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关于颅内钙化课件_第1页
【头颈】关于颅内钙化课件_第2页
【头颈】关于颅内钙化课件_第3页
【头颈】关于颅内钙化课件_第4页
【头颈】关于颅内钙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關於顱內鈣化

一、生理性鈣化1.松果體鈣化:顱內最常見的生理性鈣化之一。

(1)、鈣化的松果體是否偏離中線,明顯偏離中線時應仔細觀察有無早期松果體區腫瘤。

(2)、松果體團塊太大,直徑超過10mm時,應懷疑松果體區腫瘤。

(3)、10歲以下兒童出現松果體鈣化時,應警惕有松果體區腫瘤存在。

2.脈絡膜叢鈣化:

主要见于侧脑室三角区,钙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情况下脉络膜丛钙化为双侧对称性。3.大腦鐮鈣化:

多呈沿大脑镰走行的线状,也可局部钙化较著,呈梭形或球形,少数可呈大脑镰多发结节状钙化。

4.基底節鈣化:

40歲以上正常人中,顱腦CT掃描時發現基底節鈣化也很正常,通常雙側比較對稱,但也可不對稱,以蒼白球鈣化最為常見。

注:如果基底節鈣化出現在30歲以下時,應警惕病理性鈣化,基底節病理性鈣化主要為代謝性或內分泌性疾病所致,應仔細詢問有無癲癇等相關臨床症狀或進行有關鈣、磷代謝和內分泌方面的臨床生化檢查。5.小腦齒狀和鈣化:意義同基底節鈣化。

二、病理性鈣化

根據鈣化的形態和分佈特點,在分析鈣化原因時可將分為五種情況來考慮:

(1)、腦實質內多發、散在、結節樣鈣化是顱內感染性病變鈣化的特點,除感染性疾病外,還應該考慮到結節性硬化。

(2)、腦實質內雙側、片狀、彌漫性鈣化是代謝性疾病和內分泌性疾病顱內鈣化的特點(診斷時還需要考慮生理性鈣化和家族性疾病引起的鈣化,如Fahr’s綜合症、惡病質綜合症等)。

(3)、條樣、腦回樣、鐵軌樣、圓點狀鈣化是血管性疾病鈣化的特點,包括動靜脈畸形、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等。

(4)、腦腫瘤鈣化:絕大多數表現為腫瘤內部分鈣化,其特點為異常密度或信號的腫瘤背景下有各種形態、程度和範圍的鈣化存在。少數腫瘤可完全鈣化主要見於腦膜瘤。

(5)、其他沒有特點的鈣化

Ⅰ、感染性疾病:

很少感染性疾病可出現鈣化或痊癒後表現為鈣化。總的來說顱內感染性疾病鈣化的影像學表現特點是腦實質內多發、散在、結節樣鈣化,但也可出現其他形態的鈣化。

1.TORCH綜合症:

TORCH綜合症實際上是病毒或原蟲感染腦組織引起腦炎。主要發生於胚胎期或分娩過程中,故又稱先天性宮內感染或先天性TORCH感染。(TORCH是幾種引起腦組織感染致病原英文字頭的縮寫,包括弓形體原蟲和其他感染因素如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和皰疹病毒)皰疹病毒是胎兒期腦炎最常見的原因。

CT掃描時,TORCH綜合症主要為腦實質內多發散在的結節樣鈣化。

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的鈣化通常位於腦室周圍;弓形體原蟲感染引起的鈣化長靠週邊,可以散在分佈於腦實質;皰疹病毒感染出現鈣化可很晚,於3歲後出現;弓形體感染常常同時引起導水管狹窄。

TORCH綜合症應於結節性硬化區別:

兩者相似之處包括:臨床均表現有智力障礙;CT均表現為腦實質內多發散在結節樣鈣化;鈣化均可位於雙側側腦室周圍室管膜下。但結節性硬化患者多同時有皮膚皮脂腺瘤存在,或其他部位同時有腫瘤存在,如視網膜錯構瘤、腎臟錯構瘤、肝脾血管瘤等,一般不合並腦發育畸形。

