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少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上饶市少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上饶市少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上饶市少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上饶市少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少阳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小题鹌

鹑【美】罗尔夫·伊洛夫鹌鹑来了,正值初春乍暖、丁香花含苞待放的时节,也正是他们新婚后第一个温暖、无霜、只有露水的早晨。阳光照在床上使她比往常起得都早。她发现了后院里的鹌鹑,立即唤醒了他。他起身望去,只见八只小鸟正在房东的庭院里扒土嬉逐。很显然,它们是三个家庭。它们在庭院里漫步闲逛,俨然像一个观光团,不时停下来在地上啄啄,滑滑,漫无目的,谁也不管谁,却谁也离不开谁。

夫妇俩一边穿衣服,一边低声谈论院里的小鸟,看它们在草坪上啄食。等他冲好咖啡,热好卷饼,他们便一起在厨房里的餐桌上吃早点。在那里,他们可以直接看到院子里的鹌鹑。他打开窗子,清晨的湿润空气和苹果花香扑面而来。阳光透过窗子;卷饼里夹有葡萄干,甜滋滋的,他俩不必言传便可意会。

那天晚上,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去一家饲料店买了些轧碎的玉米。他对她说这些鹌鹑在这里只要有东西吃,得到很好的照料,就不会飞走。他把玉米撒在厨房的窗子旁边。傍晚时分,鹌鹑回来了。它们来到窗子近处啄玉米,在房东庭院里打滚洗泥土澡。她问他这些鸟会不会把房东种的东西吃掉,他说,这些鸟只要有碎玉米吃就不会啄坏院子里的东西。自从鹌鹑来了以后,他们把闹钟往前拨了。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喝咖啡,吃卷饼,好好欣赏一下这群小鸟。

观赏鹌鹑最好的时间是太阳刚刚升起,街上还未开始喧嚣,房东的卷毛狗放出之前。房东就住在隔壁,一道篱笆把两家院子隔开。每当房东放出卷毛狗,卷毛狗就着了魔似地一心想捉住这些鹌鹑,猛撞篱笆,发疯似地狂吠。

不久,他可以把玉米撒在窗台上了。鹌鹑就同他们共进早餐。只要他们静静地吃,没有任何猝然的举动,鹌鹑就会拍打翅膀,跳到咖啡壶和盛卷饼的篮子附近,一颗颗啄食窗台上的玉米。房东屋里传来了房东老婆的抱怨声:“汤姆,它们又在院子里了,汤姆!”房东从里屋冲出来,挥舞双臂,嘘嘘作声。他脖子上皱纹累累,苍老不堪,一头稀疏的白发。

鹌鹑鼓翅飞了起来。

房东老婆拉开纱门,把头伸出门外,尖声叫道:“汤姆,你得想法子收拾收拾这群该死的鸟了。冬天我们还得靠这园子菜呢!你要想吃,就得想个办法!”

纱门“砰”的一声关上。她弓着背走了,后面紧跟着那条卷毛狗。她双腿向外拐,穿着普通农妇的灰色衣服,围裙上污迹斑斑。她的声音活像卷毛狗的狂吠。

“你这该死的,汤姆,你到底管不管这群鸟!”

房客和他的妻子坐在草坪的椅子上,一边看一边寻思:他们该做些什么呢。也许应该告诉房东这些鸟不会伤害那些幼苗。但又想那样她就会借口生气,和他们大闹一场,朝他们嘶叫。他们想最好还是等一等,等她怒气平息了再说。

第二天,房东说他很喜欢这些鸟。而且幼苗已长大;不会再有什么危险了。他说他一直很喜欢鹌鹑,甚至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认为鹌鹑漂亮、好吃。就是他老婆有点那个,不过她最多一两天就会消气的。那个院子一直是他老婆的一块心病,因为整个冬天全靠它。罂粟花开了,甜嫩的豌豆开始结实了,三窝小鹌鹑出世了。第一批小鹌鹑是在早餐时来的,由母鹌鹑领头,蹒跚地朝碎玉米走去;公鹌鹑忙碌地在两边和后面跑来跑去维持队形。他们数了数,三家共有十只小后代。他们起得更早了,为了把早餐时间拖延得更长些,多闻闻院子后面的干芥草味。

