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科学发展观概要
第一节科学发展的提出
发展观的概念
发展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
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当代关于发展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四个观点:发展是指经济增长;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发展是以人
为本的综合发展。
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问题,而工业化是时间经济增长的主
要途径。发展经济先把提出了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标准标。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
发展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确立的人类发展指数包括三个要素: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人类发展指数是经济增长、
社会进步和环境状况的综合反映,是对国民生产总侑的改进和补充。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是指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
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个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五个统
筹”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
时代潮流
和平、发展、合作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依据
(1)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方法解
决前进中的问题。
(2)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把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人民共
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
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4)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
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5)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再不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平稳
快速增长。
(6)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
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两个关系、一个问题)
(7)必须重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
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
(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如何体现在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
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2)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
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3)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的基本原理。
(4)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体现了辩证
唯物主义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5)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
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
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用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
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
•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
的全面发展。
进行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
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现阶段的中心任务: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经济实力
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钮实力的竞争。
GDP的特点
GDP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单易行的有点,但不能全面反
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
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
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的平衡和不
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和改革攻坚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在
促进就业、调节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城乡和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持
经济平稳运行中的作用,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当前的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顺利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新型工业化要解决的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解
决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的问
题。
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坚持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
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原则
1)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
推进;
3)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防止和纠正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不搞形式主
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
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
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
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
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
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
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
域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
人才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党政人才和企业经
萱萱理A4二支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
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
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
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目的是】大幅度减少资
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1)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
(2)要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供应为基础、以提高效益为中
心、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为主线,加大国内能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
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推广清洁能源。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进行合理的功能区划。
(2)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
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3)重点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用水源安全;
(4)加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5)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
(6)提高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坚持改革开放