2.腦囊蟲病:

慢性期脑囊虫死亡以后,囊液逐渐被吸收,囊虫被机化,最后出现钙化,闹囊虫病引起的钙化除符合颅内感染性疾病多发、散在、结节样钙化的一般特征外,钙化通常较小,较圆,且大小均匀,数目视原囊虫病灶多少而异,少者单发或仅数个,多者可弥漫性分布于整个脑实质。

3.腦結核病: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后期,约半数在靠近颅底部鞍区附近出现散在钙化斑点,这种钙化灶的发现是其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区别的主要依据。

腦內結核瘤早期,中心乾酪樣壞死區可出現斑點狀鈣化,增強掃描時周圍呈環形強化,再加上中心點狀高密度鈣化,構成典型的結核瘤的“靶樣征”,是識別結核瘤的重要證據;晚期,整個結核瘤可出現鈣化,呈結節狀,也可僅其壁部分出現鈣化,呈斷續之環狀或碎之蛋殼狀。

4.腦包蟲病

脑包虫病以在脑实质里形成巨大囊肿为特征,囊壁可出现壳状钙化完整或不完整,或囊壁出现结节样钙化,囊壁钙化的出現,有助於與囊壁無鈣化的路內囊性病變區別,如神經上皮囊腫、蛛網膜囊腫。5.腦肺吸蟲病:

脑肺吸虫病晚期,病灶区可出现钙化,且常为蛋壳样钙化,以多发壳样钙化聚集在一起最为典型。

Ⅱ、代謝性疾病和內分泌性疾病

很多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可引起钙、磷代谢异常,所以可以表现有颅内钙化,其钙化特点是双侧、片状、弥漫性分布,确定是那一种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性疾病,需要临床有关生化检查。

1.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絕大多數甲狀旁腺功能低下發生在甲狀腺或甲狀旁腺手術後,臨床和體征與低血鉀有關,主要表現有癲癇發作、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和定向障礙、白內障、皮膚粗糙。生化檢查特點:血清鈣降低,血清磷增高。

90%以上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患者表現有腦實質內多發鈣化,常彌漫性分佈於基底節、丘腦、小腦齒狀核、大腦半球皮層下及皮髓交界區,雙側分佈,通常比較對稱,呈斑片狀、條狀、月牙狀或點狀。

2.假性或假假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无反应,导致低钙血症时称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生化检查示血钙降低;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降低,仅肾小管和骨骼对甲状旁腺激素有反应,临床化验检查血钙、血磷正常。

假性或假假性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常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腦內鈣化與甲狀旁腺功能降低者相似,診斷主要依靠臨床及生化檢查。

3.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常表现有硬脑膜广泛钙化,如大脑镰、小脑幕等。基底节区及其他脑实质内也可以同时出现钙化,常较对称,诊断需要结合临床,本病主要表现有无力、易疲乏、肾绞痛、腹痛、关节痛、便秘,生化检查血清钙升高。

4.維生素D中毒:

为生素D中毒主要見於長期服用維生素D的嬰幼兒,腦實質內多發鈣化斑片,與其他代謝性疾病所致腦內鈣化一樣,鈣化常呈雙側對稱性分佈。

Ⅲ、家族性疾病

1.結節性硬化:

結節性硬化是一種先天性、家族性、遺傳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皮脂腺瘤、癲癇和智力低下三聯症為特徵

病理特點為錯構瘤,可累及全身各個器官,腦部最易受累,所有病例均有腦部受累,而其他臟器受累可有可無,腦部受累最常見的部位是大腦半球;病變常位於腦脊液通路附近,尤其是室間孔附近的室管膜下,病灶可位於腦皮質,病灶呈2—3mm大小之結節狀位於室管膜下的病灶常發生鈣化。CT檢查時本病常以顱內多發鈣化為主要表現,以室管膜下多發結節狀鈣化為主要特徵性改變。

2.特發性家族性腦血管鐵鈣質沉著症

也称对称性大脑半球钙化综合症、特发性对称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家族性基底节结钙化和Fahr’s綜合症,臨床上非常少見

