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2、认识碳酸氢镂的性质
3、知道碳酸氢镂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通过碳酸氢铁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教学难点
1.从碳酸氢镂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钱存贮注意事项;
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投影
提出下列问题:怎样才能使天空变蓝?河水变得清澈?物质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
更美好?……你的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交流预习内容】
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
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
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
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
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
在牛奶中添加三聚鼠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新知导学】:
【.思考与交流】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正确认识碳酸氢镂
活动一、碳酸氢钱的溶解
①碳酸氢镀是色_______状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镀固体放
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
,说明碳酸氢镀溶于水。
活动二、碳酸氢镂的加热②
②如右图取少量的碳酸氢镂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用
酒精灯加热,
可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碳酸氢镂易分解。
结论:碳酸氢钱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以上活动你对碳酸氢钱的认识是
,你认为碳酸氢钱应______________保存。
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钱,可以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C0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碳酸氢钱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
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小结:加热碳酸氢铁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表达式就是哪些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哪些产物,物质间用“+”号连接,
读作“和”;反应和生成物间用“=”号或“一”,读作“生成”,并在上面写上反应条件。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日常生活中,物质的保存也有学问。请你仿照下例说出物质贮存的一些注意事项。
例:受热易分解的物质应放在阴凉的地方
2、符号表达式:
加热碳酸氢镂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将文字表达式中的物质的中文名改成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化学符号)就成
了符号表达式)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课后训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延长材料使用,减少资源消耗的措施,特别是铁资源的保护;
3、了解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点
1、了解延长材料使用,减少资源消耗的措施,特别是铁资源的保护;
2、了解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难点
1.铁生锈实验总结出铁生锈的条件
2.铁资源的保护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投影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①碳酸氢铁是___________色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镂固体
斗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
,说明碳酸氢镀溶于水。
•②取少量的碳酸氢镂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放在酒精灯
上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碳酸氢镂易分解。
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镂,可以观察到的
碳酸氮馁
_y,石下驾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提示:COz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碳酸氢镂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
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
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
小结:加热碳酸氢镂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导学】:
化学帮助我们物质;
化学指导人类资源;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O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空气中的氮气资源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4页理解氮气的性质与用途
空气中的氮气很,在常温下很(难或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延长材料使用时间,减少资源消耗。
活动二、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
阅读教材P5,观察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据估计,世界上每年都有将近总产量_______钢铁锈蚀,造成巨大
经济损失。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叙述图中实验现象
解释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结论:铁在作用下易生锈,铁与溶液接触后更易生锈。
拓展:(1)上述实验为什么用红墨水?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原理相同的实验吗?
(2)应该如何防止铁生锈?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活动三、阅读教材P第6〜7页,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历史学家有时以一种新材料出现划分时代:
如时代、时代、时代、时代。
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就已有相当的成就例如,的制造;—冶炼与
应用发明,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我国在代会制青铜器
2.化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化学,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为人
类战胜疾病提供了o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铁生锈的条件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使用哪些措施可以防止钢铁生锈?
2、食品包装袋中充有氮气,其原理是什么?有的充的是二氧化碳,你有办法鉴别
出到底充的是哪种气体吗?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3、正确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变化所属类型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依此判断变化类型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步入化学的殿堂,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幅幅与物质有关的美丽画卷。它将
告诉你化学研究的内容:各种各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会发生哪些变化,是用什么方
法来合成的?学习化学,你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学了化学,你
会发现化学其实就在你身边。【明确学习目标】
【交流预习内容】
—•、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镂加热后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哪些现象?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
2.教材P5铁生锈的实验中铁变成了什么?此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有哪些?铁生
锈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铁制品生锈?
【新知导学】: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与、
与、与等基础自然科学。
2、研究的对象是,研究的工具是:,研究内容是: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
活动一、1.蜡烛燃烧实验
阅读教材P9“活动与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课本中的表格
思考:
(1)火焰上压白瓷板观察出现现象,分析原因是什么?
(2)吹灭火焰后出现的白烟是什么?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3)”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灰”中含有哪些物质?