说到底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2)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3)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堂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外交政策
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
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4)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是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
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大创造,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这个制度体现工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
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基层民主
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
务公开、村务公开(三个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
监督权(四个权利)等民主权利。
依法治国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调
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
本最重要的人权。我们尊重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但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体要求
1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
必然要求
2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4妥善处理矛盾,努力消除不和谐因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五节工程咨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工程咨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做好工程咨询服务,对于在投资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作用
•帮助实现投资建设的科学化
•为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服务,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落实到每个建设项目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促进工程咨询业自身建设和健康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各类工程咨询业务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三个要)
要在投资建设领域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要尽可能降低投资建设对人类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不利影响,扩大有利影响。
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尊重专家,尊重知识。
2、促进全面发展
一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二要重视社会全面发展的多目标分析;三是综合考虑影响投资建设的
各种因素
3、推动协调发展
一是抓好五个统筹;
二是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平衡投资消费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确保可持续发展
(1)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建设。(2)坚决克服抓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的投入,不问资源利用效率的倾向,坚决改变只顾发展,
不顾环境,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切实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工程咨询的工作要求
一是涉及的工程咨询服务范围的全面性,所有的工程咨询业务都要识别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工
作内容要求。二是各类工程咨询服务范围贯彻科学发展观相关要求要全面。这•全面性要求,不仅
指要包含科学发展观的所有相关原则要求,还要包含所有相关分项要求。即每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都要在工程咨询服务中落实相关工作去贯彻。
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要求纳入工程咨询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目前世界各行业广泛推行的质量管理标准,是确
保各个行业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顾客要求的有力保证,因而也是工程咨询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
项要求的有力保证。
它提出的:“以顾客为中心”、“领导负责”、“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等质量管理
原贝!J,以及“识别顾客需求”、“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确
定测量方法、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实施改进计划”、“评价实际结果”等质量管理方法。
2.中国工程咨询协会2001年第二届第二次理事会审议批准了《中国工程咨询业质量管理导则》,
用以指导各工程咨询单位建立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就一个单位来说,为取得ISO认证,总体上达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重要的;但就具体产品(服
务)来说,明确并达到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才是决定性的。
《导则》提出了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同时重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产品(或服务)要
求两个层次的质量要求。
3.产品(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过程方法”,为各类工程咨询服务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有
力保证。
确定并达到产品(服务)要求,同样要采用“过程方法”,即首先要识别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确定
质量目标:第二要确定实际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第三是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评价。
第二章宏观经济管理
考点精讲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基础
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宏观方面的波动性
微观方面公共产品、外部性及不充分竞争的存在。
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宏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重点
整个经济的短期波动(经济周期)和长期变动趋势(经济增长),其目的是帮助政府制定恰当的
经济政策,减少短期波动的影响,保持经济稳定,以及推动长期的经济增长。
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
产出、就业和价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是衡量一国产出最全面的指标。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所,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超过一定时
期(一般为一年以上)的经济单位,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住户。非常
住单位则是作为国外来处理。
有三层含义:
•从价值形态看一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即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
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从收入形态看——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
收入之和;
•从产品形态看——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
进口价值。
名义GDP、实际GDP和潜在GDP
名义GDP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GDP。
实际GDP是用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来计算,被广泛用来监测一国的增长情况。由于消费模式、
经济周期以及经济政策等变化出现较大变动。
潜在GDP是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国经济所能生
产的最大产量。它由可获得的资本、劳动、土地等投入和技术效率决定,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
GDP的3种核算方法
1)生产法: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加总。
6口「=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是企业产出价值减去企业购买的中间产品价值。
2)收入法:统计一定经济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加上折I日和政府间接税收入。
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间接税是指可直接向消费者转嫁的税种,如关税、消费税、营业税、增值税等。
