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948-2021 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_第1页
DB34∕T 3948-2021 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_第2页
DB34∕T 3948-2021 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_第3页
DB34∕T 3948-2021 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_第4页
DB34∕T 3948-2021 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安徽省地方标准J15867-2021DB34/T3948-202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2021-06-08发布2021-12-08实施2021合肥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DB34/T3948-2021主编部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DB34/T3948-2021*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组织出版发行(合肥市紫云路996号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邮编:230091)*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3.5字数:92千字2021年9月第一版2021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册3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企业登记智能审批服务规范”等80项安徽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45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1DB34/T3942-2021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2DB34/T3943-2021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DB34/T5044-20162021-06-082021-12-083DB34/T3944-2021静力触探应用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4DB34/T3945-2021地铁盾构衬砌管片预制、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5DB34/T3946-2021钢板桩基坑支护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6DB34/T3947-2021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7DB34/T3948-202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8DB34/T3949-2021空气源热泵供暖空调工程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9DB34/T3950-2021建筑幕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2021-06-082021-12-08DB34/T3951-2021地铁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DB34/T3952-2021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挂墙板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6续上表:序号地方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DB34/T3953-2021装配式钢结构预制墙板应用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DB34/T3954-2021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21-06-082021-12-08DB34/T3955-2021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DB34/T3956-2021城市道路杆件综合设置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DB34/T3957-2021建筑墙式金属阻尼器减震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DB34/T3958-2021装配式钢-混叠合柱框架结构技术规程2021-06-082021-12-08DB34/T3959-2021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价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DB34/T3960-2021公共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能效提升技术标准2021-06-082021-12-0820DB34/T1923-2021医疗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DB34/T1923-20132021-06-082021-12-0821DB34/T1470-2021金融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DB34/T1470-20112021-06-082021-12-0822DB34/T579-2021住宅区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验收标准DB34/T579-20052021-06-082021-12-087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皖市监函【2019】10号)的要求,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结合我省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本标准符合我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要求,对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提升市容市貌,实现资源的共享、集约和统筹,提高城市运维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标准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智慧杆系统;5.综合管理平台;6.施工与验收;7.运行与维护。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归口管理,由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给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址: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369号,邮政编码:23005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参编单位:安徽皖投新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合肥工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中心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科大国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五零盛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8安徽电信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虹球环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辉采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员:万力徐滨赵强汪军王小向章维扬余刘琅祝健许广德李蒲松李付伟赵磊黄业周邓立权万翔王新宇孟磊姚康江蔚然张德豪主要审查人员:王小安黄从俊马金柱廖福安桂跃武周芳李扬9 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智慧杆系统 