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传统文化节之演讲比赛。本届演讲比赛的主题是“民族精神”,高二甲班的同学挑选了以下三个材料来构思他们的演讲内容。请你帮助他们对材料进行梳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可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刘在中华凡族的性格之中,成为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触。鲁莽强悍、好勇斗犯,并不是真正的司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迸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弢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耍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义“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者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已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因而一度绝粗。情势危急之下从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问,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已,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戎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牛活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紧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断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不息”勉励发愤图强,“原德载物”警醒宽厚仁德,基本上凝结为中国的民族精神。B.真正的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能够做到无所畏惧、勇往直前。C.在面对困境时,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自我砥砺,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真正成就英勇的人格。D.民族精神随时代发展被赋予新质,依然是中华民族战胜一次次磨难、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的不竭动力。2.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勇者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表明,只有加强道义的感召,才能修炼出“勇者不惧”的品格。B.孔子反对子贡将陈蔡之困铭记为不幸的遭遇的根本原因是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C.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国各地的逆行者奔赴抗疫一线,在“克己”中“成己”,是真正的勇者。D.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随之发生变化,正被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书写着新的精神篇章。3.材料二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其中一种。并联系选择性必修上中册所学内容补充一个能够论证“克己”与“成己”辩证关系的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节之读书沙龙。本次读书沙龙的主题是“觉醒年代”,高二乙班的同学挑选了下面这篇小说在读书沙龙上进行分享。请你和他们就这篇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讨论,回答问题赵家大少爷赵长春赵家米铺赵老板最后悔的一件事是让少爷去南阳读书。那时候,“米铺”的牌子已经换成“米行”。檀木板,寸厚,油黑;字洒金,黄澄澄,灿亮。看着这些,赵老板觉得家里得有个正经的读书人了,就下了狠心,让大少爷去南阳读书。当年,袁店镇还没有谁家敢送孩子去南阳读书,去县上读书的就很少。码头上,赵老板再三叮咛,大少爷频频点头。船远去了,赵老板还一直盯着水流去的方向。两年后的秋天,大少爷忽然归来。长衫,眼镜,一把油布雨伞,脸上少了读书前的学生味儿,眉宇间多了分英气。与往常站在柜台前算账相比,大少爷回来后多是昼伏夜出,挨家串户,所讲述的不再是米的成色、米的区别,而是男女平等、土地平均、抗日救国、财富归劳苦大众……不厌其烦。大少爷有些变化,但袁店镇上下的人还认得他,知道他是从南阳念书回来的赵家米行大少爷。不过,对他的言行举止,大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陌生。接着,大少爷又做了一件事,在袁店镇上下引起了一场轰动:他瞒着赵老板偷偷卖掉了河边的几亩好地,请人打了几十张书桌,又买四来《开明国语课本》《算学》,就在赵氏祠堂办夜校,免费救男生女生识字,学地理、历史。乃女生同校,很新鲜。人们说:“大少爷读书多了,喝洋墨水多了,犯晕了。”木镇长也这样说时,他的女儿极力为大少爷辩护:“这是开民智。如此热闹了一阵子后,来看热闹的人少了,大救空换成了小教室,汽灯换成了煤油灯。灯下,几个人,年轻男女,和大少爷一起看书,低声地计论什么。有人来,大少爷就枚黑板上的生字,领读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看花。”就像突然从南阳回来一样,半年后,大少爷又突然从小镇上消失了。走前,他解除了与袁镇长女儿的婚约,断绝了与赵老板的父子关系。赵大少爷如此做派的明显后果有两个:赵老板头发一片花白;袁镇长的女儿脸色苍白。袁店镇上的人们最后一次见到赵家大少爷,是在三四年以后的又一个秋天的傍晚。那个傍晚月亮升得很早,月色朦胧,裕隆茂布行的老板正要关门,看见一个背油纸伞、穿长衫的青年从店外走过,走向通往袁店河畔的竹林。虽然看见的只是一个背影,但裕隆茂老板断定是赵家大少爷。第二天一早,袁店镇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标语。人们一处一处地瞧,日光互相交流。袁镇长带着镇公所的团丁来了,驱赶着众人,揭下红红绿绿的标语。国民党县党部也来了人,拥向赵家米行。赵老板拿出了父子断绝关系的书约,一脸的老泪。人群的后面,袁镇长女儿倚着一棵大槐树,抚着微鼓的肚子,口唇喃喃有词。袁镇长骑在马上,倒眼看着女几,阴着脸。几天过后的一个晚上,镇上人刚要入睡,几声枪响传来。一群投靠了日伪的“红枪队"的人,手执红枪,紧追着一位戴眼镜穿长衫的青年,往山上跑……约后半夜,忽然从竹林里传出了一阵恐怖的打骂声、凄厉的叫喊,杂着大少爷“你们还是不是中国人”的质问。慢慢地,这些声音就低下去了,好像有人被捂了口鼻……夜静了下来,只听见,风呼呼,水哗哗。早上,有人到竹林里去看。几株粗大的竹子下,一副碎裂的眼镜,一件长衫血迹斑斑,被撕裂成几条:地上淤着几摊血,半干;草丛里、竹竿上迸溅着星星点点的血迹、肉块。一——这是“红枪队”的杀人手法:将几株竹子压弯后,顶梢绑在一起:再将人绑在竹梢中心,然后,砍断绳子——呼!赵家大少爷就这样走了。赵家大少爷走的那个晚上,赵老板被袁镇长早早地请到县城喝酒去了,还有镇上另外几家大商行的老板。那个晚上,袁镇长的女儿心里忽然地疼。她脚步蹒跚地挪动身子,想找丈夫问询一下竹林里的喧嚣。可是,早早出去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睛布满血丝,瞅着地,嘿嘿地笑,目光停留在她惨白的脸上……几十年过去了。1985年,袁家老宅翻修。