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_第1页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_第2页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_第3页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_第4页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TOC\o"1-2"\h\u26573第一章导言 3315971.1编制目的 3168841.2编制依据 3239631.3适用范围 38861第二章旅游景区概述 468202.1旅游景区概念 4288292.2旅游景区类型 4150922.3旅游景区特点 49173第三章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5193133.1旅游景区规划原则 5164023.2旅游景区规划内容 5105653.3旅游景区管理机制 615387第四章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 6279604.1服务质量要素 6241174.1.1服务态度 6314084.1.2服务技能 686004.1.3服务设施 660904.1.4服务流程 652864.1.5服务保障 7243654.2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7240494.2.1评价指标 785844.2.2评价方法 7179964.3服务质量改进措施 7153144.3.1建立服务质量监测机制 7226494.3.2加强员工培训 7206844.3.3优化服务设施 7274424.3.4完善服务流程 818754.3.5强化服务保障 820645第五章旅游景区市场营销 8154925.1市场营销策略 8324055.2品牌建设与推广 8204215.3客户关系管理 923744第六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 982246.1安全管理制度 949236.1.1制定原则 9198796.1.2管理体系 9166076.1.3制度内容 999036.2安全风险防控 105186.2.1风险识别 10102746.2.2风险评估 10128246.2.3风险防控措施 10289966.2.4风险防控实施 10263126.3应急预案与处理 10201126.3.1应急预案制定 10230236.3.2应急预案内容 10237116.3.3应急预案演练 10244096.3.4处理 102876第七章旅游景区设施与服务 11117937.1设施配置标准 11189537.1.1设施规划与布局 11166157.1.2设施维护与更新 11131607.2服务流程优化 11287417.2.1接待服务 11285447.2.2导游服务 12142227.2.3个性化服务 1262937.3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 12272957.3.1培训内容 12294607.3.2培训方式 1210647.3.3管理措施 127934第八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 13153508.1环保政策与法规 13219058.2环境保护措施 13195598.3环保教育与宣传 137526第九章旅游景区人力资源 14185859.1人员招聘与选拔 14287669.1.1招聘原则 14125779.1.2招聘渠道 14271559.1.3招聘流程 1490229.1.4选拔标准 1427259.2员工培训与发展 1479149.2.1培训计划 14146199.2.2培训形式 145719.2.3培训效果评估 15188689.2.4人才储备与晋升机制 1533049.3员工福利与激励 15122549.3.1福利制度 1553699.3.2激励措施 15164第十章旅游景区质量监督与评价 15765110.1质量监督体系 152094810.1.1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组织 151987710.1.2制定质量监督制度 16901610.1.3落实质量监督措施 162242810.2质量评价方法 161088910.2.1制定评价标准 162948010.2.2评价方法 162458310.2.3评价周期 162569610.3持续改进与优化 162275710.3.1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16393010.3.2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 16969410.3.3借鉴先进经验 17482810.3.4开展质量文化活动 172449710.3.5加强质量监测 17第一章导言1.1编制目的本《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的编制,旨在规范我国旅游景区的管理运营与服务行为,提升旅游景区的整体品质,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2编制依据本手册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4)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景区服务指南》;(5)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1.3适用范围本《旅游景区管理运营与服务标准手册》适用于我国各类旅游景区,包括但不限于:(1)A级旅游景区;(2)风景名胜区;(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旅游度假区;(5)其他具有旅游价值的景区。本手册规定了旅游景区在管理运营与服务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旨在指导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游客需求,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旅游景区概述2.1旅游景区概念旅游景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依托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源,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等为主要功能,为游客提供游览、体验、度假等服务的特定区域。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确的范围、完整的设施和规范的管理。2.2旅游景区类型旅游景区根据其资源特点、功能定位和市场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然风光型: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旅游资源,如名山大川、湖泊瀑布等。(2)历史文化型:以历史文化遗迹、古建筑、古墓葬等为主要旅游资源,如故宫、秦始皇陵等。(3)休闲度假型:以休闲度假设施和服务为主要旅游资源,如温泉度假村、海滨度假村等。(4)康体娱乐型:以康体娱乐设施和服务为主要旅游资源,如滑雪场、高尔夫球场等。(5)红色旅游型:以红色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地为主要旅游资源,如延安、井冈山等。(6)民俗风情型:以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族风情等为主要旅游资源,如云南丽江、四川九寨沟等。2.3旅游景区特点旅游景区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独特性:旅游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迹等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2)服务完整性: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游览、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一站式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3)管理规范性:旅游景区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和旅游体验。(4)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5)品牌影响力: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是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6)经济效益:旅游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第三章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3.1旅游景区规划原则旅游景区规划是旅游景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前提,遵循以下原则对于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科学性原则:规划应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前瞻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市场需求,保证旅游景区的发展具有长远性和可持续性。(3)综合性原则:规划应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旅游景区的综合协调发展。(4)人文关怀原则:规划应关注游客的需求,注重景区的人文关怀,提高游客的满意度。(5)特色原则:规划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景区的特色资源,突出景区的独特性。3.2旅游景区规划内容旅游景区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景区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景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战略布局。(2)景区功能分区:根据景区资源特点,合理划分景区的功能区域,包括游览区、休闲区、服务区等。(3)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基础设施,满足游客的需求。(4)景区景观规划:合理布局景区的景观资源,提高景区的观赏性和游览价值。