5 5 5 9 18 18 20 20 215综合管理平台 22 22 23 26 28 336施工与验收 34 34 35 36 36 37 377运行与维护 38 38 40 40 41附录A附属设施设备分类代码与符号表(规范性附录) 43附录B设施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46附录C设施在线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46附录D设施故障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46附录E报警等级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46附录F报警类型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47附录G报警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53附录H养护方式代码表(规范性附录) 53本标准用词说明 54引用标准名录 55条文说明 571General 2Terms 23Basicregulations 44Smartpolesystem 54.1Generalprovisions 54.2Polebody 54.3Carryingequipment 94.4Integratedcase 4.5Communicationtransmission 4.6Integratedpipeline 204.7Powersupply 204.8Lightningprotectionandgrounding 215Integratedmanagementplatform 225.1Theoverallstructureoftheplatform 22 235.3Facilitycodedefinit 265.4Basicinformationdescription 28 336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 346.1Generalprovisions 346.2Foundationconstruction 35 366.4Equipmentinstallation 366.5Implementationofintegratedmanagementplatform 376.6Engineeringacceptance 377Systemoperationmanagementandmaintenance 387.1Generalprovisions 387.2Operationandmaintenanceresponsibilities 407.3Polebodyandsupportingfacilities 407.4Integratedmanagementplatform 41AppendixAListofcodesandsymbolsforancillaryfacilitiesandequipment(normativeappendix) 43AppendixBListoffacilitystatuscodes(normativeappendix) 46AppendixCListoffacilityonlinestatuscode(normativeappendix) 46AppendixDListoffacilityfailurestatuscodes(normativeappendix) 46AppendixEListofalarmlevelcodes(normativeappendix) 46AppendixFListofalarmtypecodes(normativeappendix) 47AppendixGListofalarmstatuscodes(normativeappendix) 53AppendixHListofmaintenancemethodcodes(normativeappendix) 5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54Listofquotedstandards 5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571.0.1为规范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建设,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智慧城市感知网络安全,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与维护。1.0.3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井合一”的原则,集约设置5G、智慧交通、雪亮工程、智能照明等城市新型基础设施的各类杆体、箱体和地下管线等。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先进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1.0.4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通过智慧杆取得的数据信息应在确保安全可靠以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向政府和社会需求方开放共享,有效利用。1.0.5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与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智慧杆是指可搭载两种以上设备,集智能照明、视频采集、移动通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无线电监测、应急管理、紧急求助、信息交互、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能持续产生或接收信息流的新型、复合型公共基础设施。智慧杆是智慧城市感知网络体系的重要载体,可通过统一管理平台进行远程监测、控制、管理、校时、发布信息。搭载在智慧杆上除照明外的用于实现各类目标功能的设备。包括通信基站、公共WLAN、视频采集、紧急报警、交通信号灯、道路标识标牌、交通监控、环境监测、气象监测、信息发布显示屏、公共广播、充电桩等多类设备。指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固定部分与无线部分,并通过空中的无线传输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站)。2.0.4公共WLANPublicWLAN在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的城市行政区域,可接入的无线网络。可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并实现无线公共接入、无线定位、视频服务、无线支付等功能。一种呼叫设备。可进行用户与综合管理平台值班人员之间的双向通话,快速传递报警信息,且可具备可视功能。具有视频摄像、图像捕捉等视频数据采集功能的设备。支持远程控制查看现场情况,可存储一定量的视频数据。3通过气体、声音传感器监测区域的环境参数。如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扬尘等信息。通过小型气象站监测区域内的气象参数。如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气压、能见度等信息。利用物联网、有线/无线通讯、电力载波通讯、嵌入式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以及节能控制等技术组成的集中或分布式照明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照明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可远程统一发布公益广告、天气情况、环境信息等信息的显示装置。可通过触摸的方式,提供信息查询、电动车充电等交互操作的显示装置。可按区域和功能提供音频广播。并可远程控制播放内容(如政府公告、应急指挥信息等)的设备。为智慧杆接入设备提供网络接口及网络交换、路由功能的控制器。可监测接入设备网络状态,并具备为后端平台提供标准结构化数据,支持数据加密和通信模式拓展及边缘计算、边缘存储、边缘控制功能。为智慧杆杆体上各类搭载设施的配套设备提供安装舱位,并提供通信、供电、防雷接地和布线等功能设置的箱体。43基本规定3.0.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宜包括智慧杆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城市道路各类杆体建设宜采用智慧杆系统方式建设。3.0.2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宜将各类搭载设备数据信息通过筛选、清洗,建立规范的数据格式,统一数据交换接口,可实现与公共安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业务管理平台及智慧城市级管理平台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3.0.3智慧杆系统的杆址、综合机箱、通信、供电和管线等规划宜纳入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杆体布设、杆件构造和杆件安装等应符合安徽省城市道路杆件综合设置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3.0.4新建智慧杆系统应调研通信设施、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城市管理及其他类搭载设备的相关应用要求,并结合杆体、综合机箱和管线等设施的具体情况,确定需求匹配。