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②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以宽厚之德对待天下民众和事物。《大学》开篇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论语》中讲“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激发人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德性,自觉把“道”弘扬光大。这种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形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以道德秩序构造出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③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理想支撑。《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推崇天下为公的治世之道,倡导公共意识、公共道德,引导人们超越个体,各有所养、各尽所能,胸怀天下、谋求大同。中国古人讲,“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认为“天下”并不是个别人、个别国家、个别民族的天下,而是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天下,表达出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守望相助的愿望和理想。④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中华文明是推崇信义、和睦、仁道、友善的伟大文明。个人、团体、民族、国家之间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是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其他重要元素,也为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等,都对中华文明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的拘囿,形成开放包容、平和中正的文明特质作出了贡献。⑥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是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的精华,同时也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⑦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的理念。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⑧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着天下大同、共生并进、交通成和的理念。今日中国以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将这些理念发扬光大。中国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⑨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⑩求和平、谋发展,凝结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智慧。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给予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底气和丰富智慧。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和平性的丰富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使之在人类应对风险挑战、开辟光明未来的道路上彰显更大的价值、更强的力量。(摘编自王杰《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B.“推己及人”的人己关系准则是经过中华儿女的践行传承与历史长河的淘洗积淀而形成的。C.中华民族基于明德追求与大同理想而形成了讲信守义、和睦相处、仁爱相助、友善邻里的处世之道、交往之道。D.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是我们的大国担当。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如果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元素对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塑造起了作用,将不利于对其进行深入理解。B.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精神支撑、理想支撑和实践支撑。C.中华文明思想理念精华中的和平性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历史根基、提供了充沛文化滋养。D.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是与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分不开的。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⑤段中提到的“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的一项是()A.《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B.汉代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一。同而通理,动而相益,顺而相受,谓之德道”。C.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石门自然村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同时对古树名木也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D.2023年8月24日,日本向大海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并计划在未来30至40年内排放130多万吨。4.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5.当今的中国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请结合材料概述我国在建设美好世界中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答案】1.A2.B3.D4.①引用论证。