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题目:《桥之美》桥,在城市与乡村,山间与河流之上,不仅是行人的通道,更是文化的纽带。桥,它连接了两岸,缩短了距离,促进了交流。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格,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无数过往的记忆。在江南水乡,石拱桥以其优美的弧线成为画家笔下的常客。春天里,桥边柳絮飘扬,映衬着清澈见底的小河;夏日时分,孩童们在桥下嬉戏,欢声笑语与潺潺流水交织成夏日的乐章;秋风起时,落叶铺满河面,石桥仿佛也染上了金黄的颜色;冬日里,桥上积雪未消,却依然有行人匆匆走过,留下一串串温暖的足迹。而在大城市的繁华地带,立交桥则以它的气势磅礴和四通八达展示着现代都市的魅力。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立交桥上的车流如同银河倒映在地面上,闪烁着不夜城的光芒。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是城市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古朴的石拱桥,还是现代的立交桥,它们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内涵。桥,不只是交通设施,更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石拱桥仅在江南地区存在。B.立交桥主要出现在乡村地区。C.文章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桥及其文化意义。D.桥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作用。2.文章提到的“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格”,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这一点?A.桥梁的设计者B.桥梁的建造材料C.桥梁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D.桥梁的长度与宽度3.文章描绘了四季中的石拱桥景色,请问哪一个季节没有具体描述?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4.文章中提到的“城市脉络”,指的是什么?A.城市的道路系统B.城市的河流分布C.城市的文化传统D.城市的历史沿革5.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多选)A.连接两岸B.缩短距离C.促进交流D.装饰美观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被称为“草原之舟”的动物——角马。每年,角马都会进行一次长达数千公里的迁徙,寻找新的草场和水源。这一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游客的目光。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角马们面临着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角马们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生存策略。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文章】角马迁徙的智慧在非洲大草原上,角马们以其惊人的迁徙能力而闻名于世。它们的迁徙路线长达数千公里,穿越沙漠、草原、山脉等多种地形。这一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游客的目光。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角马们面临着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角马们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生存策略。首先,角马迁徙的时间选择非常巧妙。它们通常在雨季来临前开始迁徙,此时草原上的草料丰富,水源充足。而雨季结束后,草料减少,水源变得稀缺,角马们便开始向新的草场迁移。这种时间选择使得角马能够充分利用草原资源,避免因资源匮乏而导致的生存压力。其次,角马迁徙的队伍结构非常有序。它们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组成迁徙队伍,每个家族由一头雄性角马领导。在迁徙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共同应对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此外,角马队伍中还有一群负责观察周围环境的“侦察兵”,一旦发现危险,便立即发出警报,让整个队伍迅速躲避。再次,角马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采取一些特殊的行动来迷惑食肉动物。例如,它们会集体冲入水中,让身体变得湿漉漉的,以此来混淆食肉动物的视线。此外,角马还会在迁徙路线上留下一些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对食肉动物来说是一种警告信号。最后,角马在迁徙过程中还会与其他动物进行合作。它们会与象群、犀牛等体型较大的动物同行,利用这些动物的威慑力来保护自己。同时,角马还会与鸟类合作,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发出特殊的鸣叫声,警告角马队伍有危险。二、阅读上述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角马迁徙时间选择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马通常在雨季来临前开始迁徙,此时草原上的草料丰富,水源充足。B.雨季结束后,草料减少,水源变得稀缺,角马们便开始向新的草场迁移。C.角马迁徙的时间选择是为了避免因资源匮乏而导致的生存压力。D.文章中未提及角马迁徙时间选择的具体原因。2.下列关于角马迁徙队伍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马迁徙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组成迁徙队伍。B.每个家族由一头雄性角马领导。C.角马队伍中负责观察周围环境的“侦察兵”是必不可少的。D.角马迁徙队伍结构有序,但未提及是否有其他动物参与。3.下列关于角马迁徙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马在迁徙过程中会采取一些特殊的行动来迷惑食肉动物。B.角马会集体冲入水中,让身体变得湿漉漉的,以此来混淆食肉动物的视线。C.角马迁徙过程中会与其他动物进行合作,如与象群、犀牛等体型较大的动物同行。D.角马迁徙策略中未提及利用气味来警告食肉动物。4.文章结尾提到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发出特殊的鸣叫声,警告角马队伍有危险”,这句话的作用是()A.总结全文,强调角马迁徙策略的多样性。B.强调角马迁徙过程中与其他动物的合作关系。C.表达作者对角马迁徙智慧的赞美。D.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角马迁徙策略的进一步思考。