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_第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_第2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_第3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_第4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

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

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

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

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

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

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

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

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

想准确地表示它的长度,需要进行测量。

2.量一量。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组1:黑板长2米多。

组2:量出2米后还多出36厘米。

组3:量出是2.36米。

3.交代学习目标,引出新课。

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有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测量黑板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

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探究新知

(一)探究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剩余的36厘米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呢?

3.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在探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4.归纳学生的方法。

(1)多出36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厘米,即1米=100

厘米,1厘米=米。36厘米=米,也就是0.36米。

(2)在把36厘米转化成0.36米的过程中,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

小数的形式。

5.师生共同总结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的方法:根据两个单

位间的进率,先把低级单位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再把分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

6.尝试练习。

12克=千克=()千克

500克=千克=()千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既能使学

生获取新知,又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还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

快乐,从而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任教案2

设计说明

本节课针对方程的整理和复习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个层次:复习用字母

表示数的作用,使学生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旨在举一反三,启发学生想

到更多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与方程有关知识的过程。会解决简单

问题,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代数思想C第二个层次:请

学生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有关方程的知识进行整理,对

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什么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据(即等式的性

质)、在解决问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等知识进行回

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进一步体

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构建知识网络

1.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方程的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

组内交流。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一目了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

识网络的构建。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已学的有关方程的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方程知识

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学会如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2.展示构建的知识网络

方程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通过展示,使学生明确这一

板块所呈现的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复习,分项整理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6、7题。

请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说一说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小结:

①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去掉乘号,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点

表示乘号,如4某a可以写作4-a或4a。

②当字母与字母相乘时,可以用点表示乘号或直接去掉乘号,如a某b可

以写作a•b或ab;a某a可以写作a・a或a2o

③当字母与1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只写字母本身,如1某a可以写

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厘米,比哥哥矮a厘米,哥哥的身高是()厘米。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吨(a>5b),每车运b吨,运了5车后,还剩()吨。

④在自然数中,与自然数a相邻的两个数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

是()。(a>l)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⑶判断。

①a某b某8可以简写成ab8。()

②a2和2a相等。()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思想,巩固一些特

殊的写法:数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要写在字母的前面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卅教案3

设计说明

在数学课上,我们经常利用等量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单把

这项知识拿出来理解,学生就会有些茫然无措。为了使学生对等量关系有直观

的理解,并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这种关系,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两个方

ffi:

1.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跷跷板导入,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

助课件直观演示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

终是从生活情境中感知等式,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情境。在不断寻找和交流

中,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

2.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到等

量关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如在表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

笑笑身高的关系环节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找到各种等量关系。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的

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1)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老师和学生玩跷跷板的情境,跷跷板会怎样?

(2)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和老师玩跷跷板的情境,并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不仅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观察主题图。

(课件逐一出示动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

(1)观察图上信息,想办法让跷跷板平衡。

(2)用语言描述当跷跷板平衡时谁和谁的质量是相等的。

(3)全班交流,发现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3.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1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

量”,这就是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跷跷板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同时又是休观等量关系的生活

原型,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量关

系。

O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根据数据分析数量关系,探索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4页第二幅情境图。

(1)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收集并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提示:可以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表示这些等量关系。

师:哪两个人的身高有关系?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生1:画图表示如下:

生2:我用式子表示,妹妹身高某2=姚明身高,妹妹身高+20厘米=笑

笑身高。

2.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同学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①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②笑笑身高一20厘米=妹妹身高

③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一20厘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理解统计在数学中的意义,理解条形统计

图的特点和优势;掌握条形统计图中横、纵坐标及单位的意义,能看懂统计图

中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统计

的结果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一在统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细心运算,

学习数学研究的一般性方法,体会由数字规律得到相关结论的逻辑关系,从而

提高判断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字的分布

规律,体现数学的美感和对于实际问题的探究型研究方法,休会数学的魅力

和奥妙,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研究方法。

教具

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小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开始学习,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请每一位小同学把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小纸条上,在黑板上

列出春、夏、秋、冬的图表,请每一位小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与黑板上一样的

图表,请班干部在讲台前统计各个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老师在黑板上、同学

们在坐标纸上同时完成生日的条形统计图。

2.教师讲解:做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第一步,认真纪录每一个数据;第

二步,统计每一个范围内的数据个数;第三步,在方格纸上认真画出条形图;