引用《礼记》与《左传》中的话来支撑第④段的核心句;引用《宋书》的话证明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②举例论证。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5.①和平建设方面:建国后,从不主动挑起战争和冲突;反对军备竞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宜。②经济发展方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推进世界经济发展。③国际秩序方面:坚持团结合作,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推动全球体系健康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错误,结合原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诸多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可知,两者无因果关系。选项“所以”强加因果。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精神支撑、理想支撑和实践支撑”错误,结合原文“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可知,选项“精神支撑、理想支撑”扩大范围。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万物共同在一起生长而不互相残害,道在一起施行而不相违背,小德就像流行的河水一样浸润滋养万物,大德使万物全都充实地生长、变化、发展,天地之所以大,原因就在这个地方。这段话反映出宇宙和大自然法则中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也体现出一种兼收并蓄、博大恢弘的品格。符合“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B.天和人的关系,把天和人和二为一,让万物都处于一种和谐的相处状态。(天人之间)内涵相同道理相同,运动时互相补益,彼此之间和谐顺遂彼此包容接受,把这称为道德。这段话强调人与自然之间整体有序的和谐状态。符合“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C.“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同时对古树名木也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生态建设,符合“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生态理念。D.日本的行为是不利于生态发展的,违背“万物并育”的理念。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原文“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讲信修睦’源自《礼记·礼运》,讲的是要相互讲信守义、建立和睦关系;‘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讲的是要亲近仁道、友善邻国,这是治理国家的方略”可知,引用《礼记》与《左传》中的话来支撑第④段的核心句“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为塑造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提供了实践支撑”;结合原文“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可知,引用《宋书》的话证明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结合原文“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南北朝时期沈约在《宋书》中讲‘舟舶继路、商使交属’,记载了丝绸之路上商贾、使者来往频繁的热闹场面与繁荣景象”可知,运用举例论证,论证丝绸之路就是这种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结出的硕果。【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结合原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可知,在和平建设方面:建国后,从不主动挑起战争和冲突;反对军备竞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宜。结合原文“中国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可知,在经济发展方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推进世界经济发展。结合原文“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决定了中国能够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思考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坚持团结合作,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可知,在国际秩序方面:坚持团结合作,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积极推动全球体系健康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黎明前的故事(节选)茹志鹃这天晚上,爸爸回来,米米还没有睡着,就听见妈妈急促地跟爸爸说:“要小心,今天有些古怪。隔壁陈家忽然来了远亲,傍晚时,又有一个‘黄牛’跑到门口来卖银圆。我看这情况……你得停两天……”米米虽然听不懂,可是知道这总不是好事。她屏住气,听爸爸温和地对妈妈说:“在这种时候,怎么能停!……你有些怕不要紧,在天亮以前,天会黑得更可怕一些,过去了,就会好的。”接着,爸爸又爬上了阁楼。不知怎么的,米米睡不着了,心里就是觉着不安,可是看看妈妈,①却仍然像平日那样,坐在窗边改卷子,有时停了笔,侧耳静听一下。夜已深了,一切似乎都报安静,米米迷迷糊糊地也入了睡梦。米米和小小突然给一阵猛烈的骚乱声惊醒了,一睁眼,吓呆了。妈妈脸色灰白,站在床前,阁楼上“砰嘭哗啦”,好像所有的箱子、抽斗、床铺都同时翻倒了过来;杂沓的脚步声,吆喝声,乱成一片。一会儿,就见几个穿短衫的人,拿枪押着爸爸下来了。爸爸双手被铐着,嘴角破了,血一滴一滴地向下流。米米和小小迷惘地看着爸爸,爸爸赶紧用肩膀擦了擦嘴上的血,对米米、小小笑了笑说:“不要怕,不要怕,小孩子要学得勇敢一些。”妈妈一听这话,就转过头去了.那些人给妈妈也铐上了手铐,说:“走!”到这时候,米米才像从梦里醒了过来,她突然跳起来,一把死揪住一个穿短衫的人喊道:“不许拉走我爸爸妈妈!”“滚开,小共产党!”那人推倒米米,就押着她的爸爸妈妈走了。米米趴在地上,浑身哆嗦着。小小却依然躺在床上,痴呆呆地看着门口。阁楼上,还有人在翻箱倒柜……平时,小小不算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在家还欺负姐姐,可是现在,爸爸妈妈已被逮去一天了,他却一声也没哭,不说话也不动,只是固执地蹲在爸爸的阁楼上,那些人撵他也撵不下来。