在袁镇长密藏的一个铁箱子里,袁镇长的女儿发现了一本书中央的一页纸——赵家大少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她一下子哭了,泪流满面!(选自《百花园》2021年第5期)4.下列对小说描述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家庭变故为线索,串联起赵家大少爷自南阳读书回来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小说结构清晰,故事主题集中。B.小说通篇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C.小说用“风呼呼”“水哗哗”等叠词突出了赵大少爷遇害之后竹林的寂静环境,给人一种惶恐惊惧之后的平复之感。D.小说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表现了赵大少爷牺牲的惨烈情状,突显了赵大少爷的英勇不屈和汉奸刽子手的凶残恶毒。5.从文中画横线句中可以读出什么?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小说结尾袁镇长的女儿发现了赵家大少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一下子哭了,泪流满面,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22分)传统文化节之国学英雄挑战赛。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儒学大师”,高二丙班的同学挑选以下这篇文言文来作为大赛出题的篇目,请你帮助他们对字词句、文化常识和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回答问题。孔颖达,字仲达,異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颗达为冠。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遗客刺之,瞪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已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雄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英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于右庶于来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于。皇太子令颍达撰《举经章句》,因文以尽版讯。啼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茱,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颍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初,颍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挺《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颖达子志,终司业。志子惠元,力学寡言,又为司业,擢累太子谕德。三世司业,时人美之。(《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有删节)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B.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C.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D.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加点“属”的用法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属”的用法相同,都是“撰写"之意。B.“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奥位,后代厨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卒”即“去世”,“不幸”“物故”“崩殂"等都是中国古代民间对百姓死亡的委婉说法。D.“谥”即道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来褒贬善恶。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颖达自幼好学,记忆力极强,擅长撰写文章,后来考中明经商第,担任河内郡博士。B.孔颖达学问广博,曾经为太宗答疑解恐,进献忠言,阐昴抬乱之理,得到皇上的赞许。C.孔颖达敢于进言,太子有过失时,颖达常常批评规劝,为此垒帝赐黄金等物予以褒奖。D.孔颖达因家风优良而得到皇上信任,一家三代曾在朝廷担任司业之职,在当时成为美谈。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统文化节之“经典咏流传”·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高风亮节”,高二丁班的同学认为李清照这首词与主题十分契合,拟进行配乐吟唱,为使音乐更符合意境,请你和他们一起对这首词进行赏析,回答问题。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超凡脱俗和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1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中的“轻”与“重”是相对的,作为黄金无疑是重的,但能揉而破之化为飞入翠叶丛中的万点黄花,不论在事实上还是感觉上,却都是轻柔的。B.词中的“大鲜明”三字是褒扬之词,不论是“花中仙品”之挂子,还是“高风亮节”的彦辅,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C.词的末句“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却无悄”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D.词的下片前两句将桂花拟人化,进一步写出桂花脱于流俗的高雅,带有较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1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桂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传统文化节之古诗文大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生命意识”,高二戊班的同学选取了以下材料,来讨论古往今来的文人在追求生命存在的价值意义的同时,如何走向了各自的超越之路,请你和他们一起讨论,回答问题。(共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传统文化节之乡村研学活动。本次活动主题是“美丽乡村”,高二己班的同学走进乡村,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尝试撰写研究报告.请你帮他们完善以下文字,回答问题。近年来,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人们把乡土视为一种情结,视为重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全国各地地进行,便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当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和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我们便知道,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便是很好的证明。