第四步,由统计图对数据进夕亍分析。明确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的数学涵义

及单位量的大小。

重点:细心、准确、无误、美观。

难点:对于数据的分析,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理解最大值与最小值。

三、例题讲解。

本例题通过师生互动完成班级内同学们的生日分布条形统计图,旨在要同

学们在缜密的数学思维背景下理解统计的涵义,基于一组相关数据的数理分析

过程,了解通过统计的方法掌握某一数据的变化规律和内涵,进行科学的分

析。掌握条形统计图当中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学意义与单位量与数据量的大小

关系及单位。

四、习题巩固。

习题一:四年级举行的特色运动会,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些特色体

育项目。

习题二:班级要设立图书角,调查并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哪类图书。

习题三:调查并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

五,拓展及小结。

1.基于某一类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表示,本节课仅利用条

形统计图作例,说明对于数据的合理表示可以得到对于数据的更有效分析,从

而得出相关结论,采取相应措施,体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性。

2.有关条形统计图的优势:体现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比较数据之间的

差别。

3.统计图有很多种,后续课堂还会学习到: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请

同学们先有一个印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班教案5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

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

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班教案6

设计说明

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

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

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

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

美好品德。

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

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

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

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

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

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

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

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①1本练习本2.8元,一个铅笔盒6.1元。淘气要

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

本练习本2.8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

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

路和算法)

⑵指名板演。

方法一:2.8某3=8.4(元)6.1某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2.8某3+6.1某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8.9某3=26.7(元)

方法四:(2.8+6.1)某3

=2.8某3+6.1某3

=8.4+18.3

=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

现了什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班教案7

一、教材

《三角形边的关系》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导出所要研

究的问题,接着介绍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

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C教材篇幅简短,

但思路清晰,要点突出,教法学法寓于其中,方便教师教学C

分析教材可以看出,教材编写者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收集、整理和

分析数据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和得出结论。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

会,我遵循编写意图,对教材还做了适当的扩充处理,增加了一些环节,让教

学过程更显层次性和动态性。这一内容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

念和知道三角形稳定性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丰富三角形的知识。同时,也为以后继续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它多边形的

关系打下基础。

二、教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的

原则。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将实践性原则摆在重要位置,将教学过程设置

为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实验法、演示法、发

现法等。教学中我将把这些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期望实现最佳效

果。

三,学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遵循这一理念,考虑与上述教法相适

应,突出主体性和实践性,本节课我引领学生立足“三自”,主动学习,即:

自由探究,自我总结,自主运用。安排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

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登封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

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

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之间的关系

难点:在探索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为教学指导思想,为突出重,突破难点,达成

预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强调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

3.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合作用小棒摆三角形

请同学们将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四组不同长度的小棒拿出来,同桌两个相互

合作,看看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2.小组汇报

3.小组讨论:

同样是用三根小棒来摆三角形,为什么有的能摆成,有的却摆不成呢?观

察、比较一下这两组实验结论,你能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全班交流

(1)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

现。

组1:三根长度不相同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2:两边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组3:.......

根据学生回答,举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逐步完善学生认识,达成共

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2)这边的各组小棒为什么不能摆成三角形呢?(强调“任意两边的

和”)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祝贺你们探索和发现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让我们自豪地再说一遍

这个结论。

(三)看书巩固自己看教材第27页的内容

(四)拓展应用

1.教科书第28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出示小明上学的路线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怎样走?有

哪几条路线?在这两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最近?请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

种现象。

集中分析,总结汇报

3.课本第28页练一练第2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课本28页练一练第3,4小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期教案8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5+1.5=7.8-1.8=3.5-2.5=6.4-1.4=100-84=

3.3+6.7=85+15=45+35=4.5+2.6=0.49-0.27=

2计算

3.54+5.26368-26918.32+27.57

二、目标实施

出示挂图

1、在歌手大赛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学

们,在电视里看到过歌手大赛吧?出示挂图:这是一次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

来看看选手们的得分情况吧,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2、估计谁的总分会比较高呢?

小组交流。

3、高多少分呢?我们还需要来算一算。能用算式说明你的想法吗?

4、怎样列式?

(1)8.65-8.55=0.10.88-0.40=0.480.48大于0.1

(2)9.43-(8.65+0.40)8.65+0.40=9.059.43-9.05

(3)9.43-8.65-0.40

这样的小数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请你选择一种

方法试算一下。

组内交流

刚才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

下。或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5、练习

试一试1

6、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异同吗?