3.0.5改建、扩建智慧杆系统应充分利用现有杆件资源,明确改造的优先顺序,杆基础、电缆、光缆、各类箱体等附属设施应与道路改建、扩建统一规划,同步建设。3.0.6综合管理平台宜对杆体及各类搭载设备的标识采用统一编码方式,且符合以下规定:1数字编码规则宜满足各业务应用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相关业务的保密性要求;2杆体和各搭载设备的编码标识宜具备关联性和逻辑性;3管理平台宜支持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标准接口定义的各类搭载设施均应能接入。3.0.7综合管理平台应具有用户身份认证、用户访问授权和行为控制、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数据包过滤和病毒防范及数据加密等安全保障功能。54智慧杆系统4.1一般规定4.1.1智慧杆系统宜包括杆体、搭载设备、综合机箱、通信传输、综合管线、供电和防雷接地设施等。4.1.2智慧杆系统的设置应统筹用地、建筑、景观、道路空间等规划设计的管控要求,满足所在场景空间的服务功能需求。4.1.3智慧杆系统应能为搭载设备提供杆上必要安装条件,宜包括搭载设备的安装固定、通信传输、线缆敷设、防雷与接地和供电等。4.1.4智慧杆系统宜具备剩余电流监测、供电状态监测、远程控制、倾斜监测、积水监测和舱门状态监测等功能。4.1.5智慧杆系统杆体结构和功能应综合考虑搭载设备的工作环境、安装空间、结构承载能力、服务功能稳定性、耐久性等因素,技术参数指标应满足杆体所搭载设备正常工作需求。4.1.6智慧杆系统应具备可拓展性,应为预期搭载设备和配套设施预留各类接口、安装空间、荷载和接线孔等。4.1.7智慧杆系统设计应满足使用年限和可靠性要求,搭载设备应符合相关业务的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规定。4.2杆体4.2.1杆体可由主杆体、悬臂、设备舱和杆体基础等组成。4.2.2杆体可采用柱式、悬臂式、门架式和附着式。可设置在城市道路、桥梁、园区、社区和景区、构筑物、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外墙等处。4.2.3杆体根据高度可划分四层,搭载设备与杆体部位应结合悬臂进行配置,并宜符合表4.2.3的规定。6h>8m1移动通信基站4G/5G----○○○2公共WLAN----○○○3----○○○4--○○○○5●--------6○○----○7○○----○8--------●9○○----○●●--------------●○○----○●----------○○○●----○○○--○----○--------●○○----○7h>8m○○----○--------●--○○--○--○○--○--○○--○--●--------○----○○○○○○----○○○○--------○○○○----●○----充电桩、USB接口充电●----------○○○----○○○○○●------84.2.4杆体设备舱宜采用分舱布置,不同舱室宜设置独立的舱门,且宜符合以下规定:1舱内镀锌板分隔宜符合强、弱电线缆布设和维护要求;2杆舱内宜设置设备安装支架和接地端子,并宜采取相关防护措施;3杆体底部舱体宜设置检修门,检修门底部不应低于地面30cm。4.2.5杆体、设备舱、杆顶和预留孔应采取防水防尘措施,设备舱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4.2.6杆体第一层部位可采取防粘贴处理,防粘贴层宜采用无色透明材料。4.2.7杆体截面类型宜采用多边形、方形、圆型的等径杆或锥形杆。4.2.8杆体设施搭载应通过连接件与杆体连接,宜采用卡槽型式,预留接口,接口型式应采用标准化的构造方式,并满足稳固、耐用、防盗的要求。4.2.9杆体应按需布置出线孔,出线孔径根据设备线缆的规格确定,预留的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出线孔直径应不小于20mm。4.2.10杆体的标识和编码应符合以下规定:1杆体印制或者粘贴的标识宜具备高可识别性和高可见度;2标识应能耐污损、耐腐蚀、耐日照;3标识样式应与市容市貌相协调;4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编码方式,编码应具有唯一性,简洁实用、方便识别、支持定位服务使用。4.2.11杆体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材质选择应能满足安全和服务功能要求,并设置足够的承载富余,杆体厚度应根据材质、截面类型、悬臂长度、总体荷载、抗震设防等相关因素进行设计和施工测算。4.2.12杆体应进行内外防腐处理。钢材质杆体应采用热浸镀锌处理,镀锌后表面宜进行喷漆或喷塑处理,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道路照明灯杆技术条件》CJ/T527的要求。94.2.13杆体抗震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的相关规定,且杆体设计抗震设防烈度不应低于当地的地震设防烈度设计要求。4.2.14杆体的基础应满足功能性、安全性及稳定性等要求,杆体与基础应采用地脚螺栓连接。4.2.15杆体宜采用姿态监测技术,实时监控和管理各类杆体的倾斜、被撞击等状态。4.3搭载设备4.3.1搭载设备根据业务功能,宜分为通信设施、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城市管理和其他设备等五类。4.3.2搭载设备配置应满足智慧杆系统规划和应用场景的功能需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停车场1移动通信基站4G/5G●●●●●●●●●2公共WLAN等--○○○--○●●●3○○○○○○○○○4公共安全●●●●●●●●●5○○○○○○○○○6●●●●●●●●●7●●●●●●●●●8●●●●●●●●●9○●●●--●●--●○●●●--●●--●●●●●--●●--●●●●●--●●--●○○○○--○○--○●●●●●●●●●●●●●●●----●●●●●●●●--●●●●●●●●--●●●●●●●●--●●●●●--●●--●●●●●●●●●●○○○○○○○○--○○○○○○○○○射频识别(RFID)设备等○○○○○○○○○○○○●●●●●●●●●●●●●●●√√√√√√√√√●●○○●○●●●●●●●●●●●●○○○○○○●●●○●●○○○○○○USB接口充电----○○--○●●○○○○○○○○○○○○○○○○○○○○○○○○○○○○“--”不宜配置。4.3.3通信设施类设备宜包括4G/5G微基站、公共WLAN、无线对讲基站等无线通信设备,且符合以下规定:1宜支持杆体顶部、侧面外挂等安装方式;2电信运营商的通信设施应独立部署光纤网络,不应与智慧杆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合用;34G/5G微基站1)杆体上预留微基站的安装区域高度宜不少于40cm;2)微基站宜采用220V交流电源供电,供电距离不宜大于100m。微基站应配置外置式交流转直流模块;3)杆体宜满足多家电信运营商微基站的设置要求。杆体与移动通信设备的配置宜符合表4.3.3的规定。33333383363注:本表不适用于宏基站和电信运营商独立设4公共WLAN、无线对讲基站1)公共WLAN设备宜采用POE供电,WLAN用户业务流应与杆体上其他设备的管理业务流进行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2)公共WLAN设备可通过远程集中管理、控制,满足设备运行状态、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测,以及设备查询、定位等功能需求;3)无线对讲基站天线辐射源不应对智慧杆其他设备造成干扰。5通信设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的相关规定。4.3.4公共安全类设备宜包括用于社会综合治理安防视频采集设备和报警设备等,且符合以下规定:1安防视频采集设备宜独立部署光纤网络,可通过专线与相应的公安、交通、城管等业务管理平台互联互通;2宜选配户外球形或枪形高清网络摄像机,当用于低空交互时,视频监控设备清晰度不宜低于200万像素;当用于交通治安时,视频监控设备清晰度不宜低于500万像素;当用于高空瞭望时,摄像机清晰度不宜低于800万像素;3可根据需求和应用场景选配红外夜视、SD卡存储、外置拾音器、人脸识别等功能;4当设置紧急广播时可与智慧杆体搭载的公共广播合用;5可通过在杆体上安装一键呼叫装置实现应急呼叫及应答功能,一键呼叫装置包括一键呼叫按钮模块、一键呼叫处理模块和可视对讲模块;6视频采集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20815、《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3511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25724等的相关要求。