CT平掃表現為雙側基底節區對稱性鈣化,呈均質很高密度。輕者鈣化局限於蒼白球、尾狀核、殼核和丘腦;嚴重者大腦半球內皮質下、小腦齒狀核和腦回呈彌漫性廣泛性鈣化。

當影像學檢查發現基底節及鬧內鈣化時,應排除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及其他原因所致基底節鈣化的情況下,行家族調查有助於明確Fahr’s病的診斷。

3.科克因綜合症:

又称纹状体小脑钙化伴白质营养不良-侏儒-視網膜變性-耳聾綜合征、20-三體綜合征、早老症樣綜合征。為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

病理上除腦白質脫髓鞘外,皮質、基底節及小腦有鐵和鈣質沉積。常於20—30歲死亡。

CT檢查可見雙側基底節及其他部位鈣化,顱骨和腦膜增厚,腦室和腦溝擴大,腦白質脫髓鞘呈斑點狀或斑片狀,CT掃描呈低密度MRT2WI呈高信號。

4.神經纖維瘤病:

为源于神经鞘细胞异常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臨床特點:皮膚牛奶、咖啡斑,多在幼年或出生時即可看到。

神經纖維瘤病患者大腦半球及小腦半球表面也可鈣化,少數情況下室管膜下及基底節亦可發生鈣化。

5.基底細胞痣綜合征

又稱Gorlin’s綜合征,本病顱內可發生鈣化,常位於大腦鐮及小腦幕,也可發生於腦實質內。

診斷主要結合臨床,臨床特點:

(1)、面部及軀幹部皮膚痣,有癌變傾向;

(2)、額部隆起,面容特殊;

(3)、齒源性下頜骨囊中;

(4)、手掌足底角化不良,表現為數毫米直徑的紅斑樣點狀凹陷區;

(5)、脊柱側彎後突,肋骨分叉或發育不良,第四掌骨等骨發育不良。

Ⅳ、外傷後顱內鈣化

外伤后导致颅内钙化少见,主要见于慢性硬膜下血肿及硬膜外血肿,钙化多呈条状或环状,分布于原血肿部位,结合病史易于诊断。

上边图为右额顶硬膜下血肿钙化

下圖為右額硬膜外血腫鈣化

Ⅴ、血管性疾病

1.顱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並不少見,若動脈瘤形成血栓,動脈瘤璧常出現弧形或環形鈣化,這種特殊形態的鈣化是CT平掃時確定診斷的重要徵象,有時動脈瘤內血栓形成部分也可出現小點狀或小片狀鈣化。

部分血栓動脈瘤2.動靜脈畸形(AVM)

发生钙化比较常见,钙化主要与血栓形成和反复出血有关,钙化可呈团块状或许多血管条样钙化,后者出现时CT平掃即可確定診斷。

3.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

又称颅颜面血管瘤病、软脑膜血管瘤病、Sturge-Weber’s。絕大多數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為散發,無性別差異,很少有家族史,遺傳方式尚不清。

CT是診斷本病的有效方法,CT平掃可見腦三叉神經血管瘤病以顱內鈣化為主要為主要表現,典型者鈣化位於頂枕皮質區,偶可涉及額葉比較廣泛,鈣化呈腦回樣、弧帶狀或波浪狀;典型的腦回樣鈣化通常出現在兩歲以後,可伴有同側大腦半球或局部腦萎縮,表現為局部腦溝加深、增寬,蛛網膜下腔擴大,腦裂池擴大,也可表現為顱腔縮小,顱板增厚,增強CT掃描時病變區與周圍可顯示異常強化的血管,表現為病變區腦回樣強化。MR檢查時腦內這些異常血管在T1WI和T2WI上均呈流空低信號,也可因其內有血栓形成而成高信號,鈣化部分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號。

典型的腦回樣鈣化通常出現在兩歲以後,可伴有同側大腦半球或局部腦萎縮,表現為局部腦溝加深、增寬,蛛網膜下腔擴大,腦裂池擴大,也可表現為顱腔縮小,顱板增厚,增強CT掃描時病變區與周圍可顯示異常強化的血管,表現為病變區腦回樣強化。MR檢查時腦內這些異常血管在T1WI和T2WI上均呈流空低信號,也可因其內有血栓形成而成高信號,鈣化部分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號。

