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_第1页
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_第2页
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_第3页
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_第4页
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TOC\o"1-2"\h\u14656第一章:图书采购原则与目标 331661.1图书采购原则 347051.1.1需求导向原则 3105441.1.2质量优先原则 3136731.1.3特色发展原则 3320651.1.4动态调整原则 312521.1.5经济合理原则 388061.2图书采购目标 3304111.2.1保障基本馆藏 3215841.2.2丰富馆藏资源 3182641.2.3提高图书利用率 3144431.2.4促进学术交流 4327331.2.5满足个性化需求 411766第二章:图书采购流程 4227932.1采购需求调研 4122012.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4318552.3图书选购与预订 4234482.4图书验收与付款 51885第三章:图书采购预算管理 569743.1预算编制与审批 53163.2预算执行与调整 5299083.3预算监督与评价 618954第四章:图书分类体系 662354.1图书分类体系概述 6270704.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 635904.3国际标准图书分类法(ISBN) 712166第五章:图书分类规则与方法 7227615.1图书分类规则 7185025.2图书分类方法 7143535.3图书分类实例分析 828096第六章:图书分类流程 8167556.1图书分类准备 872436.1.1收集图书信息 8116126.1.2制定图书分类方案 8274056.1.3培训分类人员 977446.2图书分类实施 9171546.2.1预分图书 9205066.2.2细分图书 9213496.2.3编制分类索引 9132476.2.4标识图书 9220646.3图书分类检查与调整 9240156.3.1定期检查 935356.3.2调整分类方案 9118176.3.3反馈与改进 927965第七章:图书馆数据库管理 9317597.1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1097547.1.1数据库建设 10134097.1.2数据库维护 10298337.2数据库检索与查询 106497.2.1检索策略 10324627.2.2查询界面 1087357.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138437.3.1数据库备份 1197977.3.2数据库恢复 1124418第八章:图书采购与分类信息化建设 11115978.1信息化建设目标 11138158.2信息化建设方案 11271788.3信息化建设实施与评估 1212975第九章: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质量保障 13314099.1质量保障体系 1328559.1.1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与意义 13309159.1.2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 1324699.2质量监督与评价 13260619.2.1质量监督 1343829.2.2质量评价 14192679.3质量改进措施 14138859.3.1建立质量改进机制 1439.3.2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14158099.3.3优化采购流程与分类标准 1416838第十章: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预案实施与评估 14478210.1预案实施流程 14281310.1.1制定预案实施计划 14695110.1.2预案实施步骤 15431310.1.3预案实施保障措施 151866010.2预案实施监督 152926010.2.1监督主体 152730610.2.2监督内容 151030110.2.3监督方式 151182210.3预案实施效果评估 16212710.3.1评估指标 163231810.3.2评估方法 163044010.3.3评估周期 16第一章:图书采购原则与目标1.1图书采购原则图书采购是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保证图书资源的质量与数量,遵循以下原则:1.1.1需求导向原则图书采购应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导向,关注学校、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图书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1.1.2质量优先原则在图书采购过程中,要注重图书的质量,优先选择正规出版社、权威作者及优秀作品的图书,保证采购的图书具有较高价值。1.1.3特色发展原则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色和定位,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形成特色鲜明的馆藏体系,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1.1.4动态调整原则图书采购应遵循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图书馆的实际运行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采购策略和计划。1.1.5经济合理原则在图书采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合理控制采购成本,保证图书采购的性价比。1.2图书采购目标1.2.1保障基本馆藏图书采购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图书馆的基本馆藏,包括各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参考资料,以满足读者基本需求。1.2.2丰富馆藏资源通过图书采购,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涵盖各个学科领域,提高图书馆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影响力。1.2.3提高图书利用率通过合理采购,提高图书的利用率,使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1.2.4促进学术交流图书采购应关注国内外学术动态,引入优秀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术发展。1.2.5满足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读者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合理配置图书资源,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第二章:图书采购流程2.1采购需求调研图书采购流程的第一步是进行采购需求调研。此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图书馆藏书现状:对图书馆现有藏书进行统计,分析藏书结构、种类、数量等,为后续采购提供基础数据。(2)收集读者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线上反馈等方式,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和喜好,为图书采购提供方向。(3)关注行业动态:关注图书市场、出版业动态,掌握新书信息,了解图书市场趋势。(4)参考其他图书馆采购经验:借鉴其他图书馆的采购经验,优化本馆采购策略。2.2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在选择供应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誉良好: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保证图书质量和售后服务。