4.3.5交通设施类设备宜包括交通标识、信号灯、交通监控设备等,且符合以下规定:1交通标识1)应与道路主体工程设计相协调,根据道路功能及其在城市路网中的作用综合设置;2)应与其他搭载设置相互匹配、相互协调;3)设置于杆体的交通标识不得侵入道路建筑限界;4)不得被桥墩、柱、树木等物体遮挡;5)各类交通标识、路名牌、导向标志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的相关规定。2信号灯1)搭载设备不应影响交通信号灯的可视性;2)路口处信号灯应根据路口形状、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路口信号灯及相应配套设施的设置;3)路段上信号灯应根据路段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状况等条件,确定路段信号灯的设置;4)设置的信号灯不应侵入道路通行净空限界范围;5)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的相关规定。3交通监控1)设备配置可根据需求,在道路路口、路段和道口等处设置交通监控相关的设备,可通过专线与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智能管理平台互联互通;2)道路交通流信息采集设备和监控摄像机可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和道路的通行状态;3)闯红灯自动记录设备、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设备等电子交通执法设备可实时抓拍车辆、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4)路侧单元、物联网通信设备等道路环境感知和车路协同设备可与过往车辆进行双向通信、交互数据;可支持与车载终端、蜂窝车联网云平台等联合构成车路协同一体化交通体系;5)重要道路和主干道的视频采集类设备应具有连续性,应能监测到整条道路的运行状况;6)应避开建筑物、树木、交通标牌或其他物体对摄像机视角的影响,同时杆体和摄像机不应遮挡交通信号灯以及交通标志;7)交通监控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的相关规定。4.3.6城市管理类设备宜包括智能照明装置、环境监测、气象监测、市政地下基础设施监控系统的信息设备等,且符合以下规定:1智能照明装置1)应能实现远程集中管理、控制,并支持照明运行状态监测、照明用电监测,以及便捷的查询、定位等功能;2)宜使用发光二极管(LED)等高效节能光源,灯具的防护等级不宜低于IP65;3)道路应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灯具,不宜采用非截光型灯具,同一路段灯具安装高度宜保持一致;4)照明的供电宜与其他设备的供电回路分开;5)照明灯具的照度要求、布置方式、安装高度、设备间距、灯具选型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2气象、环境监测设备1)可通过在杆体上安装小型气象站实现对区域内的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气压、能见度、紫外辐射、路面温度、积涝等气象信息实时监测;2)可通过在杆体上安装气体、声音传感器实现对区域内的PM2.5、PM10、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扬尘等环境信息实时监测;3)可利用杆体预留的接口搭载各类气象、环境监测设备,监测模块应支持远程集中管理、控制,满足各监测模块运行状态的监测、查询及定位等功能;4)在城市特大桥梁等特殊区段,以及恶劣的气象条件可能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的路段宜根据各地的气候特征、管理需求和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总体建设要求,设置气象传感器等检测设备;5)气象监测设备的测量性能、采集频率、设备安装等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GB/T33697的相关规定;6)环境监测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环境监测信息传输技术规定》HJ660的相关规定。3市政地下基础设施监控系统的信息设备1)宜包括排水、燃气、热力、防洪、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监控系统的设备;2)宜具备数据采集、异常数据报警功能,各类监测设备可通过智能网关传输监测数据;3)积涝监测设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的相关规定,燃气、热力、道路桥梁等监控设备的要求应满足相应专业技术标准的规定。4.3.7其他类设备宜包括信息发布显示屏、信息交互屏、公共广播、充电桩、太阳能和风力等新能源发电装置等,且符合以下要求:1信息发布显示屏、信息交互屏1)可通过在智慧杆上安装信息发布显示屏、广告灯箱等,显示政府公告、交通信息、气象监测信息及预警、发布广播信息等;2)信息发布显示屏等设备展示功能可通过远程集中管理、控制,可实现显示屏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查询及定位等功能;3)信息发布显示屏大小应根据灯杆高度、外观和现场实际安装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尺寸和点间距;4)信息发布显示屏安装位置宜靠近人行道侧,单面屏的屏面应正对车流和人流方向,安装高度不应影响正常车流、人流通行;5)可通过在智慧杆上安装信息交互屏传播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传感器实现人机之间的交互沟通;6)播放内容应符合《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CJJ149及所属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规定。应支持接口安全认证能力,防止非授权接入;7)信息发布显示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11141的要求。2公共广播1)可利用智慧杆上预留的以太网等插口实现公共广播的安装,可远程集中管理、控制;2)系统宜采用IP广播,广播内容应符合所属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应支持接口安全认证能力,防止非授权接入;3)公共广播设备性能及安装应符合《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526和《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的相关规定。3充电桩1)可通过在智慧杆底座内置安装充电模块,实现智慧杆与充电桩的一体化设计和制作;2)充电桩的设置应满足城市交通的建设要求,杆体宜设置在有专用充电停车位周围或停车位周转率较低的路段或区域,不应影响交通安全;3)充电桩的设计应外形美观,整体安全可靠;4)充电桩应符合安徽省现行地方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技术标准》DB34/T5075等的相关要求。4太阳能、风力发电装置1)杆体搭载的风力发电装置宜采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2)杆体搭载的太阳能组件外壳防护性能不宜低于IP65;3)蓄电池的浮充运行设计寿命不应低于12年;4)直流控制器应有防止蓄电池组过充或过放的功能,同时应具备光控、时控、温度补偿及防雷、反极性保护等功能。4.4综合机箱4.4.1综合机箱宜包括公共服务舱和用户设备舱,舱位数量宜与杆件的搭载设备需求相匹配,并应兼顾远期功能扩展需求。4.4.2综合机箱内宜设置公共服务舱,舱内可安装配电单元、监控管理单元、防雷和接地装置等,可为用户舱及搭载设备提供供电、计量、通信、电源管理、报警、接地和远程监控等功能。4.4.3综合机箱内可设置用户设备舱,边缘计算设备、智能网关等设备可根据业务隶属关系分舱布置,箱内搭载设备间不应相互干扰。4.4.4综合机箱的服务范围宜结合杆体位置和杆上搭载设备的需求确定。4.4.5综合机箱顶宜有斜度,不应有积水沟槽,箱门、壁板、顶盖宜为双层结构,层间敷设保温隔热材料,可具有阻隔阳光辐射热的功能。综合机箱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4.4.6综合机箱配电系统应具有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相关要求。4.4.7综合机箱宜设置远程监测系统,远程监测系统宜具备数据采集、电能计量、开关量控制、剩余电流检测、终端控制固件远程升级、支持多时段开关灯控制、多时段电压、电流限值报警、电源输出、智能门锁等功能。4.5通信传输4.5.1除公共安全和交通监控等具有保密要求的设备和通信设施外,其他搭载设备的信息可通过智能网关采用有线或无线或其组合的方式统一传输。4.5.2有线传输可采用光缆传输或电信号传输的方式,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光缆传输方式时,预留的光纤芯数应满足智慧杆远期功能扩展的需要,每根智慧杆宜配置不少于12芯的光纤;2采用电信号传输时,电信号传输距离不宜超过100m。