(5)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证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6)景区市场营销规划:分析景区市场现状,制定市场开发策略,提高景区的市场竞争力。3.3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是保障景区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建立健全景区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现景区的高效管理。(2)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3)财务管理:加强景区的财务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4)服务质量管理:制定景区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的监督与考核,提高游客满意度。(5)安全管理:加强景区的安全管理,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6)景区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建设,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第四章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标准4.1服务质量要素4.1.1服务态度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具备热情、耐心、礼貌、细致的服务态度,对待游客应尊重、友好,积极解决游客提出的问题。4.1.2服务技能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服务技能,包括景区讲解、票务操作、游客引导、紧急救援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4.1.3服务设施旅游景区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服务环境。4.1.4服务流程旅游景区应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连贯、高效的服务。4.1.5服务保障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的服务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服务质量保障、投诉处理等,保证游客权益得到保障。4.2服务质量评价体系4.2.1评价指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评价指标:(1)服务态度评价:包括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礼貌程度、解决问题能力等。(2)服务技能评价:包括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等。(3)服务设施评价:包括景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等。(4)服务流程评价:包括游客游览过程中服务流程的连贯性、高效性等。(5)服务保障评价:包括景区安全保障、投诉处理等。4.2.2评价方法旅游景区服务质量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游客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认识和评价。(2)实地考察:组织专家对景区服务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评估。(3)数据分析:对景区服务质量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3服务质量改进措施4.3.1建立服务质量监测机制旅游景区应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3.2加强员工培训景区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保证游客享受到优质的服务。4.3.3优化服务设施景区应根据游客需求,不断优化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4.3.4完善服务流程景区应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享受到连贯、高效的服务。4.3.5强化服务保障景区应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保证游客权益得到保障,提升游客满意度。第五章旅游景区市场营销5.1市场营销策略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是提升景区知名度、吸引游客、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旅游景区应根据市场需求、景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以下几方面的市场营销策略:(1)产品策略:景区应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开发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2)价格策略:景区应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游客。(3)促销策略:景区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推出优惠券、合作推广等方式,提高游客的购买意愿。(4)渠道策略:景区应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拓展市场覆盖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5)服务策略:景区应注重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增强游客的满意度。5.2品牌建设与推广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景区应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升景区形象和知名度。(1)品牌定位:景区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市场需求,明确品牌定位,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2)品牌传播:景区应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3)品牌形象:景区应注重提升景区环境、设施和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4)品牌合作:景区可与相关企业、机构开展品牌合作,共同打造知名旅游品牌。(5)品牌保护:景区应加强品牌保护,防止侵权行为,维护品牌权益。5.3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旅游景区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游客忠诚度的关键环节。景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客户关系管理:(1)信息收集:景区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收集游客的基本信息、消费行为等数据。(2)客户分析:景区应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游客需求、喜好和消费习惯,为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依据。(3)客户沟通:景区应与游客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游客需求,解决游客问题。(4)客户关怀:景区应关注游客体验,提供个性化关怀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5)客户反馈:景区应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收集游客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景区服务。第六章旅游景区安全管理6.1安全管理制度6.1.1制定原则为保证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全面、严谨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涵盖景区内部各个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操作规程及安全措施。6.1.2管理体系景区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处理等内容。6.1.3制度内容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景区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2)安全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景区设施、设备、环境进行检查,保证安全运行。(4)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报告程序和处理流程,及时妥善处理安全。6.2安全风险防控6.2.1风险识别景区应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包括自然灾害、设施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6.2.2风险评估针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6.2.3风险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措施和监控措施。6.2.4风险防控实施景区应根据风险防控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实施,保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6.3应急预案与处理6.3.1应急预案制定景区应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安全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火灾、恐怖袭击等。