之前和T点之后的种群类型数量不是
固定不变的,有群落演替现象。
15.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
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H]c
画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
优势地位。
16.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
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种类数/种
52
34
n
o
I阶段
(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称为o在I阶
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II阶段,草本和灌木混生,
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
是O
⑵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演替,在I~w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
力,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
(3)在IV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4)在恢复过程中人为种植了一些乔木,则人类的活动导致该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1)群落演替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
争中被淘汰(2)次生提高增强(3)垂直(4)速度
丽(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在II阶段,群落
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
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在I~IV阶段的演替过程
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增强。(3)在IV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有
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4)人为种植乔木,并未改变该群落演替的
方向,但改变了演替的速度。
17.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开始了,最早入侵弃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
是演替开始的标志。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周围环境中的物种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
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恢复,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群落。生态学家在研究某弃耕地群落演
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弃耕土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演替。土地经数年精耕细作后,以往植被的痕迹被
清除,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
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
是O
(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明显加剧,依据
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年内的变
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调查研究发现,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
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
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
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跄(1)次生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竞争在演替的前20年内物种丰富
度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态(3)0
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使其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
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
解丽(1)在弃耕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弃耕之后,最先生长的是
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⑵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
种群间竞争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物种丰富度在50年内的变化为在演替的前20年内
物种丰富度逐渐升高并达到最大,20~30年间物种丰富度下降,30年后物种丰富度达到稳定状
态。(3)因为生理整合特征的存在,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在生长繁殖和利用资源等方面
有很大的优势,从而在群落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据此推测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
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具有生理整合的特征,使其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
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
第二章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环境条件变差时对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影响是()
A.层次不变,层次结构变简单
B.层次减少,层次结构不变
C.层次减少,层次结构变简单
D.层次不变,层次结构不变
H]c
画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提高。但是在环境条件变差时,如滥
砍滥伐,使得群落的层次减少,层次结构变简单。
2.下列关于北方针叶林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
B.主要由落叶树种组成
C.生活着90%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D.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群落
H]A
画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方高纬度地区,A项正确;北方针叶林中针叶植物占优势,B项错误;
非人灵长类动物极少生活在北方针叶林中,C项错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群落是热带雨林,D项
错误。
3.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由植物和动物构成
B.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
C.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D.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H]A
画群落包括该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A项错误;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
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项正确;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C项正确;群落的物种组成
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4.关于学校草坪上的群落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修剪整齐的草坪没有垂直结构
B.草坪里的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C.草坪旁的桃树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草坪中央为灌木,周围为草本植物的镶嵌分布是由土壤盐碱度差异造成的
H]B
画任何群落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A项错误;草坪里的动物有分层现象,B项正确;草
坪旁的桃树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属于同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项错误;学校草
坪中央为灌木,周围为草本植物的镶嵌分布是人为设计造成的,D项错误。
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该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
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
D.森林形成后苔群会消失
H]B
解丽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
性会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B项正确;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C项
错误;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葬植物不会消失,D项错误。
6.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
C.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天敌捕食的风险
ggB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
自然选择的结果,A项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
竞争压力,B项错误;种间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C项正确;蝙
蝠夜间觅食,既可减少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降低被天敌捕食的风险,D项正
确。
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种间关系、优势种、种群密度等
C.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的不同,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
D.“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不属于对种群特征的描述
H]c
画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等,A项错误;种群密度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
题,B项错误;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等的不同,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
布,C项正确;“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属于对种群特征中的
“迁入率”的描述,D项错误。
8.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初生演替过程中,地衣和苔辞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
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衣和苔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在演替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群落所处的非生物环境都是一样的
H]D
画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地衣和苔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慢,A项正确;在
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B项正确;木本植物
生长周期较长,因此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C项正确;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中,不同类型
群落有不同的优势种群,所处的非生物环境也不同,D项错误。
9.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单一农作物农业生物群落必须依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可能发生演替
D.人类活动不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H]B
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过程中,因为有原来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繁殖体,因此在这些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
方向和速度,B项错误;单一农作物农业生物群落必须依靠人力来维持,否则可能会发生演替,
被其他群落替代,C项正确;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加以控制,D项正确。
10.下列关于群落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群落中的物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
C.越靠近热带地区气候越恶劣,群落的单位面积内物种越少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H]D
画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而不是生物的数目,A项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
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B
项错误;越靠近热带地区,群落的单位面积内的物种丰富度越高,C项错误;群落的物种组成是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D项正确。
11.下列关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其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森林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导致垂直结构产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D.垂直结构有利于减弱种间竞争
H]D
画各种群落都具有垂直结构,A项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B项错误;
导致垂直结构产生的主要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铁建设项目合作开发协议
- 农业资源管理实务手册
- 放射科医生雇佣合同
- 养殖场转让协议合同
- 汽车融资租赁合同
- 2025年克孜勒苏州道路客货运输从业资格证b2考试题库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口算题专项训练
- 2025年吉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技巧及答案
- 2025年毫州货运上岗证考试考哪些科目
- 电力系统集成合同(2篇)
- 脓包疮护理查房
- 《信号工程施工》课件 项目一 信号图纸识读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 设计院个人年终总结
- 中石油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避孕药具知识培训
- 医保违规检讨书
- 钢结构实习报告
- 2024年建房四邻协议范本
- FTTR-H 全光组网解决方案装维理论考试复习试题
- 2024年广东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招聘61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