爸爸被逮去的第三天,住在他家的那些特务,买了酒菜大吃大喝,忽然小小从阁楼上飞跑下来,朝特务大喊道:“把我爸爸妈妈还来!为什么把我爸爸妈妈抓去?为什么不让我上学?……”小小一边喊,一边极力地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米米在一旁看见一个特务不怀好意地瞪着小小,生怕弟弟吃亏,赶紧过去拉着小小说:“我们自己捡菜皮去。”说着就拉了小小要走。“不许走!”那特务说。“你不让我们上学,不让我们出去玩,还不让我们吃饭吗?你们要不放心,就跟去好了!”米米把弟弟拉在身后,斜着眼,狠狠地盯着那人。另外一个人挥了一下手。米米拉着小小赶紧走了出来。弄堂里仍有孩子在闹闹嚷嚷地玩。②米米和小小觉得有些奇怪,老玩香烟牌子、玻璃弹子有什么意思呢!姐弟俩没看一眼就走了过去,在这短短几天里,他们好像突然长大了。小菜场老早散了,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好捡。米米和小小并排坐在小菜场的石阶上,过了一会儿,小小站起身说:“姐姐,我们自己去找爸爸。”“对!我们去找。”米米站起来走了没几步,小小却停下了,他茫然地说:“那……到哪里去找呢?”“那些坏家伙都是警察局的,我们到警察局去找!”“对,快走!”小小好像高兴起来了,拉了姐姐就跑。③天黑沉沉的,马上就要下雨了,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九四九年的第一声春雷,隆隆地从远方滚来。米米和小小两个加紧了脚步向前跑着。跑着跑着,雨就哗哗地落下来了。警察局阴森森的大门口,四个拿着枪的警察在踱来踱去。“滚开!”那个警察端了上好刺刀的枪,把他们赶到一边去了。米米和小小愣愣地站在门口。“小小,我们回去吧!”小小不响,只是用手背擦着眼睛,很久才移动身子,跟姐姐走了。默默地走了一会儿,小小忽然抬起头来说道:“姐你说,爸是共产党,是好人,他们为什么抓他?”“他们都是坏蛋!”“爸爸说北平有共产党,那我们叫他来打这些坏蛋!”“北平……路太远了啊!”“……我们写信去……”米米和小小回到自己家的弄赏口,天已黑尽了。住在弄堂口的胡阿秀阿姨看见了他们,就哭着把他俩带到自己家里,给他们身上弄了弄干,又给了一些小菜,也不敢留他们,只说:“有事只管来找我。”来米和小小回到家里,那些特务也没有人来问。米米就点起洋油炉子,自己动手做起饭来。小小还是照常爬到阁楼上坐在爸爸的床上。①往常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晚饭吃过了,大家围在家里,爸爸讲故事,妈妈检查功课,小小和姐姐吵嘴……小小怔怔地看着楼梯口,心想:也许爸爸会突然走上来,轻轻地叫道:“小小,吃晚饭了……”他这样想着,想着,等到米米上楼来找他去吃饭,他已伏在枕头上睡熟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标题“黎明前的故事”简洁醒目,且意蕴丰富,暗示这是临近解放所发生的故事。点出了故事所发生的社会背景。B.爸爸被敌人押走时,担心孩子看见自己的样子而伤心、害怕,于是赶紧用肩膀擦了察嘲上的血,还笑了笑并用话语来安慰孩子。C.“你不让我们上学,不让我们出去玩,还不让我们吃饭吗?”一句用三个“不让”强烈表现了米米对敌人暴行的气愤。D.米米和小小回到弄堂口,得到了胡阿秀的帮助,胡阿秀哭泣表明她有同情心,而“不敢留”则意在突出她的思想落后。7.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通过描写妈妈的动作,既表明了妈妈的职责,又表现了妈妈机警的形象特点。B.句子②中对米米和小小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写出了两个小孩子在父母被捕后的成长。C.句子③是环境描写,既突出孩子的艰难,又暗示时代背景,更预示他们将找不到父母。D.句子④插入往常最热闹的画面,既与现在的凄冷形成对比,又衬托出孩子对父母的思念。8.第一段在小说(节选)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这篇小说在选材角度上颇有讲究,请简要赏析。【答案】6.D7.C8.①暗示了斗争背景,营造了紧张的斗争气氛。文中用妈妈的话“要小心,今天有些古怪”等交代了形势的严峻,从而营造了紧张的气氛。②突出了爸爸的形象。通过爸爸的话“怎么能停”“在天亮以前……就会好的”等丰富了爸爸坚定的革命热情和对革命充满信心的精神。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隔壁陈家忽然来了远亲,傍晚时,又有一个‘黄牛’跑到门口来卖银圆”说明爸爸的行为受到了敌人的监视,所以下面才会出现敌人抓捕父母的行动。9.①小说主要选取了米米、小小两个小孩子在父母被敌人逮捕之后的事件来写反抗国民党特务的斗争。视角独特,真实素朴,从孩子的角度描写体现了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这种选材通过儿童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凸显了孩子的心灵纯洁,拥有童真、童趣,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③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与国民党特务的凶残进行对比,审视人性,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直扣人心,别开生面。【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而‘不敢留’则意在突出她的思想落后”分析错误。当时正是国民党黑暗统治时期,“不敢留”表现出的是害怕受牵连,突出敌人的凶残。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更预示他们将找不到父母”分析错误。环境描写与他们将找不到父母没有必然的关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暗示了斗争背景,营造了紧张的斗争气氛。文中用妈妈的话“要小心,今天有些古怪”“我看这情况……你得停两天……”等交代了形势的严峻,点出了故事所发生的社会背景,暗示夫妻二人从事地下革命斗争,而不寻常的情况营造了紧张的气氛。②突出了爸爸的形象。在严峻的形势之下,爸爸并没有停止革命工作,更没有退缩,表明爸爸意志坚定,坚定的革命热情;“在天亮以前……就会好的”这里“天亮以前”暗示革命胜利之前是黎明前的黑暗,“就会好的”表明爸爸对革命充满信心。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隔壁陈家忽然来了远亲,傍晚时,又有一个‘黄牛’跑到门口来卖银圆”说明爸爸的行为受到了敌人的监视,这种不寻常的情况推动下文情节发展,下面“一会儿,就见几个穿短衫的人,拿枪押着爸爸下来了”才会出现敌人抓捕父母的行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选材和叙述视角特点的能力。小说以米米和小小两个小孩子为主要人物,写他们的父母作地下革命工作,突然被捕,米米、小小两个小孩子在父母被敌人逮捕之后的事件来写反抗国民党特务的斗争。选材视角独特,真实素朴,如“米米才像从梦里醒了过来,她突然跳起来,一把死揪住一个穿短衫的人喊道:‘不许拉走我爸爸妈妈!’”,事件突然,米米的反应真实,从孩子的角度描写更能体现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选材通过儿童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如“姐你说,爸是共产党,是好人,他们为什么抓他?”