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创新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_第1页
历史高考创新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_第2页
历史高考创新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_第3页
历史高考创新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_第4页
历史高考创新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6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1.(2016·课标全国Ⅱ,41)华侨华人对近代中国的贡献2.(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考点一太平天国运动教材补充『史论观点』天京变乱的影响首先,它搞垮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核心,削弱了起义队伍。第二,它使得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急剧逆转。第三,它使得太平天国的思想信仰发生了危机。许多人通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分裂看穿了“拜上帝教”的西洋镜,从此悲观失望,人心趋于涣散。——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考点二辛亥革命教材补充『历史概念』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史论观点』辛亥革命的巨大历史功绩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颠覆了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成为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最富于突破性的进步,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中华民族跟上世界潮流、实现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奠基准备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巧学妙用][图示解史]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构图解史]《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漫画解史]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生活奢侈,等级森严,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走向衰落。[图解历史]中外“联合绞杀”★英国人戈登的洋枪队在太平天国后期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图说历史]共和体制的确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拜上帝会②1851③封建土地所有制④资本主义⑤小生产者考点二①兴中会②1905③保路运动④中华民国⑤1912⑥国民全体⑦民主化⑧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⑨君主专制⑩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⑪民主共和考法1史论阐述类——从现代化角度审视太平天国运动【考题1】(2016·江苏单科,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答案D『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学者观点的角度考查历史解释。★抓关键明确“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的内涵,即平均、平等、专制等。★清误区本题为史观史研型选择题,难度较大。部分考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太平天国运动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继续,但又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eq\a\vs4\al(史论链接)』从现代化角度审视太平天国运动(1)“倡导社会改革”——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2)“播下革命种子”——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汉人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4)“迟滞近代化进程”——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5)“催生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都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考法2史料主旨类——辛亥革命的影响【考题2】(2017·上海高考,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新期间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答案D『eq\a\vs4\al(方法突破)』★明立意从辛亥革命影响角度考查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抓关键“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清误区本题属于时间推理型选择题,难度较小。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在政体构建上都属于君主立宪制,属于同一个发展层面,考生易错选A项。『eq\a\vs4\al(史论链接)』辛亥革命对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普通中国百姓的心中。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对随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历史作用。考法3史料主题类——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史料一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史料二肯定与否定“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eq\a\vs4\al(读史用史)』(1)据史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提示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2)据史料二,说明两人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提示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eq\a\vs4\al(方法突破)』准确“获取、解读信息”进而提炼史料主旨是突破高考第41题的重要解题技巧。史料二中陈旭麓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如“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而斯塔夫里阿诺斯则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触动中国社会的根基,影响有限;史料二中信息“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说明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以共和国为宗旨。『eq\a\vs4\al(史论链接)』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①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②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③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等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考法4开放探究类——从必然与偶然的角度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史料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eq\a\vs4\al(读史用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12分)提示关系:清末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说明:政治上,新政倡导君主立宪冲击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新政奖励实业客观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文化上,新政改革教育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培养了更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条件上,新政的某些举措导致了地方群体不满,如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eq\a\vs4\al(方法突破)』☆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1)“是什么”:紧扣材料主题,明确“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2)“为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相关的史实来论证。如上题中,思路和史实紧扣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了充分的论证。『eq\a\vs4\al(史论链接)』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必然性(1)经济基础: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发展。(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3)组织基础: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2.偶然性(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学科素养6从史学研究角度探讨“中国史境”下的中国宪政道路命题专家史论“中国史境”(Chinesecontext),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文提出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新的理论和方法。柯文认为,研究中国问题,必须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原因,必须用中国的资料、中国人的价值标准。该理论认为,中国现代化主要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化的结果,即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按照这一理论,我们研究中国的宪政道路以及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就必须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现代性变化寻求答案,从中国自身的特殊史境中寻找中国的宪政之路,寻求中国宪政发展和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的宪政道路经历了一个由毫无宪政传统到学习、研究、逐渐认识西方宪政的流变过程。传统中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君主的绝对权威在传统社会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体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君主政治为惟一的政体(无人怀疑过君主政治之外尚有其他更好的政体,故任何政治的变迁仅限于人事的变更,而非政治秩序的更迭);第二,民本(但就是没有民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臣属文化”,即人民没有“自我取向”或“投入取向”及“参与取向”,中国缺少民治的观念、政治的自觉、牵制政府的强有力的布尔乔亚集团);第三,家产官僚主义(政治之权原和主体在君主,政府是皇室的扩大,官员为君主之仆役)等等。可以说,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就是神权政治文化、专制政治文化。