4.5.3无线传输可采用授权频谱通过4G/5G、LoRa、NGPRS等公共或专用网络,各设备的无线传输使用频率应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干扰。4.5.4智能网关可集成光端机、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功能,且符合以下规定:1宜支持对无线对讲、公共WLAN、一键呼叫、智能照明、环境监测、气象监测、信息发布、公共广播、无线电监测、市政地下基础设施监控、充电桩等搭载设备的接入、监测、控制和管理;2智能网关同杆安装的搭载设备可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的方式接入,附近未安装智能网关的杆上搭载设备可通过无线的方式接入;3可实时监测查询杆体上搭载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定期上报至综合管理平台,支持设备故障远程告警;4宜建立远程设备的安全网络服务,可实现对搭载设备的远程集中管理及维护,可支持用户通过安全通道对设备进行远程诊断、调试、升级;5可具备对搭载设备的合法接入控制,可对搭载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及鉴权;6宜具备本地存储功能和本地计算功能,所有搭载设备相关数据的独立存储和处理时间宜不少于7天,数据类型宜包括配置数据、告警数据、状态数据、除视频外的业务应用数据、事件录像、音视频节目等;7智能网关外壳防护等级宜不低于IP54,同时应满足工业级温湿度环境和电磁兼容性要求;8智能网关宜具备操作日志保存和日志管理功能,可对设置、修改、资料删除等进行完整记录;日志禁止修改、删除,保存时间宜不少于6个月。4.5.5智慧杆系统信息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及以上的相关要求。4.6综合管线4.6.1智慧杆系统的供电和通信管线宜统一建设和管理,可采用综合管廊、电缆沟或穿管埋地的敷设方式。4.6.2杆体旁宜设置手孔(井电缆、光缆等分支接线可在手孔(井)或杆体的设备舱内实施完成。通信设施、公共安全、交通设施、照明、城市管理等管线敷设宜共用手孔(井)。4.6.3杆体应根据搭载设备的线缆布放需求预埋管道与配套手孔(井)连通,且宜不少于4根Φ50mm,当有悬臂时,宜不少于8根Φ50mm;主干路、次干路管线采用埋地敷设方式时,手孔(井)间预埋管道数量不宜少于6根Φ100mm。4.6.4管道穿越机动车通行的地段时应穿钢管保护,且应预留备用管道。4.6.5智慧杆系统的管线敷设要求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的相关规定。4.7.1智慧杆系统宜采用统一供电的方式,合用变压器,并宜预留备用回路。4.7.2智慧杆系统的用电负荷等级宜符合以下规定:1重要道路、交通枢纽及人流集中的广场等区段的智慧杆系统的负荷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智慧杆搭载的交通设施类设备、公共安全类设备和市政管理类设备的负荷等级宜不低于二级。4.7.3供电系统应根据搭载设备的连续供电时间和容量要求设置备用电源,当备用电源采用UPS等装置时可在综合机箱内集中设置或在设备舱中分散设置。4.7.4供电系统宜在综合机箱进线处设置计量装置,并根据通信设施、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和智能照明的隶属单位进行分类分项计量。4.8防雷与接地4.8.1杆体高度超过15m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配置避雷装置。4.8.2防雷引下线附近应采取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措施,并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相关规定。4.8.3杆体设备舱和综合机箱应设置电涌保护器(SPD)。4.8.4智慧杆系统的杆体、悬臂、设备外壳、设备舱和综合机箱等外露可导电部分均应进行保护接地。4.8.5智慧杆系统配电线路应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作接地故障保护,接地和保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等的要求。4.8.6杆体及设备舱应设置用电安全警示标志,标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的规定。4.8.7智慧杆系统的电击防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压电气装置第7-714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户外照明装置》GB/T16895.28和《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的相关规定。5综合管理平台设备层数据层应用层支撑层网络层安全5.2软件功能5.2.1综合管理平台支撑层宜具备以下功能:1宜提供统一安全的通信网络接入、通信协议的适配、海量的并发连接、端到端安全、故障定位/诊断等功能;2宜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采用国家标准坐标体系的智能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自动采集设施位置信息并自动加载至地图等功能;3宜提供统一的用户权限认证、授权管理机制,宜具备功能、设施、区域等多重的授权机制;4宜提供日志管理功能;5宜具备统一的自动校时与手动校时功能。5.2.2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层宜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呈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功能,且宜具备以下模块和功能:1数据采集宜支持对前端设施的各类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采集,可以统一的数据标准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宜支持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数据采集并满足各种应用要求的数据采集频率;2数据处理宜支持对异常数据的处理;3数据存储宜支持各类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存储,保存时间宜不少于90天;4数据分析宜支持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模型的定义、执行以及对分析结果的多种形式的输出;5数据展示宜支持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展示;6数据共享1)共享给公安和交通部门的数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第3部分:交通视频监视系统》GA/T1049.3和《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GA/T1400.4的相关规定;视频相关数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等的相关规定;2)共享给城管部门的数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GB/T30428的相关规定;3)共享给其他业务部门和社会需求方的数据应符合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和管理规定。7数据安全应支持对于敏感性数据加密方式存储、制定安全策略、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分离管理机制、共享和分发策略、用户访问有审计等功能。5.2.3综合管理平台应用层宜包括运维应用和业务应用。5.2.4综合管理平台运维应用宜具备以下模块和功能:1运维配置管理宜具备对辖区智慧杆及附属设施的设备分类、故障等级、故障报警、报警定义、报警联动关系等进行配置的功能;宜具备对辖区智慧杆及附属设施的相关参数进行配置及在线升级功能;2运维资产管理宜具备对辖区智慧杆及附属设施的基础信息录入、设施之间关系的管理、维修记录、报警记录等跟踪管理;3运维监控管理宜具备对辖区智慧杆及附属设施的网络状态、故障状态等关键数据进行监控;4运维数据管理宜具备对辖区内智慧杆及附属设施的相关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导出、报警率统计、在线率统计并生成可视化报表等功能,可将设施基础信息推送到上一级管理平台并能接收及处理平台指令;5运维自动报警宜具备接收各设备上报的报警和故障通知,并提供根据故障配置的故障等级、故障类型等进行分类功能,并可进行报警联动,报警记录应能保存和管理;6智慧杆运维日常巡检宜具备对辖区内需要维护的智慧杆及附属设施进行日常巡检及记录功能;7智慧杆运维工单管理宜具备工单记录保存、管理、延期和督办功能;8智慧杆运维宜具备移动应用功能;9智慧杆运维宜具备对运维管理的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绩效评价功能。