“他们都是坏蛋!”姐弟俩的对话,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凸显了孩子的心灵纯洁,拥有童真、童趣,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与国民党特务的凶残进行对比,如“北平……路太远了啊!”“……我们写信去……”,他们决定用写信的方式来叫北平的共产党打这些坏蛋,用孩子的善良天真,来对抗特务的凶残,审视人性,体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直扣人心,别开生面。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顷之,征著作郎,不就。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云:“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邪!”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见,遂欢宴穷日。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陶潜传》)文本二: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序》)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以亲老A家贫B起C为D州祭酒E不堪F吏职G少日H自解I归。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撰写,缀辑,与《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中“属”词义不同。B.事,侍奉,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事”词义相同。C.委,在文中指交托,与《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委”字词义相同。D.寻,寻找,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中“寻”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因为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不久就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历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B.陶渊明做彭泽县令时,一开始命令公田全部种秫谷,后来在妻儿的请求下才决定一半种秫谷一半种粳。C.陶渊明好酒,每当朋友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都会喝醉,感觉非常舒适快意,有时即兴尽情弹琴吟咏,将欢乐推向极致。D.陶渊明请求到彭泽县去做官,是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彭泽县离家较近,且公田之利足够酿酒。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2)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原因。【答案】10.BEG11.D12.C13.(1)(王弘)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2)地方大吏把爱惜人才当做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14.①不想为了微薄的俸禄丧失尊严。②本性任其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③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很急迫。【解析】【导语】陶渊明,字元亮,出身名门,但因不屑世俗官场,表现出高度的独立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文本一中他几度仕途失意,以“不为五斗米折腰”著称;文本二则详细阐述了他辞官回归田园的原因,体现了其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独立的坚持。尽管家境贫困,他仍不改初衷,追求雅致闲适的生活,表现出高洁的品格和独特的处世哲学,这也是后世景仰他的原因所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为亲人衰老、家道贫穷,便出仕做州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不几日便辞官归田。“以亲老家贫”,是做官的原因,“亲老家贫”是宾语,单独成句,所以应该在B处断开;“起为州祭酒”,“州祭酒”是宾语,所以应该在E处断开;“不堪吏职”是动宾短语,“少”意即“不久”,是时间,放在下句句首,所以应该在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撰写,缀辑/通“嘱”,嘱托。句意: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B.正确。都是“侍奉”。句意:不谄媚长官。/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C.正确。都指“交托”。句意: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嫁给一位商人为妻。D.错误。词义相同,均为“不久”。句意: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有时即兴尽情弹琴吟咏”错误,由原文“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可知,陶潜生性不懂音律,只是抚琴应和。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乃”,于是、就;“赍”,携带;“要”,通“邀”,邀请。(2)“以……为……”,把……当做;第二个“以”,因为;“见……于……”,表被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可知,他不想为了微薄的俸禄丧失尊严。②根据“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可知,他本性任其自然,很难改变,为了填饱肚子而违背自己志向出仕,感到官场拘束,身心都感到痛苦。③根据“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可知,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很急迫。参考译文:文本一: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作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被任用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不久,被征召为著作郎,没有上任。刺史王弘在元熙年间到州上任职,很敬仰陶潜,后来亲自到陶潜家里。