(2)价格合理:比较多家供应商的报价,选择价格合理的供应商。(3)服务优质:考虑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如图书配送、售后服务等。(4)评估供应商实力:了解供应商的规模、经营状况、图书品种等,评估其供应能力。2.3图书选购与预订图书选购与预订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选购标准:根据图书馆的藏书定位和读者需求,制定图书选购标准。(2)筛选图书:根据选购标准,从供应商提供的图书目录中筛选符合需求的图书。(3)预订图书:与供应商沟通,预订选定的图书。(4)关注新书信息:及时关注新书信息,保证图书馆藏书的新颖性和全面性。2.4图书验收与付款图书验收与付款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验收图书:对供应商配送的图书进行验收,保证图书质量、数量等符合要求。(2)核对发票:核对供应商提供的发票,保证金额、品种等无误。(3)付款:在验收合格后,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4)记录采购信息:将采购的图书信息录入图书馆管理系统,便于后续管理。第三章:图书采购预算管理3.1预算编制与审批图书采购预算的编制是基于图书馆年度采购计划、读者需求预测以及财政资金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应由图书馆采购部门根据前一年的图书采购情况,结合新书出版信息、图书馆藏书结构优化需求及读者反馈,制定出详细的年度图书采购目录及预算草案。预算草案中应明确采购图书的种类、数量、预估单价及总价,同时考虑到图书馆的藏书发展政策和资金使用的连续性。草案编制完成后,需提交图书馆管理层进行初步审核。管理层审核通过后,预算草案将报送图书馆所在机构的财务部门,按照财务预算管理的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在审批过程中,财务部门将根据图书馆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率,对预算草案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可对预算进行调整。最终,经过财务部门审批通过的预算将成为图书馆图书采购的财政支持依据。3.2预算执行与调整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图书馆在执行预算时,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金额进行操作。采购部门需根据预算执行进度,合理安排采购计划,并与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保证图书采购的性价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图书市场价格的变动、突发性的图书需求增加等,此时需要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预算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保证预算调整不影响图书馆整体采购计划的实施;二是调整后的预算仍需符合图书馆的财务规定和财政部门的要求。预算调整的申请由图书馆采购部门提出,详细说明调整的原因、调整的金额及预计的影响,经图书馆管理层审批后,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再次审批。调整后的预算在得到财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3.3预算监督与评价预算监督与评价是保证预算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应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预算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监督内容包括预算执行进度、资金流向、采购效率等方面。图书馆还应定期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采购图书的质量、读者满意度、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等。评价结果将作为图书馆未来预算编制和调整的重要参考。预算监督与评价的具体实施可以由图书馆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图书馆管理层应重视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反馈优化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四章:图书分类体系4.1图书分类体系概述图书分类体系是对图书馆藏书进行科学、合理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手段,旨在便于读者检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图书分类体系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图书按照内容、形式、体裁等特征进行分类,形成一个有序的体系结构。图书分类体系对于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以及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4.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aLibraryClassification,简称CLC)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的标准,它以学科分类为基础,采用五分法,将图书分为五大部类: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艺术。CLC分类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趋势。(2)采用五分法,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3)分类体系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便于检索和利用。(4)注重图书内容与形式、体裁的区分,满足不同读者需求。4.3国际标准图书分类法(ISBN)国际标准图书分类法(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简称ISBN)是国际通用的图书分类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ISBN由四部分组成:国家或地区代码、出版商代码、出版物代码和校验码。ISBN具有以下特点:(1)全球唯一性:每个ISBN号码对应一个唯一的出版物,便于全球范围内的图书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2)标准化:ISBN遵循国际标准,有利于图书的统一管理和检索。(3)简洁易用:ISBN号码结构简单,易于输入、存储和检索。(4)涵盖广泛:ISBN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图书,包括学术著作、文学作品、教材等。第五章:图书分类规则与方法5.1图书分类规则图书分类规则是指在图书分类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以下为主要图书分类规则:(1)逻辑性原则:图书分类应遵循逻辑性原则,即分类体系应具有明确、合理的逻辑结构,便于用户理解和查找。(2)完整性原则:图书分类应全面、完整地覆盖图书馆藏书,保证各类图书都能找到合适的分类位置。(3)一致性原则:图书分类应保持一致,同类图书应归入相同的分类号,避免分类混乱。(4)灵活性原则:图书分类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变化。(5)实用性原则:图书分类应注重实用性,方便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采购、编目、排架等工作。5.2图书分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图书分类方法:(1)学科分类法:按照学科门类进行分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2)主题分类法:按照图书主题进行分类,如爱情、战争、历史、科幻等。