5.2.5综合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宜满足通信设施、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业务需求,且具备以下模块和功能: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业务1)应具备系统互联结构;2)应使用基于非对称密码算法的数字证书体系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前端设备认证、服务器设备认证、综合管理平台间认证等安全功能。应为用户、前端设备、服务器设备以及综合管理平台签发数字证书;3)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的相关要求。2交通管理业务1)宜具备感知交通管理基础数据,统一整合数据和信息资源;2)宜具备监视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研判、评估和预警道路交通态势功能;3)宜具备指挥、调度、协调、处理重特大交通事件、直管道路交通指挥控制、跨地市道路交通协调指挥功能;4)宜具备决策支持和执勤执法过程监督管理功能;5)宜具备发布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功能。3城市管理和其他类业务1)宜具备对各种应用设备的综合指挥调度功能,满足智慧城市管理需求功能;2)宜采用统一设施编码方式对设备进行统一归一化管理;3)宜具备对杆件及各搭载设备的数据展示、参数设置、操作控制功能,操作控制应具备对各种应用设备的单控、组控、群控或条件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4)宜具备对各种应用设备包含远程开机、关机、亮度调节等策略控制功能;5)宜具备对各种应用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监测、报警、查询、定位功能;6)宜采用电子地图等方式对各类应用设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操作功能;7)公共广播、一键呼叫设备、气象监测设备、市政地下基础设施监测等杆上设备宜与公安、交通、城市安全等管理平台的合用与应急联动。5.2.6综合管理平台应符合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应满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方面需求,信息安全体系应可管理、可控制、可信任。5.3设施编码定义5.3.1智慧杆系统宜进行设施编码,设施设备分类的主体对象宜为杆体,附属设备可划分为大类和小类,附属设施设备分类宜符合附录A的规定。5.3.2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编码宜符合以下规定:1编码宜含义统一、名称唯一、可辨识、可定位;2编码宜由主码和辅码两部分组成。主码可用于定义主体对象的主要属性,辅码可用于定义主体对象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其他因管理需要而设置的备注类信息;3设施设备编码的主码和辅码中间宜用间隔号分隔,即:主码-辅码。1)应设置主码,且是唯一的,不应变更。主码不确定的部分小节应按照附录A定义的小节字段长度,以0占位填充;2)可设置辅码,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编码。辅码内容可不固定,字段长度可根据管理需求动态更改;当辅码主体对象内容是地理位置信息时,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CJJ/T100的规定。5.3.3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主码宜符合以下规定:1设施设备主码代码宜由22位数字组成。22位设施设备主码代码依次应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2位主体部件大类代码(公共设施)、2位主体部件小类代码(路灯)、6位主体部件编号、2位附属设备大类、2位附属设备小类、2位附属设备序号。代码2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宜为6位,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的规定执行;3主体部件大类代码宜为2位,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CJ/T422的规定执行;4主体部件小类代码宜为2位,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CJ/T422的规定执行;5主体部件编号宜为6位,即灯杆流水号,依照000001-9999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6附属设备大类宜为2位,表示灯杆内装设备大类,具体编码方法为:依照附属设备大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可见附录A;7附属设备小类宜为2位,表示灯杆内装设备小类,具体编码方法为:依照附属设备大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可见附录A;8附属设备序号宜为2位,表示灯杆内装设备同类小类序号,具体编码方法为:依照附属设备大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5.3.4智慧杆系统设施编码扩充宜符合以下规定:1当设施类型的大类不能满足特定需要时,应在扩展设施类中扩展;2当设施类型的小类不能满足特定需要时,应在小类中扩展新的小类名称,并按现有格式、以编码递增方式扩展小类编码。5.4基础信息描述5.4.1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基础信息描述宜包括基本属性、部件属性、状态属性、报警属性、养护属性和辅助代码等。5.4.2数据类型表示方法宜符合表5.4.2的规定。说明CNYYYYMMDD格式按照GB/T7408中的规定,“YYYY”表示年,“MM”表示月,“DD”表示日hhmmss“mm”表示分,“ss”表示秒YYYYMMDDhhmmssBY5.4.3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基本属性宜符合表5.4.3的规定。1C222C603C104C605C106C607C108C609C2间(格式为:YYYYMMDD)YYYYMMDD间(格式为:YYYYMMDD)YYYYMMDDC2C1005.4.4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部件属性宜符合表5.4.4的规定。1C222C1003C1004C1005N36YYYYMMDD7YYYYMMDD5.4.5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状态属性宜符合表5.4.5的规定。1C222C23离线、休眠”C24故障”C25.4.6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报警属性宜符合表5.4.6的规定。称1C102C303C1004C155C166YYYYMMDDhhmmss7发生报警的类型,如C88级、三级、四级”。C29C2C1005.4.7智慧杆系统设施设备养护属性宜符合表5.4.7的规定。1C222C23YYYYMMDDhhmmss4YYYYMMDDhhmmss5C1006C107C128C1009BY5.4.8智慧杆系统设施辅助代码宜符合表5.4.8的规定。序号1235.5机房5.5.1综合管理平台独立设置时,宜建设管理机房。管理机房可以与道路管理部门或风景区、园区等监控机房合用。5.5.2机房内应配置管理设备,管理设备配置应保证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管理设备配置宜满足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管理需求。6施工与验收6.1一般规定6.1.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及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工程参与人员应具有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执业资格。6.1.2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施工宜包含以下内容:2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查,确保满足进场施工的安全要求;3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检验、调试、试运行、变更设计、验收等相关记录;6.1.3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搭载设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施工标准的相关规定。6.1.4施工前,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工程前期组织实施的勘察工作成果,结合智慧杆特点分别编制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和监理规划。