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社会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B、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C、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D、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C、新文化运动主要在知识分子中展开,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较小D、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了游击战争。以下关于游击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游击战争是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B、游击战争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作战方式C、游击战争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共同开展的作战方式D、游击战争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正规战4、题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的重要形式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C、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D、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初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5、题目: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6、题目: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B.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C.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D.辛亥革命后,中国立即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7、以下哪项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特点?A.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8、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为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9、题干:在20世纪中叶,我国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场旨在消除封建主义残余的政治运动B.它是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运动C.它是一场旨在解决党内思想路线问题的运动D.它是一场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运动10、题干:某历史人物曾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被成功应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B.他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发表关于“一国两制”的演讲C.他在任期内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D.他曾因提出“一国两制”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1、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1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C.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3、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推动了我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B.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C.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本质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4、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B.“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C.“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D.“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15、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前D.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1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D.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这一体制既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又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材料二: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英、法、德、俄、美、日等国为核心的世界格局。材料二:在这一时期,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三题【材料一】“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还使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为世界和平与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世界的影响。第四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材料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1)结合材料一,简述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3)结合材料三,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2024年统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社会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B、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主要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C、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D、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答案:D解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其他选项描述了封建社会的特征,是正确的。2、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C、新文化运动主要在知识分子中展开,对普通民众的影响较小D、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虽然主要在知识分子中展开,但其影响逐渐扩大,对普通民众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项C的说法忽视了新文化运动对民众的影响,是不正确的。其他选项描述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影响,是正确的。3、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了游击战争。以下关于游击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游击战争是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B、游击战争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作战方式C、游击战争是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共同开展的作战方式D、游击战争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正规战答案:B解析:游击战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的一种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方式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是敌后战场的重要作战方式。选项A、C、D都与史实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4、题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的重要形式B、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C、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D、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初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解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合作的重要形式。这种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初期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B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5、题目: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南京条约》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然而,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一项内容,并非条约正文规定,因此选项D描述不正确。选项A、B、C均为《南京条约》的正确内容。6、题目: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B.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C.辛亥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D.辛亥革命后,中国立即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辛亥革命确实是以推翻清朝政府为目标,旨在建立民主共和国。选项A正确描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选项B虽然部分正确,但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力量,而是包含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部分民族资产阶级。选项C虽然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的重要一步,但其成功并不完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因为后续还有北洋军阀的统治等。选项D则过于绝对,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立即进入民主共和时代。7、以下哪项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特点?A.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答案:C解析:C选项中的“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特点,这一特点更多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A、B、D选项分别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三个主要特点。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8、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为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答案:C解析:C选项中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是不正确的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实现的。A、B、D选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正确表述。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9、题干:在20世纪中叶,我国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关于这场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场旨在消除封建主义残余的政治运动B.它是一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运动C.它是一场旨在解决党内思想路线问题的运动D.它是一场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运动答案:A解析:20世纪中叶,我国进行的是“反右派斗争”,这场运动旨在消除封建主义残余,推动社会主义改造。选项A正确描述了这场运动的目的。选项B描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如改革开放;选项C描述的是解决党内思想路线问题,如“延安整风运动”;选项D描述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文化大革命”后期。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10、题干:某历史人物曾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这一构想被成功应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B.他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发表关于“一国两制”的演讲C.他在任期内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D.他曾因提出“一国两制”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答案:D解析: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人物是邓小平。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发表关于“一国两制”的演讲,并在他的任期内成功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然而,邓小平并没有因提出“一国两制”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选项D描述不正确,因此是正确答案。11、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答案:B解析:选项B中的说法不正确。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确实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但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在1912年1月1日,而非革命成功后的立即建立。其他选项描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和历史事件。A项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项指出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性质,D项指出了辛亥革命后政治局势的变化。1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C.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说法不正确。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中心并没有立即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是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广泛的影响。五四运动确实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A项和B项正确地描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C项也正确地指出了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13、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推动了我国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B.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C.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本质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新文化运动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本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14、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B.“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C.“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D.“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答案:C解析:“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其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成功运用于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然而,由于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祖国尚未完全统一,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不正确的。15、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前D.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以及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虽然古代中国农业技术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欧洲等地区,确实存在长期停滞不前的现象,因此C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A、B、D三项都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6、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D.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然而,使农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并不是土地改革的意义之一,而是新中国成立后整个国家政治体制变革的结果。因此,D项表述不正确。A、B、C三项都是土地改革的意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这一体制既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又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材料二: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如下:特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四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势: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解答时,应结合所学知识,准确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解答时,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并阐述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一时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英、法、德、俄、美、日等国为核心的世界格局。材料二:在这一时期,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即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答案: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实力增强;(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各国对世界资源和市场的争夺加剧;(3)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崛起;(4)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争夺霸权的斗争加剧;(2)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结成军事同盟以相互支持。影响:(1)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中国处于列强的争夺和侵略之下,国际地位日益下降;(2)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力,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第三题【材料一】“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还使中国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为世界和平与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新中国成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深圳租房合同样本
- 2025年贷款质押担保合同(正式版本)
- 2025年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2025铝合金门窗采购合同范本
- 扇子绘画色彩课件
- 2025-2030综合工作场所管理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组合开关市场发展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纳米服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红外线灯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精煤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报告
- DL∕T 806-2013 火力发电厂循环水用阻垢缓蚀剂
-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音乐 第二单元 鳟鱼 教案
- 四年级美术测国测复习题答案
- 《宽容别人 快乐自己》班会课件
- 2024光伏电站索悬柔性支架施工方案
- 仲裁法全套课件
- 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课件
- 300立方米柴油储罐设计
- 颈椎后路术后护理查房
-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贵州省毕节地区毕节市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统考试题含解析
- 幼儿足球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