2.物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例如、都属于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如、都属于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有上述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例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o(填序号)
A.汽油挥发;B.木材做成课桌;C.食物腐败;
D.钢铁生锈;E.樟脑丸逐渐消失;F.烧制陶器;
G.汽油去油污;H.植物的光合作用;L.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6.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怎样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3.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4.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例如,轮胎爆炸属于变化,
火药爆炸属于变化。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描写物质性质的方法;
3.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性质和变化的判断(关键词)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人类对物质组成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比如空气看不见,也摸不
着,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物质组成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明确学习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判断变化类型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还可由哪些经验上的方法进行判断?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蜡烛燃烧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您判断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新知导学】:
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料,,而体现这一性质时,他们都会
因燃烧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变化,说明这些燃料都具有性,
该性质是煤、石油、天然气的性质。
2、衣服洗净之后都要凉干。其中的水份会蒸发而就成水蒸汽,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该变化是变化,体现水受热易蒸发。是水
的性质。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一、(1).物理性质
物质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等都属于物理性质o
(2).化学性质
物质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都属于o
金刚石硬度大,加工成钻石很困难,这是金刚石的性质;灼热的金刚石.可
以在液态氧中燃烧是金刚石的性质。
例题:
1.水是大家熟悉的物质请你说出水的物理性质(至少说5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如何鉴别下列物质?写出鉴别的依据(方法、操作、现象、结论)。
(1)食盐和白糖尝味道取样尝味道咸的是食盐,甜的是白糖;
您将食盐和白糖鉴别开来的方法是:;
(2)蒸储水和酒精;
(3)铁片和锌片;
(4)铜片和铝片;
(5)澄清石灰水和自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和氮气:
(7)石膏和碳酸氢镀,
(8)塑料和陶瓷.
(一)化学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活动二、
1、大量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持续加热的反应、光合作用、电解水等通常是吸热反应
燃烧,缓慢氧化等通常是放热反应
2、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不同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是能转变成能;
煤、石油的燃烧是能转变成能和能,
干电池放电时是能转变成能,
电池充电时是能转变成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能转变成能。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怎样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怎样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语言叙述上,性质常用哪些词语描述?
3.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
4.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例如,轮胎爆炸属于变化,
火药爆炸属于变化。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训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学会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3.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燃着的火柴熄灭后在火
柴梗上附有黑色物质";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玻璃片,在玻璃片的下方可以看到黑色
物质;烧烤会导致食物的表面变焦,烧烤时间越长,变焦的程度越大。你是否想过,
这些物质的组成相同吗?为什么上述过程中均会产生黑色物质?
【明确目标】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空气中含有、、、等多种气体
2、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得的,生成了固体
如________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利用固体红磷燃烧消耗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生成
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减小。打开止水夹后,在大气压作
用下,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约消耗掉的气体体积。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气管的一在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
端插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O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
并加以标记
③把燃烧匙内的足量.红磷点燃后,红磷继续燃烧产生浓厚的
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________.,放出热量。
④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
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瓶容积的______O
4.实验问题思考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的气体是;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
水?O
5.实验结论:o
活动二、(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是由物质组成,如、
、水都是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糖水、煤、石油都是混合物。
(三)拓展视野
阅读P14完成下列问题
国科学家和国化学家分别制得
了氧气。国化学家得出了空气是由和一组成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空气成分:
科学家通过各种实验测定,说明空气是、、
、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提示: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不是固定不变的。
2.问题讨论,展示提升
对“思考与交流”中“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讨论:
(1)该实验为什么不宜用蜡烛代替红磷?通常对该实验的反应物选择有什么要求?
(2)你认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3)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或大于)空气体积的1/5,出现误差的原
因可能有哪些?
偏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2化学研究些什么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学会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3.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对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燃着的火柴熄灭后在火
柴梗上附有黑色物质;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玻璃片,在玻璃片的下方可以看到黑色
物质;烧烤会导致食物的表面变焦,烧烤时间越长,变焦的程度越大。你是否想过,
这些物质的组成相同吗?为什么上述过程中均会产生黑色物质?
【明确目标】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碳酸氢钱分解过程是(填“放热”或“吸热”)
过程。
2、空气中含、、、、水蒸气等物质,
其中氧气约占、氮气约占O
【新知导学】:
1.铜可用来制导线,说明铜具有哪些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酒精
可用来干什么?