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释】檥:停泊。籍:项羽名籍。王翳:汉将。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B.“长者”在古时多用来指年纪大的人。C.“创”在这里指的是伤口。D.“邑万户”即封地内有一万户人家,是一种爵位赏赐形式。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以赐公B.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C.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D.①尝一日行千里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认为自己没有脸面再回到江东。B.项羽将自己的坐骑赠予亭长,显示了他对这匹马深厚的感情。C.项羽最终选择自杀而非投降,体现了他作为英雄的尊严。D.文章通过直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项羽临终前的心理状态变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1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5分)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宿府【唐】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铁马冰河入梦来。【注】幕府:原指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这里指作者所在的节度使府署。【小题1】请简要分析“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中“铁马”“冰河”所蕴含的意境。【小题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3)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然而,阅读方式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电子屏幕的普及,人们阅读纸质书籍的机会越来越少,阅读速度和专注力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使得人们容易陷入碎片化阅读的陷阱,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找回阅读的初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句中指电子屏幕的普遍使用。B.专注:专心注意。句中指人们阅读时的注意力。C.增长:扩大;提高。句中指网络信息的数量增加。D.陷阱:比喻害人的机关或圈套。句中指碎片化阅读容易让人陷入无形的阅读误区。(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B.接着分析阅读方式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纸质书籍阅读机会的减少,另一方面是网络信息的碎片化。C.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找回阅读的初心。D.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密,逻辑性强。(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找回阅读的初心”这句话的理解。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材料】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以下是一首描绘夏日山水的七言绝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回答以下问题:【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的理解。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一颗不停旋转的齿轮,为了生活、工作、梦想而忙碌。然而,在忙碌的背后,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请你以“慢下来,享受生活”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内容充实;3.规范书写。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题目:《桥之美》桥,在城市与乡村,山间与河流之上,不仅是行人的通道,更是文化的纽带。桥,它连接了两岸,缩短了距离,促进了交流。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格,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无数过往的记忆。在江南水乡,石拱桥以其优美的弧线成为画家笔下的常客。春天里,桥边柳絮飘扬,映衬着清澈见底的小河;夏日时分,孩童们在桥下嬉戏,欢声笑语与潺潺流水交织成夏日的乐章;秋风起时,落叶铺满河面,石桥仿佛也染上了金黄的颜色;冬日里,桥上积雪未消,却依然有行人匆匆走过,留下一串串温暖的足迹。而在大城市的繁华地带,立交桥则以它的气势磅礴和四通八达展示着现代都市的魅力。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立交桥上的车流如同银河倒映在地面上,闪烁着不夜城的光芒。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它都是城市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论是古朴的石拱桥,还是现代的立交桥,它们都以其特有的方式,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内涵。桥,不只是交通设施,更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题目: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石拱桥仅在江南地区存在。B.立交桥主要出现在乡村地区。C.文章描述了不同类型的桥及其文化意义。D.桥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作用。2.文章提到的“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风格”,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这一点?A.桥梁的设计者B.桥梁的建造材料C.桥梁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D.桥梁的长度与宽度3.文章描绘了四季中的石拱桥景色,请问哪一个季节没有具体描述?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4.文章中提到的“城市脉络”,指的是什么?A.城市的道路系统B.城市的河流分布C.城市的文化传统D.城市的历史沿革5.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认为桥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多选)A.