每天晚上五点半,一只母鹌鹑总是准时带领小鹌鹑沿庭院前面的小路作晚间散步。一天晚上,房东和他老婆坐在前门厅里,不相信那只母鹌鹑真的会像房客说的那样按时出现。当那只母鹌鹑大模大样地走了过来,尾随着一长串小鹌鹑时,他们都笑了。房东和他老婆一边喝啤酒,一边告诉他们旱灾时这里如何萧条,他们如何不得不省吃俭用。老太婆说她还保留那些事事节俭的习惯。她还说她对这个院子关心得有点过分。房客夫妇都觉得房东老婆还是蛮讲理的。秋天来了,房东夫妇俩把苹果做成苹果罐头,又收进了他们的南瓜、胡萝卜、西红柿和甜菜。房东老婆用苹果罐头同别人换樱桃罐头。房东把院子检修了一遍,房客帮他筑起防风篱笆,翻了院子的地,打扫汽车房。房客买了五十磅一袋的碎玉米,用红杉木做了个食槽放在窗台上,即便关上窗子,十八只鹌鹑也有足够的地盘了。

入冬时这群鹌鹑已经长得很像样了。他告诉她有了这些碎玉米,鹌鹑就不愁如何过冬了。它们会呆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小鹌鹑长大了,一只只喂养得结结实实的,新长的羽毛油光闪亮。原来的那八只更是滚圆滚圆的,被夏季的玉米喂肥了。他说这些鹌鹑一定会顺利地度过冬天的。下第一场冬雪的那个早晨,鹌鹑不见了。他把食槽里的雪扫干净,换下潮湿的玉米。晚上,鹌鹑没有回来。第二天早晨,玉米还是老样子。他对她说鹌鹑也许到城外的山里去过冬了,那里有更好的御寒条件,而且打猎季节已过,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他说到了春天鹌鹑还会回来,又和去年一样。

整个冬天,房客和他的妻子都睡得很晚才起床。这是个干燥、凄凉、寒冷的冬天。房客还是经常去更换玉米,撒一些在冰冻的地上。但是鹌鹑仍然没有出现,玉米全被麻雀等鸟儿吃光了。他妻子说她相信春天鹌鹑会回来的,一切都会照旧。

大地解冻了,到处是泥土的气味。房客见房东在打扫汽车房就去帮忙。他看见那只塑料袋里装满了灰色和褐色的羽毛,有尾毛,有颈毛,有的还沾着干皮。他还看见汽车房里出现了从未见过的麻袋和大夹笼。他问房东怎样把这些鸟一网打尽的。房东说这是他老婆的主意。他们是在第一场冬季风雪一到,这些鸟蜷缩在一起的时候干的。他说这些鸟味道美极了。

房客对妻子只字未提那只麻袋和夹笼的事,但她似乎已明白了一切。不久,他不再去放碎玉米了,等到那大袋子玉米开始发霉,他就扔进了垃圾箱。

(选自《美国最新短篇小说集》,有删改)15.第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答:

16.文章是怎么来刻画房东夫妇的?刻画了房东夫妇怎样的形象?(6分)

答:

17.文章注重细节的照应,它有什么作用呢?试举例说明。(6分)答:

18.试探究小说的主题。(5分)

答:

参考答案:15.这是场面描写,(1分)营造了温馨甜蜜的氛围,渲染了气氛(1分),烘托了人物形象(1分),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1分)16.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式对房东夫妇进行了刻画,写出了房东夫妇虚伪、贪婪、庸俗、冷酷、缺乏爱心的世俗形象。

(1)正面刻画:①外貌,丑陋,令人生厌。②语言,房东语言里透出虚伪,房东老婆蛮横、缺乏爱心。③行动,房东赶鹌鹑捕鹌鹑,房东老婆的摔门,看出他们的粗俗。(2)侧面刻画:

①房东家的狗的凶悍,暗示主人一家内心的冷酷。②房客事事为房东着想,而房东一家总是在算计鹌鹑“一家”,看出他们的贪婪。③房客夫妇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有着优美丰富的精神世界,反衬房东夫妇的庸俗。(写出了正面、侧面描写方式2分;结合内容进行具体分析,2分;形象特点,2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7.(1)突出主题。如:喂食地点由院子里到厨房的窗子边到窗台上,甚至到桌子上,写出了鹌鹑对房客夫妇信任度的不断加深。(作用1分,举例1分)

(2)刻画人物。如:房客夫妇原先也早起,因为有了鹌鹑,就把闹钟拨提前,再后来,“他们起得更早了”;看不到鸟了,“整个冬天,房客和他的妻子都睡得很晚才起床。”写出了他们心情由愉悦到极度失望的变化。(作用1分,举例1分)

