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_第1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_第2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_第3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_第4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两河、尼罗河流域:种植大麦和小麦等;中国:南稻北麦的精耕细作农业体系;古希腊:大麦、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美洲: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甘薯、马铃薯。生产关系的变化:农耕和畜牧业出现→定居,男子占据主导地位,女子从属地位→生产力发展,产品剩余→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出现农业起源的特点:多元中心、独立发展、多样性农业出现的意义:(1)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为食物生产者,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增长;(2)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南稻北麦;(2)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精耕细作;(4)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土地兼并盛行;(6)经济重心逐渐南移;(7)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范围全球性;内容丰富性;欧洲主导性;过程双向性;结果两重性;时间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对中国的影响:(1)高产作物的引入,大大增加了中国粮食产量,缓和了粮食压力,促使中国粮食结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人口增长。(2)美洲高产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促进了中国粮食商品化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人口膨胀造成明清时期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积极:(1)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2)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加;(3)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4)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加强,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消极:伴随殖民掠夺,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疾病传播,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粮食安全问题:(1)出现的原因:①人口的激增;②城市化、工业化加速,耕地面积的减少;③对农业投资不足;④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影响;⑤粮食成为某些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压力的手段;(2)应对措施:①加强国际合作;②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③加强立法;④保护耕地资源;⑤改进技术及加大投入,提高粮食产量;=6\*GB3⑥厉行节约;2、食品安全问题:(1)出现原因:①农业现代化的负作用,如化肥、农药、抗生素、添加剂等过度使用;②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水平滑坡;③政府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2)如何应对:①加强立法;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③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④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1、精耕细作概念解读: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增加投入,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兴修水利设施,积累农学理论,编写农学专著等。2、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佃经济概念区分:①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商品经济以市场买卖和自由交换为特点;②小农经济指规模小,家庭经营,特点: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分散性。根据农民是否拥有土地,又分为自耕农经济和租佃经济;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技术先进,长期领先于世界;(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紧密结合;(5)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4、影响手工业发展的因素:①政治:政局稳定,政府政策推动;②经济:农耕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③群体:劳动工匠技术经验的积累与改进;④其他:税制改革等国家对民众人身控制减弱;5、劳作方式发展:(1)农业劳作方式:集体劳作(商周时期井田制、东汉庄园经济);家庭式劳作(小农经济);庄园式劳作(罗马奴隶制庄园、中古西欧领主庄园、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2)手工业劳作方式: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明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资本主义经济不同发展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垄断组织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14—18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特点手工劳动机器生产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规模较小较大(中小企业)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大企业)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基础回顾: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成就蒸汽机、火车、汽船等(蒸汽时代)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等(电气时代)经济结构轻工业为主(如纺织业)重工业为主(如电力、石油、化工等)进程从英国开始,拓展到多国多国同时进行,美德尤为突出发明来源技工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生产组织工厂制度(中小企业)垄断组织(大企业,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侵华方式商品输出为主(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为主(在华设厂、对华贷款)3.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1)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增大;(2)城市化进程加快;(3)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4)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5)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生活质量提高;(6)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7)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消极:(1)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城市发展带来犯罪等社会问题;(2)资源过渡开发、环境污染等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3)壮大了欧美资产阶级实力,加快了亚非拉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过程。4、工厂制的特点:(1)工人实行倒班制;(2)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3)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4)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5、中国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精神的影响:(1)促进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2)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1)科学理论的进步: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2)二战和战后美苏争霸的刺激;政府政策的重视;(4)发展经济的需要;(5)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2、现代科技领域:计算机、人工智能、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技术等。3、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1)生产方式日益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生产力;(2)劳作方式由粗放变为集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3)促进了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4)获取信息渠道增多,扩展了人类视野,推动了社会进步;(5)负面影响:如沉迷网络,个人隐私安全,生态环境恶化、核灾难等。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1、中国古代商业商周商朝出现专业商人;“工商食官”(设官统一管理商人、工匠,为官府服务);春秋战国“工商食官”被打破,私商出现;商鞅“重农抑商”政策;秦汉统一货币、车轨、度量衡,促进全国商品流通;西汉时期,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开通;隋唐到两宋1、唐朝出现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北宋出现最早纸币;2、唐宋城市不同:①空间:唐代实行坊市制;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街市,草市更加普遍;②时间:唐代城市活动受到严格时间限制;宋代打破时间限制,夜市、晓市;③功能:唐代城市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宋代城市经济、娱乐功能增强;3、宋代城市发展原因: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工商阶层壮大,城市生活需要;③政府政策影响;4、沿海港口城市在唐宋时期走向繁荣,政府设立市舶司,专管对外贸易;明清1、商品经济发展表现: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商帮兴起;④工商业市镇兴起;⑤金融:白银广泛使用,出现钱铺、庄票等;2、商业发展原因:①经济:农业、手工业的繁荣;②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③政策: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推动;④交通:交通便利;⑤货币:新航路开辟,白银流入中国;3、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海禁、闭关锁国2、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1)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4)促进了中外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5)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3、古代商业契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原因: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易的繁荣;规范交易行为的需要;影响:(1)使社会商业行为受到规范和指导,减少了社会纠纷,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3)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世界市场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早期殖民扩张:17-18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C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世界贸易中心的变化: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的亚洲贸易中心形成,果阿、澳门、长崎、马尼拉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枢纽;(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出现商品贸易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3)商品种类增多:烟草、咖啡、可可、茶叶、香料、奴隶、鸦片等;(4)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19C中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9C末20C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3、15C以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威尼斯—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英国伦敦);19C末20C初,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法、美、德等);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美国纽约)。