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启智促“生”成长_第1页
以美启智促“生”成长_第2页
以美启智促“生”成长_第3页
以美启智促“生”成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但是,部分美术教师受到應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意无意地轻视美术教学,导致学生长期处于高压之下。长久以往,学生也会排斥、抵触美术学习活动,这会影响他们审美情操、创造能力的发展。文章就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优化美术教学模式,用美术开启学生的智慧,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教学策略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部分教师轻视美术教学,经常直接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美术理论,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这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低,难以真正体会美术的乐趣,感悟美术的魅力。新课标倡导教师聚焦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终身成长。对此,教师应当对美术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发挥美术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打造灵动、有趣的课堂,并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便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趣味,提升想象能力,全面提升美术学科素养。一、注重多元互动,打造开放课堂(一)以问启思,推动师生互动在过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获得长足发展。教师要发挥问题在美术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以问导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自觉与教师展开互动,在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深入美术的殿堂,深化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此外,透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也能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及时地为学生补足美术知识,帮助学生搭建相对完整的美术知识体系[1]。例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审美自律”这节课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入木三分的出处吗?你们了解与这一成语相关的书法家吗?”,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王羲之”。之后,教师呈现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并提问学生:“在全篇中共出现了20多个‘之字,每一个‘之字的体态与美感各不相同,如果将它们的位置进行互换,会影响整篇布局与审美和谐吗?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做出简单的回复后,教师为学生介绍“行书虽变,但是因势而变。在变化中又统一。变又不可以脱离章法”的特点。接着,教师对学生追问:“《兰亭序》是在什么情况下所写的?运笔的方式与文章的内涵具有怎样的关联?”,引导学生进一步对作品进行欣赏分析。随后,教师呈现《枯木怪石图》,并提出“该作品有什么特点?它的作者是谁?人文画传达了怎样的内涵?”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文人绘画给人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体验,能够为作品赋予文化气息等。课堂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山水画进行欣赏,请学生比较《早春图》和《潇湘奇观图》这两幅作品,并提问:“这两幅作品有哪些不同?中国山水画在章法布局上经历了哪些阶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山水画。教师将问题引入课堂,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对未知内容的关注,促使学生在逐一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课堂,领略美术世界的奥妙。(二)搭建小组,助力生生互动自由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然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如果直接渗透相同的美术知识,容易逐渐加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合作的学习形式,能够为学生的互动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同龄人共同探寻美术的秘密,感知美术的魅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美术素养发展水平,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携手漫步在美术的殿堂,纵情享受美术世界的精彩[2]。比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中国女性百年审美变化》,并鼓励学生基于视频的内容进行交流。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可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审美素养等进行初步判断。随后,教师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向学生展示《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这两幅作品的社会背景、社会审美和表现技法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当学生的探讨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更加精准地欣赏这两幅作品,认识到每个时期的审美判断标准都是不同的。教师聚焦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互补的原则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能让学生在相互交谈中交换彼此的审美视角、审美技巧,提升审美判断素养。二、巧借现代科技,实现与时俱进(一)自主检索,揭开美术奥秘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了教师的地位,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辅助者,能够为学生提供辅助,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活动,强化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推开美术的大门,也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探寻美术世界的奥妙。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上网成为一种获取资料的普遍方式。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他们都能轻松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美术知识的自主检索,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享受学习过程,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3]。例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一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最后的晚餐》有关的资料,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的创作方式,以及同一时期的不同创作”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对网页上的内容进行筛选、整理,生成带有个人特色的资料库。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多幅《最后的晚餐》,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的名称吗?不同的作品都是谁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表现了什么?”,请学生基于自身积累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介绍了中世纪《最后的晚餐》,指出这一时期基督教成了封建统治的有力工具;有的学生则介绍了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指出达·芬奇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在作品中也暗含了人性的解放等。随后,教师结合学生分享的内容,顺势为学生引入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相同题材不同画家的表现特点。教师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能让学生成為学习的主角,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以便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也能自觉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依靠互联网拓展见闻,解决问题,提升美术学习的质量。(二)创设情境,化解理解难点美术的世界是多彩、绚丽的,当教师直接使用口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时,美术知识可能会失去原本的色彩,以致于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大打折扣。现代媒体技术如同“加工厂”,能够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加工,将知识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轻松化解学生的理解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知识呈现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基于多重感官体验,激发创作潜能,进一步强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等核心素养[4]。比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变幻的自然万物—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这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自然风光,引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千里江山图》,使学生透过山水画的特殊魅力感受变幻的自然万物,快速集中课堂注意力。之后,教师继续呈现《千里江山图》的微课视频,并提问:“画面带给你怎样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观看中进行思考,进入特定的情境,提升独立审美能力。结合视频,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近距离地对《千里江山图》进行欣赏,并提出“画面带给你的审美感受和意境是怎样的?”“画面中靠后的主峰高高耸起,画家是如何塑造主峰的?”“画中最高的一座山周围的山峰布置具有怎样的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在学生探讨完后,教师请学生对之前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生成表格,强化学生的印象。课堂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用画笔绘制出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直观情境能有效弱化美术知识的抽象色彩,带给学生直击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让学生自然地生成欣赏、创作欲望,更自觉地步入美术的世界,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三、注重实践教学,落实“做中学”(一)动手实践,深化理解美术学科带有强烈的抽象色彩,当教师单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不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时,学生很容易就会将新习得的美术知识抛之脑后,大大降低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能够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敲开美术的大门,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美术实践,让学生逐步达到活学活用的境界。当学生完成实践后,教师也要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进行展示,强化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更加自觉地利用美术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提高美术表现力[5]。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时代的脉搏—社会风尚与美术的发展”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呈现一些艺术作品,并向学生提出“画中的人物出自哪个朝代?”“你能体会到当时的社会风尚吗?”“透过画面上的细节,你能感受当时的社会情况吗?”等问题,请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总结:“唐代的政治稳定、社会欣欣向荣,人们的思想也相对解放,拥有自由的创作权利,这一点在作品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引导学生步入新课。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唐代绘画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以及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情况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风尚与美术发展之间的关联。接着,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现阶段我们处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时代,请大家尝试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进行表达,参与美术实践。”教师模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做”的过程感知美术,能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双手揭开美术神秘的面纱,体验实践的乐趣,在逐步创作中强化表现力。(二)聚焦创新,挖掘潜能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美术知识,自己便是上好了一节课,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在走出课堂后,难以展开创作,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中对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作出了要求,期望学生能够依靠积累的美术知识,完成创意设计和实践。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提出创新要求,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展开美术实践,从而释放个性光彩。例如,在教学湘美版高一美术必修“雅与俗的交流—经济、科技发展与美术作品的关系”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一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会逐渐应用于电影、海报中,供大众欣赏”的知识。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福利斯·贝热尔的酒吧间》《红磨坊的舞会》等作品,使学生感知大众美术作品与经典美术作品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随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广告、视频、电影等与经典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巧妙地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加工,推动经典美术作品与大众艺术的交融。当学生完成创作后,教师搭建“作品博览会”的平台,邀请学生参与展览,并简单地介绍自己的灵感,以便学生在交换彼此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