乡村建设者正在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敢潜“深水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谋定而后动”的睿智、“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胆略,书写乡村建设的奇迹。随着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美丽乡村的建设蓬勃发展,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人们的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另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在当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宏观语境下,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城市发展遇到了的困境。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变快。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高楼大厦如般拔地而起。无论走到哪个城市,人们发现目光所及的全是大同小异的玻璃墙、宽马路、霓虹灯、大广场。很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能够反映地方特色的古建筑都遭到了破坏。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如火如荼饱经沧桑前所未有雨后春笋B.如火如荼沧海桑田前所未有鳞次栉比C.万兴未艾沧海桑田亘古未有雨后春笋D.方兴未艾饱经沧柔亘古未有鳞次栉比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人们的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人们的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人们的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16.有同学认为画曲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语言文字运用经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乡镇青少年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媒介横行的今天,青少年更容易沉迷于网络而忽略阅读经典。我们之所以强调阅读经典,。经典作品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与记忆,是展现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阅读经典作品,本身便是继承传统的重要方式。当然,阅读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于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是改变个人气质的重要途径。大量的实践证明,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于社会而言,阅读经典可以改变风气。当很多人的气质发生了变化,时代的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李华同学想请你帮忙补写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使得调查报告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五、传统文化节之“重回历史现场”.本次活动主题是“人生选择",高二庚班的同学选择了以下材料,来探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讨论,完成下面题目。(共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在《屈原列传》的学习中,有同学认为屈原不应该投江,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同学则认为屈原应该投江,因为“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悲壮死去”。在了解到司马迁被投入监狱、判处死刑后,有同学认为司马迁应该选择以死明志,以成就士人之节:有同学则认为司马迁应该选择接受腐刑、忍辱负重,以完成父亲编订《史记》的遗志。请你以“人生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将小勇与大勇进行对比,论证“勇者不惧”中的“勇”是大勇;引用论证,引用《礼记》中的“有义之谓勇敢”,论证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的人是勇者:举例论证,列举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的例子:比喻论证,将玉的特点与从石到玉的过程比作“勇者不惧”的品格与人锤炼勇气的历程。论据补充:司马迁面对生死抉择,选择以腐刑赎身死,克服内心巨大的羞耻与忧愁,以毕生精力完成宏伟巨著——《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真正做到了“克己”与“成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真正的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能够做到无所畏俱、勇往直前。”说法绝对。根据原文材料二第二段“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可知,道义的感召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井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明者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表明,只有加强道义的感召,才能修炼出“勇者不惧”的品格”,推断不当,结合原文材料二第三段中的“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并不能说明只有加强道义的感召下,才能修炼出“勇者不惧”的品格:
B.在探讨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时,并未提及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选项无中生有。另外,孔子之所以珍视,是因为孔子有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选项以偏概全。
D.“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随之发生变化,正被新时代的中国人民书写着新的精神篇章”,偷换概念,原文材料三第二段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这说明民族精神内核一直都是爱国主义,并没有发生变化。
C.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国各地的抗议工作者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克除内心恐惧,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他们奔赴抗疫一线,成为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是真正的勇者。