陶潜称说有病,没有见王弘,后来对别人说:“我生性不媚世俗,因为生病得以保持清闲,幸而不是高洁志趣慕取声名,哪里敢把王公的驾到看成是荣耀呢!”王弘经常派人窥伺他,暗中得知他准备去庐山,就派他的老朋友庞通之等人带着酒先到半路上等着邀请他。陶潜碰到有酒喝,就在旷野的亭中取饮,高兴得忘记了往前走。王弘这才出来和陶潜相见,于是高兴地宴饮了整整一天。陶潜的亲朋好友有喜欢多事的,带着酒肉到他家里去,他也不推辞。每次喝醉了,就非常舒适快意。陶潜不经营产业,家中的事务全部都交给儿女和奴仆。他从来没有过高兴或愤怒的神色,碰到有酒就喝,有时候没有酒,也常常吟咏不停。他曾经说夏季安闲无事,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吹来,自己觉得是羲皇时代的人。陶潜生性不懂音律,但是收藏有一张素琴,琴上系弦的绳子和标记都不完整,每当有朋友聚会,他就抚琴应和,说:“只要懂得琴中的乐趣,不用弹出弦上音!”陶潜在宋元嘉年间去世,当时六十三岁,所有文集都流行于世。文本二:我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也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到任后不久,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饥饿寒冷虽也令人感觉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则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那都是为了嘴巴肚子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登楼唐·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①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领起全篇。首句与“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哀景写哀情。诗人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黯然心伤。“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引出种种观感。B.颔联上句从空间维度驰骋遐思,下句从时间维度开拓视野,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莫相侵”则针对吐蕃相告:“不要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D.本诗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境壮阔,寄意深远,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6.《登楼》一诗中诗人登楼抒怀,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答案】15.A16.①客居他乡的伤感。首句诗人客居他乡,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愁苦与伤感。②对国事的担忧。“万方多难”表明国家灾难重重,表达出诗人感时伤乱,忧虑国家之情。③对壮美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颔联通过描写阔大悠远的景象表达出对壮美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④对统治阶级的讽刺。借后主刘禅之事,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⑤壮志难酬的愤懑,报国无门的伤感。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万里他乡,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表达了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解析】【导语】《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国难当头之际所作。首联抒发伤感之情,以“花伤客心”映照国难,引出下文。“锦江春色”和“玉垒浮云”寓意国家沦丧,时局动荡。颈联表达对唐朝存续的希冀及对外敌入侵的愤慨。尾联借刘禅典故,反映出诗人国破家亡的悲痛。全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深刻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A.“哀景写哀情”错,应为“乐景写哀情”。繁花触目,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提挈全篇,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因流寓他乡而伤感,一个“客”字写尽诗人的漂泊之苦。“伤客心”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同时“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也表明国家灾难深重,诗人从来不止为个人的遭际而伤感,更抱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为国家动荡而伤心、担忧。“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诗人从登楼看见的景色开始写起,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河景观。锦江水夹带着朝气盎然的春色从天地间奔腾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不定,这使诗人联想到了动荡不安的国家,那浮云飘移就像是古今世势的更替变幻。上句从空间上扩展,下句从时间上蔓延,这样延展开来,顿然形成了一片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讽刺。“日暮聊为梁甫吟”中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表达了要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管子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表达了接纳更多人才的愿望。(2)《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答案】①.山不厌高②.海不厌深③.轻拢慢捻抹复挑④.曲终收拨当心画⑤.霓为衣兮风为马⑥.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拢”“捻”“拨”“霓”“瑟”“鸾”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修辞上所讨论的有两方面,一是怎样使文章不坏,(A)。前者叫作消极的修辞,后者叫作积极的修辞。一切文章的毛病,除了文法上的缺点外,几乎都可用消极的修辞工夫来医治的。而积极修辞的目的在于使文章或谈话更好,更合情境。同是一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例如“门前有一条小河”,可以说做“门临小河”“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一条小河横在门前”。这许多说法里面,哪一种最好?应该取哪一种?这完全要看情境(全文的旨趣、上下文的关系等)如何,不能