——丁三青郑骊君《“中国史境”下的宪政道路与政治现代化的特点》『素养解读』掌握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1.史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般包括“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历史解释和评价”等环节:一是围绕问题收集史料;二是针对问题解读史料;三是根据史料论证问题;四是依托史料重现和评价历史现象等。这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辨析史料和具备对历史问题的实证与想象能力,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2.主要的史学研究方法(1)史由论来、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从材料出发、史实相互印证、甄别与辨伪、史论结合、左图右史、从历史材料中得出历史结论等。(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将正面史料与反面史料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4)“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史料的有限固然成问题,而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则危害更大,史料的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而要做到“无信不征”。『考题例证』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倾向答案D『命题突破』西方宪政的实现有其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条件,而中国并不具备。中国的宪政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这说明着中国的宪政带有相当大的精英推行过程。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也有问题,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旧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得到充分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根基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宪政也就无立足之本。中国宪政之路曲折发展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东茂名模拟)下表是“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时间人丁(万口)耕地面积(顷)额定地丁银(两)1753年197.687401——1820年742.9988123935451851年782.389620694984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A.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B.广西受到外国侵略加剧C.广西小农经济发展迅速D.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解析分析表格材料可知:1753~1851年广西“人丁”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却不断减少,而“额定地丁银”则加倍增收。这说明腐朽的封建统治剥削使阶级矛盾激化,广西农民生活处境艰难,故A项正确;“外国的侵略加剧”在材料中无反映,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耕地面积的减少,“小农经济发展迅速”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广西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2.(2018·海南海口质量评估)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这表明()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性质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实行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解析材料信息“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体现了太平天国政权征缴赋税的政策,其前提是承认土地私有。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叙述错误。答案B3.(2017·安徽合肥模拟)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D.最早进行“器物”及政治改革的实践答案C4.(2017·宁夏银川一中调研)《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这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A.对基督教的认同 B.主张政教合一C.希望共建人间天国 D.天朝上国的心态解析据材料中对西方的态度,要求西方称臣朝贡,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仍存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河南郑州质检)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多由满洲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二十多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A.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C.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D.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解析材料表明:1860年以前,清朝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多由满洲贵族担任;1860年到1864年间,这种状况则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清廷出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不得不倚重汉族官僚,故B项正确。答案B6.(2017·湖南衡阳模拟)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这说明“太平军制度”()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制止私产膨胀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解析太平天国推行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超越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不符合农民的私有观念,因而“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因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故D项正确。答案D7.(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梁启超意在说明()A.辛亥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解析在梁启超看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而非偶然性,因为“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故A项错误;梁启超先生意在说明民主专制必然导致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说明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故C项正确;君主专制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而非君主政体,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云南曲靖检测)《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C.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解析根据材料“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可知,许多参与反满反君主政体者,没有新思想的指导,“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体现了盲目性,故C项正确。答案C9.(2018·山西孝义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第四条规定: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一规定反映出()A.议会主权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C.人民主权至上 D.政府权力过于分散答案B10.(2017·山东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解析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没有一个人或政党有实力建立起一个新的具有足够影响力和向心力的权威政权,因此导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答案为D。答案D11.(2017·江西抚州高三段考)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这说明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由材料“辛亥革命……内骨子是依旧的……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等关键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故答案选C。答案C12.(2017·江西鹰潭模拟)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A.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B.晚清民国艰难的宪政道路C.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D.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解析材料“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体现了政局的不断变换和对宪政道路的不断探索,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安徽池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并劝康有为“息影林泉,自娱晚景”。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1906年冬,他又致信康有为:“革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如何看待这一次转变,梁启超自述说:“启超既曰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持论稍变矣。”——摘编自邱丹丹《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论及成因》材料二吾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额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内阁制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在孙中山看来,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袁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阁制度,因为袁是枭雄。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据《民立报》(1913年l月10日)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的变化情况,并简要分析其第二次转变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15分)答案(1)情况:从改良立宪(或君主立宪)到革命共和(或排满共和),再回归到改良立宪。(4分)原因:受其老师康有为极力反对革命共和的影响;对革命党人的暴动及暗杀行为产生不满;游历日本和美洲的经历引起个人思想的转变。(6分)(2)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