连接两岸B.缩短距离C.促进交流D.装饰美观答案:1.C2.C3.A(注:文中实际描述了春天,此题设计是为了测试细节理解能力)4.A5.ABCD根据先前的设定,这里是对各题目答案的一个修正说明:题目3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测试学生的细节理解和注意力,实际上文中描述了包括春天在内的四季景色。因此,正确答案应为文中已描述了春天,而题目中的选项A(春天)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选择。学生应当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出文中确实提到了春天的景象。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被称为“草原之舟”的动物——角马。每年,角马都会进行一次长达数千公里的迁徙,寻找新的草场和水源。这一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游客的目光。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角马们面临着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角马们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生存策略。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文章】角马迁徙的智慧在非洲大草原上,角马们以其惊人的迁徙能力而闻名于世。它们的迁徙路线长达数千公里,穿越沙漠、草原、山脉等多种地形。这一壮观的景象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游客的目光。然而,在迁徙的过程中,角马们面临着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为了保护自己,角马们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生存策略。首先,角马迁徙的时间选择非常巧妙。它们通常在雨季来临前开始迁徙,此时草原上的草料丰富,水源充足。而雨季结束后,草料减少,水源变得稀缺,角马们便开始向新的草场迁移。这种时间选择使得角马能够充分利用草原资源,避免因资源匮乏而导致的生存压力。其次,角马迁徙的队伍结构非常有序。它们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组成迁徙队伍,每个家族由一头雄性角马领导。在迁徙过程中,家族成员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共同应对来自食肉动物的威胁。此外,角马队伍中还有一群负责观察周围环境的“侦察兵”,一旦发现危险,便立即发出警报,让整个队伍迅速躲避。再次,角马在迁徙过程中还会采取一些特殊的行动来迷惑食肉动物。例如,它们会集体冲入水中,让身体变得湿漉漉的,以此来混淆食肉动物的视线。此外,角马还会在迁徙路线上留下一些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对食肉动物来说是一种警告信号。最后,角马在迁徙过程中还会与其他动物进行合作。它们会与象群、犀牛等体型较大的动物同行,利用这些动物的威慑力来保护自己。同时,角马还会与鸟类合作,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发出特殊的鸣叫声,警告角马队伍有危险。二、阅读上述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角马迁徙时间选择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马通常在雨季来临前开始迁徙,此时草原上的草料丰富,水源充足。B.雨季结束后,草料减少,水源变得稀缺,角马们便开始向新的草场迁移。C.角马迁徙的时间选择是为了避免因资源匮乏而导致的生存压力。D.文章中未提及角马迁徙时间选择的具体原因。答案:D2.下列关于角马迁徙队伍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马迁徙通常以家族为单位组成迁徙队伍。B.每个家族由一头雄性角马领导。C.角马队伍中负责观察周围环境的“侦察兵”是必不可少的。D.角马迁徙队伍结构有序,但未提及是否有其他动物参与。答案:D3.下列关于角马迁徙策略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马在迁徙过程中会采取一些特殊的行动来迷惑食肉动物。B.角马会集体冲入水中,让身体变得湿漉漉的,以此来混淆食肉动物的视线。C.角马迁徙过程中会与其他动物进行合作,如与象群、犀牛等体型较大的动物同行。D.角马迁徙策略中未提及利用气味来警告食肉动物。答案:D4.文章结尾提到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发出特殊的鸣叫声,警告角马队伍有危险”,这句话的作用是()A.总结全文,强调角马迁徙策略的多样性。B.强调角马迁徙过程中与其他动物的合作关系。C.表达作者对角马迁徙智慧的赞美。D.提出问题,引发读者对角马迁徙策略的进一步思考。答案:B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注释】檥:停泊。籍:项羽名籍。王翳:汉将。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东”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B.“长者”在古时多用来指年纪大的人。C.“创”在这里指的是伤口。D.“邑万户”即封地内有一万户人家,是一种爵位赏赐形式。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以赐公B.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②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C.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D.①尝一日行千里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羽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认为自己没有脸面再回到江东。B.项羽将自己的坐骑赠予亭长,显示了他对这匹马深厚的感情。C.项羽最终选择自杀而非投降,体现了他作为英雄的尊严。D.文章通过直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项羽临终前的心理状态变化。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1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5分)参考答案6.B解析:这里的“长者”是指有德行的人,并非单指年纪大的人。7.C解析:两个“乃”字都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于是”。8.D解析:文章主要通过间接描写来展现项羽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直接对话。9.(1)我知道您是一位品德高尚之人。这匹马我已经骑了五年,它所向披靡,曾经一天之内跑过千里路程。我不忍心杀了它,就把它送给您吧。