(3)推动情节。如:男房客两次替房东打扫车库,因此发现了房主捕杀鹌鹑的秘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1分,举例1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8.小说通过写两对夫妇对鹌鹑的不同态度,刻画了人们不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热情讴歌,对自私、冷漠、贪婪、虚伪、世俗的人性的无情鞭挞。(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威胁生命的无价值感黄国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看待各人的价值高下,常常以其所获得的成就而定。当人处于事业失败、年老、晚期疾病、经济拮据的状态下,常常会产生无价值感,带来消极的认知。这时,人们常会依次表现出典型的三个K:事业(Karriere)——竞争(Konkurrenz)——崩溃(Kollaps)。当胜利者、失败者都把市场作为共同的价值尺度,并以此等同于个人的成就时,在竞争中一步跟不上,往往就会陷入内在的空虚与失望。但人的价值与尊严真的能够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吗?并非如此!作为一个人,一生成就会有高低,职位会有升降,但人的自身价值尊严却不应等同于职位、财富、名声。对于人的自尊和价值而言,成就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即使是生长在路边的一丛最最平淡无奇的青草,比起那些漂亮的塑料花来,也要卓越得多,因为它有着任何科学家所无法赋予的东西——生命。比起一个爬卧在乡村小屋地板上身患疾病的小孩来,古希腊最美丽的石雕像又算得了什么呢?后者虽然是美丽的,却是无生命的。这意味着,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不是靠外在的东西赋予的。生命的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思维。事实证明,正确的认知,比传统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要有效得多。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那些消极绝望的想法,使人们对人的绩效、价值、尊严获得正确的认知,摆脱追逐名利的社会世俗压力,提供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支撑人生的力量。这样,就能使人们不仅在成功中,而且也能在失败中,无论健康或患病,有工作能力或无工作能力,都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作为人,我是有价值的。《精神心理学》的作者丹尼什指出,价值感能“将我们与他人、自然和生活的源泉联系起来,帮助我们超越和拥抱生活”。而丧失价值和意义感,则会使人迷恋于过去,困惑于现在,害怕将临之未来。保持心理健康,在人的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当所有其他东西都失效时,它仍能支撑起我们的生命。二战期间,弗兰克曾在德国纳粹的集中营度过了三年的监狱生活,对生命与价值的关注,成为他感悟人生真谛、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资源。其中有一幅感人至深的场景,是对一位女俘的描述:这位女俘自知不久于人世,然而当我同她说话,她却显得开朗而健谈。她说:“我很庆幸命运给了我这么重的打击。过去,我习惯了养尊处优,从来不把精神上的成就当一回事。”她指向窗外,又说:“那棵树,是我孤独时唯一的朋友。”从窗口望出去,她只看得到那棵树的一根枝丫,枝丫上绽放着两朵花。“我经常对这棵树说话。”我急忙问那棵树有没有回答。——有的。——它回答些什么呢?——它对我说:“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我就是生命,永恒的生命。”寥寥数笔,弗兰克的寓意已深蕴其中。当阴影不再是黑暗,欠缺不再是失败,沮丧不再成为绝望,生命不再畏惧死亡,即使我们真的默默离开世界,一个坟墓又关什么紧要呢?来源:《读者》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世俗观点认为,人的成就决定人的价值。所以当人在无法取得成就的时候无价值感就会随之而产生。

B.人自身的价值并不一定取决于成就的高低和职位的升降,也不应与财富、名声有联系。

C.作者认为,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那些没有生命的古希腊石雕像,最多也只能算是美丽的。

D.一个人只要有了理性的思维,就能产生一种支撑人生的力量,人的尊严感也不会从生命中消失。

E.任何成功的人生都会有失败伴随,只要我们不再绝望,即使在生命的尽头也会坦然面对。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丹尼什指出,价值感能使我们拥有不尽的生活源泉,让我们热爱生活。

B.心理健康在人的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一切东西都失效时,它仍能支撑起我们的生命。

C.对生命与价值的关注,是弗兰克在德国纳粹的集中营度过三年监狱生活的重要精神资源。

D.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感使集中营的女俘即使在临刑前也显得开朗而健谈。14.根据文章内容,理解“无价值感”的含义。(4分)

