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王东迁平王东迁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春秋开始公元前476年春秋结束公元前475年战国开始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战国结束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东周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结合以下材料,思考这一时期政治局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

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

——《左传》

齐大夫田桓废齐君而自立,呂齐亡。晋六卿中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晋亡。

——司马迁《史记》王室衰微权力下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因孔子所编《春秋》得名)(1)时间:(2)春秋五霸:(3)特点:2、战国时期(因刘向所编《战国策》得名)(1)时间:(2)战国七雄:(3)特点:BC770-BC476齐、晋、楚、吴、越(相继称霸)争霸BC475-BC221齐、楚、秦、燕、赵、魏、韩(并存)兼并、局部统一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对比两张图,你能得出哪些信息?1、国家兼并战争频繁,国家数量减少2、区域性统一显著,由分裂走向统一3、战争区别:春秋:目的是征服,保留国家战国:目的是兼并,灭国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中原各国社会发展比较先进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频繁往来密切联系各民族交融,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问题:相比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国家版图日益扩张,战争规模和烈度日益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

春秋时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并不倾全力而战,作战时讲究阵形、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因此其作战规模也比较有限,大战用兵不过万人左右,一二日即决出胜负。战国的作战则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完全消失。各国“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者数岁”,作战规模明显扩大。如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相持三年始决出胜负,赵军被俘杀40万人……战国战争动员之广、杀伤之重远非春秋所及。——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唯物史观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都江堰煮盐业羽毛齿革粮食羊马盐池药材冶铁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一)经济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战国铁犁战国铁农具1、农业的发展:(1)铁制农具开始使用(2)牛耕得到推广(3)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2、手工业的发展(1)冶铁技术出现(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根据左侧材料,归纳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会带来什么影响?(1)货币流通广泛(2)中心城市涌现、工商业主财富雄厚影响:加强各地经济联系,促进政治统一。(一)经济发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布币(韩赵魏通行)半两钱(秦国通行)◎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风铜方案座”重点探讨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铁犁牛耕带来的影响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公田抛废、私田开辟生产力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阶级关系新兴地主、农民两大阶级政治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吴起变法邹忌改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相关史料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起来,但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

昔日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为大型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兼并战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也要求各国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变法的必然性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2)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3)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4)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推行变法的思想武器1、变法的背景:2、变法的内容内容作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社会秩序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确立土地私有制,调动积极性,顺应小农经济发展,增加税赋收入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打击贵族特权、提高军队战斗力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十年:行法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秦俗日败。……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二十年: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前338年)百年: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前260年)灭周,迁九鼎于咸阳(前256年);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五十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前206年)。思考: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有哪些?(一分为二看待。)(二)变法运动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消极影响:(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商鞅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积极影响:(1)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二)变法运动3、变法的影响山东曲阜孔子陵“有教无类”孔子首倡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即教育为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1.孔子的思想三.孔子与老子

子曰:“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摘自《论语》

老子,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生于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著有《道德经》,是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的名篇。2.老子的思想三.孔子与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老子画像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背景四.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争辩;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派就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问题进行争论(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士阶层崛起,并受到诸侯重用。(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儒家孔子思想核心“仁”;施行“仁政”,恢复周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孟子性善论;提倡“仁政”荀子性恶论;隆礼重法道家老子辩证法;无为而治庄子崇尚逍遥自由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阴阳家邹衍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四.百家争鸣2.内容百家争鸣(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留下的思想智慧,不仅像乳汁一样滋养了华夏民族,而且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四.百家争鸣3.意义22【思考】百家争鸣中,观点各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