三、重点探究小数混合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整数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

候,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运算。

完成19页2

四、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出示购物清单----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舟哪些数学问题?

西部超市购物清单

20某某.10.1415:41

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小计

面包1(个)5.40元5.40元

酱油1(瓶)4.5元4.5元

醋1(代)1.5元1.5元

应收:11.4元

客付额:20元

找零:8.6元

请你任意提三个问题和同学一起解决一下。

2、完成18页2,19页134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小数连加、连减和家建好后计算,那么你有什么收获

呢?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巨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

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

购物小票、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

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

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

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

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

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

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

列式:20-(12.30+4.85)O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

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

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其他三人扮演顾客,到货

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文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

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小组合作模拟购

物,并填购物单。

2、反馈练习。

(1)师: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

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

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今天让我们当一回家,为家人准备晚

餐,选购食品。钱数在30元以内,你打算选购什么食品?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五、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1.25+2.41=3.663.66-1.25=2.41

1.253.66

+2.41-1.25

3.662.41

计算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其他就和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班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

“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

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

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点评: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

处可见,应用广泛,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一、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

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

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

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

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

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

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当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

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

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

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点评: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当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

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

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

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

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

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

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设计说明

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己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

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

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

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

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

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

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

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

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

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

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O这时小数点

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

(25.6),再跳到2和5之间⑵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

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

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

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移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动了一

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

1.00元。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

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

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

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

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1元=1分1.00元=1元

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6.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

之间说一说。

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

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比教案12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

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

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

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

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

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C

教学重点:

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准备: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

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王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展示课件。观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断一断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画一画

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C

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

五、作业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

2.完成校园作业本13页。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我们发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期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从折

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规范有序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学习重点

能根据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一、自学指导。

1.情景导入:

(用蒜苗生长的动画图片引入新课)

2,由学生动手,演示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3.动画演示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要强调学生注意观察画折线统计

图的步骤)。

让学生分析在格子图中画折线统计图可以分成哪两步。

三、习题巩固。

课本P89练一练lo

四、实践应用。

课木P89练一练2。

五、课堂小结。

1.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折线统计图有利于直观了解事物的变化情况。

2.怎样画折线统计图呢?

(1)先在格子图中描点。

(2)连线。

3.统计图一般有几种形式呢?

统计图一般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形式。

4.进行预测时,先要找出数量变化趋势中的规律,再进行预测。

六、知识拓展。

为了寻找小玲跳绳成绩提高的秘密,笑笑帮助小玲记录了锻炼的情况,并

制成了统计图。

(1)小玲跳绳中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最快?哪一阶段成绩提高比较缓慢?

答:小玲第510天成绩提高最快,第15~20天和20~25天成绩提高比较

缓慢。

(3)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多少,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几

天?

答:估计小玲第8天的成绩大约是118个,达到每分135个大约是在第12

天。

七、目标检测。

1.要表示上海20某某年全年每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用()表示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统计图一般有、、o

3.下面的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李明从9时到11时由甲地到乙地骑车行驶

的情况。

(1)李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多长时间?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他平均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2)李明在中途停留了吗?如果停留了,那么停留了多长时间?

(3)李明在最后30分里行驶了多少千米?比他骑车行驶全程的平均速度

快多少?

八、实践作业。

根据十几天观察蒜苗得到的结论,写一篇《我的蒜苗长得快》数学实践小

论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期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

数,等式仍然成立。

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动手实践,认真观察、思考归纳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

立。

学习难点

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填空:含有______的______叫做方程。

判断:下列这些是方程吗:

1,x=10()

2.32+x()

3.16+4=20()

二、自学指导。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本

左边主题图)

提示:

(1)现在的天平处于什么状态?______,说明两盘的质量0

(2)从左往右观察每组两幅图片,天平的左右两盘有什么变化?天平有什

么变化吗?现在你能把天平的规律描述出来吗?换成等式呢?

2.现在再来观察一组,和上面的一组有什么不同吗?(课本右边主题

图。)

对比上面一组天平图片的规律,你能说出这一组图片中有什么规律吗?

用一句话来描述等式的规律。

请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对这个规律进行举例说明。

三、实践应用。

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求出方程中的X。

x+2=10

思考:在这个方程里,未知数x属于这个加法算式的哪部分?根据加法各

部分之间的关系,你能想到这个方程的不同解法吗?试一试吧。

练习巩固:

解方程:y—7=1223+x=45

四、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1.会解一些方程了。

2.注意算数准确。

五、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