(3)责任者分类法:按照图书责任者(作者、译者等)进行分类。(4)出版日期分类法:按照图书出版日期进行分类。(5)图书形式分类法:按照图书形式(如图书、期刊、报纸等)进行分类。(6)综合分类法:结合多种分类方法,对图书进行综合分类。5.3图书分类实例分析以下为某图书馆图书分类实例分析:(1)图书分类规则应用:该图书馆采用学科分类法、主题分类法和出版日期分类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图书进行分类。按照学科门类将图书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等类别;在各个学科类别下,按照主题进行细分;根据图书出版日期,将同类图书分为不同年代。(2)图书分类方法应用:在分类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确定图书的学科门类,然后根据图书主题进行二次分类,最后根据出版日期进行三次分类。例如,一本关于爱情题材的小说,其分类过程如下:学科分类:文学主题分类:爱情出版日期分类:2010年代(3)分类效果评价:通过采用上述分类方法,该图书馆图书分类效果较好,图书查找方便,有利于读者借阅。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分类过程中,遵循了逻辑性、完整性、一致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原则,保证了图书分类的合理性。第六章:图书分类流程6.1图书分类准备6.1.1收集图书信息在图书分类前,首先需要对图书馆所采购的图书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包括图书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号等基本信息。还需了解图书的内容、主题和学科分类,为后续分类工作提供依据。6.1.2制定图书分类方案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的图书分类方案。该方案应包括图书分类的标准、分类体系、分类规则等,保证图书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6.1.3培训分类人员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图书分类培训,使其熟悉图书分类方案,掌握分类方法和技巧。培训内容应包括图书分类的基本原则、分类体系、分类方法等。6.2图书分类实施6.2.1预分图书在收到新书后,根据图书的封面、版权页等信息,初步判断其类别,进行预分。预分工作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类人员完成,保证分类的准确性。6.2.2细分图书在预分的基础上,对图书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此时,分类人员需要深入阅读图书,了解其内容,按照分类方案进行细分。细分工作应注重分类的合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6.2.3编制分类索引根据图书分类结果,编制分类索引,方便读者检索。分类索引应包括图书的类别、编号、书名、作者等信息,以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图书。6.2.4标识图书在图书的显著位置粘贴分类标签,以便读者识别。标签应包含图书的类别编号、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方便读者借阅。6.3图书分类检查与调整6.3.1定期检查图书馆应定期对图书分类进行检查,保证分类工作的准确性。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图书分类的合理性、分类索引的完整性、标签的粘贴情况等。6.3.2调整分类方案在检查过程中,如发觉分类方案存在不足,应及时进行调整。调整方案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和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使之更加完善。6.3.3反馈与改进对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分类人员反馈,以便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分类质量。同时鼓励分类人员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不断提升分类水平。第七章:图书馆数据库管理7.1数据库建设与维护7.1.1数据库建设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图书信息服务。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化:保证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遵循国家相关标准,便于数据共享与交换。(2)实用性:根据图书馆实际需求,合理规划数据库结构和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查询需求。(3)安全性: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4)可扩展性:数据库建设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适应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求。7.1.2数据库维护图书馆数据库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更新:定期更新数据库中的图书信息,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2)数据清洗:对数据库中的无效、重复数据进行清理,提高数据质量。(3)系统优化: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检索速度和查询效率。(4)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遇到故障时能迅速恢复。7.2数据库检索与查询7.2.1检索策略图书馆数据库检索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关键词检索:通过关键词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快速定位目标信息。(2)分类检索:按照图书分类体系对数据库进行检索,便于读者按类别查找。(3)组合检索:将多种检索方式相结合,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7.2.2查询界面图书馆数据库查询界面应具备以下特点:(1)友好性:界面设计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快速上手。(2)灵活性:提供多种查询方式,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3)实时性:查询结果实时展示,提高检索效率。7.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7.3.1数据库备份图书馆数据库备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备份方式:(1)完全备份: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完整性。(2)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提高备份效率。(3)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降低备份时间。7.3.2数据库恢复图书馆数据库恢复是指在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数据库系统中。恢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完全恢复:将备份的数据完全恢复到数据库系统中,保证数据一致性。(2)部分恢复:根据需要恢复部分数据,降低恢复时间。(3)热恢复:在数据库运行过程中进行恢复,不影响正常业务。