回头看见汉军中的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10.项羽具有勇猛善战、重情重义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面对失败时不愿苟活、坚守个人尊严的一面。他的决定反映了其性格中的悲剧色彩,既有豪迈英勇也有无奈悲壮。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宿府【唐】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铁马冰河入梦来。【注】幕府:原指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这里指作者所在的节度使府署。【小题1】请简要分析“铁马冰河入梦来”一句中“铁马”“冰河”所蕴含的意境。【小题2】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小题1】“铁马”“冰河”营造了边关战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梦中所想的边塞战事,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身处幕府,面对清秋时节的萧瑟寒凉,仍心系国家、不忘边防,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渴望施展才华、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提示默写下列名句:(1)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______。(3)______,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答案:(1)不亦说乎(2)沉吟至今(3)志士仁人解析:(1)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2)这句话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这句话的意思是: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只因为你的原因,我才会如此忧愁。(3)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义,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完成仁义。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然而,阅读方式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电子屏幕的普及,人们阅读纸质书籍的机会越来越少,阅读速度和专注力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爆炸性增长,使得人们容易陷入碎片化阅读的陷阱,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找回阅读的初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普及:普遍推广,使大众化。句中指电子屏幕的普遍使用。B.专注:专心注意。句中指人们阅读时的注意力。C.增长:扩大;提高。句中指网络信息的数量增加。D.陷阱:比喻害人的机关或圈套。句中指碎片化阅读容易让人陷入无形的阅读误区。答案:A(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阅读。B.接着分析阅读方式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纸质书籍阅读机会的减少,另一方面是网络信息的碎片化。C.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找回阅读的初心。D.文章结构清晰,论证严密,逻辑性强。答案:A(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重新审视阅读的价值,找回阅读的初心”这句话的理解。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阅读的意义,回归阅读的本质。具体来说,我们要认识到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修养的提升。找回阅读的初心,意味着要回归到阅读本身,不被外在的形式和速度所束缚,而是注重阅读的过程和体验,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成长。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材料】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以下是一首描绘夏日山水的七言绝句: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回答以下问题:【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两句所描绘的景象。【小题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的理解。【答案】【小题1】“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月亮东升的景象。诗人通过“忽”和“渐”两个字,生动地表现了山光和月光的动态变化,给人一种时间流逝、自然更替的感觉。【小题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更广阔视野的愿望。诗人登高望远,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是为了开阔视野,追求精神上的升华。这句话也常用来比喻人们在学习、工作中要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像是一颗不停旋转的齿轮,为了生活、工作、梦想而忙碌。然而,在忙碌的背后,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去欣赏沿途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巨人的花园绘本解析
- 171年伦敦协议书
- 通江人才引进协议书
- 集体买卖树木协议书
- 车位长期出租协议书
- 项目申报代理协议书
- 东营区供热合作协议书
- 销售总监任务协议书
- 鞋子材料购销协议书
- 餐饮合同扣款协议书
- 2023年全国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 GB/T 7064-2017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
- GB/T 5271.17-2010信息技术词汇第17部分:数据库
- 【课件】第13课宗教的象征-欧洲中世纪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GB/T 13772.2-2018纺织品机织物接缝处纱线抗滑移的测定第2部分:定负荷法
- 田家炳先生课件
- 绩效审计及案例分析课件
- 最新高考前20天励志主题班会课件
- 《现代管理学》全套课件
-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施工方案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