故答案为: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和理解论点、补充论据的能力。
从题干要求来看,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并补充一个能够论证论点的论据。从论证方法上来看,第二段将小勇与大勇进行对比,这是对比论证:第二段引用《礼记》中的话,这是引用论证;第五段列举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的例子,这是举例论证;最后一段,“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这是比喻论证。从补充论证“克己”与“成己”论据上来看,注意事例叙述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身处艰难险境;②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等;③自我砥砺、超越突破;④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论证方法:对比论证,将小勇与大勇进行对比,论证“勇者不惧”中的“勇”是大勇;引用论证,引用《礼记》中的“有义之谓勇敢”,论证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的人是勇者:举例论证,列举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的例子:比喻论证,将玉的特点与从石到玉的过程比作“勇者不惧”的品格与人锤炼勇气的历程。论据补充:司马迁面对生死抉择,选择以腐刑赎身死,克服内心巨大的羞耻与忧愁,以毕生精力完成宏伟巨著——《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真正做到了“克己”与“成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答案】4.D5.①“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里布满血丝”,这一时间交代和外貌描写可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丈夫参与了昨天晚上对赵家大少爷的追捕和杀害。②“瞅着她,嘿嘿地笑”,通过神态描写可读出他在杀害赵大少爷后的得意,可看出他人性的残暴,表明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革命刽子手。③“她惨白的脸”,通过外貌描写可以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不祥预感,以及她由此而生的沉重的忧虑。6.①情节结构上,揭开了赵大少爷当年的革命行动和英勇牺牲之谜,使小说情节结构更加完整;②人物刻画上,丰富了赵大少爷作为革命者和爱国青年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袁镇长的女儿对赵大少爷的由衷理解和深沉情感;③主题思想上,表达了作者对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讴歌,映射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本题综合性强,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既有对线索主旨结构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还有选材及人物的分析理解,这需要多方面去鉴赏小说。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3)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结构设置及其效果的分析能力。小说情节结构特点及艺术效果为:①倒叙开篇式,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②结尾突转式,结尾巧设突转,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③戛然而止式,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发人深省;意味深远,令读者思考、回味;④喜剧式收尾,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符合人们阅读心理,给人欣慰愉悦之感寄托美好的向往;⑤悲剧式收尾,结局令人感动、回味、思考;深化小说主题;突出人物形象;⑥首尾呼应式,首尾照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⑦伏笔铺垫式,为后文解开真相埋下伏笔(设下铺垫),使读者觉得最后的真相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⑧相互对比式,造成巨大的反差,增强了讽刺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有力地表现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使得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鲜明。4.A项“以家庭变故为线索”赏析错误,,应是以时间为线索;
B项“通篇采用正面描写”赏析错误,小说不仅运用了正面描写,也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C项“给人一种惶恐惊惧之后平复之感”赏析错误,给人的是一种压抑、阴森、悲凄之感。
故答案为:D。5.本题作答首先注意分析句子前后的语境,再结合小说的人物描写进行分析。
①“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里布满血丝”,结合前文“袁镇长的女儿心里忽然地疼”,这里有时间,还有丈夫回来时的神态描写“眼睛布满血丝”,交代昨晚丈夫参与了赵家大少爷的追捕和杀害;
②“瞅着地,嘿嘿地笑”,对丈夫的神态描写,表现丈夫杀害赵家大少爷之后的快慰与得意,从中可看出他的为人极其残暴;
③“目光停留在她惨白的脸上”,通过丈夫的视角,表现“她”,镇长女儿对事态发展的极度担忧。
故答案为:①“直到第二天早上,回来的他,眼里布满血丝”,这一时间交代和外貌描写可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丈夫参与了昨天晚上对赵家大少爷的追捕和杀害。②“瞅着她,嘿嘿地笑”,通过神态描写可读出他在杀害赵大少爷后的得意,可看出他人性的残暴,表明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革命刽子手。③“她惨白的脸”,通过外貌描写可以读出袁镇长女儿的不祥预感,以及她由此而生的沉重的忧虑。6.本题要求概括情节作用,作答注意结合文本,可以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①情节上,结尾镇长女儿发现了赵家大少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照应了前文赵家大少爷英勇牺牲的情节,使小说情节结构更加完整;
②人物上,结尾这一情节,进一步证实了赵家大少爷的真实身份,进一步丰富了这位为革命英勇牺牲的英雄形象;
③主旨上,结尾这一情节,交代赵家大少爷的中共党员的真实身份,也就表现了中共党员英勇牺牲精神这一主题,“她一下子哭了,泪流满面”表现人民群众对先烈们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