15.《精神心理学》的作者丹尼什指出,价值感能“将我们与他人、自然和生活的源泉联系起来,帮助我们超越和拥抱生活”。你认为呢?联系文中的观点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2.B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B项中的“并不一定”不符合文意。D项“只要有了理性的思维,就能产生一种支撑人生的力量”说法欠妥,原文强调的是要“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那些消极绝望的想法”。13.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B项说法过于绝对,应该是“也许当所有其他东西都失效时……”。见原文。14.示例:生命的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思维。当人们把市场作为共同的价值尺度,并以此等同于个人的成就时,由于在竞争中落后,而产生的空虚与失望的情绪。具体表现为迷恋于过去,困惑于现在,害怕将临之未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无价值感”所在的文段,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具体答题时可以采用下定义的方法进行,即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15.示例:我认为很对。①充分认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能使人们对人的绩效、价值、尊严获得正确的认知。这样,人们不仅在成功中,而且在失败中也充满自信。②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不是靠外在的东西赋予的,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维来代替那些消极绝望的想法,摆脱追逐名利的社会世俗压力,提供即使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也能支撑人生的力量。③保持心理健康,在人的生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许当所有其他东西都失效时,它仍能支撑起我们的生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本题看似开放型试题,实则考查的是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答题时,切忌抛开文本主观臆断。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洪钟,字宣之,钱塘人。成化十一年进士。为刑部主事,迁郎中,奉命安辑江西、福建流民。还言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远、龙南,广东程乡皆流移错杂,习斗争,易乱,宜及平时令有司立乡社学,教之《诗》《书》礼让。弘治初,再迁四川按察使。马湖土知府安鳌恣淫虐,土人怨之刺骨,有司利其金置不问,迁延二十年。佥事曲锐请巡按御史张鸾按治,钟赞决,捕鳌送京师,置极刑。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十一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州边备,建议增筑塞垣。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延亘千余里,缮复城堡二百七十所,悉城缘边诸县,因奏减防秋兵六千人,岁省挽输犒赉费数万计。所部潮河川去京师二百里,居两山间,广百余丈,水涨成巨浸,水退则坦然平陆,寇得长驱直入。钟言:“关以东三里许,其山外高内庳,约余二丈,可凿为两渠,分杀水势,而于口外斜筑石堰以束水。置关堰内,守以百人,使寇不得驰突,可免京师北顾忧,且得屯种河堧地。”兵部尚书马文升等请从之。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正德元年,由巡抚贵州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改掌南京都察院,就迁刑部尚书。四年冬,掌院事。五年春,湖广岁饥盗起。命钟以本官总制军务,陕西、河南、四川亦隶焉。沔阳贼杨清、丘仁等僭称天王、将军,出没洞庭间。围岳州,陷临湘,官军屡失利。钟檄都指挥潘勋、柴奎,布政使陈镐,副使蒋昇击破之于麻穰滩,擒斩七百四十余人,贼遂平。初,钟掌院事,刘瑾方炽。及瑾诛,言官劾钟徇瑾挞御史。朝议以钟讨贼,置不问。嘉靖三年卒,谥襄惠。(节选自《明史·洪钟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B.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C.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D.比兴工/凿山/山石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B.防秋:指进入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也越来越大,在外的将士要做好防寒工作。C.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即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D.湖广:地名,历史上管辖的范围不一,在明清时代及其后指的是两湖(湖北、湖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洪钟主张办学,教化百姓,安抚江西、福建流民回朝后,他建议有关部门在流民杂居地区设立乡社学校,用《诗》《书》的礼仪谦让来教育他们。B.洪钟执法严明,除恶务尽。马湖土官知府安鳌为非作歹二十年,百姓恨之入骨,但受到有关官吏包庇,洪钟一上任就决定逮捕安鳌,立即处死。C.洪钟整顿边防,厉行节约。任顺天巡抚时,他整顿蓟州边防,增筑塞垣,缮复城堡,并上奏请求削减防秋兵六千人,为国家节约了数万军需经费。D.洪钟统领军务,平叛有功。正德五年春,湖广盗起,皇帝命令洪钟总领军务;沔阳盗贼包围岳州,攻陷临湘,屡败官军,洪钟主持平息了贼寇。13.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氏自唐以来世有马湖,至是改流官,一方始靖。(2)及瑾诛,言官劾钟徇瑾挞御史。朝议以钟讨贼,置不问。参考答案:10.C

