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云南省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云南省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云南省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其变化情况的重要手段,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文章以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云南省德育监测结果为基础,结合监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分析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现状,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课程制度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德育教师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的实施提供思考和建议。【关键词】德育;质量监测;云南省;现状与对策德育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完善德育评价,通过信息化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使评价真正回归德育本体,回归立德铸魂。通过分析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德育状况监测结果,笔者梳理出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德育的基本现状,分析目前中小学校德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深入探究原因的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促进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高质量发展。一、基于监测结果的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现状分析在沿用2017年第一轮国家义务教育德育状况监测基本设计的基础上,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德育状况监测以国家德育相关政策、品德课程及相关课程标准等为依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重点测查学生的价值观状况、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状况、学生对国家常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学生的法律素养状况等(见表1)。本次监测在云南省抽取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参测小学共计1621所,参测中学共计958所,参测四年级学生共计44289人,参测八年级学生共计29585人,参测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3475人,参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2292人,参测四年级班主任4450人,参测八年级班主任6493人,参测四年级校长1621人,参测八年级校长958人(样本覆盖城市、区县、乡镇及农村学校)[1]。监测结果显示,从纵向来看,2020年云南省四年级和八年级德育状况较2017年部分指标有所增长,但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专任教师比例有所下降;从横向上来看,2020年云南省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德育状况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道德与法治课周课时数达到教育部规定(每周2节)的学校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各个地级市之间分布不均衡,城乡差异显著。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状况为例,云南省四年级平均分为183分,低于全国22分,八年级平均分为183分,低于全国17分;并且这一指标城乡差异显著,四年级城市学生平均分为214分,农村学生为172分,八年级城市学生为215分,农村学生为168分[2]。从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状况来看,德育课开课率高,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且96%以上的四年级和八年级德育教师表示使用统编教材开展教育教学难度大。二、基于监测结果的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存在的问题(一)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待加强监测结果显示,云南省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状况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际、县际之间表现极不平衡,省会城市与普通地市之间差距较大,同一城市不同区县之间差距较大,城市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优于乡镇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以四年级为例,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学生行为规范的日常表现比较好,迪庆藏族自治州表现相对较差;红塔区和江川区都是玉溪市的行政区,由于两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生源不同,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同,使得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也存在巨大差异。(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常识以及法律的了解有待提升监测结果显示,云南省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以及八年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状况的平均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城乡差异明显。以学生对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为例,云南省四年级平均分为181分,低于全国23分,八年级为183分,低于全国18分;四年级城市学生为214分,农村学生为169分,八年级城市学生为210分,农村学生为165分,城乡差异显著。由于不同城市和区县所拥有的文化教育资源和场地配备情况不同,学生可利用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同,家校社协同共育程度也不同,因此,学生自身所拥有的常识水平和程度也不同。(三)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科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式有待转变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很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的人数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对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中小学生不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主要为需要经常背知识、做习题;老师讲课枯燥、没意思;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等。虽然云南省内不同区县的学校都十分重视德育课程的开设,且开齐、开足德育课程,但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照本宣科地讲授教材,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授课方式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期末考查方式比较传统,仍以纸笔测验为主。(四)小学阶段德育教师缺口较大,兼职教师多,专任教师少,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有待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八年级德育教师整体上师资队伍配置比较充足,但四年级德育教师配置不足,专任教师少,兼职教师多,德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在现实中,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经常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兼任。同时,部分德育教师反馈参加过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教科书的解读和挖掘、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使用以及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创新三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校际交流学习、教学观摩、参观考察、实践培训等内容鲜有涉及。因此,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德育教师的现实需求等也是影响德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五)班主任育人方式较为传统,“家校社”协同共育程度有待提升监测结果显示,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认为班主任育人行为表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当前部分中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对此,班主任应转变育人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鼓励、支持、信任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同时,学生认为家长关注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可见,部分家长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特长、道德品质等方面关注较少。此外,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存在困难的学校比例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困难主要集中在活动经费不足、教师数量不够、活动场地或社会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反映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程度较低,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无法共同发挥教育合力。三、改变德育现状,提升德育成效的对策建议针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当下国家级、省级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文件政策,笔者尝试从多角度、多主体提出提升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质量和水平的对策。(一)强化省级统筹,促进养成教育进课堂,发挥学校的主力军作用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有力抓手。针对云南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本地中小学养成教育的统筹和指导,制订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编订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养成教育制度机制,为各地中小学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供政策依据和活动导向。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如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等,使养成教育进入校园、进入课堂,让学生熟知日常行为规范的标准并付诸行动;学校还要推行班级学生日历档案,将学生每天在校的情况如实地记录在档案中,并通过家校委员会、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便于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全面了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善于借助榜样的力量,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宣传介绍养成教育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二)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提高“家校社”协同共育程度学校应立足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将德育校内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拓展德育实施领域,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亲子体验活动,倡导家长言传身教,培养向上向善的家庭文化,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社会资源要做到开放共享,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等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优惠开放,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科学普及、文化传承、兴趣培养和实践体验活动,并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线上预约、开放日等方式,提供便利社会育人资源。(三)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云南省中小学生的德育学科兴趣不高的现象,德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有限的教材资源与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丰富德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德育效果。教学形式多元化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通过采用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德育内容与生活相关联,能够打消学生对学科的排斥感,增强知识的亲和力[3]。(四)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德育学科培训质量《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的选拔,将师德作为重要选聘标准,建立并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把德育人员入口关,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培训是提高德育队伍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存在的德育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等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调研,了解本地教师的培训需求,注重分层分类,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组织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除了专题讲座,还可以定期组织德育教研活动和展示交流活动。(五)转变班级管理方式,有条不紊开展德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来说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和需求,积极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当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或学习问题时,班主任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