3)支出法: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GNP与GDP的区别:
-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
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人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上述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
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即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一支付给国外
的要素收入)。
可以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都记入国内生产总值;只要是
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失业的类型
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1)按失业的原因,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由于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不停变动,或者处在跨越生命
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或地区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当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标志是许多
地区和职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呈现失业率上升。
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周期性失业发
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2)按就业意愿,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较高水平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甚至可能发生在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时;周期性失业发
生在经济衰退时期,是就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结果。
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失业率
(1)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零失业率,因为即使劳动力市场总体均衡也会发生摩擦性和结构性失
业。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称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
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经济长期趋近的失业率。该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是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示器。
(1)概念:通货膨胀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货
币价值持续下降的过程。总物价水平卜降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为负)。通货膨胀率是指总
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2)通货膨胀的类型
•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也称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
•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岫£。
(3)通货膨胀的成因
•需求拉动型: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
•成本推动型: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
•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引起的。
•结构性: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种是由于个别关键性商品的供求比例失调而引起,•
种是由于经济部门发展不平衡而引起。
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指标名称概念权数的确定
度量的是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食品、住房、按照消费者预算支出
消费物价指数(CPI)
服装、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中的比例确定。
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体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可以解
随不同产品的份额而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释GDP的所有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变化。
率)的价格水平。
使用固定权数,是每
生产价格指数(PPI)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商业领域广为使用。
种商品的净销售额。
经济周期的定义、形式
1.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水平的交替增长和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
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2.经济周期的形式
经济周期一般被划分为两个阶段:衰退和扩张。
经济周期有着共同的阶段形式,但不同经济周期在持续时间和强度上有很大的不同。没有两个
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精确的模型可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和持续忖间。
经济周期的衡量
(1)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GDP与长期增长趋势(潜在GDP的长期变动趋势)背离的程度来衡
量的。
•在衰退时期,实际GDP低于潜在GDP;
•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
(2)衰退。当实际产出连续]〜2年下降,而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经
济的下降被称作衰退。
(3)萧条。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
称作萧条。
经济周期中的失业
产出与就业水平紧密相连,并同向变动。当经济处于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存在产出缺口时(衰
退),产出缺口越大,失业率越高。根据奥肯定率,美国实际产出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将
增加一个百分点。
(1)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加结构性
失业率,周期性失业为零;
(2)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时,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结
构性失业率以及周期性失业率之和:
(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时,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此时会伴随快速的通货
膨胀。
经济周期中的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上升是由总支出超过经济的生产能力弓I起的。
(1)当经济叨显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远离充分就业状态时,会伴随通货紧缩或受其威胁:不
会引起价格快速上升。
(2)当经济接近或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由于各种经济资源供给陆续出现瓶颈,必然推动价格上
扬,引发需求型通货膨胀,价格水平上涨的节奏会加快;
(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接近或达到最大能力时,经济难于或无法供给更多的资源,
通货膨胀率会很高并保持增长,带来价格的急剧跳升。
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自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消费者、企业及政府改变总支出水平。
•随机事件发生以及经济政策失误等也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
总需求
经济中的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一共四个)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
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
总需求量和社会整体物价水平之间呈现反向相关的关系,即社会整体物价水平越高,总需求量
越小;物价水平越低,总需求量越大。
总需求的构成
由四个部分组成: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1),政府需求(C),以及净出口(X)。
(1)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可支配收人,其他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变动的长期趋势、居民财富、
总体价格水平。
(2)投资需求。投资支出包括对建筑物和设备的私人购买以及库存的增加。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
是产出水平、资本成本(取决于税收政策、利率和其他金融条件),以及对将来的预期。
(3)政府开支。政府开支包括对公务人员、法官、公立学校教师工资的支付等。与私人消费和投
资不同,总需求的这一部分直接由政府的支出政策决定。
(4)净出口。净出口取决于国内和国外的收入水平、相对价格和汇率。