。积极修辞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则。一是调和。这是说要整齐、相应、谐和、自然。就句子讲,要上句与下句接合得毫不勉强。就全篇讲,要全体能统一,书信像个书信,论说文像个论说文。就用语讲,要与思想内容相应,如果是引用成语的,那成语须不晦僻,而且要摆在适当的位置。总之,文章、谈话是以读者、听者为对手的,从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随处都顾到,不使对手起不协调的感想。二是具体。这是说要把空漠难解的无形的事情用具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应付事物有两种机关,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对象是事物的具体的部分,(B)。抽象的话也许使对手难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生活困难”有时改说“没有饭吃”,这就是把抽象的话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的例子。三是增义。这是说要用有关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说的话里面,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例如把“形势危急”说做“形势

”,把“年纪老迈”说做“年纪老迈如风烛”,“累卵”“风烛”都是附加上去的材料。因了“累卵”“风烛”,使对手想象到一种光景,可以增加许多本来没有的意义。18.依据上文第一段内容,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_______,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得像水面了。A.门前有一条小河B.门临小河C.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D.一条小河横在门前19.下列句子中的“像个”与文中加点的“像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像个经验丰富的老手,熟练地操作着各种机器。B.新诗诞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众眼里还不像个诗。C.我真给吓破了胆,躲在别人后面,太不像个样子。D.他穿着一身中山装,像个大学生,也像个小职员。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生活中有许多流行语符合积极修辞原则,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表格中两个流行语的表达效果。流行语普通的说法烟火气生活气息撸起袖子加油干加油干【答案】18.A19.B20.示例:①一概而论②危如累卵21.示例:A二是怎样使文章更加好B心意的对象是事物的抽象的部分22.①流行语中把“生活气息”说成“烟火气”符合“具体”这一积极修辞原则。“生活气息”更抽象,“烟火”给人更具体的感官感受,它让人们联想到做饭的场景、家的温馨、亲情的团聚,以及平凡而美好的日常等,更能唤起人们对家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②流行语中把“加油干”扩展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符合“增义”这一积极修辞的原则。“撸起袖子”是“加油干”的附加材料,“加油干”强调努力做事,而“撸起袖子”则是补充怎么努力,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传达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敢于拼搏、勇于奋斗,以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A.承接前句“院门”,直接描述了孩子们走出院门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与后文对河水的详细描述形成了和谐的过渡,由“院门”“门前”,到“小河”“河水”,句间形成顶针修辞,叙述连贯,口语化,符合整段通俗的表达。B.“门临小河”虽然简洁,但“临”字文言词汇,和全段的情境不合。C.侧重于动态描述增加画面感,但此处的重点在于我们寻找月亮的踪迹,不在于描绘小河的状态。D.重点强调了小河的位置,与后文的描写重点在河水本身不协和。且“横”字与全段情境不协调。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中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像个”表示某事物符合其应有的特征或标准,相当于“是”,具有肯定判断的意思。A.“像个”表示比较,意思是相似。B.“像个”表达肯定判断的意思,相当于“是”。C.“像个”与“不”搭配表示否定,“不像个”形容某种行为或状态不符合预期或标准,相当于“符合”。D.“像个”表示比较,意思是他的外貌或气质与大学生小职员相似。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这完全要看情境”强调要区别对待,此处是否定句,可用:一概而论。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②语境形容形势危急,下文有“累卵”,可用:危如累卵。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语境把修辞分为两种,前者“怎样使文章不坏”是消极的修辞,此处是解释积极的修辞,结合下文“积极修辞的目的在于使文章或谈话更好,更合情境”,应填:二是怎样使文章更加好。B语境在说应付事物有两种机关,“五官的对象是事物的具体的部分”解释的是前者,此处是说“心意的对象”,下文有“抽象”一词,应填:心意的对象是事物的抽象的部分。【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烟火气”这个词语形容一种生活的气息和氛围,它能够通过具体的感官体验——烟火的气味,来唤起人们真切的联想想象,美味的饺子,热乎乎的炕头,慈祥的父母,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因而体现了“具体”这一积极修辞原则,它比抽象的“生活”更丰富具体,画面感更强,易于读者理解接受。②“撸起袖子”这个肢体行为,把和“加油干”有关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说的话里面,能然让人眼前有画面,感觉到一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和氛围,让人心无旁骛、专注投入,不达目的不罢休,且强调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体现了积极修辞的“增义”原则。“撸起袖子”给人无穷的力量、可以一改萎靡不振为满血复活,富有精神、动力和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