二、思考、交流与点拨
活动一、(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结构
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1.从宏观看,物质是由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组成的,
如氧气由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由元素组成,二氧化碳
由和元素组成,碳酸氢钱由、、、
四种元素组成。
2.取少量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到的现象是,现象说明了
葡萄糖、砂糖、面粉中都含有元素。
3.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中
应含有同种元素。
4.从微观看,任何物质都由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一
定的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根据教材P16图1-22、1-23,推测金刚石与石墨的有关性质:
材料你推测的有关性质
金刚石
石墨
你推测的依据什么?O
活动二、(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历史上几项重要的化学研究成果(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请把左栏与右栏相
关的项目用短线连结起来。
左栏右栏
导电塑料居里夫妇
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门捷列夫
发表元素周期表拉瓦锡
研究炸药改进了引爆装置中国
发现放射性的车卜和镭三位科学家
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诺贝尔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用“性质”和“用途”填空。
物质的决定物质的,物质的体现了物质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
2、从化学角度分析“点石成金”的可能性。
四、自检、反馈与提升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
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播放化学实验室视频
【明确目标】
—>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预习课本P137-P138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简单地概括就是:)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固体O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药品取用方法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
试管横放.用镶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
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或)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
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
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彘:
1.倾倒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盖紧原
处放。”
2.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事项:①先排空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
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
面最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气体药品:L集气瓶2.气囊.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你还有哪些能够获得气体的方法?
四、自检、反馈与提升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
2.通过铜绿的性质探究实验了解常用的实验仪器,掌握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认识铜绿的性质
教学重点
研究铜绿的两个实验。
教学难点
铜绿两个实验的基本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播放化学实验室视频
【明确目标】
—•、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1、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
②粉末状:用(或)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
立“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着放,标签缓慢倒,用完
盖紧原处放。
2、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D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并注明仪器名称。
勿E
ABCDEFGHI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④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新知导学】: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的酒精灯里添加乙醇;②要用火柴点
燃,禁止用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加热;
④熄灭时,用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
/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
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
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④加热前应先试管;
⑤试管应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
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给液体物质加热的仪器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物质加热,可用干燥的
试管。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地烟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活动二: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
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
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
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
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
活动三:连接仪器装置
①.玻璃导管插入塞子
②.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
③.塞子塞进容器口
活动四: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冷却后形成液柱,说明装置气
密性良好。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如何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
3.使用量筒时要注意什么?
4.同学们到实验室做完实验后,老师检查发现有许多试管破了,请
同学们分析一下,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试管破裂。
四、自检、反馈与提升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仪器的使用
2.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播放化学实验室视频
【明确目标】
【回顾、预习与交流】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一”是什么?
2.药品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和液体分别取多少?
3.实验剩余的药品怎么处理?
4.酒精灯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5、给液体加热要注意什么?
6、给固体物质加热要注意什么?
7、气密性如何检查?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活动一: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1、称量时,左盘放置_______,右盘放置______oM»=MHM游碣
若物码倒置,贝!JM四M游妈
2、交流讨论:“称一未知质量的药品质量”与“称一定质量的药品”有何异同?
活动二:过滤与蒸发
1、过滤
(1)过滤:是一种的操作
(2)所需仪器:;
(3)操作要点:一;
二;
三;
(4)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5)交流讨论:某同学在进行过滤时,发现过滤了两次仍然浑浊,你认为
原因可能有哪些?
2、蒸发
(1)所需仪器:;
(2)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2025年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进排气歧管项目发展计划
- 佛山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招聘数学临聘教师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社交媒体平台下的网络直播销售模式研究
- 小区建筑工程设备租赁合同5篇
- 幼儿园中秋活动计划
- 企业员工下半年工作计划
- 2025至2030年中国五福心脑康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第二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
- 环境设计与科技审美的互动关系研究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
- 2025-2030年中国青海省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人力资源部门2023年度招聘效果分析
-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北师版 2025年春)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1第1课时Startup
- 2025年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广东珠海高新区科技产业局招聘专员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试卷和答案(泉州二模)
- 员工行为守则及职业道德规范
- 3学会反思 第一课时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年国土个人工作总结样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