6.3.2应急预案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救援队伍、物资保障等。(2)预警与信息报告:建立预警系统,明确信息报告程序。(3)应急响应:制定具体的应急响应措施和流程。(4)救援与恢复:明确救援力量、物资调度、恢复生产等。6.3.3应急预案演练景区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6.3.4处理发生安全时,景区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展,减少损失。同时对进行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第七章旅游景区设施与服务7.1设施配置标准7.1.1设施规划与布局旅游景区的设施规划应遵循科学、合理、美观的原则,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地理环境、文化特色等因素。具体要求如下:(1)游览区:游览区设施应包括游览路线、观景台、休息区、导览牌等,保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舒适、便捷。(2)交通设施:交通设施应包括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景区内部交通等,满足游客出行需求。(3)餐饮设施:餐饮设施应包括餐厅、小吃摊、饮料店等,提供多样化、卫生、美味的餐饮服务。(4)住宿设施:住宿设施应包括酒店、民宿、露营基地等,满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5)购物设施:购物设施应包括特色商品店、纪念品店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购物体验。7.1.2设施维护与更新景区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设施安全、美观、实用。具体要求如下:(1)定期检查设施安全功能,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保持设施清洁卫生,提高游客满意度。(3)根据游客需求,及时更新设施,提升景区品质。7.2服务流程优化7.2.1接待服务接待服务应遵循以下流程:(1)游客抵达景区,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提供导览、咨询等服务。(2)协助游客办理门票、住宿等相关手续。(3)引导游客游览景区,解答游客疑问。(4)提供景区内交通、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信息。7.2.2导游服务导游服务应遵循以下流程:(1)导游与游客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游客需求。(2)根据景区特色和游客兴趣,设计合理的游览线路。(3)讲解景区历史、文化、景观等,提供专业、生动的讲解。(4)关注游客安全,及时处理突发事件。7.2.3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游客需求,提供以下个性化服务:(1)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2)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游览设施和服务。(3)为儿童提供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和服务。7.3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7.3.1培训内容服务人员培训内容应包括:(1)景区概况、历史文化、景点介绍等基本知识。(2)服务礼仪、沟通技巧、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3)安全知识、紧急救援、突发事件处理等专业技能。7.3.2培训方式采用以下培训方式:(1)岗前培训:对新入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保证其熟悉岗位职责。(2)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在岗人员进行业务知识、服务技能培训。(3)外出考察:组织服务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7.3.3管理措施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服务人员考核制度,提高服务质量。(2)加强服务人员激励与约束,激发工作积极性。(3)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整改。第八章旅游景区环境保护8.1环保政策与法规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旅游景区应严格执行环保政策,保证景区环境质量的稳定。景区管理机构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制定具体的环保政策,明确景区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加强对景区内环保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保证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8.2环境保护措施景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景区环境监测。建立景区环境监测体系,对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保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2)严格控制污染源。对景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排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实行环保准入制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3)加强生态保护。保护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禁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对景区内的珍稀植物、动物进行重点保护。(4)优化景区布局。合理规划景区内的游览线路和设施布局,减少游客对景区环境的干扰。同时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游客满意度。(5)强化环保管理。建立健全景区环保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加强环保培训和考核。8.3环保教育与宣传环保教育与宣传是提高游客环保意识、促进景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景区管理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等形式,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游客环保意识。(2)设置环保宣传牌。在景区显眼位置设置环保宣传牌,提醒游客注意环保行为。(3)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在景区内设置环保设施,如分类垃圾桶、节能灯具等,引导游客养成环保习惯。(4)鼓励绿色出行。推广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如徒步、骑行等,减少游客对景区环境的污染。(5)加强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志愿者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游客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第九章旅游景区人力资源9.1人员招聘与选拔9.1.1招聘原则旅游景区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选拔到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员工。9.1.2招聘渠道旅游景区应通过多元化招聘渠道,包括网络招聘、报纸招聘、人才市场招聘等,扩大招聘范围,提高招聘效果。9.1.3招聘流程(1)制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职位、招聘人数、招聘条件等。(2)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应聘者。(3)筛选简历:对应聘者提交的简历进行初步筛选,确定面试名单。(4)面试选拔:组织面试,评估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确定录用人选。(5)体检与录用:对录用人选进行体检,合格者予以录用。9.1.4选拔标准旅游景区在选拔员工时,应关注以下方面:(1)专业技能:具备旅游景区相关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个人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适应能力:能够适应旅游景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9.2员工培训与发展9.2.1培训计划旅游景区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9.2.2培训形式(1)在职培训:通过日常工作中的指导、交流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集中培训:组织员工参加专业课程、技能培训等,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3)外部培训:选派优秀员工参加行业交流活动、外出考察等,拓宽视野,提升能力。9.2.3培训效果评估旅游景区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员工培训成果,为下一轮培训提供参考。9.2.4人才储备与晋升机制(1)人才储备:建立人才储备库,关注潜力员工,为景区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2)晋升机制:设立明确的晋升通道,激励员工积极向上,提升景区整体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