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图书馆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读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图书信息服务。第八章:图书采购与分类信息化建设8.1信息化建设目标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信息化建设旨在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优化图书资源管理,实现图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图书采购效率,减少采购环节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2)实现图书分类自动化,降低分类错误率,提高分类速度。(3)提高图书检索速度和准确性,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图书。(4)建立完善的图书信息数据库,为图书馆管理提供数据支持。(5)实现图书采购与分类的信息共享,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8.2信息化建设方案为实现上述目标,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信息化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购信息化建设(1)构建图书采购管理系统,实现采购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2)引入互联网采购平台,拓宽图书采购渠道,提高采购效率。(3)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优化采购策略。(2)分类信息化建设(1)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识别、RFID技术等,实现图书分类自动化。(2)建立图书分类数据库,对图书进行标准化分类,提高分类速度和准确性。(3)开发图书分类辅助工具,如分类指南、分类查询系统等,提高分类工作效率。(3)检索信息化建设(1)建立图书检索数据库,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如关键词、分类号、作者等。(2)开发图书检索系统,实现快速、准确的图书检索。(3)提供在线阅读、预约借阅等功能,方便读者使用。(4)信息共享与交流(1)建立图书馆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2)与其他图书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互补。(3)开展线上读书活动,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8.3信息化建设实施与评估(1)实施步骤(1)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2)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监督项目实施。(3)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和服务商,进行项目招标。(4)开展项目实施,包括软件研发、硬件采购、系统部署等。(5)进行项目验收,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2)评估与反馈(1)建立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2)收集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3)分析评估数据,为后续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通过以上措施,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信息化建设将逐步推进,为图书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九章: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质量保障9.1质量保障体系9.1.1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与意义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分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旨在保证图书馆藏书的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质量保障体系能够规范图书采购与分类工作,降低采购风险,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9.1.2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质量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购标准与规范:制定图书采购的标准和规范,保证图书的品种、质量、数量符合图书馆的需求。(2)采购流程管理:对图书采购流程进行严格管理,保证采购工作的合规性、透明性和高效性。(3)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保证图书来源的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4)分类标准与规范:制定图书分类的标准和规范,保证图书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5)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保证图书采购与分类工作的质量。9.2质量监督与评价9.2.1质量监督图书馆应设立质量监督机构,对图书采购与分类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监督内容包括:(1)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保证采购计划得到有效执行,避免出现漏购、重购等现象。(2)图书质量:对采购的图书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图书符合采购标准。(3)分类质量:对图书分类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分类准确、规范。9.2.2质量评价图书馆应定期对图书采购与分类工作进行质量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采购效率:评价采购工作是否按时完成,采购流程是否顺畅。(2)采购质量:评价采购的图书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满足读者需求。(3)分类质量:评价图书分类是否准确、规范,是否便于读者查找。9.3质量改进措施9.3.1建立质量改进机制图书馆应建立质量改进机制,对图书采购与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分析质量数据,找出问题所在。(2)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3)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持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9.3.2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图书采购与分类质量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2)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3)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激励其提升业务水平。9.3.3优化采购流程与分类标准不断优化图书采购流程与分类标准,以提高图书采购与分类质量。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采购计划,保证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