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1、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列宁1917-192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8)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政权,国内战争爆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经济、政治危机;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办厂,个别企业可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评价前期: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后期:损害农民利益,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手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特色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探索;(2)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斯大林1924-1953)①工业化:1928-1937,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化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政府主导,指令性计划指导;原因:巩固政权;工业基础薄弱;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②农业集体化:1927-1934,提高农业机器化程度(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筹集了资金;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长期落后;③斯大林模式:1936-199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侧重政治体制改革;1991苏联解体;2、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弊端暴露;1933-1939年,美国罗斯福新政,恢复银行信用、调节工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C50-70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采用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干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黄金时期);20C70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机(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凯恩斯主义失灵;20C80年代以来:各国调整政策,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采用新自由主义,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20C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3、国际贸易与金融①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关贸总协定(以美国为主导的贸易体系,世贸组织前身)等国际经济组织,加强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推动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②1945年,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世界中心货币地位;1973年体系瓦解。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1、集镇的发展趋势:①由政治中心、军事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化;②集镇规模日益扩大;③明清时期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的工商业集镇;2、集镇出现的影响:促进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强城乡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化的发展;3、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特点:①中央集权下讲求对称、布局工整;②贯彻宗法礼教思想,强调等级尊卑;③按功能进行分区,核心区是行政和宗教设施;④坐北朝南是公共建筑布局的主导原则。4、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趋势:数量增多;地理位置南移东移;经济功能增强;5、影响世界各地民居多样性的因素:居住地的自然环境;当地的社会经济水平与文化习俗;宗教习俗、历史传统、国家制度和政策;6、中国古代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差异:①西欧:是工商业者的聚居地,形成市民阶层;中国:是人口聚居地,未形成市民阶级;②西欧:最先作为经济中心,后发展政治、文化、军事职能;中国:首先作为政治中心,后发展经济职能;③西欧:政治上是农村统治城市,经济上是城市剥削农村;中国:政治经济上都是城市统治农村;④西欧:城市拥有自治权和许多特权;中国:无自治权;=5\*GB3⑤西欧:城市自发形成;中国:受控于礼制的规划理念,体现等级尊卑;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近代西方城市化发展特点:①在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②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③此后发展平缓,维持在较高水平;2、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迅速推进的原因: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②工厂制度的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③交通工具的改进,推动城市规模扩大;④民主制度的完善,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3、近代中国城市化:(1)特点:①起步较晚,发展缓慢;②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特征;③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较大;④曲折性,始终在艰难中发展;⑤始终处于低水平阶段,具有落后性;⑥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地区,城市发展不平衡。(2)原因:①列强侵略下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②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活跃;③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④通商口岸的开放;⑤城市发展与管理理念的传入;4、现代中国城市化:1949—1957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推动城市化进程;1958—1976①大跃进带来高速城镇化,但脱离经济发展实际,带来三年经济困难;②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削减城镇人口;③1962年以来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城市人口比重有所回升;④1966—1976,受“文革”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几近停滞;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5、近代以来城市化影响:推动了生产的集中,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发展;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更加丰富、方便人们的生活;环境污染、贫富矛盾加剧、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失业增加等;第12、13课交通与社会变迁1、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原因:经济:生产力的进步: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商品经济发展;政治:巩固统一的需要;(如隋朝修建大运河,驿道与驿站的修建等)文化:思想文化交流的需要;其他:科技、工具的改进;2、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影响:经济:①促进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联系;②推动全国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③影响城市的发展;政治: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民族:有利于民族交融;生活:便利人们出行,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丰富生活;3、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政治:①新中国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政府政策的重视;经济:①中国工业化不断发展(如一五计划推动);②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③城市化发展,人口增加。思想:环保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推动思想解放。科技:科技进步推动;其他: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贡献。4、近代西方交通发展的原因:经济: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新航路开辟以来,殖民扩张,推动海运发展;②工业革命带来交通工具的变革如火车、汽船;政治: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的要求;文化:思想文化交流的需要;其他:科技、工具的改进;5、近代西方交通发展的影响: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布局变化;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政治: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便利列强对外殖民扩张;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推动社会转型;生活:便利人们出行,方便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丰富生活;增强人们的规则意识;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1、古代疫病频发的原因:政治腐败,战争频发,社会动荡;灾荒及不良旧俗,公共卫生条件差;医疗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防疫措施不健全,中外交流和交通的发达促进疫病流行;2、古代疫病流行特点:①出现早,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②类型多样,多源发生;③传播快、危害广、死亡人数多;3、中医学的时代价值:①有利于人民健康,具有医疗价值;②中医产业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③弘扬优秀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