6.1.5设计交底应包括资料交底、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6.1.6已建成城市道路上建设零星智慧杆系统设施时,施工组织方案应以道路为单位,综合考虑道路属性、交通特征等因素编制。6.1.7施工单位应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当需变更设计时,应按相应程序报审,并应经相关单位签证认定后实施。6.1.8施工单位在进场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进场施工前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作业场地、用电以及施工机具等均应符合施工安全作业、文明施工的要求;2施工现场管理需要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存储保管场所、相关工程管理工具部署等均应符合施工管理要求;3应充分掌握地下管道敷设、设备基础构筑所需的施工条件。如有需要共同施工作业的,应与其他地下管线、构筑物施工之间进行充分协调,协同施工;4已建成道路进场施工前,应进行地下、地上设施的勘探和排摸。施工人员应充分掌握地下空间及管线分布情况,掌握地上杆、箱和设施的布设状况,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实施;5应按照施工组织方案落实人员、设备、器材、辅材的进场;6施工中涉及影响地下管线或其他设施的,应在开始施工前,根据设计资料和物探资料与各权属单位现场交底,针对性的编制管线保护方案或其他设施专项保护方案;7在进场施工前,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标准及验收标准等技术文件;8总监理工程师已签发开工通知书。6.1.9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调试、试运行、变更设计等相关记录。6.2基础施工6.2.1智慧杆系统基础施工前应完成包括杆体点位和地下管线的勘探和排摸、综合机箱等设备类型和朝向确定、GPS信息获取、标记、设计图纸及勘察信息记录表编制。6.2.2智慧杆系统的手孔(井)砌筑时四壁应平滑并预留过管孔,井盖安装应牢固可靠,井盖与路面齐平,密封性能和防水性能良好。6.2.3杆体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浇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30。6.2.4杆体和综合机箱基础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混凝土应采用连续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6.2.5杆体和综合机箱基础浇筑完成硬化后,应洒水养护,夏天养护时间不低于7天;冬天养护时间不低于15天。6.2.6预埋在混凝土内的接地引下线应采用热浸镀锌钢材。6.2.7杆体和综合机箱基础中的接地装置应采用热镀锌防腐措施,敷设在土壤中的接地扁钢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处应做好防腐处理。6.3线缆敷设6.3.1智慧杆系统的导管及电线敷设应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线缆敷设施工工艺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安装应规范、美观。6.3.2智慧杆系统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6.3.3智慧杆系统电缆在保护管中不得有接头,保护管外的电缆宜采用线束接插件方式进行连接。6.3.4智慧杆系统电缆接头在杆体与综合机箱内对接时,电缆两端预留量宜均不小于2m;电缆接头部分应牢固可靠、防水绝缘、不易暴露。6.3.5杆体底部至杆体各设备的线缆应敷设于杆体内部,不应在杆体外捆绑线缆。6.3.6智慧杆系统电缆、传输线缆在电缆终端、分支处、接线手孔(井)、杆体应设置标志牌,以区分不同用途电缆;标志牌应注明电缆编号、型号规格、起止地点;标志牌应字迹清晰,防水防腐,不易脱落。6.4设备安装6.4.1杆件吊装作业前,应明确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要点和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且符合以下规定:1吊装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了解现场环境、电力和通讯等架空线路、附近建(构)筑物等状况,吊装人员佩戴安全防护用品;2吊装工作区应有明显标志,并设警戒线,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4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起吊重型构件时应设牵拉绳;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6.4.2智慧杆系统设备的搭载安装应满足杆体荷载设计要求。6.4.3智慧杆系统搭载设备及安装固定件应具有防止脱落或倾倒的安全防护措施。6.4.4智慧杆系统设备安装应埋设稳固、连接可靠、部件齐全、外观整洁。6.5综合管理平台实施6.5.1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前,应确认运行环境符合系统的设计要求,并满足性能和安全的硬件环境要求。6.5.2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应确认符合设计和标准的要求,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要求。6.5.3接入到综合管理平台的标准设备信息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保证数据完整。6.5.4综合管理平台与各业务应用部门的信息应实现共享并保证数据完整。6.6工程验收6.6.1工程验收包括随工验收、工程初验、试运行和工程终验。6.6.2杆体、搭载设备和配套系统、所用线缆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工程合同、设计文件相关要求。6.6.3杆体安装、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6.6.4竣工技术资料应内容齐全、数据准确。7运行与维护7.1一般规定7.1.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应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7.1.2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应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应明确运行维护组织架构、管理职责、故障处理流程、应急处置预案、安全管理制度等。7.1.3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与维护应遵循以下规定:1运行管理与维护单位应制定智慧杆综合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配备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专人负责智慧杆综合系统相关的管理、操作和维护,并如实填写系统运维记录;2应定期检查杆体及系统设备的完好性和运行状态;每年进入台风季节前应做好检查和检修工作;每年进入雷雨季节前必须检查与测试系统各类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并应定期检查防雷装置的完好性与有效性;3每月应对系统平台进行至少一次功能检查,并打印整理系统的运行维护报告;4保证备件充足,其技术指标应与原系统性能匹配,备件的使用应如实登记;5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对维护人员无法处理的复杂状况应及时与承建方或厂家进行联系,获取技术支持。7.1.4在智慧杆上添加设备资源或从事运行维护工作需提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禁止单位或个人擅自架设通讯线缆或随意接入、拆除、迁移、改动设备。7.1.5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应进行集中管理,且符合以下规定:1宜通过统一集中的安全管控,提高智慧杆综合系统的安全性。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巡检、安全风险评估,对巡检、评估产生的风险应采取管控措施;2宜考虑现有系统的接入,最大程度的保护已建资源,同时考虑今后的升级与拓展,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3可实现远程集中管理、控制,并提供搭载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查询、定位等功能;4多功能智慧路灯系统的供电宜由变压器产权单位统一管理。