4.腦梗死

脑梗死后出现钙化很少见,此种钙化可能与原梗死区合并有出血、动脉硬化或血管炎有关,钙化可呈点状、小片状或不规则状。

Ⅵ、放射治療後顱內鈣化

放射治疗后患者颅内可出现钙化,尤容易出现在同时接受化疗的患者,钙化常为于基底节区、半球灰白质交界区、小脑齿状核等处,患者可同时有放射性脑病的改变。Ⅶ、腫瘤性鈣化

任何颅内肿瘤均可出现钙化,但有些肿瘤钙化常见,有些肿瘤很少钙化,所以观察肿瘤有无钙化对特定部位肿瘤的定性诊断很有帮助,如:鞍区颅咽管瘤钙化常见,而鞍区垂体瘤几乎不会发生钙化;四脑室室管膜瘤钙化常见,而四脑室髓母细胞瘤钙化罕见。确定肿瘤内钙化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一般来说良性肿瘤容易钙化,而恶性肿瘤钙化少见,但也有例外如神经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但钙化常见且钙化显著,垂体瘤通常为良性肿瘤而不发生钙化。

1、大腦半球鈣化

(1)、星形細胞瘤:內發生鈣化說明其生長緩慢,故常見於良性星形細胞瘤(約15%有鈣化)或低度惡性的星形細胞瘤,而惡性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發生鈣化非常少見,但也有鈣化的現象。

(2)、少突膠質細胞瘤:

发生钙化的比率可高达90%。鈣化常呈彎曲條狀帶狀或腦回樣,也可呈片狀、團塊狀等,鈣化位於腫瘤中心或邊緣,或中心邊緣同時存在。3)、節細胞瘤和節細胞膠質瘤

节细胞瘤:发生钙化者不到35%;其特點為鈣化常位於腫瘤囊變區。

節細胞膠質瘤:鈣化出現的典型表現為囊周圍壁鈣化。

中间图为节细胞瘤

兩邊為節細胞膠質瘤(4)、神經母細胞瘤:

属于PNET腫瘤;惡性程度很高,但鈣化常見且鈣化可很顯著,長散在分佈於整個腫瘤區,甚至整個腫瘤呈團塊狀鈣化。

(5)、室管膜瘤:

幕上室管膜瘤钙化发生率不如幕下多,约占38%,鈣化分佈及形態無特徵性。(6)、腦膜瘤:幕上腦膜瘤中約15%發生鈣化,位於中心者常呈散在結節或斑片狀,位於邊緣者常呈弧線狀,少數腦膜瘤可呈完全鈣化,CT掃描時呈鈣化團塊根據腫瘤位於腦外的特點診斷不難。(7)、脂肪瘤:一般不發生鈣化,位於胼胝體周圍的脂肪瘤偶可見斑點狀、弧線狀或新月狀鈣化,鈣化常發生於大的脂肪瘤,鈣化常位於脂肪瘤的邊緣部分。脂肪瘤在CT和MRI檢查時都容易診斷,CT掃描時呈很低密度,CT值為負值,常在-100HU左右,MR各序列均呈脂肪樣高信號,使用脂肪抑制序列時脂肪瘤呈低信號,胼胝體周圍脂肪瘤常合併胼胝體發育不全。

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脂肪瘤钙化

(8)、轉移瘤:

转移瘤出现钙化罕见,主要见于骨肉瘤脑转移和乳腺癌脑转移,偶尔也可见于肺癌脑转移。

圖片左邊肺癌腦轉移右為乳腺癌腦轉移

2、松果體區腫瘤

松果体区最常见的肿瘤有生殖细胞瘤、松果体瘤和畸胎瘤,这些肿瘤均较易发生钙化或引起松果体早期钙化。此外松果体区少见的肿瘤,如脑膜瘤、皮样囊中和表皮样囊肿也常发生钙化,故对松果体区肿瘤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