11.B

12.B

13.(1)安氏从唐朝以来世代占有马湖,到这时改由(朝廷派出)流官,这一地区才安定下来。(2)等到刘瑾被杀,言官弹劾洪钟顺从刘瑾鞭打御史。朝臣讨论后认为洪钟讨伐盗贼有功,放过他不追究。【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兴工”是开工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山石”是名词,在句中做主语,“崩”是动词,做谓语,“山石崩”后应断开,排除D项。画线句子标点如下:比兴工,凿山,山行崩,压死者数百人。御史弋福等劾钟,帝以钟为国缮边,不当罪,停俸三月。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对“防秋”的解释不正确。古代西北游牧部落常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洪钟一上任就决定逮捕安鳌”不正确,原文是“佥事曲锐请巡按御史张鸾按治”,洪钟只是“赞决(参与决策)”;“立即处死”也不正确,原文是“送京师”后处决的。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有”,占有;“至是”,到这时;“一方”,这一地区;“始”,才;“靖”,安定。(2)“及”,等到;“诛”,被诛杀;“及瑾诛”,被动句;“徇”,顺从;“挞”,鞭打;“以”,认为;“置”,放置,放过;“问”,追问,追究。【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洪钟,字宣之,钱塘人。成化十一年考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升迁为郎中,奉命安抚江西、福建流亡百姓。还朝后进言说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远、龙南,广东程乡都是流亡迁徙的百姓错综杂居,习惯于争斗,容易作乱,应当在平时让主管部门设立乡社学校,用《诗》《书》的礼仪谦让来教育他们。弘治初年,又升迁为四川按察使。马湖的土官知府安鳌恣意荒淫残暴,土人恨之入骨,主管官吏受了他的贿赂,放过他不追究,拖延了二十年。佥事曲锐请求巡按御史张鸾查办他,洪钟参与决策,逮捕安鳌押送京城,处以极刑。安氏从唐朝以来世代占有马湖,到这时改由(朝廷派出)流官,这一地区才安定下来。弘治十一年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顿蓟州边防,建议增筑边塞城墙。从山海关西北到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达居庸关,绵延一千多里,修缮恢复城堡二百七十所,全部在沿边境各县修筑城堡,于是上奏请求削减防秋兵六千人,每年节省运输粮草犒劳赏赐的费用达到数万。所统辖的潮河川距离京城二百里,处于两山之间,宽一百多丈,涨水时成为汪洋,水退后就成为平坦陆地,敌寇得以长驱直入。洪钟建议说:“关以东三里左右,那座山外高内低,约二丈多高,可以开凿成两条渠,分减水势,而在关外斜筑石坝来约束水流。在石坝内设置关口,派一百人防守,让敌人不能突然袭击,可以免除京城北面的忧患,并且能够在河洼处屯田种地。”兵部尚书马文升等人请求听从他的建议。等到开工,开凿山头,山石崩塌,压死数百人。御史弋福等人弹劾洪钟,皇帝认为洪钟为国修治边境,不当治罪,停发俸禄三个月。正德元年,由贵州巡抚被召令监督漕运兼巡抚江北。改掌南京都察院,就地升任刑部尚书。正德四年冬,掌管都察院事务。正德五年春,湖广年成饥荒盗贼四起。皇帝命令洪钟以本官身份总领军务,陕西、河南、四川也隶属于他。沔阳贼杨清、丘仁等僭越自称天王、将军,在洞庭湖地区活动。包围岳州,攻陷临湘,官军屡次失利。洪钟传令都指挥潘勋、柴奎,布政使陈镐,副使蒋昇在麻穰滩打败敌军,活捉斩杀七百四十余人,盗贼于是平息。当初,洪钟掌管院都察院事务,刘瑾气焰正嚣张。等到刘瑾被杀,言官弹劾洪钟顺从刘瑾鞭打御史。朝臣讨论后认为洪钟讨伐盗贼有功,放过他不追究。嘉靖三年去世,谥号为襄惠。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仲将,寿张丞。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司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镇太原,辟为从事。暠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逖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拔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逖谓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纶诰。”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阕,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B.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C.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D.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B.左拾遗,谏官,又称言管,隶属谏诤机构,古代右拾遗高于左拾遗。C.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会员。D.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实务的官署,是六部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逖官宦出身,家学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B.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日用对他的才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C.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录用的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D.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亲,皇帝授予其父宋州司马官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2)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参考答案:10.A