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
影响总需求变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控制的主要政策变量,另一类是外生变量。
(1)政策变量
•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隆低并改变贷款条件,从而增加投资和耐用消费品消
费数量。
•财政政策: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开支增加,会直接增加支出总量;减税或增加转移支付
会提高可支配收入数量,并导致消费量增加;税收刺激政策,例如投资税减免可以导致某
个领域增加支出。
(2)外生变量
•国外产出:国外产出的增长会导致净出口的增加。
•资产价值:股票价格或住宅价格的上升增加家庭财富,从而增加消费数量;还会导致较低
的资本成本,使企业投资增加。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可以为商业投资提供新的机会。
•其他:政治事件、自山贸易协定以及冷战结束等,会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并影响、
改变投资和对耐用消费品的开支规模。
息供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
务的数量。
社会的总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
1.总供给的构成
(1)按照供给物形态,可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2)按照最终用途,可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3)按照来源,可分为国内供给和国外供给。
2.总供给变动的决定因素
总供给基本取决于两组截然不同的因素:潜在产出和投入成本。
(1)潜在产出是总供给的基本决定因素。潜在产出是在劳动、资本和土地数量以及其他资源既定
的条件下,经济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可持续产出。潜在产出的变动受投入品增长和技术水平及效率变
动的影响。
•投入品:资本、劳动、土地的供给,投人品的增长会带来潜在产出和总供给的上升。
•技术和效率:潜在产出受效率和企业使用的技术水平的影晌。创新和技术进步会提高潜在
产出水平。
(2)生产成本变动对总供给的影响。
•工资:较低的工资导致较低的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时)。特定的潜在产出的较低成本,意
味着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供给的数量都会增加。
•进口品价格:国外价格的降低或汇率的下降会引起进口品价格的下降,这会导致生产成本
的下降和总供给的增加。
•其他投入品成本:较低的石油价格或较少的环境负担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总供给
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总水平
1、总供求的均衡决定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
2、实际均衡产出不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下方时,总需求(AD)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
给(AS)形成低水平均衡,决定了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上方时,总需求(AD)高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
给(AS)形成高水平均衡,决定了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使实际均衡产出趋近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潜在产出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试图实现的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增长。
稳定经济的政策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而发生作用,即主动地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积极地
影响总需求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当经济停滞或陷于衰退,即相对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受到抑制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
政政策可以用于刺激经济,促使经济复苏;
当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威胁,即相对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和财政政策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熄灭“通货膨胀之火”。
货市政策
(1)货币政策目标和实现路径
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是帮助经济达到无通货膨胀、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产出
水平。
•通过改变经济中的货币供给,在衰退时期增加货币供给以刺激支出,
•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货币供给以限制支出,帮助稳定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
2)实现路径: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规模,来改变商业银行体系的贷款
能力,控制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量。
(2)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贴现率。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是中央银行
控制货币供给最重要的方式。
•当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或公众手中购买债券时,增加了货币供给。
•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时,引起货币供给的减少。
2)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操控法定准备金率,从两个方面影响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一是改变了超额准备金的数额;二是改变了货币乘数的大小。是一个强有力的货币控制工具,很少
被采用。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将使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贷款降低
•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将使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贷款增加
3)贴现率。贴现率是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者”,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所收取的利率。贴现率
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这笔额外准备金的成本。
货币政策类型
1)宽松货币政策。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与衰退局面,中央银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
增加货币供应。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
2)紧缩货币政策。由于总需求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局面,中央银行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
少货币供应。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
货币政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1)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赤字)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利率,进而使本币的国际价值贬值,
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净出口的上升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2)当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盈余)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提高利率,进而使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
降、进口增加,净出口的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和非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两类o
(1)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出现经济萧条时,政府可采用。有三个主要的财政措施可供选择:增
加政府开支、减税、组合使用上述两种办法。
•增加政府开支
•减税:政府可以通过减税,使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扩大总需求。减税措施的扩张效果
没有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效应显著。
•组合使用两种办法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当发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时,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采取的措施与扩张性措施相反:
•削减政府支出;
•加税:
•组合使用以上两种措施。
(2)非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或内在稳定器。
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在于:税收增加(减少)使支出和总需求降低(上升)。税收收入的增加会约