故答案为:①情节结构上,揭开了赵大少爷当年的革命行动和英勇牺牲之谜,使小说情节结构更加完整;②人物刻画上,丰富了赵大少爷作为革命者和爱国青年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袁镇长的女儿对赵大少爷的由衷理解和深沉情感;③主题思想上,表达了作者对革命时期共产党员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讴歌,映射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怀。【答案】7.C8.C9.D10.①(颖达)年龄最小,老师及年高而又博学的儒士对于在他之下感到耻辱,暗中派刺客去朝杀他,他躲败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②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间自己无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再获取自己所不惜的知识。【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本题同时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参考译文】孔颖达,字仲达,是葛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帕去拜访同郡的刘悼,刘焯名重海内,起初没有礼遇他,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假服他了。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附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颖达年龄最小,老师及年高而又博学的儒土对于在他之下感到耻辱,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大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问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再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虛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着《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颖达的儿子叫孔志,终老于司业一职。孔志的儿子惠元,致力于学问寡言少语,也担任司业一职,多次提拔至太子谕德。一家三代任司业,当时的人称赞他们。7.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看“若其据尊极之位/”,这里的“尊极之位”为“据”(占据)的宾语,故在“尊极之位”后停顿,据此排除AB;再看“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这里前两个四字短语为假设条件,结果为“则上下不通”,故应在两个四字短语之间和“则”前停顿,故再排除D。
故答案为:C。8.C项““崩殂"等都是中国古代民间对百姓死亡的委婉说法”解说错误,“崩殂”是中国对帝王死亡的委婉说法。
故答案为:C。9.D项“孔颖达因家风优良而得到皇上信任”概述错误,于文无据,文中没有提到“孔颖达因家风优良而得到皇上信任”。
故答案为:D。10.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省略主语,补充主语颗达;耻,对于……感到耻辱;阴,暗中;匿,躲藏;②虽,虽然;咨,询问;资,获取。
故答案为:①(颖达)年龄最小,老师及年高而又博学的儒士对于在他之下感到耻辱,暗中派刺客去朝杀他,他躲败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②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询间自己无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再获取自己所不惜的知识。【答案】11.D12.①比喻。用“黄金”比喻桂花,用“碧玉”比喻桂叶。把桂花比做晋代名士,赞美桂花的风度气质。②对比或反衬。用梅花和丁香反衬桂花,从侧面衬托桂花的翩翩风度和高风亮节。③用典。采用魏晋名士的典故,暗示桂花的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④反语:“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写出三点即给满分。)【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11.D项“词的下片前两句将桂花拟人化”赏析错误,词的下片前两句并没有将桂花拟入化。
故答案为:D。12.本题作答需要结合诗句依次分析:①“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运用比喻修辞,“黄金”比喻黄色的桂花,“碧玉”碧玉叶子;②“风度精神如彦辅”把桂花比作风度翩翩的魏晋名士,同时也是用典;③“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属于对比反衬,用梅花和丁香反衬桂花;④“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用“无情”来表现对桂花的喜爱,属于反语修辞。
故答案为:①比喻。用“黄金”比喻桂花,用“碧玉”比喻桂叶。把桂花比做晋代名士,赞美桂花的风度气质。②对比或反衬。用梅花和丁香反衬桂花,从侧面衬托桂花的翩翩风度和高风亮节。③用典。采用魏晋名士的典故,暗示桂花的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令人崇敬欣赏。④反语:“却无情"看似抱怨,实际上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13.【答案】(1)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2)“离骚”者;犹离忧也(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已、离、望。故答案为:(1)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2)“离骚”者,犹离忧也。(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答案】14.A15.B16.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齐一致,节奏鲜明,增强气势;内容上,层次清晰,情感渐强,内容相关,强化了作者对乡村建设者的赞扬之情。【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公司法务专员招聘协议
- 2024年个人股权委托管理合同书版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关键信息3篇
- 2024年度企业办公设备采购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至2030年黑白相纸打印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铝合金柱式液压升降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在线交易协议模板
- 2024至2030年彩虹灯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度智能硬件产品研发与制造合同2篇
- 2024至2030年塑料改性材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3
-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9.1-电荷-课件(共22张PPT新版高中物理教材)
- 《音乐治疗》课程教学大纲
- 《民航法律法规(第2版)》项目三
- LED外延基础知识课件
-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
- 采购需求调查报告
- 多能工管理办法
-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乐理(一)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丽水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