11.B

12.D

13.(1)刚刚十五岁,拜见雍州长史崔日用,崔日用(因他年纪小)轻视他,让他作《土火炉赋》。(2)孙逖尤其善于深思,文采和道理精美凝练,加上他为人谦虚退让,不自夸,受到人们一致称赞。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通籍禁闱”是“以”的内容,孙逖自认为自己在朝中做官,排除B项、C项。“臣父嘉之”是后面句子的主语,结合句意分析,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孙逖自认为自己在朝中做官,父亲才做县令,于是上表陈情道:“我的父亲虽然年老,幸而能逢圣明时代,多年奔走效劳,才做到县令。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唐宋时期左比右尊。左拾遗是一个古代官职,主要作用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分析可知,“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亲”错误,应为请求把白己降职外调,稍稍提拔自己的父亲。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谒”译为拜见,“小”译为认为……小(意动用法),“为”译为作、写。(2)“练”译为凝练,“伐”译为自夸、夸耀,“称”译为称赞。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孙逖,潞州涉县人。曾祖孙仲将,寿张县丞。祖父孙希庄,韩王府典签。父亲孙嘉之,天册年考取进士,又因为考中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蜀州新津主簿。先后担任曲周、襄邑二县县令,在宋州司马官任上退休,死,八十三岁。孙逖年纪很小时就才智出众,文思敏捷。刚刚十五岁,拜见雍州长史崔日用,崔日用(因他年纪小)轻视他,让他作《土火炉赋》。孙逖拿起笔一挥而就,文辞典雅富丽。崔日用看了文章后非常惊讶,和他结为忘年交。因此身价名誉更高。开元初年,参加哲人奇士科考试,(高中后)被任为山阴尉,调任为秘书正字。开元十年,考取文藻宏丽科,被授予左拾遗。张说尤其器重他的才华,孙逖经常出入他家,转任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京镇守太原,征召他为从事。李暠在镇守任上,与蒲州刺史李尚隐到伯乐川游赏,孙逖为此写文,文士大为称赞。开元二十一年,入京担任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孙逖二次主持贡士考试,选拔出很多优秀人才。第一次选拔的杜鸿渐官至宰辅,颜真卿做了尚书。后年选拔的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榜首,孙逖对人说:“这三人才华胜任起草皇帝诏令文告。”开元二十四年,任命孙逖担任中书舍人。孙逖自认为自己在朝中做官,父亲才做县令,于是上表陈情道:“我的父亲虽然年老,幸而能逢圣明时代,多年奔走效劳,才做到县令。我早年蒙受他的教诲,多次担任清贵的官职。做了光荣的朝官,地位超过适当的限度;日暮途穷,我的父亲竟然不能及时升迁。在公我有窃取荣禄的错误,在私没能报效父亲的恩德。乌鸦尚能反哺,我感到惭愧,白白混迹贤人同僚间。恳请把我降职外放,特请一点恩泽,稍稍降临到父亲上。”玄宗下优诏褒奖他,任命孙嘉之为宋州司马,孙嘉之退休。不久,去世。父亲去世守孝免官,开元二十九年守孝期满后,重被起用为中书舍人。同年担任河东黜陟使。天宝三年,暂代刑部侍郎。天宝五年,因为风疾请求担任闲职,改任太子左庶子。孙逖掌管制诰八年,发布的皇帝诏令下达,文采被当时的人叹服。人们以为自开元以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以及孙逖,起草诏书最多。孙逖尤其深思熟虑,文采和道理精美凝练,加上他为人谦虚退让,不自夸,受到人们一致称赞。因病多年不能任实职,转任太子詹事。上元中去世。广德二年,皇帝下诏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文。有文集三十卷。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种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分)(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5分)译文: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5分)译文:

参考答案: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①,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是:正确B.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谢:感谢C.大怒,自驰如频阳如:去,到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最终(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②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参考答案:答案:(1)B(2)C(3)A(4)①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②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并且供给上等饮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共食.【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B

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谢:道歉.(2)C

“平与”为地名,作“攻”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寝”为地名,作“攻”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于是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3)A

“毫无战功的李信”错,李信并非毫无战功,原文为“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他曾经率领前人追击燕军,并抓获燕太子丹.(4)①日:一天天;西:向西;独:难道;寡人:我.句子翻译为: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②日:每天;休:休息;善:好;抚循:抚慰.句子翻译为: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并且供给上等饮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共食.参考译文: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侍奉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使燕王喜逃跑了,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于是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于是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因为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