束纳税人的支出,从而约束经济的扩张;税收收入的自动增加,会使政府预算由赤字转向盈余,自
动产生一个紧缩性的效果。相反当GDP在衰退期间下降时,税收收入将自动减少,相应使支出增加,
从而缓解经济紧缩;随着税收下降,使政府预算由盈余移向赤字,自动形成一个扩张性的效果。
转移支付(或“负税收”)与税收收入的表现恰好相反。失业补偿支付、福利支付和对农民的补贴
在经济扩张期自动减少,在经济收缩时期自动增加。
税收体系所提供的内在稳定性减少了经济波动的严重性,只能减轻而不能纠正均衡GDP的变
化趋势。需要采用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来纠正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代表的是一国潜在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它决定一国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l)GDP增长率。
(2)人均GDP增长率。
(3)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从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活
动中活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
劳动生产率(元/人)=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xlOO%
(4)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
的总和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计算公式为:
TFP=Y-aK-PL
其中,Y是经济增长;K是总资本投入量的增长;L是总劳动投入量的增长;a是资本对经济
增长贡献的权数;B是劳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权数。
经济增长的要素和主要源泉
1.经济增长的要素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
•技术(科学、管理、企业家才能)。
Q=AF(K,L,R)
其中:(3=产出,1<=资本对产出的贡献,U投入的劳动力,R=投入的自然资源,A代表经济中
的技术水平,F是生产函数。
2.经济增长的源泉
所谓增长源泉是指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
增长核算的基本方程为:
Q的增长率=a(L的增长率)+(l-a)(K的增长率)+TFP
这里的a和1-a,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
国民产出增长大大高于加权平均后的投入要素的增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
用。更有说服力的是,真正有意义的经济增长体现为人均产出的增长。绝大部分的增长来源于技术
进步贡献。
土地、劳动、资本都是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均构成经济增长的源泉。但技术进步——
提高要素生产率——是经济持续增长最根本的源泉。
促进长期增长的政策
•鼓励技术进步。
•增加国家人力资源储备的教育和培训投资,加大对包括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基金、
基础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实施有助于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政策。
国际收支、国际贸易及汇率
国际收支系统记载在特定时期内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的各项经济交易。国际收支概念分为
狭义国际收支和广义国际收支。
•狭义国际收支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
的、来自其他国家的外汇收入总额与付给其他国家的外汇支出总额的统计。简单地说,狭义国际收
支是指该国的对外外汇资金收支。
•广义国际收支是指,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对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
统计。它不仅包括一国外汇收支,还包括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清算支付协定项下的
记账贸易、易货贸易等。目前各国通用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就是按照广义国际收支概念编制的,反映
一国对外经济状况的平衡表。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之
间的对比关系。收支相等称为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国际收支顺差(盈余);支出大于收
入称为国际收支逆差(赤字)。逆差表示对外负债,一般要用外汇或黄金偿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对一定时期(如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内,该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
进行的一些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记录的统计表,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错误和
遗漏三大项。
(1)经常项目。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两个主要项目之一,用于统计商品、劳务和单方
面转移等国际收支活动的项目。该项目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商品的进出口是经常项目交易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包括绝大多数可移动货物在跨国界交易中
所有权的转移。
•有时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但商品尚未出入国境,也应列入商品进出口项目中。
•有的商品虽已出入国境,但所有权并未改变的,不列入商品进出口项目。例如经过加工转
制、包装、修理、改装后再运往国外销售的商品等,但经加工增加的价值,应作为向外国人提供的
劳务。
•列入商品进出口项目的还有:作为一般商品的黄金等贵金属和宝石,政府的进出口商品,
直接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商品,移民的随身携带财物,走私货物等。
2)劳务费用是经常项目的第二大内容。
•商品的运输费、保险费和其他附属费用
•旅游,即旅游者在该国停留期间为本人或他人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投资收入,包括经营直接投资企业的利润收入和参股投资者所得的股息收入;
•以及其他商品和劳务收支,即上述各项以外的官方交易、私人交易和私人财产收入等。
•此外,使领馆人员工资等开支,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财产收入,商品进出口以外的商业销售、
专业服务和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版权及许可证费,乘客保险等非商品保险
3)单方面转移款项。主要包括移民转移款项、侨民汇款,政府无偿援助、赠款,政府向国际组
织缴纳的行政费用等。
(2)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与经常项目并列的两个主要项目之一,主要包
括资本和储备两项内容。
1)资本,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前者是指一国的公司、企业或个人在另一国设立企业,直接进行生产或商业活动。既包括
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也包括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
•证券投资是在长期债券和公司股票上的投资,许多国家常把外国一个投资者或投资者集团
在有投票权的股份中所占比例达10%~25%以上的,作为直接投资。
•此外,资本项目还包括一些未列入上述两种投资内的其他资本交易活动,如贸易信贷、贷
款、货币及存款等。其中,信贷的本金部分记人资本项目,而利息则记人经常项目。
2)储备项目,实际上是一国用以平衡国际收支或对本国货币对外汇率进行干预的手段。储备项
目主要包括货币黄金(即一国官方持有的作为货币资金使用的黄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特别提款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外汇,如货币、存款、可转让或贴
现的证券及其他债权等。
国际贸易再宏观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出口基本平衡是保持宏观经济持续稳定的重要条件和
志。
一般地说,经常项目顺差反映的是当期国内储蓄超过了国内投资,逆差则表明当期国内投资超
过了储蓄。很明显在经常账户存在逆差的情况下,国际收支均衡在长期难以持续,因为这意味着该
国不能独立地发展,而要持续地依附于其他国家储蓄来支持国内投资。持续的经常账户逆差最终会
导致一国外汇储备的枯竭,使之不可能再对外支付。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意
味着其他国家会出现持续的逆差,而且通常会引起本国的通货膨胀。
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国家间在要素禀赋、生产技术与效率、消费偏好等方率的差异性。
贸易差额顺差、逆差和净出口
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差额是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余额。出口大于进口为贸易顺差(也称出超、
贸易盈余);反之为贸易逆差(也称人超、贸易赤字)。
净出口构成开放的宏观经济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于国内需求与实际GDP的差额;等于国
内储蓄与国内投资的差额。
国际贸易政策分类
国际贸易政策一般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基
本立场,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的各种特权和优惠,关税税率逐步
降低,纳税商品项目减少,税法简化,使商品自由进出,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2)保护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干预和管制的基本立
场,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的工业和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冲击,并采取各种政