产权单位应负责供电系统的使用审批与维护;5未经授权,不得私自接入和非法采集,不得从综合管理平台下载、共享、转移系统录像、图片、数据等信息;6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重新评估和完善应急响应机制;7通过对综合管理平台进行适当权限配置,实现功能、数据、操作的隔离,实现与系统维护隔离,保证数据安全;8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的安全运行,进行安全机制的配置与管理,对与安全有关的信息进行汇集与分析,对与安全有关的事件进行响应与处置;9应对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部件的系统安全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检查,对发现的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方法。7.1.6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应制定紧急处置预案,应根据应急处置预案对事件的发现、响应、处置、恢复快速处理;对各种事件和处理结果详细记载,并进行档案化管理。7.1.7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应具有满足运维要求的专用工具。维护人员作业资格、车辆机械和工器具配置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管理标准规定。7.1.8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应设置安全管理组织,定期对多功能灯杆进行安全巡检、安全风险评估,对巡检、评估产生的风险应采取措施管控,并定期向主管单位汇报。7.2运维职责7.2.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应明确完善的运维职责,运维职责宜满足下列要求:1收集整理区域内现有智慧杆信息、对区域内所有存量杆件及相关管线等资源的改造与维护;2具备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7.2.2运维单位应具有与运行维护服务相关的人员储备,应设置管理、技术支持和操作等主要岗位。7.2.3运维单位应定期检查系统中杆体及各设备的完整性和运行状态;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产品设计寿命年限进行更换。7.2.4运维单位应设置专门的服务电话等沟通渠道。7.2.5运维单位应设定专人负责服务请求处理,并应建立服务请求的接收、记录、跟踪、反馈和用户评价以及日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等机制。7.2.6运维单位应根据响应方式和级别要求配备备件资源。7.3杆体及配套设施7.3.1城市智慧杆综合系统应根据需要对其采取必要的防水、防尘、防撞、防侵蚀等防护措施。7.3.2杆体的维护应确保杆体无倾斜、弯曲。7.3.3综合机箱箱体内外清洁、无破损,箱内无杂物,标志清晰、齐全,箱体内电器工作正常,导线连接可靠且排列整齐,接地可靠有效。7.3.4杆体及配套设施维护宜包括以下内容:1杆体及搭载设备维护时,应根据维护对象的不同,分回路分断维护对象的电源;2通过综合管理平台实时监控智慧杆系统的运行状况,对于收到的各类故障报警,应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置;3应确保智慧杆的供配电电缆绝缘良好,连接牢固可靠,电缆接头无异常发热现象,金属线管、槽盒接地可靠。应定期对供配电电缆进行绝缘电阻测试;4通信管线应防止树木、道路施工、化学腐蚀、外力破坏等因素及自然灾害因素影响安全运行;通信管线设施应完好、齐全,对发现的缺陷、隐患等应及时修复;5定期对综合机箱进行接地电阻测试。7.4综合管理平台7.4.1综合管理平台的运行维护应包含平台软件的运行维护和硬件设备的运行维护。7.4.2综合管理平台维护宜包括以下内容:1综合管理平台的运行维护应遵循现行国家标准《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SQuaRE指南》GB/T25000.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等的相关要求;2定期更换系统密码,定期核准用户权限,防止系统出现越权访问。定期进行IP地址测试,检测非法用户,防止非法用户入侵;3定期对病毒库进行升级,当有新病毒出现时,随时升级。防止病毒侵入和传播;4加强配置文件管理,包括服务器的系统配置和服务设定的配置文件的管理,定期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有效性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系统的新增缺陷或漏洞;5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类型,明确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置、事件报告、后期恢复、事后教育和培训等的管理职责;6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的要求。7.4.3综合管理平台应制定健全的文档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和原始记录管理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系统相关技术资料;2设备布置图、IP地址分布图;3网络连接图和相关配置资料;4各类软硬件设备配置清单;5设备或系统使用手册、维护手册等资料;6洽商变更资料;7软件的介质、许可证、版本资料及补丁资料;8软件的安装手册、操作使用手册、应用开发手册等技术资料。7.4.4综合管理平台应具有可对运维服务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评估可能导致运维服务对象故障因素的监控工具。7.4.5综合管理平台运行中发生的系统故障和错误应及时清除,并对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完善。射频识别(RFID)设备27~28USB接口充电附录B设施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附录C设施在线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附录D设施故障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附录E报警等级代码表(规范性附录)附录F报警类型代码表(规范性附录)报警代码表总共8位,1-2位代表设施分类大类;3-4位代表设施分类小类;5-8位代表报警流水号;通用的报警1-4位以0000代表。类类4G基站及配套设备5G基站及配套设备公共WLAN设备类类类类(RFID)设备EEPROM故障流类类类USB接口充电类USB接口充电附录G报警状态代码表(规范性附录)附录H养护方式代码表(规范性附录)(扩展位)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导则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5《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0《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11《高耸结构设计标准》GB501351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1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1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16《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1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8《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1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T1395520《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2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23《低压电涌保护器(SPD)》GB/T1880224《电子设备机械结构户外机壳第3部分:机柜和箱体的气候、机械试验及安全要求》GB/T19183.52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2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7《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8《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SQuaRE指南》GB/T25000.129《公共安全视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