策手段,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津贴和优惠,鼓励出口,以刺激本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国际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
(1)保护性关税。关税是对进口货物课征的税收,多数是为了使本国制造商免受国外竞争而设计
的。
(2)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是对某些特定项目可进口的数量或总价值所作的限制。进口配额在阻止
国际贸易方面比关税更有效。
(3)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也是非配额壁垒)包括许可证要求、产品质量的不合理标准,以及
海关手续中繁琐拖沓的官僚程序。
(4)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指政府对国内出口产品生产商的资助。
汇率标价
•直接标价方式是指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例如“一美元等于7.5元人民币”
•间接标价方式是指本币的外国货币价格(例如:“一元人民币等于0.13美元
汇率类别
•即期交易是指交易生效日比交易日迟两个工作日,在即期交易中约定的汇价为即期汇率。
•远期交易是指生效日超过两天,可以长达30日、90日、180日甚至数年,远期交易中所约
定的汇价,称为远期汇率。
外汇市场的特征
•竞争性市场,标准化产品:美元、德国马克、英镑、瑞典克朗、日元
•国内和国外价格的连接器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
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国际贸易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
公司等)和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中作用突出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交易是外汇市场的核心。
汇率变动关键的因素
即利率的相对变动和国内外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
•当某国货币的实际利率水平相对其他货币升高,全球的投资者会更愿意持有该国资产,从
而扩大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其升值;
当某国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价格水平降低,会刺激全球的消费者更多消费该国
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导致其升值。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把本币与某种外币的比价固定在某个水平上。实
行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官方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变动幅度远大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
(2)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本币与外币的比价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又
分为自由浮动和有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加干预;后者指汇
率变动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但政府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影响汇率浮动水平。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宏观经济政策与汇率制度
(1)在开放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受制于汇率制度的选择。
(2)在固定汇率制度且资本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两国的利率必须保持同步变动。在小国将其
汇率钉住大国硬通货的情况F,小国的货币政策将不再有效。而这种情况下,小国的财政政策对于
控制总需求是行之有效的。
(3)相反,在浮动汇率制度且资本具有流动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对汇率,进而对
净出口的影响,更有效地控制总需求的水平;财政政策将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
第二节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
政府干预的逻辑依据
(1)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的效率损失,市场失灵,是指那些只靠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
况。导致市场无法取得最优效率的领域主要有三种:
■公共产品(如国防);
■外部性(如污染);
■不完全竞争(如垄断)。
(二)公平问题
市场经济并不必然带来公平的收入分配.经济学所能回答的是不同收人再分配方案的成本与收
益(有效性)问题。
公共物品
1.排他性与竞争性
•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过价格的人才可以享受,可排除他人分享;
•非排他性,指不可能排除拒绝支付费用的人共享。
•竞争性,如果某人已经消费了某种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这种商品;
•非竞争性,某个人消费物品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人对其的享用。
2.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
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可以将物品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共有资源.
(1)私人物品是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2)公共物品是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的物品。
(3)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3.公共物品的特点
(1)由于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从而私人部门不愿生产或无法生产;
(2)由于靠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通常会产生供给不足,从而必须山政府提供,或政府介入以
鼓励公共物品的生产。
4.混合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少而又少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只是程度问题。同时具有一定公共物品
和私人物品特性的产品被称为''混合物品
5.共有资源
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一个人消费公共物品时就减少了其他人的使用,但消
费者往往并不考虑对他人的负面影响,因此共有资源通常会被过度使用。
外部性
外部性(或溢出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市场交易之外,强加给其他人的成本或利益。正的外部
性是指带给他人的利益;负的外部性是指强加给别人的成本。
需要政府的干预来控制住负外部性,包括空气和水的污染,药物、食品不安全问题等。
不完全竞争
当买者或卖者能够左右一种商品的价格时,就出现了不完全竞争。极端的情况是垄断,即一家
卖者漫天要价以获取暴利。此时,市场机制将失灵。
公共物品与公共政策
(1)纯公共物品共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来提供;
(2)由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并不意味着必定由公共部门生产,可以把该产品的生产承包给私人部
门生产;
(3)混合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一部分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政府部
门直接提供,或是由政府部门给予补贴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
针对负的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核心是使行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可以通过以卜方式来达到目的:
•对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活动征税;
•提供消除负的外部性的激励措施(包括通过补贴促使市场上使用净化技术、改用清洁能源、原
材料等减少污染);
•可转让产生负的外部性的权力(污染许可证);
•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管制)。
针对不完全竞争(垄断)的公共政策
•反垄断法。用反垄断法来规范垄断企业的市场力量,确保经济自由,尤其是要保护小企业进
入市场和生存的自由。
•价格管制.价格管制可以通过设定最高利润率、固定资本收益率、最高价格(限价)等方式进行。
•设立公共企业。在自然垄断环境下设立公共企业,曾在欧洲被认为是有效工具,而在美、日
被赋予的作用较小。目前对公共企业的看法趋于消极。
公共支出的意义
•公共支出是实现政府财政职能的主要手段;
•公共支出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之一;
•公共支出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公共支出的三个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使社会得到“最大的效益”。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通过公共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
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
3.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是指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与主
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妥善的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国民经济的
协调发展。
公共支出分类
(1)购买性支出。公共购买性支出又叫公共消耗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